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旌旗 作者:骠骑(起点2012-09-08vip完结) >

第128章

旌旗 作者:骠骑(起点2012-09-08vip完结)-第128章

小说: 旌旗 作者:骠骑(起点2012-09-08vip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应钦的话给张学武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到底是行还是不行?

何应钦离开了承德之后,张学武刻意的关注了一下省党部的这些党棍,结果在张学武的金弹攻势之下早就已经全军覆没了,对此张学武也算是长长的松了口气,原来贪腐的官员也有极为可爱的一面的啊

不过1935年对张学武来说已经是大战边缘的最好准备时机了,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但是张学武却想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欧洲德国开始的排犹运动,在张学武的记忆中关于纳粹的兴起和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发生原因历史上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主要是针对俄国的布尔什维克,这种看法的代表是德国的历史学家恩斯特,他认为俄国十月**以暴力消灭资产阶级的行动使德国的上层社会感到恐惧,又因为其领导人中不少是犹太人,故而激发起德国的反布尔什维克浪潮和反犹情绪,最后导致了大屠杀,他还认为,布尔什维克的暴力**同时又成为纳粹的“榜样”。

不过张学武认为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中,犹太人信仰古老的犹太教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古老的犹太教坚决拒绝接受耶稣是救世主和上帝之子的说法,因此从基督教诞生之日起,就指控犹太人犹大出卖和谋害了耶稣,造成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世世代代的怨恨和仇怨。

犹太教有自己的独特的习俗,规定不得食用动物血液,因此宰杀牲畜时必须把血放干净。这个简单的民族习惯,自中世纪以来就被其他民族说成是用基督教徒的鲜血祭神。中世纪欧洲流行黑死病时,有人说是犹太人投毒水井所致。因此,仇恨犹太人的社会氛围就形成了。欧洲犹太人散居在欧洲各个国家,在欧洲基督教反犹排犹的一千多年中,犹太人不能进入各级行政、军事组织,不准拥有土地,并被排斥在城市手工业之外,他们只好从事商业,实际上是被推到金融与商业世界。

经商使犹太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使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受到重大经济危机打击的欧洲社会公众心态极度失衡,于是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了犹太人身上。

与此同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一份所谓的犹太人准备征服世界的计划书,即《锡安长老议定书》,尽管这份文件后来被证明是伪造的,但对当时各地出现的排犹浪潮起了导火线的可怕效应。

不过张学武对希特勒反犹的初衷可能首先导源于他的种族优劣论,希特勒认为,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和维护者,犹太人是劣等民族、文明的破坏者和人类寄生虫,声称地球应该由日耳曼优等种族进行统治。

自从1933年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上台后,反犹又增加了政治和经济因素。在政治上,希特勒宣扬犹太人培植的最坏的祸根是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苏维埃国家。所以,不仅要反对犹太人、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且要对犹太人从肉体到精神上加以消灭,在经济上,通过反犹能够没收犹太人资产,反犹能够稳定国内局势。

但是,张学武认为犹太人中还是有很多技师、工程师和科学家的,这些人绝对大有利用的价值。不过在德国希特勒排挤犹太人经历了一个反犹、排犹和灭犹的过程,1935年德国当局才颁布各种法律,禁止犹太人担任官吏、教师和军人,限制其从事自由职业,剥夺犹太人公民权、禁止同雅利安人通婚,禁止书写德语。

不过到了1938年11月7日制造“水晶之夜”,党卫队捣毁犹太人商店、教堂和住所。随后希特勒政府决定将犹太人排斥出一切经济部门,关闭全部犹太人商店,强行对犹太人经营的企业实行“雅利安化”。

不过自1939年起,德国当局强迫犹太人大规模移居国外,实际上别将财产彻底清洗过后的犹太人也是去无可去,不过等到了1941年德国反犹、迫害发展到所谓“最后解决”,即实施种族灭绝阶段。“最后灭绝”犹太人并不局限于德国本土,而是涉及被德国占领的所有国家甚至包括波兰、苏联、东南欧、西欧等国的犹太人,约有六百万犹太人在实施最后解决方案中被害,占战前欧洲犹太人总数的接近百分之七十以上。

所以张学武才打算趁着德国排忧计划的实施,打捞一票技术人才,因为张学武了解当时在德国的大多数犹太人真的是无处可去,只能留在德国等死。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一百九十二章 西安风云

第一百九十二章     西安风云

不过张学武的计划还需要德国当局一定程度上的配合。因为从1935年开始,德国政府已经开始统计收缴犹太人产业,大部分有钱的犹太人早已逃出了德国,正如历史上书写的一样,百分之八十的犹太人都没有什么资产,被德国政府洗劫之后更是一贫如洗,欧洲各国也不欢迎这样的穷光蛋来自己国家,所以德国大多数的犹太人面临着去无可去,只能等死的地步。

无疑欧洲各国是非常现实的,张学武听说欧洲一张移民安置券已经卖到了二十公斤黄金,钱在这个地方已经不能再做交流的货币了,唯一的硬通货只有黄金和珠宝等等。

回想起后世张学武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德国已经给了足够的宽容政策让其移民,但是却有那么多的犹太人留在德国等死?着一点让张学武十分不理解,现在张学武才知道内情,原来犹太人的移民是以金钱作为底数的,在任何时代基本都是一样的原则,有钱的人早就躲避开了,没钱的穷人恐怕只能等死了。

