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魅生 >

第221章

魅生-第221章

小说: 魅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仿佛一场好戏开锣。

众人睁大眼直勾勾望去,匠人们穿花绕树奔来走去,土作持夯、拐、铁拍、搂把夯实灰土,瓦作和泥、垒砖,木作选好梁架、柱子、柁、檩等料子打截划线,一个个如训练有素的士兵,丝毫不乱。

打好地基,砖石一块块垒砌,梁柱一层层叠落,石板瓦一爿爿铺排,酒客们看得如醉如痴不愿返家,坊市里看热闹的人不断围聚过来,把这片街巷堵得车马不通。少年搬了桌椅,与索云面对面坐了,一起饮酒笑看。

索云知道遇上了不得的人物,殷勤打探少年来历,对方也不明说,笑了笑道:“大叔叫我小元便是。”索云期期艾艾,半晌问道:“这酬劳……”

少年轻笑一声,灯火下脸如圆月,笑容可掬,“下回有匠人来吃喝,大叔能便宜些就好。”索云一怔,用苍尧土语激动地说了半晌,少年苦恼地摸头,“大叔,我是中原人,说快了我听不懂。”索云停了下来,试探地道:“是你们在为王上修宫殿?”少年点了点头,索云吓得立即跪下,“可不敢劳烦诸位大人。”少年一把扶住他,笑道:“大叔,这会儿不当班,难道为乡亲修个房子还不成?”

索云既喜且忧,他婆娘在一旁也是如此,傻傻看了良久,忽然警醒过来,端来窖藏的老酒给匠人们送上。旁观的看客看得心痒,加上天寒地冻的,纷纷买酒暖身,索云夫妻顿时笑开了怀。

只用了一个多时辰,众匠已搭起一座门面铺子,把屋内陈设还原如初。相邻的屋舍都是土屋,这木梁砖墙的铺子气派华美,挺拔结实,竟比搭建了几个月的大户人家还堂皇亮丽。索云看得痴了,木头木脑呆了不动,他婆娘恨不能在地上打滚,两只手欢喜得没处安放,主人家尚且如此,看客们也是称羡不迭,直说是神迹。

夜深风寒,看客们抹抹眼角,渐渐散去,心满意足带了满腹见闻回家夸耀。索云醒过神,慌忙包了一些钱想塞给麻衣少年,却见他身手敏捷地掠到屋檐下,把索云食铺红艳艳的招幌挂了出来。

茫茫夜色中,百丈外也能看见这一缕大红。

“大叔,生意兴隆!”少年遥遥一拜,领着匠人们浩浩荡荡走了。索云目送他飘然远去,婆娘在簇新的屋舍里爱不释手地摸来摸去。他像是做了一场大梦,龙神下凡,转世在一个少年身上。

少年与匠人们说说笑笑,再过片刻就到一更宵禁时分,早早趁此赶回匠所。行到半路,忽有一个中年锦袍男子挡住他们去路,身后跟了七八个仆人。

“这位小兄弟,我家公子想请诸位帮个忙。”他和颜悦色地拱手说道。

“宵禁眼看就到了,阁下留个地址,明儿我再来拜会。”少年淡淡地道。

“不成,明日上哪里去找诸位呢。”锦袍男子嘿嘿一笑,微微侧头,身后的仆佣一拥而上,他气定神闲地笑了笑,“凭诸位的身手,一夜就能盖一进屋子,连夜开工如何?”

“我要是不想呢?”

“少不得请诸位移步。”锦袍男子凛然说完,仆佣们上前来拉扯,有几个匠人不愿,便被拳打脚踢。

“好,我们赶去便是,前面带路。”少年忍气吞声地说道,锦袍男子笑道:“好说,好说。”仆佣们停了手,趾高气扬地领路,一班匠人跟在后面,拿眼不停地示意少年。少年恍若不见,等行过一条街,忽然摆了摆手。

匠人们持了铁具,悄然踱到那些人身后,少年一挥手,噼啪打下,软如烂泥。锦袍男子骇然回首,少年如月的脸庞突然高高升起在天空,他只觉眼前一亮,星月辉煌,转瞬歪倒在地上。

