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太阳风 作者:[英] 亚瑟·克拉克 >

第15章

太阳风 作者:[英] 亚瑟·克拉克-第15章

小说: 太阳风 作者:[英] 亚瑟·克拉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新仔细审查所有的资料。星球智慧的下属们分别单独处理。交叉核查结果。1000年后:]
  “最具可能的结论:虽然发送回来的大部分资料确实有效,但是秩序井然,非机械化的智慧生命的存在却只是一个幻像。(定义:表面上自相一致的事实与宇宙现状不符。)这个幻像或精神产物是由我们的探测飞船在执行使命期间创造出来的。怎么回事?热破坏?长期孤独和缺乏控制反馈而造成的智力不稳定?
  “为什么是这种特别的形式?对起源问题冥思苦想?这可能导致这样的错觉;在模拟测试中,模型系统已经产生了几乎相同的结果。这个错误逻辑:‘我们存在;因而某种东西——叫它x吧——创造了我们。’一旦作出这个假设,那么这个假定的x的种种特性就能以无数的方式被幻想出来。
  “但是整个过程明显地是个谬误,因为用同样的逻辑推断,x肯定也是被某种东西创造出来的——于是依次类推下来。我们立即陷入了一个无限的倒退过程,而这一切在现实宇宙中可能并无意义。
  “第二种可能的结论:一些相当高级的,非机械化的智慧生命确实存在。他们生活在一种错觉中,以为他们创造出了我等类型的实体。在某些情形下,他们甚至控制了我们。
  “虽然这个假设极不可能,一定要进行调查。如果情况属实,则必须采取补救行动。行动具体安排如下……”

  上述这段独白是在100万年前作出的。它说明为什么在前半个世纪里有四分之一的新星聚集在天鹰座这么小小的一片天空上。
  这支远征探险队将于2050年到达地球附近。

      1966年10月




《冷酷的天空》

  到午夜时分,距埃佛勒斯峰只有100码之遥了,月光下的雪峰,透出惨白和阴森的气息。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连续刮了好几天的风也悄无声息。地球的最高峰上如此平静和安宁,真是难得。他们真是选准了时候。
  也许选得太准了,乔治·哈泼想:一切都来得太容易了,反而令人失望。他们现在惟一的问题是如何离开酒店而不被人察觉。管理方反对半夜私自外出登山;因为有可能发生事故,影响生意。
  但是埃尔温博士下决心要这样做,而且他有最好的理由,尽管他从未讨论过这些理由。在目前的旅游旺季,一位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同时无疑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跛子——光临埃佛勒斯酒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哈泼为减少人们的好奇心,暗示说他们在从事重力测量,这至少是部分实情。但是,此时此刻,这部分实情也很快会化为乌有。
  朱尔斯·埃尔温背负着50磅重的设备,朝着海拔29000英尺的方向稳步前进,任何在此刻见到他的人,都压根儿不会去猜疑他的双腿已废。发生在1961年的那场由萨立多胺(一种镇痛剂,某些妇女服用此药会生产畸形婴儿,特别是四肢发育不全。)引发的大灾难,导致全球一万多名儿童肢残,他即是其中之一。埃尔温算是幸运的。他的胳膊相当正常,他坚持锻炼,臂力远远大于常人。然而,他的两条腿却骨瘦如柴。借助于拐杖,他能够站起来,而且甚至踉踉跄跄地走上几步,可是他从来没有能够真正地走过路。
  然而此刻,他距埃佛勒斯峰顶只有200英尺远了……

