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天劫炼仙录 >

第255章

天劫炼仙录-第255章

小说: 天劫炼仙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回风俊美的脸庞上露出慨然之色:“一人做事一人担,我卢回风闯的祸自然由自己承担,绝对不会连累于你。”

褚小蝶冷笑道:“好气魄、好担当,贫道只为诛灭郁魔头方与卢兄联手,如今郁魔逃了,卢兄要羁留于此收拾残局,诛魔事大,贫道便就此别过,以后各自行事两不相干。告辞!”不等卢回风作出反应,便驭起玉剑眨眼间飞到空中。

卢回风根本没料到她有如此反应,更没料到她说走就走,尤其没想到她还有一柄飞行速度奇快无比的玉色仙剑,是以直到她飞到半空后才急唤一声:“你且慢走,容我解释!”

哪知等他追到空中,她早没了影儿,他手指连掐算不出她的方位,稍一思忖挑了个方向追下去。

等卢回风走远了,张府西侧门旁白光一闪现出褚小蝶的身影。她刚才所用之剑是陶勋为她炼制的“天行”剑,此剑除了飞行速度奇快外还有驭剑者不需耗费仙力便可随意隐身的特殊能力,借此剑之能,再加上有欹碧簪随身,就算天仙也发现不了她的踪影。

褚小蝶望着卢回风离开的方向暗暗叹口气,对于他果真丢下张府的责任离开的行为颇为失望。她定下心神取出纸、笔,凝神屏气画下数道灵符,然后将其中一道符抛进张府院内。

很快,一阵微风刮过,凌初子出现在眼前。

凌初子从头晕目眩中缓过来,看清面前的人后立即大怒:“妖道,你……”

“凌初子道友且听贫道一言。”褚小蝶止住他的怒骂,道:“道友应当看到了灵堂里的那面碎盾,凭你的道行或许可以猜到它的来历,也应该可以猜到贫道的身份。那面黑盾是一个修炼魔道的魔头的法器,贫道为诛杀魔头循迹追踪到此,刚才闯祸之人原是贫道半路上偶遇,他亦是侠肝义胆之辈,只是性子急躁些才会误中魔道的奸计。”

“你们果然是修仙道的剑仙,贫道斗不过你们,可也不是任凭摆布、任凭愚弄的木偶,你以为贫道会相信你的话么?”

“事情都已经发生了,信不信都不重要。鄙友伤害张老太爷遗体闯祸,贫道亦有责任,善后之事理当承担。可是贫道已没面目见张大人,万般无奈下只好烦请道友代劳。”

凌初子警惕地问:“你想要做什么?你害张大人家不够,还想拖累我么?”

褚小蝶诚恳地道:“贫道是真心表示歉意,请道友代劳亦是为补偿己之过。这是我画的真武还原符、太上祈禳符和元始渡化符各两张,可收拾屋内残局和超渡亡者灵魂。各符只须使用一道即可,特地多留一道是为备意外失效。另外,这面赤金令牌是施符时必用的法器,请道友一并收下。”

第九章 分道扬镳(下)

 凌初子既然知道了面前这人是剑仙,自然知道她拿出来的都是好东西,这三种符他听都没听说过,如果能研究透、掌握住对他在天师宫内的地位必定大有裨益,何况令牌一看就知道就是件灵力异常强大的法器,不比天师本人用的祖传之物差。

他没有多想便收下仙符、令牌等符咒和法器,所谓拿人手短,他一边将宝物揣进怀里,一边换上笑脸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仙长能真心补过实在令贫道佩服。所托之事仙长可尽管放心,贫道必不辱命。”

褚小蝶安置好后离开张府到一僻静处,重新驭红色剑光飞到高空,她现在只想尽快找到郁长权并诛灭之,然后回山找师父请罪。

她正待要用雷光镜搜索魔踪时,一股淡淡的魔气在东南方向冲上云霄,不用雷光镜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心中恨恨地道:“郁长权,这回看你往哪逃!”

