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草清 >

第918章

草清-第918章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刻后,这阵呼喊扩作大潮,溢出紫禁城外,外面的官民军丁也一同发喊,像是最初李肆车驾入城时欢呼的回音,此时终于传了回来。

不多时,北京城一城都沉浸在万岁呼喊中,喜迎新的皇帝落座,新的朝廷降临,可太和殿里,正发生着极其不和谐的一幕。

李肆正姿态极为不雅地摸着屁股,叹道:“硌得很,真不舒服……”

第九百五十七章 魔之封印,分妃展仁义

李肆这抱怨颇有些做作,大家都还没怎么反应过来,陈万策却有所感,出列道:“这紫禁城,陛下如何处置?”

两人的互动含着一个重大转折,在场文武跟从李肆多年,顿时品出其中奥妙,格桑顿珠和龙高山这哼哈二将同时惊声道:“陛下难道不入主紫禁城!?”

李肆道:“大军入直隶,四面合围北京城时,国中舆论就开始议迁都之事,很多人都认为,北定中原后,朕必定要迁都北京,这也是仿效当年得江南后迁都东京之举,更是安定北方人心所需。”

文官们是各有所思,武官则是纷纷点头,没错啊,既然北定中原,华夏一统,把京城搬回北京也是理所当然,毕竟这里是明清两朝国都,华夏龙气所聚处。而这宏伟紫禁城,更是真龙天子所居,华夏天子,不住在这里,帝王正统似乎就总差点意思。

可点头之后,却又纷纷皱眉,尤以萧胜贾昊为最,他们都想到了太多的实际问题。

“这事非但江南人反对,岭南人也反对,朕自不会逆此汹汹民意,独断专行。”

李肆再这么一说,众人都松了口气,可释然之外,也有浓浓不舍,紫禁城……就这么不要了?

“但令朕不愿入驻这紫禁城的原因,不止民意,实是朕……”

李肆伸手摩挲着身下金銮宝座,感慨颇深,又是一语惊人。

“实是朕畏惧,朕就觉得,像是置身魔王之穴中,有一种神魂将被掳夺的畏惧。”

他扫视文武群臣,眼中那丝凛然让群臣感应得很清晰,这不是在比喻。

“朕给你们讲个故事,洋人的故事。”

李肆这皇帝一贯神展开,大家跟从二三十年,都适应了,就静静听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魔王,名叫迪亚博罗……”

这名字一出,众人忍不住噗嗤一笑,目光都聚到人群中那个独臂蓝衣将军身上,正是西洋舰队都督胡汉山。这家伙在吕宋大战里苛治西班牙人,主持西洋舰队时,又苛治锡兰的荷兰人和印度的不列颠人、法兰西人,西班牙人以“迪亚博罗”称呼他,这名很快也在印度洋的各国老外中传开。

“别吵别吵,四哥儿……陛下好多年都没讲古了。”

胡汉山低叱着,贾昊吴崖罗堂远等人就觉眼中微微酸热,三十年前,还是四哥儿的陛下就在星空下给他们讲古,领着他们一步步走到现在。

感应到这帮昔日弟子的孺慕之情,李肆笑着点点头,其他人也因这情感往来而收摄心神,意识到皇帝要说的,绝非故事那般简单。

“魔王残害生灵,为祸天下,人世正面临坠入地狱的恐怖之灾。勇者们为拯救世界,纷纷奋起,前仆后继地讨伐魔王。”

“魔王身具地狱之力,异常强大,牺牲了无数勇者,依旧不能消灭它。就在大家以为人世将灭时,一位勇者横空出世,他身怀正义,是所有勇者中最坚强、最高尚、最勇敢、最具牺牲精神的人,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崇,集所有人的力量于一身。”

“他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可以独自挑战魔王,那一日,他深入魔王的巢穴,与魔王战得天崩地裂,日月无光,最后……他战胜了魔王。”

听到这,大家都微微笑了,听起来这魔王迪亚博罗就是满清,而勇者就是他们的皇帝,此刻正端坐金銮宝座的皇帝,不就已经彻底打败了魔王,还华夏朗朗乾坤了么?

