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血沃黄龙石 >

第41章

血沃黄龙石-第41章

小说: 血沃黄龙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从屋子里出来,居然引起了院子里不小的骚动,大家都朝他涌过去,很想说些什么,但却又不能出口。
  我发现张心已经跟在了刘邦的身后,但看样子,他还没有吃饭,所以,我舀了一大碗饭给他送去。他确也饿得不行,狼吞虎咽,几口就将一大碗只有几片青菜叶的饭吃完,继续跟在刘邦的身后。应该说,他的目标已经得以实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曲,现在该是伸的时候了。
  几天下来,刘邦俨然成了这家的主人,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人主动同他打招呼,吊唁的人来了,先和他照个面,客人离去,也要向他辞行。在吕雉身边,也总围着一大群女人,其中不乏仪态高贵,雍容华贵的妇人。除了孝子,除了才到之人,大家并无太多的悲伤之情,大家更像在参加一个相对比较严肃的聚会,交流着各种不同的信息与感受。
  刘邦差不多一直没有离开过刘仲家的院子,除了某些公务必须离开一会儿外,但他也并不忙,因为所有的事情萧何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承担任务的人也竭心尽力,毫无推萎搪塞。刘邦穿梭于各个人群之间,就像一条不停左右逢源的鱼,嘴倒是没有停过,不过,很奇'。kanshuba。org:看书吧'怪,他与差不多所有人都有过交流,来客、家人、朋友,但却一直没有理睬过刘太公。刘太公孤独地坐在灵堂的角落里,面无表情,一声不吭,某时听到刘邦的声音,他还是会偷偷地望一眼,所以,我认为,他对刘邦还是有一些期待。
  应该说刘邦对张心已经不再陌生,但张心却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与他进行深入的交流,仅限于无数次的照面和几句简单的问候而已。从刘邦与那几个兄弟伙的交流来看,就算关系并不太好,只要有共同语言,很容易就建立起感情的桥梁,但我们却不能,因为我们无法模拟他们的行为与思维方式,再找出可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说,我们对丧仪有比较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从而形成正面的沟通,然而,我们不能,就算是张心这样的饱学之士,也无法理解与设想当时人们的需求,读书人也有局限,历史通过文字被记录,这是一种压缩方式,而且属于有损压缩那一种,当我们利用文字进行还原的时候,结果不但不那么纯粹,更有许多人为的歪曲,更何况这种基本没有记载的事情。所以,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穿越小说,他们仅是供人娱乐而矣,并无真实可信的时代背景,也不要对那些所谓的专家坚信不疑,他们最喜(。3uww。…提供下载)欢站在与此毫无关系的目的的基础上进行言之凿凿的猜测。
  对此,我并不着急,因为我觉得我只是个旁观者,不管刘邦这帮人怎样兴风作浪,建功立业,都与我无关,也不能与我有关。但张心却不同,他以读书人的执着,偏要到他们的内部看个透透彻彻,不但要看清事情的来龙与去脉,更要看清发生这样的重大的历史变迁的社会基础与各色人等的内在心理基础,这样,才具有历史的参考价值,这是我最为佩服的地方。当然,他的执着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有时甚至令我有些不齿,为了所谓的学术,难道就能丢掉自己的人格于不顾吗?难道这是读书人固有的坚持与奉献?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五十五章 超标的丧仪
更新时间2012…6…13 13:20:30  字数:2459

