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卫秘事 >

第12章

锦衣卫秘事-第12章

小说: 锦衣卫秘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次戏剧性的相面是道衍一手安排的。朱棣固然雄才大略,但起兵争位这种事情,放到哪朝哪代都是大逆不道,别说不一定能成功,就是成功了也会有无数人唾骂。因此,〃天意〃成了朱棣的一根心理支柱,在道衍的安排下,占卜求签都是上签,连风吹落瓦也成了天意要燕王做皇帝换屋顶的祥瑞之兆。这种事情多了,本来心里就有鬼的朱棣也就越来越坚定了起兵的信念。    
  道衍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行动策划了,没有他,朱棣未必敢举事。    
  拉回来说建文元年正月的进京难题,道衍支持朱棣进京,他认为朱允炆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的包围下,削藩是不可能停止的。如果不进京,立刻就会被拿住话柄,重蹈周王的覆辙。进京的话,以朱允炆惯常的性格,他必定会暂时安心,即使有人告发也不会当场发作,正好给朱棣争取时间。  
  事情的发展正如道衍所料。    
  朱允炆和削藩众臣本以为朱棣必然不敢深入虎穴,没想到建文元年二月初,朱棣不但出现在南京皇宫,还给了侄子皇帝一个下马威在大殿之上不行君臣之礼。御史曾凤韶立刻弹劾燕王对皇帝〃大不敬〃,朱允炆看到四叔来了果然动摇起来,他对曾凤韶说:〃四叔是朕的至亲,若不是在大殿,朕还得向他行家人礼呢。〃不行礼的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反而朱棣在南京期间,朱允炆对他优礼有加。         
第25节:清君侧(3)   
  二月下旬,朱棣准备北返,朱允炆以护卫为名,亲自为四叔点了锦衣卫校尉潘安等人随燕王北返。  
  锦衣卫的名字,对于朱棣来说并不陌生,这次朱允炆派遣锦衣校尉随侍,看在朱棣眼里只是冷笑而已潘安本就是燕王安插在锦衣卫的人,这次竟然又被派回自己身边,正和燕王府长史葛诚的情况相反。    
  从二月到六月,湘王、齐王、代王和岷王陆续或死或囚,朱允炆步步紧逼,朱棣却还没有做好准备。六月岷王被囚的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他终于有些承受不住锦衣校尉报给朱允炆的消息是燕王疯了。  
  举朝上下都不相信英武有如太祖的燕王精神会这么脆弱,但派到北京的锦衣校尉潘安向朱允炆密奏,燕王大热天还抱着火炉喊冷,不时跑到大街上语无伦次,有时甚至躺在肮脏的地面上呼呼大睡,种种迹象表明燕王确实疯了。  
  朱允炆得到锦衣卫的报告后很是伤心,他本心很软弱,虽然削藩是国家长治久安之事,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叔叔,除了湘王自焚外,其他几个被废的亲王都没有处死,只是囚禁而已。本来准备掉过头来对付实力最为强劲的四叔,没想到一连串的打击竟然将久经沙场的大将逼疯了。  
  叹息之下,又有亲睦派上疏责备朱允炆削藩太急,更让朱允炆心情郁闷,对于削藩一事想干脆就此收手。但黄子澄和齐泰怎可能答应?在他们眼里,朱允炆对叔叔们的怜悯根本就是妇人之仁。他们一面努力说服朱允炆继续削藩大业,一面加紧对北京方面的侦查工作。  
  此时的南京和北京,形势一日紧似一日,锦衣卫里有人被燕王收买,燕王府里自然也有人为皇帝效忠。正在朱允炆为四叔已疯伤心的时候,六月中旬,燕王府里一名护卫百户来到南京公干,朱允炆派人把他抓起来审问,得知燕王不但是在装疯,而且果然密谋造反这么紧要关头朱棣竟然派人到南京公干,而且一被抓立刻全都招供,这护卫百户恐怕是朱允炆早就安插在四叔身边的眼线吧。  