※※※※※※

“殿下,已是三更,你怎么还没休息?”陶勋同华元朔回到知州衙门,看见瑞王一个人在院子里焦急地来回走动。

“亭渊,你去哪儿了?华天师也在,实在太好了。孤,孤实在睡不着呀。我们刚逃出贼窝,知道贼兵势大,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还骗得民心,官府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民心丧失,被贼兵困在笼中,可……可如何是好?”

“殿下,下官有个好消息。”陶勋不慌不忙地道:“华先生已经决定留下来帮助朝廷坚守池屏城。”

瑞王兴奋得双臂、双股直哆嗦:“太好了,只要有华天师在此坐镇,池屏城必定固若金汤。”

他忧心之事正是之前华元朔露出了要走的意思,这下见情势逆转,他一颗心大半放回肚子里,略安定情绪后满面春风地向华元朔深施一礼,道:“小王代朝廷、代合城百姓感谢华天师的义举,请天师受小王一拜。”

“王爷不必多礼,折杀华某矣。”华元朔扶住瑞王,信誓旦旦地做出保证:“你尽管放心,只要有我在,谁也动不了你一根头发。”

瑞王就势直起身,脸上的兴奋换回忧伤:“唉,方今贼兵势大,兵围池屏只在早晚,城中虽有天师坐镇,想必攻守之战多半经年累月……孤真后悔,奉旨南巡时耽于玩乐延误行程,以至被妖教所乘掳至池屏,孤坐困孤城,恨不能复见父皇、母后,膝下尽孝……”说到伤心处,声音哽咽潸然泪下。

陶勋道:“殿下若思念圣上和娘娘,臣琢磨着有一良策可得如愿。”

瑞王马上收泪却望向华元朔:“天师已经决定送小王回京么?”

“哪儿那么容易。王爷刚从贼窝里逃出来,应当知道白莲妖教内有高人,而且为数众多。俗话说蚂蚁多了咬死象,止华某一人自是不惧,多一个凡人就难说了。”华元朔摇头晃脑地道:“古人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王爷万金之躯更不当冒这样的险,如有闪失,殿下纵自轻,奈皇上、皇后何?我给王爷算过一卦,坐困池屏顶多受些惊吓,冒险回京则十死无生,你还是乘早绝掉这个心思吧。”

瑞王无力地坐倒在石凳上,强打精神问陶勋:“亭渊,计将安出?”

“殿下可记得《太平广记》卷七十四陈季卿的故事?”

“孤心已乱,哪还记得……”瑞王忽眼睛一亮:“叶舟泛江?”

“殿下果然博闻强记,于滇老神仙送的画卷长轴当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则孤并不知道怎样用法呀?会不会出意外?”

“这便要请教华先生了。”陶勋暗暗向华元朔使个眼色。

“山川地理图乃仙家至宝,于滇老神仙身具绝大法力,再有我在旁指导兼护法,华某敢打包票,绝对安全,王爷尽管放一百二十个心。”

“此事宜速不宜迟。白莲教前日杀官造反,封锁出州道路,这里的消息肯定没有传出去,莫说京城,就算邻近州县也不知道此间事变,殿下越早一刻让圣上知道实情则朝廷的援兵来得越早,免得被人耽误时机。”

“亭渊快将画轴取来,孤马上就用。”瑞王站起来,似乎想到什么:“可惜孤只能魂魄回家,父皇身边总有佞臣进献的道士围绕,孤与他们的关系不大好,偏偏父皇对他们极为信任,只怕父皇不相信呀。”

“殿下被掳时妖人曾明言去向,想必陛下已知此详情。俗云:疏不间亲。圣上与殿下父子连心,非外人可轻易离间,陛下一次不信还可试第二次、第三次,圣上总会动心的。”陶勋冷静地分析着:“华先生有飞剑千里传书的神通,下官请殿下动用钦差关防大印和亲王玺印,写下奏章和谕令由华先生以仙术送到邻近府、州、县,令他们用五百里加急将奏章送往京城,谕令中要饬令邻近州、县警惕本境内的妖教活动,严防他们造反,还要严令他们在朝廷军队未来之前不得往池屏发一兵一卒。”

“亭渊,不让邻县来援却是为何?”

