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女主三国 >

第305章

女主三国-第305章

小说: 女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不能这么比较的。现代船舶的生产方式跟古代是不一样的。现代生产,靠的主要是机械,是设备,人力是微不足道的。当机械设备一定时,人员加十倍,进度不但不会得升,反而还会下降。古代就不同了,古代生产。靠的主要就是人力。就比如造拱桥,主要的工作量就在于每块石方的加工上面。而加工一块石方的凸凹,在很远的地方也是可以进行的。因而人越多,速度就越快。最后的装配,是不需要多少时间的。

    广大读者,可以说24K以上,即99。99%以上;今后就不再说明了,24K说的就是99。99%;都是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人士。而中国的现代科学体系是建立于什么时候呢?时间不长,在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古代,同样是有科技的。只不过那样的科技,现代人都不知道了。我们都知道。中国发明了火药,也知道火药的运用。由此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科技,首先运用于祭祀;而西方列强则将科技首先运用于军事。如果单就军事而言,有句话叫做“胜败乃兵家常事”,说的是局部战争。但整体上的胜败,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的。胜的,就不用说了。败的,很明显,元、清即是。

    现代仍然有相当多的爱国人士沾沾自喜于“同化”一说。元朝,汉族覆灭了;清朝,汉族又覆灭了。但汉族依然还是汉族。军事上汉族败了,但汉族却凭借着庞大的人口基数,把侵略者同化了。

    然而,在近代呢?在八国联军之后呢?真要说起来,这次汉族也仅仅是局部败了。西方列强并没有整体上占领中国。但是,谁同化了谁?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大帮有识之士率先提出,以夷之道以治夷,变法强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科技。学军事,就事论事,没什么不对。但他们就这么去学,又哪里学得会呢?要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首先得学会外语,了解西方语言习惯和一般常识。还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于是,顺便就学习了地理、学习了生物、学习了哲学和政治。西方是那样的好啊,全都好啊。最后,西方列强的大炮仅仅是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然后门里面的汉族人迫不及待就冲了出去,把西方各门学科抓过来,然后在变法强国的旗帜下,实现了同化。现代的汉族,已经不是传统的汉族了。

    说到这里,也许一些读者会不同意,而同意的读者会有些伤心。不同意的读者可以想一想,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有那一样是从源自中国的?我知道,一定有。就比如汉语。不过,也是现代汉语。换句话说,就是西方化了的汉语。古人作词,眉头一皱,张口就来。那是具有可能性的。因为古人的思维,本来就是以古汉语进行的。现代人如果也这么来一下,那就是秘书事先写好了,教会女助理;然后在女助理循循善诱的启发和身体力行的比喻下,首长事先背熟了,到时候来的假唱;不,应该是现场假做诗。

    除了汉语,还学会了出自中国的什么学问?千万别告诉我民俗,得说主流学问。没有了吧?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被西方同化。而且是在西方基本不动的情况下,我们汉人为了抵御西方,自己主动同化的。

    我并不是说,中国原有的科技比西方的强。我也不敢说。八国联军那会儿,我们不是打不赢么?那应该是落后了吧。但是,落后二字,应该说仅仅是当时的军事。军事落后,并不等于中国文化落后。

    中国古代,关于科技方面的成果,还是有几样东西留下来了的。都江堰算一个,赵州桥算一个。多的暂时就不说了,我也懒得去查。就说赵州桥。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这个,在百度百科里面可以查到。

    好笑的是,百度百科居然还列明了赵州桥的原理。现代人能够知道赵州桥的原理?真的知道,为何造不出这么长寿命的桥梁?现代造好就塌的桥染就不用说了,那属于人为,非现代科技之罪。不塌的桥,正常使用的桥,优质的桥,最优的桥,寿命有多长?

    答案我都不用说出来,大家都心中有数。差距太悬殊。这么说,同样不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科技比现代科技强。而是为了说明,谁都有长处,谁都有短处,谁都有强过对方之处。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古代科技被埋葬了。这两个体系客观全面地讲,谁强谁弱,已经无法比较了。

    刘备这边造船的时候有几万士兵出力的,并且几万士兵也是能够出力,出得了力的。因而别看只是半年时间,工程量却是异常巨大的。别的不说,仅就长奇岛上面的森林资源来说,就无法造出第三艘运兵船了。要继续建造的话,就得从别处运送木材过来。

    在写到周瑜决定打运兵船的时候,曾经说过运兵船的意义。这里再从成本的角度,说明了损失的惨重。而为运兵船陪葬了五千士兵,反而不算什么重大损失了。

    此番出兵,刘军总人数就是五万。五千只占一成,因而不算什么。其实,要说那五千士兵本来也是能够救起不少人的。只因为那场即将来临的风暴,使船只都开走了。风暴过后,那五千士兵就死定了。

    ……

    刘军躲避风暴,是在海上的。他们不像周瑜那样,事先有个礁石群。因而,也还是会受到风暴的影响的。海面上的事情就是这样。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印度洋海啸,就起源于一场局部的地震。而海浪,则把灾害带到了千里之外。同样,海浪也将这一场风暴送到了刘备的船队那儿。通过这事儿,也可以说明,在没有礁石没有岛屿的大海,躲避灾难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刘备军毕竟偏离了风暴的中心地带,没有蒙受重大的损失。不过,在战斗损失的基础上,再来这么一场巨海的损失,刘备军也不得不终止了对青州的军事行动。次日一早,全军返航。

