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174章

潇潇雨歇-第174章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俭又看唐瑛一眼,才点头:“有,各种猜测现在都有了。只是,还都是私下里说两句,却没人真敢公开讨论。太子那边的人反应的大一些。王珪和韦挺昨夜如此无礼,而太子殿下的态度又如此暧昧,就是这个原因了。”

    唐俭又把话题说到了昨天的晚宴,唐瑛叹气了,郁闷呀,这几个人说的热闹,她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听到唐瑛的叹气声,房玄龄低声向她说了几句,唐瑛这下才明白一点。

    原来,昨夜的宴席上,李世民按例敬了李渊后,又走到李建成的席位上向李建成敬酒,谁知他才称呼了一声大哥,就被李建成身边的东宫舍人王珪呵斥了一嗓子,让他按规矩称呼李建成为太子殿下。

    原本,李家的人感情一直不错,无论是在家里还是朝堂上,都是以家人的称呼呼之。比如李渊向来呼叫自己的儿子为大郎、二郎、四郎等等,李建成也一向称呼李世民为二弟,李世民也是从来都称呼李建成为大哥。这种亲情源于家传,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所以,当王珪大声呵斥李世民应该按规矩称呼李建成为太子殿下后,不光是李世民惊呆了,连李建成也呆了一下。可是,李建成并没有出口责备王珪的失礼,反而沉默了下来。这样的表现让惊呆中的李世民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也冷下脸,叫了一声太子殿下,拔腿离开了李建成的席位。

    别说李世民的高兴劲被这一嗓子给呵斥的无影无踪,而这一嗓子,也让别人惊诧了好一会儿,可以说,李建成身边的人是当众给了李世民一个没脸。更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一向温文尔雅的李建成居然没有呵斥王珪这种行为,这让许多人都有一种忐忑之感。自然,这一嗓子也将秦王府众人的兴奋劲搅没了,大家后面虽然都在喝酒,却都是强装笑颜。

瓦岗三年 第二百二一十一章 对策

    第二百二一十一章 对策

    得知了原委,白了李世民一眼,唐瑛嘲讽道:“原来如此。看来,昨日的军威展示果然引起别人的猜疑了,功高盖主呀!唉,房大人,我们都忘了,储君也是主子,风头盖过储君,日子也就不好过喽!”

    李世民郁闷的看向唐瑛和房玄龄,这两位这次又胜利了。可事情已经做了,又不可能重新选择一次,再说,眼下他父皇的态度才是关键点,别人就算猜疑又能怎么样?

    长孙无忌看着唐瑛笑道:“东宫再怎么猜疑,也不敢明着说出来。秦王,臣认为,王珪等人昨夜的表现恰好说明了两点:一,秦王的军威让他们害怕了;二,他们没有信心胜过秦王府。靠这种方式警告秦王府,用所谓的规矩来压制秦王,更是可笑。”

    “话是这样说,但东宫占了规矩制度的上风,秦王府可就落了下风。”唐俭一扫刚才的漫不经心,猛地坐直了身体:“昨夜宴席散后,已经有人在议论此事了,更有甚者居然说秦王只会带兵打仗,一点规矩也不懂,真是武夫一个。”

    长孙无忌冷笑:“有人故意为之。秦王府以军功出名,他们要在这上面做文章了。”

    “他们做文章本王不惧,只怕。父皇对本王的认知因此而更加偏颇,忽略了本王治理河南的努力。玄龄和唐瑛说的对呀,文治成了本王的软肋,的确是大不利。”

    唐瑛望了望唐俭,对这位的用心。颇感佩服:“唐大人,你可听过陛下对秦王在治理河南郡上的表现有何说词?”

    “陛下在群臣面前倒是夸奖了。一次,不过,提到河南郡的治理时,说了封德彝和屈突通不少好话,看来,陛下是将河南的治理之功,算他们身上了。”

    唐瑛听了这话,眉头也皱了起来:“如此说来,陛下并。没有改变对秦王的印象,还认为秦王只有武略,没有文韬?”