现在这些穷人也多了一条出路,张学武要一切的技工、技师、教师、工程师、各类的科研人员等等,而且热河承德的政策宽松到了可以让犹太人携家带口,根据其的贡献的不同。可以给予其不同的待遇,或是享受的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

张学武并不想给犹太人立国以及各类延伸的想法,但是张学武也知道在耶路撒冷重新建国是犹太人最大的愿望,不过这个愿望再历史突变的今天还能不能实现?张学武并不知道,不过他也意识到,如果想用犹太人为自己服务,张学武知道自己画的最大一个饼就是给予犹太人建国的梦想。

不过能把犹太人的势力在国内扶植起来,这是张学武处理犹太人事务的最大准则,1935年对于张学武来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点,德国给予中国的援助已经到了所谓的极限,实际上张学武心中为了热河军团的建设已经可谓是劳心操力了,因为在国内现在热河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的边疆。

不过在南京政府方面,除了汪精卫以外的人,蒋介石对于张学武的印象还是比较好,因为大事小情无论任何事情张学武都及时进行报告,对于张学武的及时报告,蒋介石感到了十分满意,不过调到陕北去的剿匪的东北军的战绩却让蒋介石很是恼火。

张学良虽然避免了1933年热河战役下野的危机,但是对此张学良对此似乎也并不满意,关键是东北军的军饷和军械一直受到南京最高军事委员会和军政部的制约,从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的张少帅此刻的日子可以说是十分难熬,而且南京政府将东北军整编成四个甲种军,让东北军减员了三万余人,而且东北军留在东北的省防旅和屯垦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如果没有热河张学武接济军火军械,恐怕张学良连这四个军也稳定不住。

但是东北军的三个军在陕西剿匪几乎成了资匪和助匪。张学武一直注意着张学良的各种活动迹象,实际上很多历史上的必然结果,张学武就算想干涉也不能干涉,因为即便历史上的双十二事变之中,苏联以及其的共产国际的坚决主张都是承认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为中华民国,唯一领袖也只有蒋介石,而且只有蒋介石才能领到中国抵抗日本,着一点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所以如果一旦张学良发动双十二事变的话,张学良必将成为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孤家寡人,届时自己将处于何种位置?

张学武实际上以及准备了多种方案,第一是派自己的特种伞兵突击队中的猎鹰和利刃前往西安营救,第二是假道灭虞进军山西收拾掉阎锡山,然后将山海关留守张作相军直接解除武装,以三路分兵直入陕西,以重兵集团配合装甲部队快速突入西安,配合特种伞兵部队突击实施营救。

不过张学武对于张学良的所作所为只能说表示概不关心,实际上,张学良的个性不不容得张学武给他关键性建议或者说三道四。

1936年张学武在跟日本人抢最后的时间,因为日本人的关东军已经坐拥四十二个甲种师团,除了国内的二十二个动员师团以外。还有近二十个师团的预备军,可以说日本人已经进行了国际标准的一级动员。

日本人在做最后的侵华准备,随着日军的大幅扩军,日本国内以及朝鲜台湾的的反华情绪以及被全面的点燃了,对于张学武来说,日本人在国内大幅的煽动实际上就是准备发动的前夕了,战争永远没有所谓正义与非正义的,只有利益才是战争的真正意义所在,军人挥洒鲜血为国家和民族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占有掠夺更多的资源,这也才是军人所存在的价值,物尽天泽适者生存的道理更适用于国际国家生存法则之中。

当张学武给包头钢铁厂新建成的第七座五万吨高炉的落成剪彩之际,情报部将东北军在陕西方面的种种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对于这份报告张学武感到十分头痛,因为他能得到的情报,恐怕早以摆上了蒋介石的案头,张学良的所作所为中张学武认为其更多的则是想表示对南京政府的不满,东北军的军饷问题,已经在屡次交战中全军覆没而被撤编的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东北军一下被撤编了三个师的番号,换做是谁也痛快不了,打败仗是很正常的,但是部队番号被撤编可就是大问题了。

位于南京的蒋介石对于东北军西北剿共毫无战绩以及各方面汇总的有通共迹象的情报十分不满,密函改派卫立煌担任西北剿总指挥。

1936年十二月,蒋介石准备前往西安亲自压阵,对于剿匪的最后一击蒋介石显得十分的重视,但是临行之前何应钦却意外的进言,认为张学良已经非常不可靠了。建议其调张学武所部前往陕西剿匪,但是蒋介石颇为信任张学良,认为他不过是受到了奸人蒙蔽,乃是仅仅在其为人“小事精明,而心志不定,”并无其他问题。

但是,蒋介石最后还是做了两手准备,电召军政部次长陈诚、卫立煌、蒋鼎文、朱绍良、陈继承、陈调元,以及第二十五军等十几个师沿陇海路西进,做好了替换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打算,但是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蒋介石对自己指挥东北军又无大把握,所以犹豫万分,至于调张学武第一军进剿一事蒋介石根本没给予考虑,第一军虽然装备甚好,但是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更是虎视眈眈,蒋介石此刻并不急于与日本人开战,因为时机尚未成熟,国内的六十个师的整编计划仅仅完成了不足十个师,其余各部皆尚在整理范畴之内。

在蒋介石看来中国还远远没有实力跟日本人翻脸,首先国内囤积的弹药武器尚不足供应二十个德械师二个月之用,绥远包头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其中很大意部分张学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