第二卷 第319章 桨叶推力

    第319章 桨叶推力

    刘备这边,第一支船队。战船四十,指挥船一艘。战后,战船三十六,指挥船还能用。船只损毁不大。士兵战前一千三百人,战后四百余人,损失较大。刘备、阎柔、三斗无伤,将领完好。

    第二支船队,指挥船就不说了。战船四十,战后三十一,损毁一般。战后士兵一千余人,人员损失不大。

    第三、第四支船队,指挥船同样不说。战船八十,战后四十二,损毁较大。战后士兵两千五,折扣近半。

    第五支船队无战损。

    总计毁去战船五十一艘,士兵七千二百余人。这是战斗的损耗。接下来一场风暴,又毁去战船十二艘,士兵四百余人。

    次日刘军各船队聚拢盘点,还有指挥船五艘,战船一百三十七艘,士兵不到四千人。在梦金浦里。还有三万八千多士兵,战船二十多艘,运兵船一艘。倘若再次举兵,能够出动的力量仅比减少了战船四十艘,士兵一千二百名。一百六十艘战船载兵四千八,加指挥船五百,再加运兵船五千,总数依然上万。

    但是,有一个对于刘军来说,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倘若再遇这次遇到的水军,整体上并没有取胜的希望。

    当时的战场要素就是微风。在微风的条件下,五艘指挥船就相当于摆设,就不能阻止对方的斗舰。对方的斗舰一下子就变成了无敌一样的存在。

    刘备的士兵自岛国宗教里面得到了信仰。该信仰,的确能够让士兵悍不畏死。但那却是有前提的。也就是说,必须是在总体上有取胜的希望的情况下,士兵才会前赴后继。而当总体上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并不存在的时候,士兵就不会前进了。

    因而,倘若再举兵,虽然能够聚集到上万士兵的力量,但士兵们必将不服从指挥。不打,就败了。

    对于这一点,最清楚的,是刘备。刘备就是将岛国宗教引入军队的倡导者。因而刘备最是了解。不能打,那就只能撤退了。

    刘军撤走了。当然,并没有全撤。在梦金浦里留下了一万士兵,在泰安半岛和珍岛各留下五千士兵。其余士兵回到了长奇岛。

    撤回之后。刘备的重点,是修改指挥船。要让指挥船能够人力驱动,让它在无风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对抗敌军的斗舰。

    ……

    刘备军与田兰军的这一场战斗,发生在青州的近海。战场的边缘距离陈相湾二十里左右。不过,那是水路。水路可不比陆路。水路是会移动的,也有可能会联通。然后,一些破损的船只,和大量的尸体就漂了过来。还没有漂拢呢,就被渔民发现了。

    对于民间来说,发现一具尸体,都是大事。如果有人打捞上来一具尸体,十里八乡都会传开。这一下,那么多具尸体,吓得发现尸体的渔民都没敢打捞。驾着船回上岸了,赶紧向里长报告。里长闻讯,召集了几十个村民,再去查看。然后里长也吓坏了。不过,里长毕竟是里长,素质要高一点。里长还是叫村民打捞了。当然不可能全捞。总共才去了三条船,就捞了十几具尸体就上岸了。

    上岸后,里长就立即启程,往千乘县报告了。千乘县派出衙役,到陈相村查看情况。衙役到了之后,觉得事情有些严重。复命之后,千乘县就又报到了东莱郡。东莱郡得讯,即往两个地方再报。一是青州府,一是篷莱船厂。青州刺史郑浑,很多时候并不在青州,而是在篷莱。

    船厂离东莱郡很近,就两日路程一百五十里地。消息到船厂的时候,巧了,不仅郑浑在,而且田润也在。情报直接就到达了最高决策人的手里。

    ……

    田润接到这个情报,也感觉有点头大。青州近海,发现大量的士兵浮尸。这意味着近海发生了海战。而青州这边的兵力部署情况,仅保持在维持治安的水准,是经不起什么战争的。这是谁跟谁打起来了?

    田润正这么想呢,那边郑浑就问:“这是谁跟谁打起来了?”田润做了个很无辜的表情,道:“反正不是我们。”郑浑道:“浑当然知道不是我们。浑是问,交战的双方有可能是谁。”田润道:“不知道,暂时不用想了。”

    郑浑道:“不想恐怕不行,万一他们来来我们呢?”田润道:“说得对。前一个问题不用想了。我们做好后一步准备就行了。”郑浑道:“不过,我们这边,似乎很难抵抗跨海而来的敌军啊。”田润道:“尽量吧。你让我想想先。”

    过了一会儿,田润道:“算了,我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文公,你替我准备文房四宝。我还是先写封调兵函吧。”

    平定幽州之后,田润多出了三万兵力。由田豫、赵云率兵两万出关寻刘备,未果,回师驻于河间。另外一万士兵由张飞率领,徐徐南下陈留,准备对袁术用兵。结果因为蝗灾的原因,袁术向田润借了巨额粮食,打袁术的事情就此搁浅。张飞这一万兵就进驻济南,防备陶谦。

    这时,军队的情况基本还是这样。就只有赵云被单骑抽调寻蔡琰了。田润写的调兵令,是针对张飞的。想了想,田润又多写了一封,调平定的闲将关羽前来。并且告诉主管军需的刘晔,开始招募水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