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待字闺中 >

第114章

待字闺中-第114章

小说: 待字闺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月后,北楚臣工们团团围绕住宰相公孙又白,“公孙大人,那小子实在是太无法无天了,户部的公文如今全是他在审批。”

“听说最近又插手到了工部,下一个目标据说是兵部。”

……朝臣们的议论声中,沉闷的钟声响起,赵洛一身龙袍,威严地登上皇座,早朝开始了,一众臣工莫不用幽怨的眼神看向宰相公孙又白,公孙大人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皇上,臣有本奏,对家有良田百亩者苛以重税,引得百姓之中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必将动摇国本啊。”

赵洛玩味地看着公孙又白,平静地道:“相国似乎忘了还有一条,对家中土地不足三亩者免收赋税。”

他头一扬,视线灼灼地看向一旁的户部尚书:“刘大人,如今朕的子民之中,家中有地不足三亩者几何?超过百亩者又是几何?”

户部尚书刘一鸣在一众同僚的瞪视下战战兢兢地出列,低头答道:“在圣上的英明治理下,如今北楚国泰民安,家有土地不足三亩者仅有两成,超过百亩者约有半成。”

赵洛满意地点了点头,一双利眼扫视了一遍众臣工,侃侃而言道:“两成子民人数远远超过半成的富户,而这两成子民中多为家中穷困,难以维持温饱之家,免除赋税后当可大大改善生活处境。所交的赋税又可从那半成富户之中补足,众卿还有何要说的么?”

公孙又白清咳两声,猛打眼色给工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两个尚书低头研究袍角的绣工,却是没有看到。

第一百六十三章  硝烟

公孙又白心中恨恨,寻思着找个由头把这两个缩头乌龟一起撇下去,他两条老腿再次蹒跚上前,奏道:“夏日将至,各处河堤修缮款项还是早早拨下的好, 近来了无战事,兵部应无需增加军费。”

赵洛漫不经心地看着公孙又白,状似无意地抚了抚额头,公孙又白一个激灵,低下头去,再不敢抬头直视帝王。

赵洛心道,老狐狸果然聪明,他平淡地道:“但凡修缮工程,需流出各项物资详单,要求详细到民工每顿伙食消耗,否则一概不批。”

他顿了顿,见众臣工对此毫无异议,毫不在意地丢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待到春末夏初之时,朕要扫荡北鞑,众卿早做准备罢。”

扫荡北鞑?!

公孙又白猛地抬起头来,却见赵洛的脸上坚决无比,一字一顿地道:“朕意已决,无须再议。”

臣工们的反应出乎了赵洛的意料,本以为会招致群臣反对,却是一片附和之声。北人本就骁勇善战,可惜北楚两代帝王都无心战事,空又满腹才华却无意施展。

如今北楚养精蓄锐多年,终于可以磨刀霍霍,臣工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热烈地讨论起来,就连白发苍苍的老宰相公孙又白亦是热泪盈眶,为臣者,功勋大不过开疆拓土,终于可以名垂青史,一众臣工,怎能不激动,如何不激动?!

赵洛本无帝位,一直以来敷衍塞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得回了儿子又知晓她平安无事,对待国事却是认真了许多。

他聪明绝顶,已是隐隐猜到了文竹的想法,若要她再无后顾之忧,他只有成为天下之主,让这天下之土,莫非楚境,天下之民,尽皆俯首。

唯有如此,才可以把她护在翼下,赵洛为达此目的,毅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天怒人怨,哪怕无数子民为此流离失所,哪怕死后永追阿鼻地狱,他亦一往无前。

留下一众臣工商讨北伐事宜,赵洛安步当车,缓缓向勤政殿行去,一路之上,姹紫嫣红,春天已经到了极致。

远远望见了勤政殿的翘角飞檐,赵洛紧走两步,心中突然一紧,不对,怎么这么安静,往日里走到这里就该听到文卫的童声了,他心中恐慌起来,撇开步子狂奔,身后的年哥儿气喘吁吁地追赶。

到了殿中,见一众宫女太监俱都默默地各司其职,见他来了,无言地跪倒一地,他在宫殿之中四处寻找,大声喊叫:“卫儿,卫儿。。。。。”

抬首猛地望见赵阳踏入了宫门,脸上萧瑟如同残秋,赵洛立刻上前,双手钳住了赵阳的双肩,急问道:“大哥,卫儿呢?”