    “不,陛下已经改变了对秦王的印象。”

    随着温婉的话音,长孙无垢走了进来,在她身后,两。名贴身侍女捧着茶具。众人忙站起身来行礼,长孙无垢一一回礼后才走到李世民身边,跪坐在他身侧,回身接过茶具,沏上茶水,命侍女一一奉给众人后退下,她方笑道:“我亲自烹的茶,请各位大人品尝。”

    李世民端茶饮了几口后方道:“你怎么又亲自做。这些事情,让他们去做就好。”

    长孙无垢给李。世民续上茶水,笑道:“你们谈事,他们在这里不好,还是我亲自过来比较妥当。”

    李世民嗯了一声,不再说话。唐瑛低头慢慢品茗,故意忽视掉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的目光。哼哼,我又不是李世民的女人,也不会争风吃醋,你们用不着用看稀奇的目光看我。

    长孙无垢见唐瑛只喝茶,并不抬头,心中好笑,起身走到她身边为她续水:“唐瑛妹妹,早上的点心是我让他们送来的,不知道合不合你的胃口。”

    唐瑛赶紧道谢:“有劳王妃挂念,那些点心很好吃。”

    李世民看着两人微笑,长孙无垢的安排让他很满意,长孙无垢对唐瑛的关怀他也很欣赏,而唐瑛的知礼和不争也让他满意,想到以后他的身边有这么一对性格互补的女性知己,他内心充满了得意与自豪。

    “小妹说陛下已经改变了对秦王的看法,有何根据?”长孙无忌也对长孙无垢和唐瑛之间如此和谐的关系高兴,只要唐瑛不会压制长孙无垢,他也就能为妹妹放下一点心事了。

    长孙无垢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方笑吟吟地说:“陛下曾私下里对裴寂说,二郎在洛阳干的不错,朕一直认为二郎打天下是个好手,没想到治理起一方来也不错。”

    长孙无垢的话一说完,李世民是连连点头,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别的人也是笑了起来,满屋的阴霾一扫而空。唯有唐瑛马上就想到了一个可能,长孙无垢在李渊的身边安插或者是收买有人。唐俭都不知道的事情,长孙无垢居然知道的这么清楚,而李世民对此却没有一点怀疑,这说明,对于长孙无垢的这种通天本事,他早就知晓。看来,这位温顺婉约的秦王妃绝不简单。

    “裴寂怎么说?”房玄龄关心的,不止是李渊的态度。

    “裴相说,秦王的确有些长进。”长孙无垢淡淡地回了一句。

    “长进?”唐瑛哼了一声:“明白了,这位裴大人对秦王的偏见比皇上还大呀。这人对皇上的影响力如何?”

    唐俭冷笑了数声:“人家裴大人可是陛下面前的大红人,谁也不敢得罪的大红人。得罪了这位,怕是连命都保不住了。”

    李世民的脸色也阴沉下来:“茂约,这话,本王就听这一次,以后也不许再说。本王经不起身边出现第二个刘文静。”

    唐俭又变回了那个痞子相:“秦王放心,裴寂这个老家伙想打我的主意,还不够资格。不过,老家伙明显是倾向太子了,你可要当心一些。”

    两人这样一对话,唐瑛心里多少明白了一些事。原本她打算建议李世民尽量收买李渊最看重的臣子,但听了唐俭的冷笑,她就知道,刘文静的死多少跟裴寂脱不开关系,而李世民和唐俭跟刘文静的关系绝对不错,这位裴大人怕是也心中有数。

    既然裴寂是不可能争取到秦王阵营里来了,那就要另辟蹊径了:“裴寂既然深得皇上的信任,那秦王在陛下身边的势力肯定不如太子,加上秦王无意识地得罪了某些娘娘,怕陛下身边能为秦王说话的人不多。不过,陛下的英明也摆在那儿的,不管谁有想法,都抵不过陛下的想法,只要秦王努力获得了陛下的认可,东宫那边也无可奈何。”

