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贵妃起居注 >

第389章

贵妃起居注-第389章

小说: 贵妃起居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论是逼迫还是如何,两宫太后的态度都是极为坚定的,庄肃皇后被压得一点声音都没有,很可能根本都不知道丈夫其实没死,若说还有谁能接回那人的话,也就是还顾念着哥哥的弟弟了。廖十九本来对皇爷抱有厚望,毕竟他从京中收到的许多消息都指出,指鹿为马般硬是不认那人,把他说成是冒牌货的,其实就是西宫太后。皇爷本人,是不忍哥哥流落在外,真龙天子褴褛度日的。现在风头都过去,皇爷登基也是一年多了,西宫太后娘娘也已很少去文华殿……再加上瓦剌这边的价码开得越来越低,从开始的天文数字,到现在不过是数万两白银,怎么看,迎接那人回朝的时机都是已经到来了。即使不能正名也好,总是要回去好生安顿起来,不能让章皇帝的血脉流落在外吧?

可听到马十透出的口风,他顿时就和喝了一口冷风似的,从喉咙到心头都是透凉:没门儿了,就算马十心里对那人还有几分忠心在,却也敌不过那边的上下一心……

廖十九被提升到这个位置,靠的是他多年来的人脉,和那位并没有多直接的关系,但即使如此,他也是从小读着四书五经长起来的,即使那人来喊门的时候,他也是按剑在城头巡视,不许任何人过去开门,可这并不代表他心里乐见那人在塞外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当年在乾清宫里,章皇帝抱着那位说笑话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如今希望落空,廖十九连口中的羊肉都觉得没了味儿。

“难道就真的要让他一辈子流落在外不成?”他不禁喃喃自语,“冬日苦寒,好歹给送点衣被……”

马十扫了廖十九一眼,便将他的情绪掌握得分明,他在心中叹了口气:看来,在此事上,廖十九和他也不会是一条心。

“人还是得接回来的。”他开口把内廷的态度给挑明了,“总是落在敌手,也不像话……只是国朝这边,连一个铜板儿都不会出,要送就送回来好了,钱是别想。要是不送,那也由得他们。”

说到底,这就是不想接回来了。是巴不得瓦剌为国朝杀了他呢……廖十九强笑道,“这,瓦剌唯利是图,只怕这样却未必能成事。再说,不也得给也先一个面子吗……难道还要重演昔日宋哲宗头盖骨被做了酒器的事情?”

“瓦剌留他到现在,肯定有所图谋。”马十没有说什么此人是仿冒品之类的傻话,他和廖十九都是看着先皇长起来的,绝无可能错认。“要杀他,夏天就下手了,去年冬天都没冻死,今年冬天肯定也冻不死。比起把他杀在手里,还不如送回来给内廷带来更大的烦恼……你没听说吗?一开始说金银珠宝换回他的时候,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还再三要求,要保着他回国登基,不然人就不还了呢。”

新帝都登基一年了,还说这些梦话,听了实在是荒唐得可笑,可廖十九却是笑不出来——伯颜帖木儿大几十岁的人了,每年领军打草谷,少不得他一份,又怎会如此天真?摆明了就是在给朝廷添乱呢,也难怪新帝对于接回那人一点都不热心。

“这么说来,难道一个大子儿不出也能换成?”廖十九半信半疑。

马十想到西宫娘娘的吩咐,以及自己私下的一些揣测,也是百感交集,不由得叹了口气——只是他和廖十九又有不同,与西宫一系是血肉相连,关系极为紧密,即使心中也是分外不忍,却仍是没有露出丝毫口风,只是淡淡地道,“说不定,今年要在你这里过年了,十九。”

身负京中密旨,马十说是观察北地边事,但到了大同就逗留不去,而且还频频出关和瓦剌接触,这样的做法,自然是引来了不少人的警觉。只是北地文官少,再说冬日和京城交通不便,消息传得就有些慢了,而且马十离京日久,名声不显,身为观风使者,出城查看边防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他的举动,终究是未引起大部分文臣们的警觉、注意。

不过,这终究也只是大部分而已。

“柳厂公已经出京了?”于大人倒背双手,走到窗前,透过微开的窗缝望着外头白花花的雪地。

“是。”来回话的家人神色肃然,“片刻前亲自带了数人,从德胜门出去了。”

“知道了。”于大人神色一黯,“下去吧。”

随着轻轻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屋内陪侍着处理公务的幕僚周先生也是透出了一口长气。“看来,马内侍已经是把那一位给带回来了……就不知到底花费了多少钱财。”

“一文钱也没出。”于大人并未动弹,还是痴痴地望着窗外阴沉的天色,冬风从窗缝中狠狠地刮到他脸上,他却是恍若未觉。“西宫娘娘亲自嘱咐的,连一文钱都不能出,得是白送回来……”

“……娘娘好仔细。”周先生也只能这么说了,“已经是防范到这地步了。”

朝廷若为了那人出一文钱,都等于是承认了他的身份,自打脸什么的就不多说了,横竖现在重臣心中,多数都是心知肚明那人到底死没死的。关键是承认了他身份以后带来的继承权问题,皇位正统性问题,这都不是三天两天能解决的事。于大人点了点头,又道,“此事,从提议接他,到不出一文钱……都是娘娘驾临文华殿亲口吩咐,陛下……一语不发。”

“这……又是何意?”周先生有些不解了,他才刚从老家回来,对京内许多事都还不清楚。“东翁意思,难道陛下心中,实是不愿么?——听闻南内住了位吴娘娘,实际上是陛下亲母——”

“这话以后不要再提了。”于大人打断了周先生的话,“可笑李原德还想上书请封吴娘娘……吴娘娘就是因为有心疾,不能抚养陛下,陛下才会在襁褓间就被送到永安宫中,现在虽说是放出来了,但是闲住多年,人已痴傻,连儿子做了皇帝都不知道,更别说其他。吴娘娘当日在南内闲住时,还是多得太后娘娘不计前嫌多方照顾,母子之间,哪来的隔阂?”

