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51-千金翼方 >

第37章

051-千金翼方-第37章

小说: 051-千金翼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明病,谵语妄言,发潮热其脉滑疾,如此者,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 
气者,复与一升,如不转气者,勿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此为里虚,为难治,不 
得复与承气汤。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坚耳,承气汤主 
之。 
阳明病,下血而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 
汗出者则愈。 
汗出而谵语者,有燥屎在胃中,此风也。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 
里实,下之则愈,宜承气汤。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 
久则 语。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其人腹微满,头坚后溏者,不可不 
下之,有燥屎者,宜承气汤。 
病者五六日不大便,绕脐痛,躁烦,发作有时,此为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者,属阳明,脉实者当下之;脉浮虚者当, 
发其汗,下之,宜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方见桂枝汤门)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 
承气汤。 
病者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怫郁不能卧,有燥屎故也,宜承气汤。 
得病二三日,脉浮弱,无太阳柴胡证,而烦心下坚,至四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与微 
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大便,但头坚后溏, 
未 
伤寒七八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此为实,急下之,宜 
承气汤。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承气汤。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承气汤。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承气汤。 
阳明与少阳合病而利,脉不负者为顺,滑而数者,有宿食,宜承气汤。(方并见承气汤 
门) 
阳明病,脉浮紧,咽干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偏恶热,其身体重。发 
汗即躁,心中愦愦,而反谵语。加温针,必怵惕,又烦躁不得眠。下之,胃中空虚,客气动 
膈,心中懊 ,舌上苔者栀子汤主之。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若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 
汤主之。方∶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温进一服 
,得快吐止后服。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言语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 
额上生汗,手足厥冷。白虎汤主之。(按诸本皆云“向经”,不敢刊改。)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汤主之。(方见杂疗中。)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汤主之。方∶ 
猪苓(去黑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胃中虚冷,其人不能食者,饮水即哕。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即衄。 
若脉浮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四逆汤主之。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而胸胁满不去,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胁下坚满,不大便而呕,舌上苔者,可以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 
气因和,身 然汗出而解。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 
其人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 
十日,脉续浮,与小柴胡汤。但浮,无余证,与麻黄汤。不溺,腹满加哕,不治。(方见柴 
胡汤门) 
阳明病,其脉迟,汗出多,而微恶寒,表为未解,可发汗,宜桂枝汤。 
阳明病,脉浮,无汗,其人必喘,发汗即愈,宜麻黄汤(方并见上。) 
阳明病汗出,若发其汗,小便自利,此为内竭,虽坚不可攻,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 
而通之,若土瓜根、猪胆汁皆可以导。方∶ 
蜜(七合) 
上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捻如指许长二寸, 
当热时急作令头锐,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又方∶ 
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法醋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已试甚良。 
阳明病,发热而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其身无有,齐颈而还,小便 
不利,渴引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小便不利,其腹微满,茵陈汤主之。方∶ 
茵陈(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 
当利,溺如皂荚沫状,色正赤。一宿黄从小便去。 
阳明证,其人喜忘,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虽坚,大便必黑, 
抵当汤主之。 
病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可下之,假令下已,脉数不解,而合热消谷喜 
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抵当汤主之。若数不解而下不止,必挟热便脓血。(方 
见杂疗中。) 
食谷而呕者,属阳明,茱萸汤主之。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阳明病,寸口缓,关上小浮,尺中弱,其人发热而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此 
为医下之也。若不下,其人复不恶寒而渴者,为转属阳明,小便数者,大便即坚,不更衣十 
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但与之,当以法救渴,宜五苓散。(方见疗痞门。)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如∶汗出多者,为太过。太过者阳绝于内,亡津液,大便因坚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则生热,其阳则绝。趺阳脉浮而涩,浮则 
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即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方∶ 
麻子仁(二升) 芍药 枳实(炙,各八两) 大黄(一斤) 浓朴(一尺,) 杏仁 
(一升, 
去皮尖两仁者,熬,别作脂)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伤寒发其汗,则身目为黄,所以然者,寒湿相搏,在里不解故也。伤寒其人发黄,栀子 
柏皮汤主之。方∶ 
栀子(十五枚,擘) 甘草 黄柏(十五分)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身体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方∶ 
麻黄(去节) 连翘(各一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 
二枚, 
擘) 生梓 白皮(切,一斤) 甘草(二两,炙) 一方生姜(二两,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卷第九·伤寒上
少阳病状第九
内容:x九证x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病,脉弦细,头痛而发热,此为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为属胃。胃 
和即愈,不和烦而悸。 
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坚满,干呕不能食饮,往来寒热,而未吐下,其脉沉紧, 
可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三阳脉浮大,上关上,但欲寐,目合则汗。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其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其邪。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欲已。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尽辰。《千金翼云》卷第九 

卷第十·伤寒下
太阴病状第一
内容:x八证 方二首x 
太阴之为病,腹满吐,食不下,下之益甚,时腹自痛,胸下坚结,太阴病,脉浮,可发 
其汗。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为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尽丑。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温,是为系在太阴,太阴当发黄;小便自利,利者不能发黄,至七 
八日,虽烦,暴利十余行,必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腹满时痛,为属太阴,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其实痛,加大黄汤 
主之。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加大黄汤方∶ 
大黄(二两) 
上,于前方中加此大黄二两即是。 
人无阳证,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减之,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卷第十·伤寒下
少阴病状第二
内容:x四十五证 方一十六首x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欲吐而不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虚故引水自救。小便白者 
,少阴病形悉具,其人小便白者,下焦虚寒不能制溲,故白也。夫病其脉阴阳俱紧,而反汗 
出,为阳,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是为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为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在里,不可发其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其汗,无阳故也;阳已虚,尺中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者,至七八日,下利,其脉暴微,手足反温,其脉紧反去,此为欲解,虽 
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止,恶寒而蜷,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其衣被,可治。 
少阴中风,其脉阳微阴浮,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尽寅。 
少阴病,八九日,而一身手足尽热,热在膀胱,必便血。 
少阴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发热,不死,脉不足者,灸其少阴七壮。 
少阴病,但厥无汗,强发之必动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目出,是为下厥上竭,为 
难治。 
少阴病,恶寒,蜷而利,手足逆者,不治。 
少阴病,下利止而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其人吐利,躁逆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蜷,其脉不至,其人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其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 
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反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方∶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二斗,先煮麻黄,减一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