 张心与所有读书人一样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在一个目标难以从正面达到时,他们往往会采取更加有效的迂回战术,神不知鬼不觉,目的就达到,而且做得八面玲珑,效果明显且具有长效性。张心很快转变了策略,他将目标定位在了吕雉身上,因为他看得出来,刘邦不但尊重吕雉,而且对她的话差不多也是言听计从。看过一些反映东汉开国时期的电影、电视,那里面所展示出的皇后、太后吕雉算得上少有的精明强悍之人,不管与外人争还是与内人争,无不果感有智谋,这与真实的历史还是颇为相似。如果是刘邦与兄弟伙打下了天下,那么,吕雉就与刘邦的兄弟伙保有了这个天下,虽然他曾经有过将刘家天下变成吕家天下的打算和实际运作,但至少是她使这个天下外表看起来四平八稳,没有大的人祸发生。
  但是,吕雉作为一介女流,其思想境界并不差于一个男人,但他生活的圈子始终还是以女人为主,一个陌生的男人要想接近她,还是不太容易。张心时不时到刘帮为吕雉专门安排的一间屋子外转悠了好几次,但都没有能找到机会,他那时不时偷往屋里瞧,侧着耳朵朝里听的行径,反而让我更加担心。如果有人注意到他的古怪行为,很容易产生误会,因为那里面,是以吕雉为核心的女人聚集的地方,有老也有少,一个年轻男人将注意力放到那里,不得不让人生疑。我觉得读书人有时真是有点迂腐,他们太过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连社会最基本的一些原则都顾忌不到,而对人们不太注重的细节,他们却又做得那么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似乎总要体现出一些与常人截然不同一般,实际上,谁又在乎呢,除非你已经成为权威。
  张心怪异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我看到有几个年轻女子指着张心的背影指指戳戳地笑谈着,我到他身边示意,以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为。张心大约也认识到自己的冒失,不再到那间屋外走来走去,而是拉着我到离屋较远,且能看到那间屋的地方坐下。
  张心告诉我,每个人都有一个气场,越是伟大的人,气场越大,越不容易靠近,如果靠得太近,而又不能为对方所认可,很可能就会带来灾祸。他现在已经感受到了刘邦那股凌然的气场,但却找不到一个安全可靠不会伤及自己的办法介入进去,所以只能等待,同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从侧面靠近他,也许情况会好一些。吕雉完全可以成为突破口,而实际上,以吕雉在历史上的地位,就算最终不能与刘邦结交,也能通过她很好地把握这段历史的脉落。
  整个丧仪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复杂,萧何还请来一个破落王族的家臣,来为刘伯主持各种入社仪式,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这种仪式规格已经超越了一个普通人所应获得的待遇,然而,刘邦与兄弟伙们,很恰当地处理好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一个人到官家揭发。很遗憾,因为我与张心都将注意力放到了刘邦和吕雉身上,所以对于这个仪式的过程印象并不太深刻,无法与各位读者进行详尽的描述,以作为对官修历史的一个补充。当然,棺木入土那天的排场还是令我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的惊叹,几百人的队伍,排成两路,足有一里长,在一条条狭窄的井字形田间小路上行进,缓慢而又有序,水田里映下他们沉默的身影。那几个跳了一夜大神的巫们毫不疲态,戴着各色头饰,披着各种兽皮,左摇右晃,乱吼乱叫。
  最后出面答谢乡亲的还是刘邦,他带着侄儿侄女们,向前来吊唁的人一一道谢。到下午,差不多的人都离开了,萧何对刘仲的家人作了交待,因为虽然有亲戚朋友参与的丧事办完,但还有很多的礼节,要到三来后才能结束。刘邦安慰了侄儿侄女们几句,转身出来,几个好朋友正等在外面。
  到晚上,我们回到刘太公的家。在丧事的后面几天,刘太公与老太太都不能参加,不能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几天,也许他们什么事都没有干,就一直坐在屋子里。他们生了四儿一女,已经先他们而去了两个,而真正能使他们引以为傲的,就只有刘仲一人,他再也不能有任何的差池,否则,刘家就再也没有地道的传人。刘邦在他们的眼里,只能算是一个野种,虽然他们以前并不这样看他,但是,他的行为离他们的愿望实在太远,现在四十多,已经快五十的人了,除了有老婆孩子,见不到正不断累积的家产,更没看到家可能兴旺发达的转变迹象。其实,在刘伯的家里,我已经发现刘太公好几次偷偷地望着刘邦的背影发呆,我相信,随着刘伯的离世,刘太公将逐渐接受刘邦,人心都为肉长,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不管他是否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但那依然是自己的孩子,舐犊情深,他没有选择。
  接下来的几天,这里的空气不一般的沉闷,沉闷得我想要对着刘太公一家大喊一通,告诉他们事情已经过去了,自己的生活还需要继续,明明儿子死时一点不伤心,摔了不痛爬起来喊痛,我也想对着张心大喊大叫,让他放弃这个卑劣的计划,明确地向刘邦说明来意,但我最终还是忍住了。我找到了发泄的办法,就是不停地干活儿,主动地找活儿干,把刘家的院子打整得干净整洁,角落里的青苔我也没有放过。
  读书人的忍耐力不是一般的强大,不知是他们天生的懦弱还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思想根深蒂固,但两种都不能讨我的好。天生懦弱自不待言,大丈夫能屈能伸更是一种人对另一种人压榨的借口,明为磨炼,实为促使其走向奸诈虚伪,表里不一。
  不过,这也促使张心下定决心,向刘邦集团发起冲锋,他没办法靠近刘邦,但他要利用刘太公干儿子的身份向吕雉靠拢。不过,刘太公虽然提出认他为干儿子,但并没有公之于众,这就像你两个私定终身,既没有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也没有举行一定的仪式让亲友知道,这怎么能算数呢?“权”这个字古今意义的差别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大,把两个意义联系起来,似乎就告诉我们,只有懂得权变的人,才有资格享有权利,有变才可以通,能变才能够权。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了一下,没有知会刘太公就出发了,但我们并没有直接到刘邦家,而是到市场上,准备买一件特别的礼物。但是,我们在市场转了四五圈,张心都没有挑到满意的物品。此时的市场并非像电影、电视里表现的应有尽有,商家并不多,挑担以物易物的倒是到处可见。最多的商品就是农产品,其它也主要是农具、动物皮毛,工艺或者装饰品根本就没有。我们在一些人家里也见到过做工精湛的青铜器、玉器,但那往往是定做而得,并不能在市场中买到。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只好到城里各处转悠,希望能看到打造金银的店铺。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五十六章 吕雉是条捷径
更新时间2012…6…13 18:51:22  字数:2673

 差不多将小城转遍,我们也没有发现一家定做首饰的小店,倒是在城的边沿,看到一家打造农具的铁匠铺,但人家只会造农具,对首饰打造一无所知。看来,在这个时代,商品并没有形成主流,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到,一般家里的物品,也是由祖祖辈积累下来才行,除非能像项玉那样到别人家里抢现成的。这就在历史中出现了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成百上千年,我们创造的物品并不多,但是,通过一次次抢的行动,这些物品不断易手,不断更换主人,就显得异常的丰富起来。易主的次数越多,被抢的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