赵阳别开脸,躲开他的视线,低声道:“走了。”

赵洛一惊,俊美的脸上满是慌乱:“走了?去哪里了,叫人去找了么?”

赵阳抬起头来,看着弟弟的眼睛,诚实地答道:“他母亲来信,送回老家了。”

赵洛手一松,颓废地跌坐地上,喃喃道:“为甚么,为甚么总是给了我又夺走?!”

中宗十六年春,北楚帝赵洛一意孤行,不顾正是春种忙碌之际,执意发兵北部草原,又坚持御驾亲征,群臣劝诫激怒楚帝,一夜间下狱百余重臣,昏君之名再添一笔。

旌旗飞舞,战战鼓激昂,赵洛一身黄袍骑在了名驹云中雪上,身旁是北楚军神蓝止戈,身后是无数北楚男儿身着盔甲列成数个方阵,齐声喝道:“吾皇!威武!”

回头望了一眼长城,赵洛挥鞭向北,喝道:“攻!”

随着他的号令,鼓声急促起来,大军缓缓向北移动,蓝止戈一抱拳,带着全部骑兵的前锋营脱离中军,率先而行。

北楚大军铁蹄踏上草原的消息长了翅膀一般飞到了草原的每一个角落,在草原之上引起了无数恐慌,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齐聚刺木儿部落的古尔汉王帐之中商讨对策。

素与刺木儿部落不和的孛儿古部落的可丹汗率先发难:“都是你一直号召和南人交好,如今昔日的狗变成了狼,又要反咬主人一口,我看你如何是好!”

古尔汗正在忧心忡忡,一直向他提供兵器和粮食的南蛮商人半年前突然断了往来,他四处搜寻无果,北楚小儿偏偏这时发兵来攻,春天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族人们把圈了一个冬天的羊羔放出来,小羊们正是撒欢长个的时候,他重重地哼了一声:“还说这些有甚么用,既然北楚小儿敢踏上草原,就叫他知道知道草原上的狼吃的是肉!”

可丹汗嗤笑一声:“我们孛儿古部落人丁稀少,就看古尔汗您去扫荡那北楚小儿了。”话罢,掉头离去,却是半点面子也不留给古尔汗。

剩下的中小部落首领们面面相觑,虽不敢明目张胆地离去,却都在心里打起了消极怠工只看刺木儿部落表演的主意。

耶律保保一身皮袍,猛地站起,大笑出声,豪爽地道:“我们草原男儿怎么能叫那种地的农夫打败,我耶律部落一定全力辅佐大汗!”

一众首领纷纷侧目,耶律部落近年来强势崛起,却甚为低调,今日怎地如此急迫地抱上了古尔老儿的大腿,都打定主意看他笑话。

果然,古尔汗庞大的身躯从王座上站起,激动地行到了耶律保保面前拍着他的肩膀:“好好,那这次就请耶律部落的勇士们充当先行官罢。”

耶律保保仿佛完全不明白古尔汗的险恶用心,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首领们心里嘲笑他过于愚傻,却也敬他是条汉子,都在心里旁算着若是耶律部落的青壮死光,却也不妨待那些妇孺好些。

耶律保保回到了部落之中,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得到了文家近乎无限的支持,他韬光养晦,努力改进族人生活,部落日益富强,引了不少小部落来投,隐隐已经可与刺木儿和孛儿古两大部落抗衡。

部落之中最大的帐篷内,文竹和段青烟毫不客气地占据了上首的位置,耶律保保行了进来,对二人恭敬地行了草原上的抚胸礼,自顾坐到了二人下首。

文竹一袭白衫,手捧碧玉杯,畷了口温润的米酒,笑问道:“如何,可曾如愿?”