  不管怎么说,这下朱允炆算是得了证据。他给北京的地方官员下了密旨,让他们出面对付燕王。就像对付前几个叔叔那样,他从没准备杀死四叔,地方官们接到的密旨上对燕王的惩罚只是〃削爵及逮官属〃。    
  所谓密旨,在两边相互渗透这么长的时间里,早就无密可言。朱棣很快就知道了侄子皇帝密旨的内容。朱棣不是他的那几个窝囊弟弟,也没有侄子那么软弱的心。既然侄子你撕破脸,别怪四叔我狠心了。    
  建文元年七月,在锦衣校尉潘安的协助下,朱棣将朱允炆派来的地方官一举擒拿,仅三天时间就安定了北京城的秩序。  
  之后他给侄子皇帝上书说:〃现在朝廷里奸臣齐泰、黄子澄包藏祸心。周王、湘王等五个弟弟不到一年就被削夺封号属地。湘王尤其可怜,竟然全家自焚。皇上您圣德仁厚,这些事肯定不是出于您的意思,都是那些奸臣所为。臣与孝康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将父亲朱标追封为孝康皇帝是亲兄弟,现在侍奉陛下就像侍奉上天一样虔诚。但齐泰、黄子澄愚弄皇帝,离间我们的骨肉亲情。这些奸臣们先谋害诸王,就像砍伐大树先要剪枝叶一样,最后就会危害到朝廷,到时奸臣得志,江山社稷就危险啦!太祖皇帝留下的《祖训》上说'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臣决定听从陛下的密诏,举兵清除朝中的奸臣。〃哪里来得什么密诏?只不过是朱棣的借口而已。    
  朱棣知道朱允炆毕竟是大明朝合理合法的继承人,他没法从侄子的继承资格上找碴,只能从朱允炆身边的大臣下手。〃清君侧〃的招牌一打出来,至少从表面道义上,自己能够站稳脚跟。    
  随即朱棣打出了〃奉天靖难〃的旗号,将自己的军队称为〃靖难军〃。    
  收到燕王的上书后,朱允炆的反应还算敏捷,毕竟早有心理准备的事了,再难受也得面对骨肉相残的现实。于是朝廷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挑选了长兴侯耿炳文为主帅,去迎战靖难军。耿炳文是洪武时期的老将,也是开国功臣之一,但朱允炆看中他的原因却不是他的作战能力,而是因为他是孝康皇帝的亲家朱标的长女江都公主嫁给了耿炳文的儿子是信得过的自己人。    
  可耿炳文出征之前,朱允炆却给老将军出了一道难题,他对将士们说:〃毋使朕有杀叔父名。〃两军对阵之时,讲究的是擒贼擒王,这倒好,还没出城呢,就被告知不许杀敌人主将,士气一下子就低落了不少。    
  朱允炆和齐泰、黄子澄他们前几次削藩轻易成功,以至于这次燕王举兵,在他们看来只是急红眼的兔子蹦哒几下而已。当时朝廷的共识是〃北兵不足忧〃,朱允炆的心思也不在四叔身上,他这时〃锐意文治〃,正忙着和方孝孺讨论如何复古改制重新命名朝廷官署的琐事。将军队交给老将耿炳文,他很放心,一放心就又起了亲情惦念。    
  耿炳文是胡、蓝两案之后,朝廷里硕果仅存的功臣武将之一。能在朱元璋亲手制造的两场大屠杀中存活下来,耿炳文也是个精明的人,可怜这样精明的人却在晚年遇上朱允炆这么个不分时机讲亲情的糊涂皇帝。不许杀燕王的紧箍咒绑在他头上,让他束手束脚,很快败下阵来。  
  朱棣此时的兵力比起朝廷来说还很薄弱,有好几次朱棣陷入大军包围之中,万分危急之时,朱棣总是从容不迫地让军队先撤离,自己孤身殿后他在赌,赌他那个柔弱的侄子不愿担杀叔父的恶名而耿炳文果然不敢让士兵们追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朱棣逃走。    
  一个敢拿自己的性命做赌注的王爷和一个两军对阵时还讲究亲情的皇帝,他们两人最终的胜负已经很明显了。         
第26节:锦衣卫重生(1)   
  锦衣卫重生    
  整个靖难之役从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起兵开始,到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朱棣正式登基为止,正好四年的时间。其间两方军队打得昏天黑地,两边的首脑人物却依然戴着温情脉脉的面纱,双方信使往来频繁,互相说着看似冠冕堂皇,可对方肯定不信的屁话。    