    房玄龄和杜如晦同时点头,唐瑛说的太实在了,只要李世民获得了皇帝的认可,皇帝起了换太子的决心,别人又能怎么样?秦王府有实力也有能力获取皇帝的认可。

    长孙无垢一直保持着淡淡的微笑,注意为大家续水,听了唐瑛的话,她赞赏地看了看唐瑛,对李世民说:“秦王,唐瑛妹妹说的非常对。虽然裴寂等人的言语上对你有些不利,可父皇似乎并没有那样想。宫里传来的消息说,父皇在奖赏秦王的问题上,非常犹豫。”

    “犹豫?”李世民皱眉头了。

    这次回到长安,李世民和他的一众心腹也有些奇怪,按理说,从打下洛阳到班师回来,近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朝廷有封赏,早就该下来了,可到现在却迟迟未见封赏的迹象,仅仅是从府库里拿了不少金银锦帛之物出来奖给大家,这点东西甚至还比不上李世民在洛阳奖给大家的多。

    “每次打仗回来都会封官吗?”唐瑛不懂这些官场规矩,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

    唐瑛提的问题很外行,可此时没人笑唐瑛,长孙无忌还很郑重地对唐瑛点点头“自然。而且旨意下的很快,往往大军还没有回来,旨意已经传遍州县了。”

    唐瑛嘶地吸了一口气:“以前都封,这次为什么迟迟不封?秦王,是不是已经找不到官来封你了?”

    李世民摸摸脸,嘀咕了一声:“好像是。”

    唐俭笑了:“眼下,咱们秦王那是太尉、左武侯大将军,兼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益州道行台尚书令。户邑三万。”

    “哦。”唐瑛点点头,虽然她不是很明白这些官职都有什么权利,但从众人的表情上就能看出,这些官职够大,而且是一等一的大:“这么一说,皇上的确有些犯难呀!还有没有什么官衔比这些都大?”

    “有呀。”唐俭笑道:“有两个位置比这些都大,东边那是一个,还有一个在正中间。”

    唐俭的话引来一群白眼,却让唐瑛笑出了声:“秦王,我看你们想的是不是太多了?陛下正在烦恼呢!要不,秦王主动去辞赏?”

    长孙无垢也笑了:“父皇和裴寂、萧瑀等数次商量对你们的封赏事宜,的确是找不出能跟秦王战功匹配的官职。裴大人主张赏金银锦帛,萧大人主张增加食邑,父皇没有决定。”

    “没有对应的官职怕是借口,怕秦王功劳太大压制了别人才是真的。”杜如晦沉思很久了,此时才开口:“臣觉得,皇上已经有所考虑了,这应该是好事。”

    唐瑛不懂了:“杜大人的意思是,皇上不赏秦王反而是好事?”

    杜如晦点头:“既然只有两个位置配的上秦王的功劳,那陛下多想想,自然是好事。否则,大可采用裴萧两位的建议,对一个位置在群臣之上的亲王再增加食邑,其实已经是很不错的封赏了。”

    唐瑛明白了,李世民也明白了:“对,如果父皇没有考虑,大可直接宣布增加本王的食邑。呵呵,少的拿不出手,几万总没有问题。”

    唐瑛微笑:“恭喜秦王,看来,皇上还是很欣赏大家在洛阳的努力。”

    房玄龄也笑道:“陛下不提秦王治理河南的功劳,怕正是因为有所想。”

    有了这一番分析,屋里所有的人都轻松了下来,无论如何,只要事态朝利好秦王府的方面发展,终归是一件大好事。其他的事情,如同唐瑛所言,可以不予理会,只要李渊下了决心,别人……哼,战场上杀出来的秦王府,还能怕谁?

    唐瑛望着笑出来的众人,哼哼两声,泼冷水了:“秦王,诸位,秦王府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作风……嘿嘿,是不是悄悄改改?我记得古人说过一句话:水清则无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