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血沃黄龙石 >

第72章

血沃黄龙石-第72章

小说: 血沃黄龙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些,张心也想不再追究,应该说,这个乡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地方,我们曾经在那里生活过好长一段时间。但是,如果这个地方例外,那其它的地方又该如何呢?前线打仗,死的人都不少,哪个乡又没有呢?张心觉得,既然这样,这个乡就由县里直接进行清理造籍。
  张心让卫兵再次到那个乡去,让他通知能通知到的人,不管多少,哪怕只有一位,也要带到县里来,但绝不能动粗,就算背,也要背来。为了让这个卫兵能搬动人,张心还叫另一个卫兵跟他一起去。
  下午,差不多该来的人都到了,这次,张心不再读那些漂亮的文章段落,而是直奔主题,告诉他们下一步该干什么,那些人比上午所来的人更懂事,居然没有谁多说一句,很顺从地听着,听完就沉默着离开了。
  望着那群人离开,张心轻舒了一口气,说:“绷了一天的弦,终于可以松一下了,你不知道,做这件事,我心里还是挺虚的,毕竟新姑娘儿上花轿——头一遭。不过,还好,这一关已经算是过了,比我预想的要容易一些。明天,开始着手开第二个会。”
  我说:“还开会,找谁开?”
  张心说:“山人自有主意,休息一下再说。”
  晚上,张心找来一个曾在衙门里干过的卫兵,让他又去找来一个在衙门里长期任职的老人,一起列出刘邦当沛公前最后还在衙门里任职的人,张心将他们分别各记录在一张张树叶上,算是建立起正式的档案。还好,这十多个人差不多都住在县城周边的三个乡,只有一个,在离县城好几十里远的山里,现在的情况如何,没人知道。
  第二天,张心又派出了卫兵分三路逐一去找那十几个人,并嘱咐,只要能找到的,无论如何也要将他们叫到县衙里来,否则,就让他们把自任职以来免掉的徭役、租税补来。
  下午,人员来得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齐整,这很出乎我们的预料,不过,晚上,张心为我解释了原因后,令我吃惊不小,原来一方面可能是昨天的会已经让他们感受到了风向,另一个方面应该算是最主要的,县衙居然又要开张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县衙开张,他们就有运作的余地,是权利而不是负担,这是与三老、亭长、里正不同的地方。
  张心说:“对于这些小吏来说,他们不怕事多,只怕没事。”
  我说:“谁还喜(。3uww。…提供下载)欢有事?”
  张心说:“这你就不懂了,如果没事,小吏们又没有工资,靠什么吃饭?如果有事,有事就要涉及到人,只要涉及到人,就会有油水。你没听说过吗,吃完原告吃被告,正是这个道理。古时候当官当吏,不像我们那样名目繁多,除了收税征集民夫,就是运送税粮,日常中处理得最多的就是民间的纠纷。你想,如果是大案,要案,特别是反叛案,那是中央的责任与权利,由不得你下面插手,所以,这些民间案子,稀里糊涂和一下稀泥,双方不再有精力纠缠下去就成了,最终得到好处的自然就是这些办事的人。如果是国家投资,那就更好办,这些人总有办法找到中饱私囊的办法。如果一个衙门,真的什么事情也没有,那才真成了清水衙门,事情越多,进项就越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样来的。上面也并不是不知道这些现象,但谁拿它也没办法,以前也没有高薪养廉这种说法,好像只有宋朝曾经试过,但并没有什么效果。这也提醒我们,一定要把这事儿办好,办彻底。没有这些人,我们办不成这件事,有了这些人,如果我们不小心,反而会坏事。而且,这些人手法可以算得上专业,如果我们没有能备好课,他们就会在我们的眼皮子下搞小动作,让我们防不胜防。老百姓好对付,那些功勋虽然不好对付,但是与非都是明摆着的,但这些人也许咬了你一口,你还以为他是多么忠诚。数千年来,这种人的本性就从来没有改变过,最是得防着,要不然,我们在前抬唱戏,他们就在后面乐呵呵地数钱。”
  这些人在进县衙之前,像一个个精神十足,正开心地聊着,一见我们站在大堂门口,全都收敛了,严肃地走到我们面前,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恭敬地行了礼然后朝堂里走,很快坐成两排,规规矩矩,低眉垂头。
  那些人见张心进堂,全都跪正了身体,目光都朝向堂上,张心刚坐下,他们整齐地行了个见面礼,然后将着力点放到屁股下。
  张心又将那篇花了很长时间准备的稿子讲了一遍,但这次效果却要好得多,虽然听众们一个个低垂着眉宇,做着若有所思样,纪律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好,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大家像不认识一样,都冷冷地坐着。最后,张心对将要展开的工作进行了布置,要他们作好准备,一旦下面的登记上来后,就要对各家进行归类统计,分出户籍的等级,对数量进行比照,核对数据的准确度。
  张心讲完后,那些人很慎重地提出了众多的建议,从我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建议确是我们所忽略的现实问题,很有价值,能有效地杜绝下面的人上报不确的信息。此时,我觉得张心虽然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周密地进行了设计,但还是存在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两个会的召开,就应该换一个前后,这样就可以参考一下这些人的建议再对整个工作进行部署。不过,我也理解张心,一个做学问的人,理论总是大于实践的,要实践,也得有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然而,张心的话又让我又觉得这样的想法太过天真,他告诉我,比如,这些人建议,每个乡派一个指导员,指导、监督下面的人进行丈量登记,但实际上,这些人到了下面,他们就代表着上面,两者在一起那还不合起伙来欺骗上面,到时,他们先有针对性地编好理由,你就再也查不到真相。由此看来,我倒是个没有头脑的人,这边听了,有理,那边听了,也有理,谁是谁非,我还真是搞不清了,索性,我也不再多想,反正听张心的总没有错吧,他是绝不会骗我的,哪怕他并不是圣人,绝不可能事事都对,但至少不会受人欺瞒哄骗。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百章 资产普查
更新时间2012…6…28 19:09:46  字数:2885

