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刺客无名 by 夜雪猫猫 >

第23章

刺客无名 by 夜雪猫猫-第23章

小说: 刺客无名 by 夜雪猫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渌茫驯V八乃魉槐欢送蹙醪欤佣澈拊谛挠呕H巧险饷匆桓龀洞驜OSS实非莫熙所愿,然事已至此,她只有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以不变应万变,方可奋起一搏。何况她身处唐门,衣、食、住、行尽皆受制于人,倘若唐欢真要害她,哪一种方法害不得,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药浴唐欢自然不便在场,于是前往赤霞台议事,处理唐门事务。
  差不多日落西山之时唐欢方回。看到莫熙正坐在窗前,用一把白玉花鸟纹梳子梳头。见她漫不经心之间已勾下些许青丝,便偏过头去不欲再看。
  莫熙见他来了,随意将梳子一搁,笑道:“对不住,我又鹊巢鸠占了。”顿了一顿,又道:“多谢四少鼎力相助。”这倒是真心话,且不论这厮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下午制药汤的时候,见薛童不要钱似的将白灵芝、天山雪莲等珍贵药材一个劲儿往木桶里头倒,莫熙不说瞠目结舌也是叹为观止。若非身处唐门,此事万难成的。
  唐欢笑了笑,问道:“可觉得闷?要不要去我的书房找些书来读?现在让人摆饭,一会儿我们回来正好。”
  “好啊。”读书已是上辈子的事了。
  唐欢的书多而杂,莫熙用目光快速搜索了一遍,抽出一本史记·刺客列传》。刺客也要充电,与时俱进,不妨看看她那些名留青史的同行的事迹也好学习借鉴一二。
  晚饭很丰盛。难得的江南口味,味道竟同掬水阁的菜有几分像。
  蜜汁稣鱼、酱香乳鸽、香干蒿菜、火丝莴笋、糯米藕片、香卤素鸡。
  鸾素方要上前奉汤,唐欢便已舀了一碗沙参百合汤,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细瓷碗推到莫熙面前,道:“你尝尝这个。”
  莫熙自然笑纳。
  “这是用北沙参、百合、无花果、瘦肉、陈皮一同炖的,最是养阴润肺、润燥清咽、行气健脾。”
  “怪不得最近也不太听你咳嗽了,莫非乃是此汤之功?”
  唐欢不答,只是笑纹渐深,又替她夹了一筷子稣鱼,道:“你再尝尝这个,开胃益气的,你现在正需要好好补补。”
  这顿饭莫熙吃得很开心。

