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236章

潇潇雨歇-第236章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臣这就去拟旨让太子殿下回来。”

    郑元寿的说客本事,大唐的举国财力,再加上各地唐军的死命抵抗与反击,突厥人在各地的试探进攻全部失败,突厥大军终于退回了草原。李建成奉旨与武德五年的九月底返回了长安。

    突厥进犯的危机解除了,而河北那边的战火却越烧越旺了。就在李建成奉旨回到长安之时,刘黑闼也率兵攻下了瀛洲,瀛洲刺史战死;同月,高开道在北线入侵蠡州。十月初,贝州刺史许善护与刘十善于鄃县交战,许善护全军皆没。十月中,观州刺史刘会举城叛投刘黑闼。

    面对气势汹汹的刘黑闼,李渊连连下旨,先是下令给在山东徘徊的齐王李元吉,命他率兵征讨山东境内的那些叛附刘黑闼的人马,接着又任命李元吉为领军大将军兼并州大总管,催促他急速带兵向洺州靠拢,意欲让李元吉和李道玄对刘黑闼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或许是河北那边的战事始终没有进展,而突厥这边的威胁也没有真正解除,太极殿上,从皇帝到大臣,就没几个眉头舒展的。虽然李渊为了摆脱这些事情的困扰,也下旨办了些别的事,比如重新安葬杨广、大肆封赏李家亲王等等,但,这块心病还是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让大家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样的郁闷气氛中,东宫和秦王府的暗斗也呈胶着状态,而且,在“凑巧”发生的几件事中秦王府落了下风,这让整个秦王府中的人,都有些慌神了。

    李建成从幽州道回来后,没有片刻休息,立即着手开始进行全国官制改革方案的制定,设立新的州道、郡守制度,朝廷上、中、下各层次官吏的设置等等,一个个讨论了一年多的方案终于成形了,渐渐地都拿出来摆放在了李渊的案头。

    有裴寂的暗中相助,加上东宫这些属臣也都是老成谋国之辈,故此,李建成奉给李渊的文稿都非常成熟,让李渊看的大为高兴,言语之中更是多加赞赏,满朝上下也多有献媚者,李渊心里的治国人才明显地偏向了东宫。

    相比之下,秦王府可就黯然失色了。并不是秦王府的人不出色,在诸多国事讨论和安排中,有唐瑛的暗中协助,李世民在李渊面前的奏对也很合圣意,本来李渊对李世民的进步也很高兴,可一件突如其来的祸事,让李渊对李世民大加发火,李世民在不知不觉中大大得罪了李渊,这次横祸使得整个秦王府乌云笼罩了。

    说起来,这事并不算大。从秦州道回来后,李世民利用自己的权利,遍赏跟随自己的将士以及河北山东之战中的有功人员,其中就包括了那位屡败屡战的淮安王李神通。李神通虽然惨败在刘黑闼手中,但在其后的战争中,却出力甚多,特别是对徐元朗的围剿中,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因此,李世民好不吝啬地将长安城外的一处上等良田赏给了李神通。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这块地却早被别人给看中了,这个人就是张婕妤的父亲。这个张国丈,别的本事没有,就一能耐:贪财。仗着女儿在李渊面前有些受宠,虽没在长安城里欺行霸市,也算是通吃通拿了,有啥好东西都不想放过。

瓦岗三年 第三百零五章 反话

    第三百零五章 反话

    张婕妤也是仗着李渊宠爱他。啥要求也敢提,明明知道李世民已经把地赏给了李神通,却还要跑去找李渊要地,李渊喜欢讨美人欢心呀,张婕妤开口要,他大嘴一张,准了。

    张婕妤的父亲拿着李渊的御旨,得意洋洋地跑去找李神通要地,依他所想,皇帝的命令,谁敢不从,李神通还不得乖乖地把地让出来。不成想,李神通也不是吃素的,老子辛辛苦苦打仗得来的奖赏,凭啥让给你?给张父来一个:教在前,敕在后,不予认可。

