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24章

潇潇雨歇-第24章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今天天气不错,所以请大家来喝酒赏花。”李渊笑得一脸灿烂。

    三月初的天,还比较寒冷的太原地区,哪里来的鲜花?众人闻言都是抿嘴一笑,纷纷举杯附和。赏花,赏花,是赏李渊脸上笑开的花吧!

    唐俭跑进唐国公府的时候,李渊正和这群“志同道合”者干杯。看到唐俭笑嘻嘻地进来,李渊也笑呵呵地站了起来:“唐俭,呵呵,你来晚了,要罚酒三杯。”

    “呵呵,臣的酒量唐公知道,您不说,待会儿臣也会喝个痛快。”唐俭顺着李渊说了两句玩笑话之后,神情却放尊重了,继续道:“唐公,那边的消息确定了,刘武周不仅仅占据了马邑、雁门关,这家伙还勾结了突厥人,被始毕可汗封为什么定扬天子,就把汾阳宫当成了自己的行宫,哈,想当皇帝了。”

    唐俭是李渊父子的心腹之人,他的父亲与李渊是禁军中的铁哥们,两家关系非常好。而唐俭与李世民更是投缘,两人是发小外加死党。不仅仅如此,唐俭还有着一般年轻人不具备的智慧。跟随李渊来到晋阳后,唐俭大胆地建议李渊造反,是李渊集团中第一个怂恿李渊造反的人。此时唐俭被李渊任命为参军校尉,是李渊智囊中的一员。

    一个月以前,李渊刚从大牢里出来,就得到了刘武周在马邑造反的消息。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刘武周的大军就拿下了马邑郡、雁门郡和楼烦郡,并占据了汾阳宫。在占领地盘的同时,刘武周对内开仓济贫收买人心,对外联络投靠突厥,现在则更是被突厥封为“定扬天子”,成为隋末造反大军中第一个称“天子”的人。

    按理说,刘武周占领了雁门关,拿下马邑郡,李渊等人应该担心才对,但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包括李渊在内,所有人脸上都是笑容,似乎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王仁恭的确死了,被刘武周亲手杀死的。”唐俭沉声继续汇报:“唐公留给王仁恭的兵马肯定是没指望了。唐公,刘武周占据了汾阳宫,马邑被夺、雁门郡成为刘武周的地盘,太原城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您该找高君雅、王威谈谈了。”

    李渊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起来。唐俭既然已经提了开头,也该谈正事了。大堂上的众人在李渊眼光的环视之下,个个也严肃了起来,知道李渊将要与他们商量如何利用刘武周造反一事,这才是今日酒宴的真正目的。

    李渊官复原职后不仅没有对赦免他的隋炀帝产生感激之情,反而坚定了他的造反之心。隋炀帝的反复无常,让李渊感到头上一直悬着一把利剑,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这种生活状态,他再也不想继续下去了。出狱后,李渊主动将造反大业提上了日程,当然,这张日程表只有李渊的心腹才知道。

    只是,大业十三年的春天注定是多事之春。就在李渊庆幸自己躲过一劫,并下定决心和表亲斩断情义的时候,一个令太原城震惊的消息传来——刘武周反了,而且勾结了突厥人。

    得到刘武周造反的消息后,李渊智囊团里的刘文静最是郁闷,他郁闷的原因很多,除了有些不满李渊的行动迟缓外,也在为李渊起事后将要遇到的困难担忧。要知道。刘武周造反的地方距离太原城可不算远。而在河北地区,还有一个强悍的人物刚刚宣布建立政权,这人就是窦建德。

瓦岗三年 第三十章 谋定

    窦建德是隋末造反大军中比较出色的人物。他本就是个老百姓,但却不怎么遵纪守法,喜欢袒护和帮助某些专门与朝廷过不去的人。这种事情做得多了,自然就惹火烧身了。于是,窦建德的族人被朝廷砍了头,这位仁兄自然就成了反隋的健将。

