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寒门骄子 >

第14章

重生寒门骄子-第14章

小说: 重生寒门骄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俊却不乐意:“大姐,我和你一起去卖豆腐脑。”
  “不行,”文蓉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你俩还得上学呢,我卖完豆腐脑时间就不早了,你俩跟着去上学就迟到了”。
  文静也想去,也来和大姐磨叽:“大姐,你就让我们去吧,现在都是复习,早晨去晚一会,老师不会说什么的。”
  文蓉不同意,文俊和文静拦住三轮车前面也不走,就这么倔着和大姐僵持着,文蓉听着堂屋的钟敲了一下已经五点半了,想了想说道:“你俩想去也行,带着书包去,你俩跟我转完大沙河村就回来去学校。”
  文俊和文静一听姐姐同意了,立刻高兴地跑回屋去拿书包了,文蓉又检查了一遍三轮车上的东西,也进屋拿了爸爸以前卖豆腐用的黑色皮包,装了一些零钱预备找零用,一切都收拾妥当了姐弟三个推着三轮车出了门。
  文蓉推着车子才出了门,就见三爷爷家的大门敞开着,老爷子站在大门旁正等着他们,姐弟几个赶忙打招呼“三爷爷”,三爷爷笑眯眯地应着,向前走了几步,来到三轮车旁说道:“都准备好了,我看看……”
  文俊忙着给三爷爷介绍:“三爷爷,我们做了豆腐脑,还包了粽子,你看看这粽子包得可好看了。”三爷爷看着三轮车上的东西意外极了,没有想到姐弟几个能准备的这样齐整,毕竟他们没有做过生意。
  “不错,是个做生意的样子,这东西卖相也好……”爷几个正说着话,三奶奶端着两个碗也出来了“怎么你们姐仨都去卖早点呀?”
  “文静和文俊非要跟着,一会该上学的时候他们直接去学校,三奶奶我给你们打两碗豆腐脑,今天我加的调料全,味道肯定比昨天还好吃”文蓉边说边掀开桶盖。
  “行,盛两碗”三奶奶说着把碗递给文蓉,看她熟练的用铲子把豆腐脑都铲到碗里,又浇上一勺卤水豆子,撒上虾皮、韭菜花、香菜、辣椒油最后再滴上两滴香油。三奶奶接过碗说道:“文蓉这架势不比遛乡卖油条的那个刘强差,像个买卖人,那锅里还有粽子是吧,也给我拿两个,一共多少钱,文俊你算算。”
  文蓉一听就急了:“三奶奶,你说什么呢,我们虽然卖早点,可是您和我三爷爷吃两个也要提钱,我们成什么人了。”
  三奶奶却不急:“平常我和你三爷爷吃肯定不给你们钱,我孙子孙女孝敬我们的我们吃得高兴,可是今天不行,今天你们买卖开张,按说该放挂鞭炮的,可你们身上还戴着孝,这鞭炮不能放。你们年龄小不懂这些,我给你们开个张,第一份生意咱顺顺当当的,讨个好彩头,以后咱们就财源广进了。”
  一听三奶奶这么说,文蓉就没法和三奶奶辩驳了,三爷爷在一旁也说道:“听你三奶奶的,我们就买八毛钱的吧,八八大发”老爷子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文蓉:“来,接着……”
  文蓉知道老两口的心意,老年人讲究的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为孩子考虑周全,也就没再推辞,她示意文俊接过钱又扯了一个塑料袋给三奶奶装了十个粽子递了过去,三奶奶一看文蓉装这么多赶忙往外拾:“你这孩子怎么装这么多呢,我和你三爷爷吃不了。”
  文蓉按住老太太的手:“三奶奶,您别往外拿了,您和我三爷爷吃不了给我文瑞哥尝尝,您别推来推去的了,这天也不早了,我们得赶紧走了。”
  三奶奶一听就不再坚持了,嘱咐姐弟三个:“路上慢点,别慌,收了钱都放好……”文蓉蹬上三轮车,让弟弟妹妹坐在车子两侧的挡板上,往前骑去。
  文蓉家在村子的西南方,村子里每两排房子之间就有一条胡同,东西走向的,南北走向的没有规律,可宽一些的大马路只有两条,一条在村子的中央,宽阔的南北路,村委会,学校都在这条路旁。路北通到沙河桥东头,过了沙河桥就是大沙河村了。还有一条南北路在村子的最东面,这条路往南通到东山脚下,往北要拐个弯才到沙河桥。
  文蓉准备从最东头的路出村,虽说村里人起得早,可是路上却也没几个人,文蓉扯着嗓子吆喝了两声:“豆腐脑,粽子”“豆腐脑,粽子”有几家敞着大门的,顿时就走出几个人,看是文蓉姐弟都挺纳闷:“蓉蓉,你们姐仨干嘛呢?”