  先说朱棣这边,他对正经朝廷派来的使节虽然傲慢,但还是好吃好喝地招待着,来得也去得。而朱允炆这边,自恃是朝廷中央,对待朱棣的使节就不那么客气了。  
  建文三年(1401年)五月的时候,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靖难军一方倾斜。朱允炆给朱棣写了封信:〃四叔啊,你看齐泰、黄子澄已经被我罢官了,你是不是可以退兵了呢?〃朱棣回了封信:〃皇上啊,您只要让官兵都撤了,我也一定撤军,老老实实地回去做藩王。〃    
  朱允炆没有听从四叔的要求首先退兵,反而派遣大理寺卿薛岩去燕王那里宣诏,说朝廷决定不再追究燕王父子起兵的罪过,要求燕王主动解散人马,立刻归藩,以后不再干预政事。朝廷的目的很明确,是想先稳住敌方,拖延时间,好让官军重新调集人马来个大反攻。可是这种抢先求和的态度反而彰显了官军的劣势,朱棣当然不傻,不会趁机收蓬。他带领薛岩参观自己的军营,兵马交错、旌旗蔽日,威武整肃的军容给薛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到南京后,薛岩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报给朱允炆知道,认为朝廷的军队肯定打不过燕王,不如立刻按照燕王的要求主动罢兵求和吧。朱允炆听了薛岩的话有些心动,方孝孺在齐泰、黄子澄离开朝廷后,他就成了朱允炆最亲近的大臣在一旁指责薛岩是在为燕王游说,动摇军心,将他大骂一顿。方孝孺这样的大儒,骂起人来引经据典还不带脏字,这一下薛岩受不了了,转过头投奔了燕王。    
  然而,战场形势瞬间万变,就在薛岩出使的同时,官军出其不意切断了燕军的粮草供应,一举扭转了双方的局势。    
  朱棣见势不妙,用起了和侄子皇帝相同的方法拖延时间。他派了一个叫武胜的人去觐见朱允炆,同时带去自己给朝廷的信,信里责备侄子皇帝说话不算话,一边说罢兵一边又调兵,这和派薛岩宣诏时所说的背道而驰啊。末了,他还在信里再次信誓旦旦地表决心:朝廷的兵〃朝散,我夕即敛师归国〃。朝廷这边早上退兵,我晚上就带兵回自己的藩国!    
  朱允炆看了朱棣的信,又开始动摇起来,觉得叔父说的也有道理,的确是朝廷这边首先提出的和平方案,如果只是嘴皮子说说,未免也太没有诚意了,于是把方先生叫来一起商量朝廷的退兵事宜。他对方孝孺说:〃太祖高皇帝一向重视皇族亲情,燕王是朕的叔父,若真出了什么事,将来有什么脸面去见宗庙神灵呢?〃咱们退兵吧。    
  方孝孺对朱允炆总是不合时宜的亲情泛滥觉得又好笑又可气,他对朱允炆说:〃陛下真想退兵吗?一旦我们退兵,燕王反而长驱南下,又该怎么抵御?现在朝廷军威大振,相信很快就会有捷报传来,请陛下您不要被燕王哄骗了。〃    
  朱允炆想了想,又觉得四叔的确不会甘心回国,方先生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于是态度重新强硬起来,不但不给朱棣回信,还把武胜抓起来投入锦衣卫狱中。  
  本来锦衣卫在洪武后期已经被停了不少权力,朱允炆削藩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他们卓越的侦查能力。而随着燕王起兵,朝廷里鼠首两端的骑墙派很多,锦衣卫的主要任务就放到了侦查朝中是否有人和燕王勾结上。朱元璋女儿很多,朱允炆的姑父也就不少,这其中有的忠于朱允炆,坚决支持讨伐燕王;有的则支持朱棣,暗中将朝廷的情况向燕王通风报信。其中怀庆公主的驸马王宁就因为向燕王泄露朝廷消息而被下锦衣卫狱,直到朱棣登基才被放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