    大业十二年十月到大业十三年的一月间,窦建德率领着河北义军,大败隋军大将郭绚,又聚拢了被打散的高仕达等残部,造反队伍一月间扩大到了十万人,成为河北义军中的佼佼者。窦建德眼见前途一片美好,就于大业十三年一月在乐寿(今河北献县)建立政权,称长乐王。

    在刘文静看来,李渊是唐公,论出身是世代豪族,论名望,在大隋官场、民间都有很大的声望;论能力,是文武全能。这是一个天生就该当帝王的人,却迟迟下不了造反的决心。就连窦建德这样的小人物都敢抢在前头称王称霸,这让他这位一直想依靠李家名扬历史的人,怎么能不唉声叹气。这下更好了,对窦建德的怨念还没消,又出来一个刘武周,这样下去,留给李渊的地盘可就越来越小了。

    与刘文静的想法不同,李渊在知道刘武周造反时,心里掠过的却是一丝窃喜。因为刘武周的造反给了他一个上佳的借口,他现在正需要这样一个借口去招兵买马。

    看了一眼正衿而坐、用期望和臣服的目光望着自己的众人,李渊故作严肃地问:“刘武周勾结突厥,马邑失守,雁门关失守,太原可就危险了。眼下太原的防守力量太薄弱,我们必须要开展征兵工作。志玄,你看,现在说这个不晚吧?”

    李渊看似在征询段志玄的意见,其实是在发布他的命令。征兵可以光明正大地进行了,你们赶紧行动起来。

    其实,李渊的手下早就开始行动了。

    李渊从大牢里出来后不久,一则消息就在太原地区的老百姓之间广为流传,说是皇帝又下旨征兵了。这次征兵的范围是整个太原地区,凡十八至五十岁的男子都在征召之中,征兵的理由是皇帝又要打高句丽了。

    上年年末,突厥进犯马邑,太原城的百姓就惊慌了一阵,这才过了新年,又来了这么一道征兵令,太原府顿时就炸锅了。突厥侵扰、盗匪横行,家园都快守不住了,皇帝还要去打高句丽,简直是不给百姓活路了。一时间整个太原府顿时陷入了对皇帝万分不满之中。

    百姓激愤,官员就要做好安抚工作。于是,太原城的几大官吏纷纷出面向百姓许诺,皇帝征兵你们不要怕,唐公为了太原百姓已经向皇帝诉苦了,请求皇帝延缓太原的征兵工作,并进谏,请皇帝不要去打高句丽了。不过,大家也要为唐公着想,咱们先登记一下,做做表面文章,最后去不去,那是唐公说了算。

    这下好,皇帝的名声臭到家了,唐公的名望却在太原地区达到了最高点。李渊相信,太原城的民心已经归他了,只要他吆喝一声,肯定有不少百姓踊跃参加李家军,前提是,他的吆喝必须到位。

    阻碍李渊公开招兵买马的人就是他的副手,皇帝的两个亲信——高君雅和王威。这两个家伙听说皇帝要打高句丽,简直是莫名其妙。两人跑去问,所有的人却都是一问三不知,听说、听说。两人犯嘀咕了,赶紧找人去扬州打探打探,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君雅和王威卡在这里,招兵工作就进行不下去,因为朝廷法令,私下招兵等同于造反。李渊可不能在起事之前就让人给黑了,造反不成,先掉了脑袋。因此,造势是造势,行动依然无法展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了李渊和智囊们的烦心事。

    李渊他们解决不了的难题,有人出面帮忙解决了——刘武周造反了。不仅造反,声势还搞的这么大,于是,为了保卫太原,征兵可就名正言顺了。所以,这群人听到刘武周的造反运动闹的如火如荼,个个都喜出望外。

    李渊既然提到了行动问题,段志玄想了一下才回答:“没有朝廷的旨意,突厥人和刘武周也没打过来,发布征兵令还是不符合规矩,就怕高君雅和王威也不会答应。”

    “这两人的确比较难缠。”李渊捋着胡须眯着眼睛慢慢道:“可是,不预先准备一二,一旦突厥人打过来,太原城就危险了,我们身为晋阳和太原的守卫官,不能不为百姓考虑呀。”

    段志玄躬身点头:“属下明白。属下的人马肯定是唯唐公马前是瞻,只是,太原府上上下下的口舌不少,明面上的手续还是要办一下比较好。”

    李渊点头,眼睛看向了刘文静:“文静,你怎么想?”