  文蓉停下车子搭话:“婶子,我们卖豆腐脑呢,还有煮好的粽子,你们尝尝。”几人凑到三轮车旁;文静打开桶盖给她们瞧上一眼,其中一个年轻些的,是文蓉远房的一个堂婶说道:“这豆腐脑看着还挺嫩的,蓉蓉这真是你们自己做的?怎么卖的。”
  “婶子,真都是我做的,两毛钱一碗,还有粽子也是我自己包的,也是两毛钱一个”文蓉拿出一个粽子放在锅盖上给大家看。
  “行,给我打两碗豆腐脑,再拿五个粽子”婶子说着话又冲院子里喊着闺女拿两个碗出来,旁边有几个人也回家去拿碗。
  这时候农村的碗都是在市集上买的,家家的碗都差不多,大都是一种白色的粗瓷碗,文蓉接过碗给铲满,浇上调料,文静拿过袋子给装粽子,堂婶把钱递过来笑着夸赞道:“你们姐仨可真麻利,这才多大呀就能做买卖了,这豆腐脑做的看着不比镇上卖的差。”
  文蓉让文俊找钱,又从锅里多捞了一个粽子给装上,堂婶忙按住不要,文蓉不理说道:“婶子,你别客气了,收你钱我就不好意思了,我们头天开张,只能给你优惠点,你吃着好以后再买,下次盛豆腐脑你拿个大点的碗我多给您装点。”
  堂婶看又有人过来就没有作声接了过来,向新来的人帮忙介绍,一时姐弟几个分工合作又卖了四五份,人散去了文蓉继续往前走,经过村中央的南北路时文静纳闷:“姐,你怎么不从这走,这条路人多,咱们还能多卖几碗”。
  刚才那一阵忙碌文静很是兴奋,第一次做生意,看着东西卖出去钱挣回来,文静恨不得一口气卖完。


第17章 生意红火
  文蓉给妹妹解释:“这条路虽然人多,可都是咱们泉头村的老住户了,老一辈的人多,他们节省惯了,很少会买早点吃。咱们如果从这里经过,他们还会好奇问个不停,光和他们解释就需要半天,倒不如避着些走。”文俊和文静这才明白,原来卖东西还有这么些说法。
  出村子前文蓉又卖了六碗豆腐脑和十个粽子,文蓉把售卖的重点都放在大沙河村。大沙河村里有许多人都在化肥厂干临时工,每月都能挣个二三百元钱。要是哪家有个在包装车间干活的,挣得就更多了,毕竟那个活计都是出大力的,挣得钱多,自然就舍得花。
  文蓉进了村子就推着三轮车走,速度也放慢,文俊也和姐姐一起吆喝“豆腐脑、粽子……”
  胡同里有人走出来看,见文蓉姐弟几个都很惊讶:“那几个小孩,是你们吆喝的吧,卖什么的?”