“今年西南数省大旱,粮食产出锐减,知州张臻乘赈灾之机中饱私囊,荼虐百姓,以致激起民变,岂独张臻如是,周边州县皆类此,余显儒是西部三省白莲教的掌教,本省及邻省白莲教的势力极大,他在池屏扯旗造反,其他州、县白莲教徒必定起兵响应,民变势成燎原。观池屏州兵备松懈,而张臻历次考绩皆称能吏,以此度之,其他各州县的兵备恐怕好不到哪里,一旦民变能缨城自守就算不错的了,若引兵来援,必败无疑。”

“言之有理,可是如此一来,池屏面临的形势不是更加艰难了吗?”

“所以殿下这第一次魂见陛下,务必奏请陛下允准三事。第一,允许殿下依亲王之仪制暂建三卫用以平乱,但三卫之兵全部交池屏州主官指挥。第二,赋予殿下以亲王玺印及原钦差关防大印暂节制池屏及邻近数县军事及政务之权,无需请旨可黜、斩文官从四品以下、武官正三品以下从贼、附逆、贪渎、不听号令、贻误军机者并任命代官之权,上述决断之权交池屏州主官,殿下只掌用印之权;第三,马上由朝廷任命池屏州主官。”

“池屏被贼兵封锁,就算朝廷任命别人做知州他也进不来,全州军政要务不可一日驰废,本州主官之职于平乱之前非卿莫属,孤一定会奏请父皇恩准的。孤疑惑的是,卿要孤争取到这么大的权力转而交出去是何意?”

“掌军、掌地方政事、掌地方官吏陟黜、生杀、任免大权,此皆为本朝藩王之大忌,大违祖制,虽因事急从权,到底落人口实,言官必上章弹劾,有心人再大加利用……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就算今上可一笑置之,亦难保将来新君心怀芥蒂,殿下的日子可就难过了,莫如现在要权而不掌权,体现殿下一心为公,又不落众人口实。况且殿下不谙民政,不知兵事,将从中御更乃用兵大忌,方今池屏兵凶战危容不得半点差池,故征战之事由方员主持即可。”

“好个要权而不掌权,亭渊思虑周远,孤心钦服。”瑞王呆立了半会后道:“卿之计最关键在于所请三事必须取得圣上首肯,孤以为最好能拿到父皇的手谕,否则后患无穷。华天师可有法术助我魂魄从京城携带圣旨回来?”

“于老神仙的法宝奥妙无比,我法力有限,只恐……”

“只恐有些难度,但一定能够成功。”陶勋抢过华元朔的话头,斩钉截铁地说道:“殿下只管请旨,华先生肯定有法子。”

第十章 万民大会(上)

 两天后,池屏州城西大操坪上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官府在操坪西、北、南三个方位各设十个施粥处,五尺的大锅下火焰腾腾,锅中热气翻滚,诱人的粥香顺风能飘出十里远,引来无数饥民。

每个施粥处至少有三个衙役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大声地吆喝:“都不要急,陶大人的布告上已经说明了,今天下午在此召开万民大会,有重要事情宣告,凡来参加大会的百姓可在入口处领粥一碗,开完大会后出来时还可领粥一碗。

……诶,说你哪,领了粥得在左颊画一笔,开完会到礼台下再在右颊添一笔,凭此方可领第二碗粥。

……他妈的,大老爷的墨水里有神仙配的药水,两天之内是擦不掉的。

……神仙?等下开会的时候你就能见上了。”

左颊上被点了一点墨的众灾民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破碗里的粥,一边在其他衙役的指引下走进大操坪。

这个大操坪是千户所的操练场,长宽各两里,能同时容纳数万人,因多年未曾使用过,原本长满一人多高的蒿草,狐鼠出没其中,不过大会前一夕之间不知被何人尽数除尽、整平。

操坪内每隔十丈竖一根木竿,上端绑着一个状似喇叭花的东西,却不知如何用途,惹得到来的百姓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操坪偏东靠近城墙的位置圈出一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