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13章

潇潇雨歇-第13章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来了,而箭雨之后,则是一支支长枪扑面而来。惨叫声顿时响起,毫无防备的瓦岗军一下子倒下了一大片。而在他们身后的士兵,恐惧地看向前方,隋军的精骑兵已经启动了。

    时机到了,翟让的瞳孔猛地一收,毫不犹豫地发出撤退的呐喊,再不走,对方的精骑兵能把他们这两万人撕裂在这处旷野上。撤退的命令很快被将官们吼遍了战场,瓦岗军立刻转身奔逃,在他们中间,翟让等头领极力维护好阵形,不让队伍散乱的无法收拾,而弓箭手是边跑变回身射出箭囊中所有的箭矢,面对敌人骑兵的追击,唯一能起到阻拦作用的只有弓箭。

    原野上,两只军队展开了一追一逃的拉锯战,在弓箭和长枪的阻拦下,隋军的骑兵也不能短时间冲进瓦岗军的大军中,只能衔在他们身后,咬着敌人,寻找最佳的时机,最终将敌人阵形冲散,打得敌人落花流水。

    张须陀附身在马背上,死死地盯着前方的瓦岗军,他的嘴角有一丝笑容。步兵跑不过骑兵,对方的抵挡最终归于失败,在张须陀眼里,前方勉强不倒的翟字大旗就如同卢字、郑字、左字等大旗一样,很快就要倒在他的战马之下,翟让和瓦岗军那些将领的头颅也很快就会被他的特使送往江都,向皇帝报捷。他,张须陀,将无愧于大隋第一名将的称号。

    奔跑的双方速度都很快,一方边战边退,另一方死命追击,很快就跑出了十几里离开了荥阳城外。距离黄河渡口二十多里的地方,隋军两支部队的领军人罗士信和秦琼正嘶声极力地催促士兵跑快点,再快点,他们要赶在瓦岗军渡河之前赶到这里,根据主将的安排,他们决心将瓦岗军堵截在河岸上,不留在河岸上,就去河里喂王八。

    大海寺北面的树林里,李密带领他的心腹大将王伯当和常何、孟义就埋伏在这一大片密林中,紧紧盯住从前面大路上飞快跑过的两支部队,看见张须陀在马上的身影后,李密的嘴边扬起得意的笑容。翟让部和隋军骑兵已经远离了这片区域,张须陀也冲过了大海寺的大门,隋军后续的步兵队伍渐渐地踏上了这条路。待密密麻麻的隋军过去了三分之一,李密扬起的手快速放下。

    王伯当和常何等将领一跃而起“杀……”,几千伏兵以高昂的气势冲出树林,切到了隋军步兵方阵的背后,隋军步兵被突然出现的敌人惊的一愣,就在此时,狂烈的箭矢疾速地狠狠插进隋军方阵,入肉的闷响伴随痛苦的呻吟唤醒了呆愣的隋军。

瓦岗三年 第十三章 血与火(二)

    “注意敌袭,盾牌上前。靠拢,背对并肩……”

    这一刻,多年的训练起了作用,领兵的将领最先反应过来,他们大声疾呼,高喊着指挥部下,竭力让部队保持阵形。

    可是,他们还是没有想到,瓦岗军伏击的力量超出他们的想象,对方不给他们时间了。密集的箭矢之后,李密亲自率领两千士兵步骑兵的组合从树林中跳出,像一把利刃劈进了隋军队伍中,将整只队伍拦腰截断。

    刀戟凶猛地砍在了身上,大批隋军步兵来不及反应,来不及后退就倒在了血泊中。部队不受控制地惊慌乱窜起来,生的需求让他们在这个时候抛弃了平时的训练习惯。

    后军的惨叫声在空中传播,张须陀听到了,转身之后是吃惊,片刻后,他清醒过来,多年的征战中,这是第一次,他的眼中出现了暴怒的血红。此时来不及后悔,来不及多想,勒马,转身,怒吼,冲向来路,将步兵从危险中解救出来,这是他唯一的想法。

