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小厨师 >

第1125章

北宋小厨师-第1125章

小说: 北宋小厨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奇将他调查大食人的事跟赵楷说了一遍。

“原来如此。”赵楷道:“看来白娘子为了今日早朝是做足了准备啊,那些大食人带了不少钱来我大宋,如果他们的钱能够合理使用,那也的确能帮助我们解决不少困难,对于振兴东京经济,有着莫大的好处,朕倒也可以接纳他们,但是主动去吸纳他国的人才,这未免有些不厚道吧。”

李奇道:“皇上考虑的是,这的确会让周边国家对我们感到反感,但是我们可以被动的吸纳人才,就跟当初战国时期一样,如果对方一定要来投靠我们,或者说他们在他们的国家不得志,我们也只能勉为其难的接纳,但是也别什么人都要,如果是对方的将官、重臣,那肯定不能要,除非是敌对派,但是富商或者有特别技术的人才,这个就可以要,我们甚至可以设定律法,只要他们能够投多少钱来我大宋,我们就给予他们大宋子民的身份,毕竟钱和技术是我大宋当下最需要的,而且也不会引起大的纠纷,相信对方也不至于为了一两个商人、工匠就找上门来,而且这事也不好查。”

“还是你有办法。”

赵楷奸笑两声,他早已经被李奇带上邪道,什么君子之道,几乎都忘的一干二净,但随后他脸一板,道:“你的这些意见都非常重要,为何方才不说,朕若不问你,你估计都不会说了,这可是国家大事,你怎能如此儿戏。”

呀!说的有些多了。李奇知道躲不过去了,如实道:“皇上,其实我方才不说是有原因的,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就正式将新法交给秦桧、七娘、郑逸他们去管理,别的就不说了,这事本来就应该是宰相管的,皇上何时听说过枢密使去搞什么变法,而且,我一个人也兼顾不来,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靠某一个人撑起来,皇上应该集思广益,动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如果方才我又站出来,那么还有他们什么事,你知道的,我这人天生就是那么拉轰,等于还是我一个人在管,跟以前没差,我觉得我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处理。说的不好听一点,这些都是我玩剩下的,就交给他们去处理,我这不是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么,我如今也把心思都投到那方面去了,那才是最为关键的地方,一旦有丝毫错漏,可能对我大宋造成最致命的打击。”

他这明显就是要开始放权了,以前虽然他手中也握有不少权力,但是也受到非常多的牵制。他只能去提议,不能做决定,如今他地位不同,可以说是拥有了决定权,如果此时他手中还握有大量的权力,那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赵楷当然明白这一点,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朕可以答应你,但是你必须得时刻关注的。关于新法,朕唯一信任的就是你了。”

李奇忙道:“这个皇上请放心,我知道这么做,撇开一切不说。我不还得照顾下七娘么。”

“你。”

赵楷对李奇有些无语了,敢情朕叫你关注你妻子来的。道:“那好,你既然你现在将心思全部投在了枢密院,那朕倒想听听你们枢密院最近的计划。”

李奇道:“皇上。你还别不信,我今日本来有事禀告的,只不过方才太紧张了。所以所以给忘记了。”

赵楷诧异道:“你紧张什么?”

李奇道:“这是真的,方才七娘在那里讲,我比她还要紧张,如果是我去说的话,即便说错了,其余的大臣不过也只是帮我纠正过来,最多就是揶揄两句,但是如果七娘她有半句失误,那么那些大臣肯定会群而攻之,死缠烂打,皇上你应该知道的,很多人其实是反对七娘出任经济使的,所以七娘不能犯任何错,一旦犯错,就会被无限放大,如今她就是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赵楷听他好像话里有话,道:“你说这么多,究竟是想说什么?”

李奇呵呵一笑,道:“我就想如果我出差的话,皇上在朝中稍稍照顾下七娘,别让人欺负她了。”

赵楷听得是哭笑不得,道:“这你就用不着担心了,只要白娘子一心是为国家着想,纵使有所偏差,朕当然会谅解他,朕每日收到上百道奏章,其中有用的不过尔尔,那朕岂不是要将其余那些人全部赶出朝野。”

“这倒也是哦。”

“你还是快说你们枢密院的计划吧。”

“哦。”

李奇轻咳一声,道:“我一直都以为这士兵不能长时间放着不用,必须让他们去打仗,这样才能保证士兵的战斗力,其实打仗就是训练士兵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不想停下来,如今岳飞他们正在长江边上,我打算干脆岳飞统兵囤聚江南,准备进兵大理。”

“大理?”

李奇嗯了一声,道:“大理的高氏一直联合交趾对抗我们大宋,常常使一些下三滥的计策来占便宜,若是不除,恐为大患,但是段式却是向着我们大宋的,我打算利用段式和高氏之争,出兵大理,顺势再挑起大理与交趾的战争,以此为借口发动对交趾的战争,关于这方面的计划,我已经在准备当中了,过两日就会呈给皇上,但是皇上,这可是机密,一定不能外泄,否则可全完了。”

“这朕知道。”赵楷皱眉道:“问题是西夏、高丽这边还没有处理好,我们就直接出兵大理,万一出现什么错漏,我们可能就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李奇笑道:“我只是说准备而已,并没有立刻就要出兵,况且大理那边还没有来信了,我们可以用合纵的手段稳住北方局势,南边则是直接动用武力,摧毁他们。”

“可是如今我大宋正处于恢复期,如果此时动兵,这军饷方面?”