耶律保保重重得点了两下头,沉声道:“果然被古尔汗那老狐狸命为了先锋军。”

段青烟闻言站起,在桌上的沙盘之中推演片刻,直言道:“北楚行军路线是两翼分开,中军直入,力求包抄到底,我们需要从他两翼之间穿插而过,避其主力,等北楚大军与草原众部落交战之时,再绕到部族的后面,抄他们老家。”

文竹放下酒杯,看了两眼沙盘,抚着下巴道:“不妨与北楚两翼小范围接触,造成我部损失惨重的假象,引得其他部落来攻,再来个自卫反击,就可占据了大义的名头,另派出五百散兵,宣扬耶律部族为了保卫草原伤痕累累却又被自家兄弟从背后捅了一刀,到时候草原之上民心所向,我们可就要唤上一声耶律大汗了。”

耶律保保默默地倾听二人讨论,心道,上兵伐谋,南人果然精明,却不知道那北楚帝又当如何应对。

耶律部族的勇士们化整为零,数十支百人小队穿插在北楚大军的两翼,对北楚大军的行进造成了一定困扰。

赵洛果断下令北楚大军减缓了行进速度,同时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政策,所过之处,片草不留,赵洛是一门心思的要把这草原变成农地,把游牧民变成农夫,如此一来,方可长治久安。

耶律保保眼见没有油水可捞,下令全军撤退,仗着熟悉地形,迂回回到了部落之中,以逸待劳击退了乘虚而入的其他部族骑兵,又派出五百散兵,却对外宣扬是刺木儿部落下的黑手。

作为草原上的盟主,刺木儿部落一开始就成为了北楚大军首要击杀对象,部族骑兵节节败退,部族又过于庞大,难以全员迁徙,如今又被耶律部落在背后捅了一刀,加上平日里作威作福甚是不得民心,眼见北楚大军兵临部族驻扎地,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赵洛亦是清楚,只要消灭最有可能称王的古尔汗,草原之上就会四分五裂,从此后群雄逐鹿,再不会有实力和北楚一争高下。

古尔汗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不愧为一代枭雄,他命令族中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少年们先行离去,其他青壮年严阵以待,准备和北楚决一死战。

刺木儿部落占据了草原上最美最大的尼玛湖,后面是高入云间的神女雪山,山脚下,一望无际的肥沃草原,北楚大军和刺木儿的勇士们遥遥相对,背水一战!

天空中时时低飞的秃鹫似乎闻到了死亡的味道,给这一片湖光山色添加了一笔灰色的基调。

北楚军皆着红袍,风吹旌旗猎猎作响,刺木儿部落的骑兵们穿的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皮袍,嘴里发出呼喝之声,骑着骏马在北楚军前穿插挑衅。

大战,一触即发。

第一百六十四章 相见

长号响起,有如低沉的野兽嘶鸣,北楚军阵前立起了一尺多高的巨盾长阵,每个盾牌都由两人共同操控,一步一挪,缓慢而坚定的向刺木儿骑兵压去。

刺木儿骑兵们手握弯刀,呼喝着,一散而开,转而穿插北楚军两翼,北楚军中令旗一摇,两翼分开,露出了三排弓箭手,第一排蹲射马腿,第二排站射骑兵,第三排备战。

刺木儿骑兵们从背后卸下弯弓,松开缰绳,双手持弓,对射起来,两轮齐射后,骑兵们已经接近了弓箭手阵列。

北楚军中令旗又是一摇,弓箭手们从容退下,上来了一队长矛兵。矛长一丈三尺,双人方可抬起,矛头稳稳得刺向刺木儿骑兵们。

古尔汗阴沉着脸,遥遥望着北楚军的针锋相对,那一片红色的惊涛骇浪之中有一抹明亮的黄色有如定海神针,屹立不倒。

他身边的大汉上前一步,单手抚胸,低声道:“大汗,已经准备好了。”

古尔汗点了点头,沉声道:“只要射杀了北楚小皇,北楚大军自会溃散。”

他转过头来,一双鹰目紧紧盯住眼前勇士:“靠你们了,巴图鲁。”

与尼玛湖畔的喧嚣不同,这一条跑马河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