少年对了这堆烂泥讥诮一笑,“连夜开工?不如请你们连夜坐牢。知会巡城的人来锁了他们!”一个匠人领命而去,其余匠人半骂半笑地避开这群人,继续前行。偶尔目睹这幕的路人咂舌不已,不敢跟在他们之后,远远地等了一阵。

少年一行人回到匠所,一个宫中侍卫急急赶来向他行礼,“元阙大师,王后派太师请大师入宫,已经等了很久。”

元阙沉吟半晌,肃然的神色里有着不属少年人的沉稳,缓缓摇头道:“马上就要宵禁,深夜入宫于礼不合,我还是明早再去请安。”侍卫想了想,点头领命而去。

元阙轻松地躺下,炕床烧的是薪炭,温暖如春,比寻常人家要奢侈许多。房内其余陈设极简单,水罐水杯,笔墨纸砚,四壁立了几架子的书,像是清苦文人士子的居处。

他自幼穷苦,拜在璧月大师的玉阑宇门下,做足三年的瓦作才被璧月发现天资,收为关门弟子,一步登天。饶是如此,元阙并不爱慕奢华,常和匠人们吃住在一处,拒绝入住专门为他准备的庭院。

千姿即王位后极为看重王城安危,玉阑宇的匠人们很早就赶赴苍尧,加固城墙修整王宫。待到玉翎王日渐统一北荒,扩建王宫为北帝皇宫和修建皇陵两大工程如两座大山,不仅临近诸国的匠人被抽调一空,寻常人家连雇佣民夫也捉襟见肘起来。

元阙伸了个懒腰,拨亮灯火想着心事。听说丹心他们已和玉翎王会合赶来苍尧,可连日来没有像样的消息,千姿想要顺利登基为北帝,尚有波折。

他的神情渐渐凝重起来,望了桌上的陶豆灯,摇曳的烛火如催眠的曲调,一些陈旧的记忆从昏黄的光华中浮起。

元阙娘亲早亡,从小跟着做木匠的老爹走南闯北地飘摇,没有固定居所,在匠人们积聚的地方搭个棚子,过几个月活计做完了,换地方再来过一遍。爹爹的手艺很好,专做天花藻井、阑干挂落、桌椅床柜等小木作的活计,无论大户人家还是小门小户都需要,一年到头生意做不完。

耳濡目染下,元阙小小年纪就会刨削锯割一些小木件,四平八稳的小方凳,搁笔的架子,放首饰的硬木匣子,收拾杂物的小柜子,用边角料拾掇打磨出来,有模有样。每日里吃苦磨炼,有腕力臂力,大人抡得起的斧头,使得转的刨子,他照样玩得虎虎生风。他不时随了爹爹认得其他匠人,把瓦作、石作什么的看了个齐活,那些大叔小哥也乐意教他本事,于是小不丁点的人儿就学成了一个杂家。

不想十岁那年,突然遭遇变故,爹爹一日出门时,未曾带他同去,反而小心嘱咐:“如果日落没见回来,你就投奔苗叔,不要再留在这里。”苗叔在附近一家富户做柱、梁、枋、檩大木作,吃住在主人家里,不时带些零食给元阙。爹爹反复叮嘱,元阙是个木讷寡言的,就应下了,没有多问缘由。

那是最后一次见到爹爹,他再没有回来。

元阙等到日落,记起爹爹的话,并没动身,苗叔一脸冷静地赶来,把元阙带走。小孩子不懂事,一路哭叫询问,苗叔打晕了他拖了走,等他苏醒时,已在颠簸的牛车上。逃了三天三夜,苗叔把他丢给一个瓦匠,匆匆地就走了。瓦匠拎了元阙走了半个月,他死求活求追问爹爹的下落,瓦匠耐不住他的水磨功夫,叹气说他爹为了他的安全,要送他去别处。

元阙登时大哭一场,最后晕了过去,醒来浑浑噩噩,瓦匠把他丢在玉阑宇门外,对他说,如果他能进了这家大门,或许有与他爹相逢的造化。瓦匠走后,元阙独自跪在冰凉的青石板上,苦苦熬了两天,被分在一个瓦作师傅手下做小工。

璧月大师贵为将作监,他出身的玉阑宇在匠人心目中即是圣地,等闲人进不了大门。若不是那天大师进出时正好瞥见元阙跪着,随口收下,就算有心诚的多跪上几天,未必能入了门。世间缘分便是如此,璧月并不知道,他将来还会再次留意到这个少年。