李奇道:“这一点我早有准备,用不了多少钱的,我就不信大理和交趾两个国家养不活我们这几万人马,关于此中细节,我也会写在计划当中。”

赵楷嗯了一声,道:“那你打算派多少兵马去?”

“我打算是从禁军当中掉三万人马,而加上福州水师,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五万人马。”

“这么点人?”赵楷惊讶道。

李奇道:“我们名义上是帮人去平叛的,那么我们只不过是辅助他们,主力还是段式帐下的军队,等到他们打的差不多了,我们就可以出手了。”

赵楷听得非常兴奋,道:“朕如今都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你那份计划书了。”

李奇呵呵道:“这才是咱们男人玩的游戏,那些就交给女人玩去吧。”

赵楷双目一瞪,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这都是国家大事,岂有先后男女之分。”

“皇上说的真是好,国事本就没有先后男女之分。”

“你这这厮真是无孔不入啊!”

“真是抱歉,这都职业习惯。”

ps:求推荐,求月票。。。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你们变法,哥赚钱!(求月票)

其实严格说起来,在赵楷即位之前,新法一直都是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别看李奇好像风光无限,大搞特稿,其实不然,因为那时候的新法是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和缺陷,这些缺陷李奇当然是了然于胸,但是他也无可奈何。

盖因在这以前,还有王黼、蔡攸等人的存在,而且宋徽宗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帮倒忙的功夫是一流的,所以,李奇如果想要新法能够顺利的执行下去,那么就必须做出足够的让步,他必须在新法中添加足够多能满足这些人利益的条例,并且利用新法帮他们谋利,这才换得朝中不少人的支持,否则的话,谁会支持他变法啊。

这就是一种政治利益的交换。

所以,李奇只是一个开山之人,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将新法的概念普及开来,让百姓明白经济能够帮助他们致富,但是真正的变法还没有开始。

然而,如今赵楷即位了,他的改革决心可以说是太祖之后,宋朝最有决心和魄力的一个皇帝了,所有的朝中大臣一致赞成变法,这在前面是从未出现过的,保守派和革新派的斗争几乎都是源于这变法,争争斗斗这么多年,如今朝野上下终于统一了意见。

不过,这倒不是他们其中就真的没有人想反对,是因为他们谁都知道如今谁反对变法,那就是跟皇帝,跟枢密使,跟宰相作对,你都将这三位给得罪了,那你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在经过那场朝会后,赵楷突然下了一道圣旨,命秦桧领三省与白浅诺统领的商务局全面推动新法,这让朝中大臣大感震惊,因为这就是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李奇的权力。如果白浅诺不是李奇的妻子的话,等于就是砍断了李奇的一臂。

这让人有些看不懂。

秦桧在完成宰相集权后,立刻针对律法、税法经行大规模的整顿,因为他非常明白,李奇提出的新法就是建立在律法和税法上面,这是根本,必须根据新法去完善律法、税法,他首先就是消除了那些苛捐杂税,在得到赵楷的首肯后,赶紧命人召回了李纲来帮他。

赵楷也了解了李纲和赵桓的恩怨。在未见到李纲之前,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但是见完之后,他立刻任命李纲为刑部尚书,负责配合秦桧完善律法。

李纲几起几落,如今终于掌握了实权,对于赵楷,心中万分感激,视其为伯乐。当见到赵楷的圣旨时,那是泪洒衣襟,其中艰辛谁人能够体会啊。

而商务局则是开始针对全国的土地经行清查,派出大量的人手。还有不少禁军辅助,这一次可不比王安石那一次了,经过前面那场运动,朝中势力得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地主可不敢再跟以前那样,什么阳奉阴违,甚至暗中组织人反抗。你不给商务局面子,你好歹也给禁军面子啊,如今这支禁军,眼中就只有服从两个字,你若不老老实实的将地契拿去登记,那么,那些无名土地,朝廷直接收回,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另外白浅诺还贯彻了李奇投资救市的政策,游说京城中的大富豪,去与那些小商人达成合作,以求达到振兴东京经济,因为生产就是带动的经济唯一纽带,经济起来了,就代表生产将会加大,那么就可以解决冗兵的事宜。同时间,那些大食商人也获得了大宋首张绿卡。

随后赵楷再度下旨免除了河北地区一年的税赋,帮助他们恢复生息。

又贴出告示,告诉百姓朝廷将会改革科举制,主要的改动有两点,增加了算经一科,也就是数学。在唐朝之后,算经就在科举中彻底消失了,直到封建社会的灭亡,而因为李奇的经济变法,还有各种税收的改革,让赵楷明白这算术非常重要,必须列入科考当中。

这第二点就是人数的问题,除了恩科以外,将严格规定科考一年一次,参加科考的人数限制还是跟以前一样,但凡有资格的都能参与,但是录取人数将会根据朝廷的需求,在科考前的三个月前公布出来。

虽然在告示中没有写明规定是多少人,因为你前面说是根据朝廷的需求,如果有设置上限的话,岂不是自相矛盾,但是赵楷还是命人悄悄发布消息出去,朝廷每年录取的人数将会控制在八十人以内,十人以上。

随后朝廷又贴出告示,将选举制公布出来,但是这封告示,只是解释了选举制的意思,但是什么时候实行,在哪里实行等等一切细节,都没有公布。

其实赵楷本不想这么快就公布选举制,只不过他担心科考的改革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不满,因为你这一下子削减了这么多名额,那就说明读书人少了很多机会,他才不得已提前公布这选举制安抚下读书人。

事情也证明他的顾虑非庸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