故事还没完,李肆接着道:“勇者挖出了魔王迪亚博罗的心脏,找到一块宝石,这是灵魂之石,正是魔王的力量来源。勇者发现魔王是不会死亡的,消灭了它的肉体,它不过是回了灵魂之石中沉睡,力量恢复后,又会再寻找合适的肉体再度醒来,要彻底消灭魔王,就得毁灭这块灵魂之石。”

“勇者尝试了无数种方法,依旧不能毁灭灵魂之石,如果任由灵魂之石存世,人世就将再度面临浩劫,最终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有些人,例如陈万策,嘴角已微微抽动,显然已猜到勇者要怎么办。

李肆道:“勇者决定,将这块灵魂之石置入自己体内,他认为,他是世间意志最坚强,品行最高尚的人,他可以靠自己封印魔王。尽管代价无比高昂,甚至再非人类,但他同时也是最具牺牲精神的人,他不惧牺牲自己,换取人世的安宁,于是……”

李肆摊手,示意故事完了,格桑顿珠愣愣问:“完了?那家伙怎么了?”

李肆笑而不语,萧胜、贾昊、陈万策等人异口同声地叹道:“勇者成了新的魔王。”

简单的故事,却蕴着深邃之义,扫视神色凛然的众人,李肆再拍拍金銮宝座:“对朕来说,这个东西,金銮宝殿,乃至整个紫禁城,就是那块灵魂之石。朕不是那位勇者(W/U),也不想当那位勇者,所以朕畏惧。”

紫禁城虽是明时所建,可明时皇帝还不是完全的主宰,这座恢弘建筑在名义上还是国之公器。而到满清时,紫禁城已全然匍匐在清帝之下,笼罩紫禁城,带着夷狄腥气的绝对皇权以此为中心,散布于整个华夏。

李肆这个皇帝,不仅不是明时的皇帝,更不会是满清时代的皇帝,这金銮宝座,金銮宝殿,乃至紫禁城,又怎会是他的居处?

心中淌过这样的感慨,李肆起身:“边大家和郎世宁在吗?赶紧召过来……”

他伸手招呼着群臣:“来,都上来,咱们一起合个影。”

众人愣住,皇帝这是在玩啥呢?

此时还无照相机,所谓合影,就是画像。只是跟寻常绘画不同,英华报业发达,发展出了一门快画手艺,先快描出人像,再作细节填充,最后画固定不变的背景,这门手艺叫留影,而众人一起留影,那就是合影了。

李肆一脚踏上宝座,一手再驻刀于地,活脱脱一副野蛮征服者的嘴脸:“鞑子称呼咱们为南蛮,咱们就以蛮制魔,将这颗灵魂之石彻底封印!”

萧胜大笑道:“陛下是咱们华夏新世的皇帝,岂能再居这旧世皇帝之座?这宝座遭了鞑子膻腥之气污染,再留不得,容臣也分沾一丝封印之功!”

萧胜大步流星上前,贾昊、吴崖、张汉皖、罗堂远、王堂合等人赶紧跟了上去。

文官面面相觑,正茫然无措,他们心中还存着一丝旧世君臣之分,皇帝带着武官胡闹,他们怎么能凑合呢。

就听谢承泽来了一句:“南北已换新天地,新壶不上旧茶几!”

谢八尺念着歪诗就上了丹陛,陈万策也哈哈一笑:“新世自有新金銮,岂容紫禁拘君颜!”

这两人上前,其他文官也赶紧跟了上去,边寿民和郎世宁就在殿外,一召就到。宝台上容不下这么多人,大家就自找自的位置,如众星拱月,将李肆围在中间,不过李肆左右却不是贾昊吴崖,或者陈万策和萧胜,而是格桑顿珠和龙高山,两人嚷着是皇帝多年亲卫,皇帝左右是他们的私地,别人都争不过。

武官个个驻刀,趾高气扬,文官则含蓄一点,负手叠肚,文武都个个目斜四十五度,加上皇帝拈着唇上小胡子,简直就是一派强盗入大户的炫耀状,边寿民和郎世宁边画边犯嘀咕,这画名该叫什么?《大英君臣劫紫禁》!?