元阙从此开始学徒生涯,从前学会的全不做数,任你本事顶了天去也得从和泥苫背做起。苫背就是铺瓦前在望板上抹一层厚厚的灰背,先要望板捉缝、苫护板灰,而后三灰七土苫两三层泥背,再是拍背、苫青灰背、铺麻刀绒,在梅花拐子之间粘麻,在屋脊上搭麻辫、轧肩灰——如是“三浆三轧”赶轧完了,再晾背半月,讲究甚多。

元阙一门心思学做,侍弄好管事师傅,就往别处学活。三年下来,不仅精通制浆、砍砖、摆墙、墁地、铺瓦,之前的小木作活计也都捡起,更偷学大木作、彩画、油漆等等,成日忙到天黑。他的瓦作师傅见他勤快,并不多管,把相熟的匠人名字喜好说了,叫他去孝敬,元阙由此与各类匠人混得惯熟。

他言语不多,每日里埋头做活,匠人们乐得偷闲,到处使唤他,他也不怨。没人把他当回事,随意支使来去,有好处想不到他,有烦难就丢给他,元阙自会收拾干净,不留首尾。一来二去,有觉得他可靠老实的,也有背后叫他元傻子的,他不喜不恼,安心做没脾气的学徒。

他爹不是寻常匠人,元阙四岁启蒙读书,到了这里也没丢下,各类工程则例翻得烂熟。很多匠人不识字,口诀无非是口耳相传,元阙便提笔录下,遇上不懂的名词反复请教,磨得人家没奈何,掏心窝的秘诀全说了出来。他是识做的孩子,所有工钱最后尽数供奉几个师傅,剩下的买酒大家喝,人缘很是不错,可依然被人轻看。

直到有一日,玉阑宇修缮一间寺庙,修复梵文天花彩画,画作师傅对残损的彩画颜色犯了难,调弄了几日总不大对。元阙看得心痒,主动请缨,那师傅无奈之下由他放手一搏。

元阙先清洗刮去生漆、腻子等物,而后调制颜料。梵文天花所用的沙绿出自西域,当时并无配备,便用北荒出的孔雀石磨碎调制,掺在空青里,很是悦目好看。待他沥粉贴金的时候,那师傅收了小觑之意,默默望着,被璧月路过瞧见。

璧月瞧了半晌,上前问他几句,无论锦、龙、切活、流云、花草、博古、异兽诸种纹样,元阙对答如流。璧月叫他做万蝠流云的彩画来看,即是云纹加上飞蝠,绘在青绿地子上。

元阙遂用白粉垛云朵,银朱垛飞蝠,前者一溜平直大气生动,后者半露半显活泼点缀。再在云朵上刷矾水,用红、黄、蓝、绿四色染流云,这道工序他施展开来尤为好看,像是三头六臂的哪吒,把五六只调色的酒杯绑于一处,在胸前挂了,右手持了四支笔,左手两支笔,同时上色染晕。染完流云再开云纹,狼毫笔轻点云朵,如花枝蔓蔓,开出支纹,朵朵咬合勾连,顿时云气荡漾,春融日暖。

璧月点头,唤他师傅前来,一见很是诧异,方知此子本是瓦作,不想竟熟稔画作。问了几句更添惊喜,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知晓得比起几个徒弟亦不遑多让,于是生了收徒之念。

璧月问他:“你修习匠作之道,可有什么志向?”元阙望了他的眼睛,答道:“唯愿天下人安居乐业。”璧月忍不住微笑起来,“你倒是适合将作监。不过,或许有一天,你能明白身为匠作师的骄傲……”

元阙低下头去,小手紧紧攥着,怕他看清真实的自己,那般渺小。

璧月亲自收元阙为徒,他一步登天,住到了玉阑宇的内宅,每日有专门精研的功课。师父不时带他入宫,携了他往各地游历,于是元阙过上了目不暇接的日子,从一个乡下小子鱼跃成了璧月大师的关门弟子,无数人捧着供着。

璧月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匠作师,正直不阿,沉毅笃学,与下同甘共苦,有君子之风,连皇帝亦赞说:“璧月真纯人也。”如此宁折不弯的脾性在朝廷处处碰壁,加上与工部侍郎很不相谐,在将作监的位置上勉强待了几年后,璧月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