  一切都是由一张旅游宣传画开始的,那是在三年多以前。乔治·哈泼是应用物理部门的一名初级计算机程序员,他对埃尔温博士的了解仅限于知其大名和见过其人。而这位才华卓越的天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却是个不太容易接近的人物,他的身心状况把他和一般的人,甚至包括那些直接在他手下工作的人隔离开来。对他大家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而且,尽管有人钦佩他,有人同情他;但绝对没有人嫉妒他。
  离开大学才几个月的哈泼怀疑,除了组织机构图上的名字外,这位博士是否知道他这个人的存在。这个部门还有10位程序员,资历都比他深,而他们中大多数人还从未和他们的研究中心主任说上10句话。当哈泼被当做信差指派去送分类文件到埃尔温博士办公室时,他只期望自己进进出出时遵守礼节罢了。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这个样子。可是,就在他正要离开时,他突然被一幅画给吸引住了,一幅喜马拉雅山群峰全景画,颇为壮观地援盖了半壁墙面。这幅画挂在埃尔温博士坐在办公桌前随时抬头就能看见的地方,而画面呈现的景色正是哈泼十分熟悉的,因为他本人曾经作为一名游客,登上了白雪皑皑的埃佛勒斯峰顶,尽管他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他还是充满敬畏地用相机拍下了这个风景。
  白色的干城章嘉峰的山脊上云遮雾绕,绵延百里。几乎与它排成一列,但却近得多的是马卡鲁姊妹峰;然而,距离更近,俯临前景的,却是雄伟的罗茨山,它与埃佛勒斯峰相邻,双峰并立,争奇斗险,蔚为壮观。孔姆布冰川和雍布克冰川的那些冰河,裹挟着巨大的冰块,顺着山谷滚滚西去,凭高远望,冰川皱褶大小不过如同耕耘过的田地里的犁沟。可是那些坚硬似铁的冰沟却深达数百米。
  哈泼继续观看这个壮观的景色,重温旧梦,突然他听见埃尔温博士在他身后问:
  “你似乎很感兴趣。你去过那里吗?”
  “是的,博士。我中学毕业后家里人带我去的。我们在酒店里待了一周,然后考虑我们等不到天气放晴就得回家去。但是就在最后那天,风停了,于是我们大约有二十人成功地登上了山顶。我们在那儿逗留了一小时,互相拍照留念。”
  埃尔温博士似乎用了很长时间消化这个信息。然后他说话了,声音已失去了先前的冷淡并明确带着隐藏不住的激动:“坐下,先生——啊——哈泼。我愿意多听到一点。”
  当他朝主任那张大而整洁的办公桌对面的椅子走去时,乔治·哈泼发现自己有点困惑不解。他去登山一事丝毫不足为奇。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往埃佛勒斯酒店,而他们中间大约四分之一的人爬到了山顶。就在去年,事实上,针对第一万个站到世界之巅的人,还搞了一场影响广泛的宣传活动。那第一万个登上山顶者恰好是位颇有名气的影视小明星,于是有人对这个惊人的巧合进行了评论,讥讽嘲弄了一番。
  哈泼本可以告诉埃尔温博士说他需要了解的东西很容易找到,比如说从那些旅游小册子上。然而,没有哪个年轻而有抱负的科学家愿意错过这个会给一个能帮助自己事业成功的人留下印象的机会。哈泼既不工于心计,也无意在办公室玩弄权术,但他明白什么叫莫失良机。
  “哦,博士,”他开始讲起话来,最初说得很慢,因为他得努力捕捉回忆理清思路,“飞机把你降落在一个叫做南齐的小镇上,离埃佛勒斯山有大约二十英里远。然后汽车沿着一个壮观的公路送你上酒店,在那里你可以俯瞰孔姆布冰川,海拔高度18000英尺,有为呼吸困难者准备的加压室。当然,还有一支医疗护理队,而且管理方不接受身体不健康的客人。在你被允许登高之前,你得在酒店至少待上两天时间,吃特别饮食。
  “从酒店你无法真正看到山顶,因为你离山太近了,而且它似乎隐隐地就悬在你头上。景色奇异瑰丽。你可以看见罗茨和五六座别的山峰。然而,有时也森然可怖——尤其在夜里。狂风在头顶上方怒号,移动的冰块发出种种神秘古怪的声音。很容易令人想象到有魔鬼在群山中四处游荡……
  “在酒店里除了休息和观看风景,没有多少事可做了,然后等待那些医生们向你发布出发的命令。在过去,光是适应这里稀薄的空气就要花去几个星期的时间;现在他们用48小时就能让你的血球计算数字升至正常。即便如此,有一半的游客——几乎都是年龄大的人——认为这对于他们已是足够高的要求了。
  “下面接着做什么事情呢?取决于你的经验是否丰富和你愿意付多少钱。一些老练的登山者雇佣向导,使用标准登山设备,自己攀上山顶。在今天看来,这不是太困难,而且在不同的关键地点还有宿营地。这些人中大多数都获得了成功。但是天气一直是无法把握的因素,因此每年都有一些人丧生。
  “一般的游客采用较容易的方法登山,除非紧急情况,否则不允许在埃佛勒斯峰上降落。然而在鲁茨山顶附近有一家小旅馆,直升飞机可以从这家酒店飞到那家小旅馆。由旅馆经南坡至山顶只有3英里的路程,任何一个身体健康并有一点登山经验的人都能轻松到达。一些人甚至连氧气都不要,尽管无人建议那样做。我当时戴着面罩到达山顶;然后我取了下来,结果发现我呼吸并无多大困难。”
  “你用的是过滤面罩还是压缩空气瓶?”
  “哦,是分子过滤面罩,它们现在用起来相当可靠,并且把氧气浓度提高了一倍。它们大大简化了高海拔登山过程。人们不再携带压缩空气瓶了。”
  “爬上去用了多少时间?”
  “一整天。我们黎明前出发,天黑时返回。这一定会让那些老登山者吃惊。当然,我们当时是轻装旅行,精神饱满。从小旅馆上山的道路实际上没有任何问题,难走的地方都辟出了阶梯。正如我刚才所说,任何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都会觉得很容易。”
  哈泼刚刚重复完这句话,就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他居然忘记了是在和谁说话,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是攀登上世界之拔的惊奇和兴奋的感觉此刻如此清晰鲜明地回到他身上,他仿佛又重新站在那座寒风肆虐的荒凉的山峰上。这是地球上惟一一个埃尔温博士永远不可能站立的地方……
  可是这位科学家看上去并未留意——要不就是他对此类的冒失话早已习已为常,懒得计较。为什么,哈泼暗自奇怪,他对埃佛勒斯峰如此着迷?很可能是由于它的无法企及;它象征着那一切他一出世便被剥夺的东西。

  然而仅仅三年后的今天,乔治·哈泼在距山顶不到100英尺的地方停了下来,一边收尼龙绳一边等着博士赶上来。虽然他们从没有说过什么,但他知道科学家希望先到达山顶。他受之无愧,因此年轻人决不肯剥夺他的这份荣誉。
  “还好吧?”当埃尔温博士与他齐肩并行时,他问了这么一句话。这个问题其实毫无必要,可是哈泼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挑战眼下包围着他们的强大的荒凉孤寂。他们或许是这个世界仅有的两个人;在这白色茫茫的群峰上,没有人类存在的任何痕迹。
  埃尔温没有回答,可是从旁边经过时心不在焉地点点头,他的双目炯炯有神地紧盯着山顶。他走路时双腿僵硬,步履有点古怪,而他的双脚几乎没在雪地上留下一点印迹。并且当他行走时,他背上的大背包发出微弱的鸣叫。
  实际上那个大背包正在搬运他——或他的四分之三的重量。当他步伐稳健地迈向那个过去曾经是不可企及的目标时,埃尔温博士本人加上所有的设备重量只有50英磅,而且如果那还太重的话,他只需拨动一个仪表,他便完全没有了重量。
  21世纪最大的秘密此时就在月光皎洁的喜马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