 就前期开展的工作,吕雉对张心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满意,不但赐了酒,还赏了几样女人用的东西,张心马上征得同意,将所得的东西转赠给了陈可茜。陈可茜脸有些红,但还是接下了这些物品,说替郞中大人暂时收着。
  接下来这几天,我们倒是比较清闲,张心决定亲自到乡下看看,了解清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每到一个乡,我们都能看到乡老们正监督里正带着的那帮人丈量土地,清点人口,登记财产,往日里静谧的农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又多了一些生气。
  到泗水亭时,我们发现这里却没有动静,一打听,才知道自从刘邦当了沛公后,这里根本就没有再设过亭长,就算有谁有能力担当,但谁也不敢坐到这个位子上,而几个里正,全都同刘邦到前线打仗去了,有一个前几天才得到阵亡的消息。
  张心找来几个老人坐谈,这几个老人都谈到,他们这个亭,是一个南来北往人员复杂的地方,所以年轻人的思想较其它地方更为活跃,更不安于现状,刘邦一起事,绝大多数都当了兵,挣自己的前程去了。正是这些人,支撑起了刘邦这支大军,使大家在艰难的环境里团结一致,奋勇杀敌,虽然他们大多只是普通人,历史上根本就不可能记载,但他们却是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英雄。如今,他们这个地方的土地很多都已经荒芜,没人耕种,逐渐就被一些大户给占了去。
  第二天,张心将那十多个小吏找来,要他们准备一下,一起到泗水亭普查登记。这些人都有退缩之意,说那里的人都有来路,逼得太紧,会生出事端。张心告诉他们,普查登记并不就是要收税征徭,是对县里的资产进行清理,了解这个“家”的家底,而且,他打算清理好以后,还要将一些民夫组织起来,替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耕种、收获,保证他们家里的人衣食无忧。
  下午,所有的人都来到泗水亭,那里的人起初并不理解我们,经那几个小吏一说,他们转变了态度,积极地配合。
  丈量土地、清点人口的事情不需要我们去做,那十几个小吏就行了。我与张心在田间地头巡视,看到哪位老人或者妇女需要帮助,就主动上前,我还替一家只有老两口的翻了一块菜地。
  泗水亭并不大,再用一天时间,我们就完成了任务。张心把那十几个小吏找来,给每个分配了一个帮扶对象,要他们从明天起,无论采用什么办法,什么方式,都得帮助这几家人。我与张心还主动认领了一家,以后每两天至少下来帮一次忙。张心告诉这些人,这将要成为一种制度,守卫县衙的士兵,也要抽调三分之一,每天到这个亭来帮忙。
  张心说到的几点都做到了,本来,我们有些担心那些小吏使滑头,但实际上,他们比卫兵和我们做得还要好。张心认为这可能和这些家庭的背景有关,如果一个人的前途还没有确定时,很多人是不敢小看的,怕万一人家功成名就,到时候巴结得上不那是小事,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到任务却不下力气完成,那追究起来,可是吃不了得兜着走。当兵的发起威来,杀个人,灭个门,那还不跟捣个蚂蚁窝一个样儿。我们民族的精英们讲权变,而我们的老百姓从来都知道个好歹,绝不为了所谓的立场冒险。
  还没有到十天,部份乡就将普查的结果报了上来,那些竹片,得用一个壮汉挑着才能送到县上。张心查看了几份,上面都按规定写着,某户,户口种类,多少人口,多少丁口,土地多少倾,房多少间,家产多少万钱,十五岁以下多少人,三十五岁以下多少人,五十岁以上以下各多少人,有几丁在前线打仗,有几人阵亡等,数据相当详尽。每一户都需要好几根竹片才能记录完整,三老们说,他们从来没有对户籍作过如此详尽的调查,也有人说,从古至今,前所未有,以前最多只是以户为单位,记录有多少户,每户占地多少,家产多少万钱等。
  看到一筐一筐的竹片,张心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满意,对送结果来的三老或亭长、里正都大家赞扬,并要他们明日午后再到县衙来听取现场质询。
  第二天,张心就将十几个小吏找来,让他们提前开始核对工作。我和他们一道将该乡原有资料全部搬到大堂之上,分别进行核对。大堂上放了三个空筐,一个负责装前与后完全相符的,一个负责装现在与过去数据不相符的,再一个装新失或新增户。
  我们把每户捆成一团的竹片展开,再让人在原有的资料里找,两相对应,如果没有误差,就放到第一个筐里。因为已经过了好些年,原来的数据并不很完整,所以只要找到竹片,能进行前后对照的数据并不多,判断起来还是比较快。一个乡只有几百户,所以,半天的时间,我们能基本搞定。接下来的任务要难得多,那些与原有数据不符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