    原来,李渊以父子打天下,亲情最为重要,父子君臣都有权发布指令,故此。在初建政权的这几年中,皇帝的敕令、太子的太子令、秦王和齐王的教令,全都有效,可谓李家的命令满天飞,让大唐的各级官员都有种不知所从的感觉,最后,大家几乎是约定成俗的按照得到命令的先后来决定执行谁的指令,谁的在前,就执行谁的。于是,这次李神通以秦王的教令在前,而拒不执行李渊的敕令,也不算违抗圣旨。

    李神通倒是按规矩办事了,李世民可就惨了。张婕妤一听老爸被人拒绝了,这股火可就大了。你李世民平时不巴结我们,不替我们办事,不给我们塞好处也就算了,我父亲看上那么一块地,求皇帝亲手写的敕令都抵不过你秦王的教令,简直是欺负人嘛。

    张婕妤的哭诉加上裴寂在一旁煽风点火地这么一搅合,李渊火了。皇帝发火了,李世民倒霉了,被李渊叫过去狠狠地骂了一顿。

    李世民真是冤,他绝对不想在这种时候得罪自己的父亲。可,事不由己,他便是在李渊面前喊了冤,也要李渊认可呀。问题就在于,堂堂的秦王殿下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冤枉是喊了,可那态度……

    唐瑛来到两仪殿的时候,李渊还气的脸色铁青,直喘粗气,不知所以的唐瑛吓了一跳,拿眼睛看了看高庸,老太监悄悄伸出手,比了一个二,唐瑛才知道,皇帝这样子是跟二儿子生气了。

    “陛下,您怎么啦?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唐瑛轻手轻脚走到李渊面前,为他斟上一盅茶水:“有事就说出来,别憋着您。”

    李渊抬眼看了唐瑛一眼,伸手接过茶盅喝了一口:“从哪儿过来的?”

    唐瑛眨眨眼:“家里。您不是让我详细地写一份军政合二为一的文案嘛,我写好了,拿来给您过目。”

    李渊点点头:“这两日没去见秦王?没去谢谢他对你的封赏?”

    李世民回到长安后,得知唐瑛不仅升了官,还搬出秦王府了,顿时火冒三丈,当天就想把唐瑛叫过去好好地“说道说道”。好在长孙无垢和房玄龄等人知道这事牵扯到皇帝,这番折腾来不得。死死地劝阻了李世民。而后,唐瑛放低姿态亲自跟李世民做了解释,表示她也是无可奈何,李世民虽然郁闷万分,也只得接受了这一事实。

    不过,秦王的犟脾气也够大,我不是天策上将吗,我不是有开府设臣的权利吗?唐瑛是我秦王府出去的人,皇帝能给的,我也能给。于是,秦王殿下大笔一挥,唐瑛马上就兼任了天策府的记室参军事,一样是五品官,可以不干活,但却在天策府挂名,领一份俸禄。哼哼,想离开我,没门。

    面对李世民这种决不放弃般的表态方式,唐瑛除了苦笑,还能怎么办?李渊不满的语气一出来,唐瑛只能苦着脸回答了:“陛下,您就别提那个了,秦王……为这事,我跟他吵了一次,他真生气了,弄的我也不敢去见他。再说,这事,我不对在前,怨不得他生气。”

    “他生气?朕奖赏你。给你升官,他凭什么生气?简直是反了。”李渊一听,那火冲的更高,将茶盅重重地一放:“朕这个儿子,打了几年的胜仗,就真以为自己了不得了,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了,连朕都要不放在眼里了。”

    唐瑛吓了一跳,李世民到底干啥了,把李渊气成这样:“怎么啦,陛下,是不是秦王又惹您生气了?他又想带兵去前方打仗,被您驳回了,就和您顶嘴了?”

    李渊气哼哼地说:“他太有出息了,连朕都不放在眼里了,朕的敕令居然还比不上他的教令管用,这不是反了吗?”