    刘文静嘴角微微上翘,一副得意且踌躇满志的样子。要知道,皇帝为打高句丽要在太原征兵的消息就是他的主意。此时听了李渊的问话,他欠欠身:“属下身为地方官,自然也要为百姓着想。属下回去后马上拿出必要的手续来。二公子,您可要抓紧了。属下召集的人马毕竟是普通百姓,不可能挑大梁。”

    能造皇帝的谣言,那么,造谣说刘武周和突厥人要来打太原,那还不简单。刘文静话中的含义大家都听懂了,不由地都笑了起来。刘文静得意地看着李世民,我可是为你扩大势力做好准备了。大家都在为刘文静的话而高兴,除了裴寂。没人注意到李渊眼里闪过一丝意义不明的光芒,而裴寂,也绝对不会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揣摩心得。

    李世民此时很兴奋,他一直强迫自己正衿而坐,稳重再稳重。长孙顺德和刘弘基平日里便经常对他说,做大事的人不可轻易冲动,外露情绪。虽然一直让自己稳住再稳住,听了刘文静的话,明白刘文静的暗示,李世民还是坐不住了,猛地站起来冲李渊大声许诺:“父亲放心,孩儿的手下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那就好。”李渊对李世民的表现很满意,这个儿子是自己打天下最好的帮手。

    笑呵呵地望望众人,李渊举起酒杯:“我已经让人通知建成他们了,等他们来到晋阳,咱们也该行动了。裴老儿,你办的事情也要快点。来,大家干了。”

    裴寂马上站了起来,带着神秘的笑容回答:“唐公放心,误不了事。干。”

    “干。”万丈豪情都在这一个字上。

瓦岗三年 第三十一章 征兵

    美酒下肚,众人的情绪也在高涨。征兵工作顺利完成后,预示着他们渴盼了几年的宏图就要开始绘制了。从这天开始,这些人的人生目标都会发生重大转变,每个人的心里是既紧张又期待。李世民也是如此,兴奋,他浑身上下都透露出这两个字。

    与李世民和这些人有所不同,唐俭的神情却十分沉稳,他也兴奋,但他却把兴奋放在了胜利之后。宏图刚刚展开,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这是一个冷静型的人物,是一个越是面临重大事件和抉择、越是沉稳冷静的年轻人,这正是李渊看重他的原因。

    放下酒杯,唐俭没有坐下,而是冲李渊道:“唐公,李密在东都那边闹的很欢,瓦岗军势力不容小觑,我们可不能忘了他们。”

    唐俭能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zhan有一席之地,可不仅仅是凭借了与李世民铁哥们的关系。在李渊太原起兵的前前后后,唐俭为李渊出了不少蓝图规划方面的好主意,与李密联盟,不能不说是最好的一个。

    李渊被唐俭这么一点,马上意识到东都方面的问题,那里可有隋军精锐部队近二十万。略想了想,李渊把目光看向唐俭:“依你之见,我们应如何与李密相处?”

    “不妨把姿态放低一点点。”唐俭的回答很简单,却一针见血。

    李渊马上点头:“好。与李密联系的事情就交由你来负责。”

    “臣遵命。”

    刘武周造反了,他勾结突厥人正在往太原这边打,不日就要打到太原城了。随着消息的传播,整个太原城弥漫出一种恐慌情绪。高君雅和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