  蓝袖添香

  饭罢。莫熙斜倚在红木镶云石美人榻上,右手执着一卷书册在看。因觉得热,便将袖子卷了两道褶子。露出一截因被药水泡久了而微红皱起的皮肤。唐欢见此情景也自取了一册书翻看。
  刺客列传》第一篇——曹沫:
  曹沫这个鲁国大将,与齐国作战,三连败。鲁庄公吓破了胆,想把遂邑这个地方送给齐国求和,但仍然以曹沫为大将。
  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这个地方的祭祀天坛盟誓,曹沫持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桓公的身边的人投鼠忌器,只能问他意欲何为。曹沫说:“齐国强而鲁国弱,可你们齐国侵略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都城的城墙倒下来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您还是看着办吧。”齐桓公于是允诺把侵占鲁国的地方都还给鲁国。曹沫见齐桓公这么说,就把手中的匕首一扔,走下天坛,面向北站在群臣该站的位置,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跟没事人一样。齐桓公大怒,想要出尔反尔。管仲说:“不可。不能为了逞一时之快,而贪图小利。这样做会使你在诸侯中威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支持,还不如还给他。”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城池都还了回来。
  莫熙不禁靠之。以己私利置国家于险地,行卑鄙事而享盛誉。古来欺世盗名者,当以此人为最!
  曹沫本就是鲁国大将,本职工作没做好,弄了个三连败。你一个将军既不能战死沙场又不能克敌制胜,却在求和的时候不务正业搞行刺,可谓贪生好名卑鄙无耻。这厮在两国结盟时突然跳出来,装得大义凛然,似乎颇有和齐桓公同归于尽的架势,但他心里头跟明镜似的,这压根就没什么危险。
  齐桓公身为一国之君,千乘之主,人家的命金贵着呢,能和他这个跳梁小丑同归于尽么,所以多半会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人齐桓公是公众人物啊,不能出尔反尔失信于人。所以这一招看似危险,其实是十拿九稳。这位仁兄来这么一手,扬名天下,自以为一雪前耻,但其实却是殃国之举。万一齐桓公不能忍一时之辱,暴怒之下,大军卷土重来,鲁庄公还不急得跳脚?当时情势本就是齐强鲁弱,齐军为雪君辱,名正言顺,将士愤怒用命,其势必不可挡,鲁国就算不亡也快了。所以曹沫此举实在是自作聪明,冒失的很,司马迁也不知道收了他多少好处费,还替他列传扬名……
  实不可取,不可取也。莫熙看得无趣,便把书丢在一旁。
  一抬眼瞥见唐欢也在读书,灯盏淡淡的光晕之下,这厮端得是俊美难言。
  莫熙看一眼书册,再看一眼唐欢,不禁想起“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的诗句,心道:若得眼前这个妖孽蓝袖添香该是何等香艳美事。
  自来此间,莫熙才知,古人说的添香用的并非她原先以为的米饭插筷似的毫无美感的线香,而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
  唐欢感到莫熙在看他,隧抬起头来,温言道:“可是难受?”
  莫熙摇摇头。扎完针后倒是一点不疼了。如今才第一天,体内燥热并不明显。
  唐欢见莫熙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终是耐不住,将目光移回书册。莫熙却一点收敛之意都无。少顷,唐欢发现短短十行字,他却是来回反复读了四遍都尚未读明白。心中暗叹,无奈放下书册,问:“姑娘意欲何为?”她这样机智百变的人,一定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长夜无聊。我们来猜谜吧。不论猜中与否,你都替我做一件跟谜底有关的举手之劳的小事,好不好?”莫熙的算盘是以唐欢这样的人才,多半是能猜出来的,但若是这厮故作不知,岂非无趣,是以干脆先抛出霸王条款,如他不允再行让步。
  唐欢失笑道:“姑娘如此霸道,不论欢猜中与否,姑娘都立于不败之地。”他见莫熙顿时有些怏怏,便不再相逗,爽快道“姑娘请出题。”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莫熙朗朗吟道。这是红楼梦》里曹公的赤壁怀古》。红学家对此谜语的答案各有各的说法,一说是香炉,一说是冰地,一说是锅。莫熙自然取其香炉谜底而问。
  唐欢凝神静思:
  赤壁沉埋水不流: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庙前的“香鼎〃都是“三足两耳”,即“三足鼎”。经过纸船明烛的焚烧,三足香鼎的炉壁自然会被烧“红”,变成“赤壁”。这个“赤壁”被炉灰“沉埋”,既非江边“赤壁”,自无流水。
  徒留名姓载空舟:以“三足”香鼎其炉体比喻空船,自然载不得人或物。“三足鼎立”的历史典故家喻户晓,流传于后世。不过,“三足”香鼎毕竟不是三国志》,亦不是“赤壁之战”,故曰:“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以秦始皇“焚书”喻香客进香“烧纸”。进香烧纸多半为悼念亡灵,是以“悲风冷”。
  无限英魂在内游:焚烧纸船明烛,亡者的魂魄可得“纸钱”。冥界僧多粥少,引来无数英魂抢夺,凡人不得而知。
  唐欢答道:“可是香炉?”
  莫熙点点头,心道:这厮果然猜中,幸亏用了霸王条款。
  唐欢只觉莫熙此刻双眼如有宝光流动,灵动非(…提供下载…)常,已然猜到她要自己做什么了,不由心中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道:“猜谜要有来有往才得个中趣味。姑娘也请猜一题,不论是否猜中。欢也有一事相求。”
  “你先说说看。”
  “且不忙。姑娘可是要我点香?”知道她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性子,一时也不勉强。
  莫熙一边大点其头,一边满是兴味地看着他。
  “不知姑娘想用何种香炉,点什么香?”
  莫熙好奇道:“唐门收藏了很多香炉么?我却是不懂的。”
  唐欢道:“清辉阁中倒是没有,不过别处自是有的。姑娘稍候,且容我去安排。”
  少顷,鸾素便带领一排侍女手捧各式香炉鱼贯而入。
  当真是各种形状和材质的都有,莫熙看得目不暇接。有兽形:麒麟、狻猊、狮子、仙鹤等。此种兽形香炉燃香于腹,缕缕轻烟会从鸟兽口中逸出,情趣盎然。还有结构精巧的两层式香炉,下以银鎏金圆盘为托。或炉身为莲瓣状,附带宝子,用来礼佛的香炉。材质更是种类繁多,有瓷质、铜质、玉质、法华彩、景泰蓝和掐丝珐琅,其中青花瓷又有五彩瓷和斗彩瓷。
  唐欢见莫熙看得兴致盎然,介绍道:“香炉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置于案;二类持于手;三用于坐禅,为钩香炉;四是灌顶时,受者跨越而以净身之香炉。”
  莫熙先看向一只由提链将盖和炉身相连的鎏金银香炉。炉身口直、腹鼓、下有圈足。腹部上半部分以如意纹环身,正中錾刻云纹。圈足上饰垂莲纹。香炉上配有一对变形忍冬纹形状的把手。盖呈阶梯状,形钮似莲蕾。盖身镂空,用以逸香。器身纹样鎏金,整体雍容华贵。
  她又拿起一只褐釉无托盘的香熏把玩。这尊香熏分上下两部分,可分而开之,上半部由三层含苞待放的五瓣梅组成,每瓣皆刻有花茎,脉络清晰,精雕细琢。盖顶饰有一精美的小鸟,亭亭玉立,眺望远方,下半部圆形中空。可谓造型生动,质朴自然。
  其余各色如掐丝珐琅瑞兽纹簋式香炉、白玉游环香炉、鎏金铜嵌宝石香炉、绿底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碧玉四管式香炉、景泰蓝珐琅彩吉祥纹连盖香炉、万叶六花撰文香炉,大大小小共有二十余件。可谓琳琅满目,莫熙不由大为赞叹。
  目光扫过一圈,她指了指一只双耳自然连结的豆青釉三足香炉,道:“就它吧。”此炉瓷质精细,釉色青润自然,光透匀净,如脂似玉,清雅秀逸。当真“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鸾素已手捧焚香时用以添香、燃香的一应器物:香铲、香拨、香箸、香匣,侍立一旁。莫熙这才知道除了红楼中所写焚香必备的“炉瓶三事” :香炉、箸瓶及香盒外还有这些个讲究。
  可见,“红袖添香”远远不止捻一粒香放入香炉中这么简单。
  唐欢方取了一些香丸,鸾素便道:“四少,还是鸾素来吧。”
  唐欢道:“无妨。”
  只见他先把特制的小块炭墼烧红,置于香炉中,然后用细香灰覆上炭墼,将其填埋。再在香灰上戳少量孔眼,以便氧气灌入,防止炉火熄灭。然后在香灰上放上细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各色轻薄质硬的“隔火”,再取了数枚香丸放在隔火之上,借着灰下炭墼的微火烘烤,让香芬得以缓慢挥发。
  莫熙这才知道,原来“焚香”,并不是把香丸、香饼直接加以焚烧;而是要让香丸、香饼借助炭火之力慢慢烤出香气。
  果听唐欢道:“焚香须尽量减少烟气,让香味低回悠长。因此,最关键的是炉中炭火要尽量燃得缓慢,火势微而久不灭。香一旦“焚”起,还需不停加以观察,否则,‘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
  莫熙奇道:“只是这炭墼或香饼埋在灰中,又看不到,如何判断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