    张须陀的身后,听到主帅怒吼声的骑兵们同样发现了身后的兄弟陷入了敌军的包围,他们吃惊于突然出现的贼兵,但思维习惯却促使他们下意识地模仿了主帅的动作,勒马回身,跟随……

    “不许慌,集中一起,按小队集中跟我一起冲出去。”

    张须陀的吼声在距混战双方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响了起来,他的战马也用最快的速度冲进了瓦岗军形成的包围圈内,快的连李密都没想到。看到他,大批的隋军士兵马上向他靠拢,大将就是军中的灵魂,这一刻,小兵们唯一生存的希望就在张须陀身上。

    张须陀恰恰是那种天生的将领,多年领兵的经验和他在军中的威信此时起到了强大的作用,瓦岗军都没想好怎么对付突然闯进来的张须陀,他已经带着聚拢在身边的人冲了出去……王伯当的迎面阻击部队面对如此强大的冲击,竟是退缩了,而这种退缩,恰恰表现出了瓦岗军的弱点——没有进行过统一正规的训练。

    李密看到了这一弱点,他长叹一声,让张须陀如此轻松地冲出了包围圈,再想生擒他,就太难了。而逃出去的张须陀会很快集合其他的部属,荥阳城将成为张须陀部队的休整地,瓦岗军想拿下荥阳,打进洛口仓……难呀!

    李密的想法并没有影响到其他瓦岗军将士,就在张须陀拼命将些士兵带出包围圈的时候,他身后跟随而来的骑兵却没能冲出去,而是惊恐地向还在圈里的步兵退缩,被李密所部切割在外的军士们也惊恐地向中心位置拥挤而来——在他们的左右前后,源源不断的瓦岗军正从不同方向杀来,黑压压的人头望不到边,就像洪水猛兽一样,疯狂而至。

    后面是反追过来的翟让部;左面是从丘陵处杀出来的徐世勣所部;右面是从大海寺后面窜出来的单雄信所部,前方则是王伯当他们率领的拦截队伍。虽然晚了那么一点,但,隋军的大部队终究还是被彻底围困住了。四面的瓦岗军人数好几万,养精蓄锐的精锐猛士突入隋军阵内,把隋军的阵列完全冲散,受惊的战马和惊慌失措的士兵不断撞击在一起,互相践踏着,如同被捅下的马蜂窝,乱成一团。

    冲出包围圈的张须陀连松口气的时间都没有,身后的惨叫和呐喊让他心头猛地一紧,早该想到……猛转身,张须陀的双眼变的赤红,这时的他,连后悔的时间都没有了,唯一的念头就是冲回去,把人都带出来,都带出来。

    张须陀的再次闯入就没有了上次的好运气,看到他又一次冲进包围圈,瓦岗军吃惊之下却是狂喜,胜利在望,敌军主帅却要自找死路,简直是太好了。正在下令收拢包围圈的李密更是大喜,预设这次埋伏前,他也没有把握一举杀掉张须陀,但此刻,他觉得有这种希望了。

    “快,上前,都上前,堵住所有缺口,不许放走张须陀。”

    瓦岗军的将领们都沸腾了,兴奋、嗜血,对胜利的渴望是武人的天性,杀掉对方的主帅则是胜利中的胜利,更何况这名主帅还是大名鼎鼎的大隋第一战将。大批的人在这种渴望下向张须陀所在的方向涌去,那些阻拦在他们面前的小兵被拔桩似的挤翻在一边,顿时被战马、人脚踩踏了上去,他们翻滚着,哀嚎着扭曲在地上,有些人已经不行了,干张着嘴,眼睛瞪向天空,在绝望中死去。

    张须陀是强悍的,即便在重重围困中,他带着身边的精骑兵也能杀出一小块生存空间,无数隋军士兵看到这块空间,都不顾一切地涌了过来,反而将着急立功的瓦岗军逼了出去。张须陀一边拼命砍杀拦路的瓦岗士兵,一边嘶声大吼“过来,都过来,向北冲,冲出去。”

    伴随他喊声的却是瓦岗军的呐喊:“活捉张须陀,活捉张须陀……”