立了十来分钟,众人都腰酸背痛腿抽筋了,边郎二人才叫好,众人顿时作鸟兽散,却见宝座上哎哟一阵乱叫,一群文官跌作一团,原来是他们的乌纱长翅全缠在了一起,接着再喀喇一声,原来是武官的军靴踩破了檀木丹陛,武官再撞作一堆。

君臣这番荒唐胡闹之戏,后世人几乎耳熟能详,边寿民和郎世宁不仅画了君臣正襟危立的合影,私藏的另一幅画也在辞世后由后人泄露出来,画上文武大臣乱作一团,皇帝则在台上没心没肺、毫无形象地大笑。

太和殿闹了一番,接着李肆带着群臣向深处走时,众人心中那丝凛然之气就烟消云散了,越来越代入到游客的身份里,而听李肆如数家珍的介绍着这宫那阁的背景,像是导游一般,还道皇帝记性真不错,准是之前宫里太监作过讲解,皇帝过耳不忘,哪知李肆是在用后世的记忆“复原”此时所见的紫禁城。

进到养心殿,“瞻仰”雍正办公地时,陈万策终于忍不住再问:“这紫禁城,陛下要怎么处置?”

之前一问是谈是否迁都,这一问才是落在实处。既不迁都,偌大紫禁城丢在这里,也着实不妥当,就只是当北方行宫,先不说每年开销,这地方就是旧世皇权象征,出点什么乱子都会再乱北方人心。

吴崖黑着脸道:“烧了!拆了!怎么办都成,总之不能再留着!”

武官纷纷叫好,文官却齐道不可。

“朕又不是项羽……”

李肆白了吴崖一眼,烧了拆了?败家子!

“这紫禁城是先人血汗所成,可得好好照料,行宫么……不,朕来北方也住不了这么大地方。就划一块地方作行宫,再拨一些给研究明清史的人,国史馆和宏文馆都在这里分一些地方,把我华夏的北方王朝时代好好琢磨透。”

“从午门到前三殿,都开放,开放给民人游历,让他们看看旧世载着皇权的东西是怎么样的,收门票,补贴整座紫禁城的养护。”

开放旧朝皇宫给民人游览这事在英华已不是什么忌讳事,金陵明时宫殿就是这么处置的,至于民人游览地与行宫相接,大家更习以为常。不管在南京无涯宫,还是在东京未央宫,宫门外就是专给民人相集的天坛广场,君民不相隔已是英华“祖制”。

“剩下的地方,办慈济善事,你们看着办,设立个专事会局,大家一起来管……”

李肆只言片语间,就为紫禁城划定了未来,日后国人所熟悉的紫禁城格局就由此而来:整个紫禁城由皇室中廷、两院和政事堂所组的紫禁城专事局共同管理。

乾清门内,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一直到神武门,包括御花园等在内被分割出来,统称煦燕宫,属皇室产业,作为皇帝四京行宫之一。慈宁宫和慈宁花园也是皇室产业,作为皇室成员驻京居处,两宫之外,均是国家所有。

从午门到三大殿开放为风景地,武英殿、文华殿分别作为国史馆和弘文馆北方驻地,背靠紫禁城和北方史料进行相应课题研究,养心殿、奉先殿等地作为古物珍玩收藏地。

南三所建为皇济堂,护养皇济会所救助的残障孤儿,东六宫和西六宫分别是英义男女学堂,护养和教导孤寡少儿。东北角的宁寿宫一带则是英慈院,东北角的映华殿改为明帝天庙,供奉前明历代帝王。

被这么一分割,罩住紫禁城的浓郁“龙气”,随着各路人马的入驻渐渐消散,而日日自午门入三大殿游览的民人更将这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圣之地变作俗世之所。

此时这些规划都还只在相关人等的脑子里,由紫禁城的安置,陈万策已想到了北京城中的更多要害之地,尤其是九坛: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北京城之所以成为皇权圣地,不仅在于紫禁城的宏伟堂皇,还在于这些附着着一整套皇权仪制的建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