    唐瑛是越听越糊涂。这两天,她忙着完成李渊交代的任务,还真没去秦王府,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让李渊气成这样。李渊不想说,别人又低着头,唐瑛无奈,只好先把自己写的文稿给李渊看着。趁李渊看稿的机会,她方从高庸那儿了解了大概。

    弄清楚事情缘由后,唐瑛就叫苦不迭了。李渊是谁,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老爸。李世民不仅是儿子,还是臣子,儿子的教令大过了老子的敕令,说轻点,这是不尊重皇帝,说重点,可就有抢班夺权的嫌疑了。当然。依照她对李渊的了解,唐瑛明白,李渊此时倒不是在怀疑儿子有谋反之心,而且因为这件事丢了面子而气恼。皇帝的面子呀,比天还大。

    等李渊看完唐瑛给的稿子,抬头找唐瑛时,她已经乖乖地坐在李渊的旁边,等着问话呢。李渊不是不知道唐瑛和高庸的小动作,只是没阻止而已,此时放下手中的文稿,冷笑一声:“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唐瑛故意皱了皱眉头,狠狠地捶了一下地,才哼哼道:“陛下说的对,秦王太过分,他身为儿子和臣子,说话却要比当父亲的管用,真的有些过分。”

    李渊本以为唐瑛会帮李世民说话,一听这样的回答,虽没想到,却因为唐瑛的回答将心中的气恼消了几分:“他的教令居然比朕亲手写的敕令还管用,你说,朕该不该生气。”

    “该。”唐瑛猛点头:“陛下不仅应该生气,还该把秦王叫过来,狠狠地批评一顿。”

    李渊怒道:“朕当然把他叫来了。可这个逆子,居然,居然对朕说,他没做错,李神通有功劳,该得奖励。话里话外,倒是朕错了。”

    “哎,秦王太过分了。”唐瑛翻白眼了:“淮安王是有功劳,但他再有功劳,也应该由皇帝来赏赐,就算陛下一时太忙,没顾上,他这个当儿子的帮父亲赏赐功臣,也该提前跟陛下商量一下。对不对?事前不请示,事后又弄出事,当面不给陛下留面子,错的太多了。”

    李渊哼哼两声,觉得唐瑛这番话说到他心里去了,想要附和两句,突然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味,仔细想想,他裂嘴苦笑一下,把到嘴边的话收回去了。

瓦岗三年 第三百零六章 劝解

    第三百零六章 劝解

    唐瑛见状偷笑一下。却继续皱眉头说:“秦王性子直,不会说话,人人皆知,倒也罢了。可淮安王也很过分,他不就是为大唐辛苦了这么些年嘛,不就是东征西讨地立了些功劳嘛,不就是身上受点伤流了点血嘛,怎么这么看重那些身外之物?几顷田而已,让给张国丈又能怎么样?再找秦王或者陛下要几处就是了嘛。真是的,这些在外面东奔西跑的大将们,就会打仗,遇上这种事,脑子都不带拐弯的,笨呀。”

    “咳。”李渊咳了一声,老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对呀,朕亲书的手谕,这个李神通居然敢不认账,一点面子也不给朕,朕又不是不记得他的功劳。”

    “陛下是最念旧情,最念臣子们好的好皇帝。”唐瑛边启发李渊自我警醒,边拍马屁:“不可能不记得他们的好。唐瑛记得。陛下这两年给淮安王的赏赐也不算少吧?”

    李渊赶紧点头:“朕多次赏了他的。”

    “所以嘛,这个淮安王,简直是贪心。陛下别生气了,臣替您去骂淮安王,一根筋的笨王爷。”唐瑛笑着给李渊续上茶水,递到他手中:“陛下消消气,散散火,至于秦王那里,臣也去帮您骂他。不给父亲留面子,就是不孝,该骂。”

    李渊一肚子的火在唐瑛连劝带讽之下,也消去了一点,接过茶水喝了两口,叹口气:“这件事,朕不怪神通,是二郎太不懂事。他这些年都在外面打打杀杀,是不容易,但,这长安城里,不是战场,也不是他说一不二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