    战阵全乱了,两军搅杀在一起,一方死命向北逃,一方拼命阻截,而他们的目标都一致,那就是张须陀所在的方向。杀,杀,杀,没有其他的任何想法,只有杀,杀,杀。机械的动作,仿佛他们面前的不是人,而是树木,是石头,是任何没有生命的东西。

    唐瑛站在距离大海寺不远处的左侧坡地上,手臂机械般地运动,拉弓射箭,面对顽强反抗的隋军士兵,唐瑛毫不手软,她的箭矢也冲隋军人数多的地方飞,准确度虽然不高,但杀伤力绝对不低。箭矢一支支飞向隋军,毫不留情,被箭矢射倒的士兵不停地翻倒在地,他们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很快被别人绊倒,生命在这种无奈中流逝者,不算多,却也并不少。

    唐瑛不看倒在地上的人,她的手是冷的,但血却并不冷,她还没有锻炼出视人命如草芥的脾性。正因为这样,唐瑛也对敌人处处留情。在唐瑛身边,有人负责给她的箭壶中装箭,有人负责用盾牌替她抵挡偶尔飞过来的乱箭,还有人却扯开嗓门大吼“放下兵器,一律不杀。”

    这些人是单雄信留下二十名亲兵,唐瑛逼着单成去跟随单雄信杀敌立功,单雄信就逼唐瑛留下这二十人作为保护。战场上不容懦弱,却允许善心存在,受过现代思想影响的唐瑛在杀伤敌人的同时,也想到要给敌人保留一条生路,在她的指挥下,战争一开始,她身边的人就一直在高喊缴械不杀。

    张须陀再强悍,他身边能聚集的人也少,大部分溃败的隋军士兵像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那些撞到唐瑛这个方向的人简直是运气太好,绝望中的他们在箭矢威胁和生命保存面前,多数都选择丢弃武器,第一反应就是听话,非常听话。

    唐瑛一面不停地释放着弓箭阻挡隋军的败逃人员,一面偷空望向空手走向大海寺的投降士兵。看到那么多人留下了性命,本应该高兴的她却没什么喜悦感。这就是战争,绝对的战争,无关正义与邪恶,无关人性与道义,有的仅仅是生死相搏,有的仅仅是以命搏命。

    “看,张须陀又回来了,天,这人真强悍。”

    身边的亲兵发出惊叹声将唐瑛怜悯的目光中从那些隋军身上唤了过来,她抬眼看去,张须陀果然又杀了回来。

    在黑压压的交战人群中,张须陀那火红的披风显得异常鲜艳。陷入绝望的隋军士兵看到这抹红,就如同在黑夜中看到一支带他们走出黑暗的火焰,瞬间激起他们逃生的渴求,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张须陀的战马奔了过去。而同时,这一抹红也吸引着嗜血的对手,瓦岗军的将士们也向那抹红涌去,他们要做的是扑灭这团火,撕裂这一抹红。黑色和青色的军服就像死神手中的两把镰刀,向那一点点生命之火交叉了过去,渐渐把他淹没在人流中了。

    唐瑛看不清张须陀的脸,却能想象那张脸上的悲愤与痛苦。对方有时间自责吗?恐怕没有。张须陀现在在想什么?不知道。唐瑛扪心自问,如果她处在张须陀这种情况下,她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结论是,她会用最快的速度冲出去,然后召集后备军队前来反攻或者布置下一场战斗。个人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很有限,但在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却有很大用处。

    但张须陀似乎忘记了他手中还有其他部队可以支配,他有人马可以重新再战。这个人在干什么?简直是找死呀!张须陀这样做到底是责任心的驱使,还是道义上的选择?唐瑛想不明白,却没打算弄明白。

    “已经是第三次了回来了,这人怎么不逃呀?”唐瑛在叹惜的时候,其他人的想法也差不多。

    逃?唐瑛凝视着那道杀进重围,拼命想带走更多士兵的身影,心底涌起敬佩之情:“他是主帅。”

    “主帅更该逃快点呀!”身边的亲兵带着不解,也带着敬佩,喃喃地说。

    “传言不虚,张须陀真是爱兵如子。这样的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