“可——这——”周先生道,“前去迎接那位的,还是柳知恩……”

柳知恩和西宫娘娘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重臣也都是先后打听出来了,如于大人所说,这件事从里到外都是西宫一手安排操持,皇帝几乎连说话的余地都没有。在如此敏感的事情上这样专断,就算是脾气再好,只怕心里都会有些芥蒂吧,毕竟,这位可不是亲生的……

“这正是母子情深的体现啊。”于大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似乎要将心头的纠结叹尽了。“付宇,你以为,那一位还能活着踏入京城,和陛下兄弟相见吗?”

周先生响亮地抽了一口气,却是再不知该回答什么,屋内顿时就陷入了一片紧绷的沉默之中,过了许久,他才结结巴巴地道,“那、那东主如今,又……又待如何?”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日考中进士时,于大人想过自己遍身朱紫、想过自己出将入相、想过自己位极人臣,流芳千古,成就百世英名……可他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他会眼睁睁地看着正统嫡皇帝就这样被人谋害,自己却是什么都不会去做。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待他百年以后,今日之事,只怕会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于大人几乎都能想象得到史官刀笔,会如何用春秋笔法,明褒暗贬地评价着他一生的功过,事到如今,似乎这‘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平生志愿,业已离他远去。可于大人却并没有玉石俱焚、粉身碎骨来留这份清白的意思。

这条路,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无法回头了,当日在德胜门前,他已经做出选择,现在再来抗议,未免过分矫情。纵有种种恶名,也都是自己酿出的苦果,又有什么不敢面对的?

“静观其变就是了。”于大人低沉地说,“就算是李原德,难道还能站出来说那位是真货?就算他今日已经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他伸出手,慢慢地将两个窗扇往里拉拢,长窗发出‘碰’地一声,严严实实地关到了一起,刚才还呼啸着往里刮的北风,顿时全被拦在了外头。

周先生将炉火拨亮,不过一小会,屋内就暖和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了~

☆、第297章  先皇

今年冬天特别冷;还没到隆冬;就接连下了几场大雪,从京城往大同的官道都冻得硬实了,倒是要比之前更好走得多——这条路在去年瓦剌入寇时被破坏得相当严重;垮塌崩裂的地方很多,虽然朝廷投入不少精力修复,但依然有不少地段坑坑洼洼的,在春夏两季一遇到雨天便是满地黄汤,几乎根本就没法走。

虽然是冬日,但官道上还不算太冷清;时不时依然能看见人影;驿站里也歇满了车马——除了去年打得最凶的时候以外;来往大同一带的商队,所携带的物资计算起来,总是比大同人口所需要的更多,说白了,虽然国朝禁绝和瓦剌的贸易,只允许‘朝贡回赐’,但瓦剌那么多人摆在那里,要吃要喝,对瓷器、茶叶的需求更是非常现实的,去年打了一场,算来是两年没有朝贡贸易了,丝绸什么的,算是奢侈品,瓦剌人可以不要,但茶不能不喝,吃饭用的碗盘,也都是汉人烧造得好。也先一直带人袭击大同、宣府,倒也不仅仅是因为闲得慌,他是有现实的物资需求的,买不到,那就只能抢喽。

有需求就有市场,边疆守将,很少有不走私贸易的,只要不夹带犯禁的物品,厂卫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阻人财路,甚至都不会往京城回报……毕竟,厂卫也是朝廷衙门,终究是一个圈子里的,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可今日,锦衣卫大同千户所的包大人却是后悔了自己当时的一念之仁,打从早上上路出了大同开始,他就开始提心吊胆,如今天色入暮,一行人也近了驿站——这一带地势平坦,远远地就能看到从京城往大同方向来的商队,陆续往驿站入住。这每是过来一拨人,包大人的心就是狠狠地颤一颤:只盼着前头车里的那一位,不要注意到这商队数量的猫腻。

锦衣卫在全国也就是十四个千户所,这锦衣卫千户更是正五品的高官,尤其是大同千户所千户,和京里那些外戚头上带的千户衔又是不同,可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实权千户了,对内对外权力都不小,就是在大同镇守太监、大同守将跟前,包大人都可以直起腰杆说话,可现在他在前头马车里坐的那两人跟前,却还是毕恭毕敬,连一句话都不敢多说。在这滴水成冰的天气,他离开了自己的驻地,这么巴巴地在马车里一歪一倒地往京城颠簸,也就是因为那人随口的一句吩咐。“你跟着走,路上也有个照应。”

包大人就跟着来了,一句话都不敢多说,就连在路上都是尽力缩在自己的车厢里,绝不敢和前头那两位有什么多余的接触。

从大同顺着长城,走上几天就能到达居庸关,不过现在瓦剌时常犯边,这条路并不太平,商队一般都走内线,一天一程路,从一个驿站到下一个驿站,所有人都得这么走,这一行人即使身份特殊,却也不能例外,他们虽然是往京城方向前行,但却并不是采取惯常最快捷的广灵、蔚州路线——这条路一般用来运送军资,是遇不到多少商队的,反而是和商队们走的一条路,出大同两天来,已经遇到了不下十拨商队同宿一个驿站,就是傻子应该也知道有不对了,今日更是还没入住王家庄驿,就已经遇到了五六拨人,包大人心里可不是和吊了十五桶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