  “大娘,是我们吆喝的,我们卖豆腐脑和粽子”文蓉看着位置不错就把车子停在路边,招呼周围的人:“豆腐脑都是自家磨得,粽子个头也大,大娘、婶子你们都来看看。”
  生意人笑呵呵地到哪里都有人捧场,周围不少人围了过来:“你们几个小孩是哪庄的,家里大人呢?要你们大早上出来卖东西。”农村就是这样,对每一个进村子的陌生人都要刨根问底,可是却没有恶意。
  “我们就是泉头村的,我们庄上的水甜,磨得这豆腐脑好吃极了,大娘你们盛两碗尝尝。”文蓉避而不谈家里人的话题。
  最先搭话的那个大娘却不依不饶:“泉头村的,我咋不认得你们几个呢?你爸是哪个?说说看我认得不?”
  文蓉无法,只得说:“我爸原先是卖豆腐的,大娘你们可能都吃过我家的豆腐。”
  文蓉这么一说,大娘激动坏了“哎哟,我的乖乖哟!你是广栎家的大妮子吧!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你得叫我大姑,你们咋出来卖豆腐脑了,你大爷和你叔他们怎么没管你们。”
  文蓉也不知道这人是谁,只好按她说的称呼了一声大姑,又说道:“我们都不小了能自己养活自己,这做豆腐脑我就是跟我爸学的,包您好吃。”
  大姑一听,忙跟着一起招呼“这是我娘家侄女,她爸做的豆腐吃了没有说孬的,这豆腐脑也差不了,大家都买碗尝尝。”一时就有人响应,文蓉姐弟也忙活开来,有人买了粽子,夸道:“这粽子包得个头还不小呢!这快到端午了,买两个提前尝尝。”
  文蓉赶忙推销:“婶子,我用的都是好米,蜜枣也放了两个,你要是吃得好,端午也能提前在我这订好,我给您多包点。”
  年轻媳妇一听,立马觉得可行:“行啊,要是好吃端午节我家就不用自己包了,省得麻烦,再说我上一天班也没时间包。”周围的人听了,也纷纷跟着买两个尝尝。忙过这一波人潮,文蓉和旁边等着的大姑道谢:“大姑,我们再往村子里面转转,这一会功夫多亏您帮着宣传。”大姑很是热情:“没事,你们快去吧,下回有空来家里坐坐。”
  姐弟三个推了车子往前走,走了有七八米,就听后面的人在议论他们“听说卖豆腐的两口子都走了,可苦了孩子了……”“谁说不是呢,这么小就跟他爸一样起早贪黑的磨豆子,”“他爸磨豆腐的手艺好,姐弟几个要是学会了靠着这个也能吃上饭……”文俊和文静听到这些,赚钱的喜悦顿时没了,姐弟两个都低着头不说话。
  文蓉见两人情绪消沉了起来只好停下车子说道:“怎么了?别人议论几句就受不了了,卖豆腐脑又不丢人,咱们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有什么抬不起头的?”听大姐这么说文俊赶忙打起精神说道:“大姐,我没觉得丢人,就是心里有些不得劲。”
  文蓉怎能不明白弟弟妹妹这微妙的心理:“想要别人不怜悯你,就要自己争气,活出个样来给别人瞧瞧,只要咱们争气,总有一天别人说起咱们会只有钦佩的。”
  文静和文俊听大姐这么一说,心里也觉得舒服了许多,姐弟三个重新蹬上三轮车士气高昂的继续售卖剩下的豆腐脑。大沙河村是个大村子,全村有七八百户人家,文蓉姐弟转了一圈豆腐脑就已经卖出去一半了,粽子也只剩下三分之一了。出了大沙河村文蓉估摸着时间不早了,就让文俊和文静去学校,自己带着豆腐脑去了化肥厂那边。
  安南化肥厂是个有着一千多工人的大厂,文蓉记得她重生之前这个厂子已经破产了,不过现在正是化肥厂效益最好的时候,这时候政府单位工资基本都在两三百元,可是化肥厂的职工月月都有奖金可拿,平均收入已经有一千元了,就是在厂子里干临时工的也能挣到两三百元。
  化肥厂的宿舍区和厂区隔了一条水泥路,文蓉到宿舍区时就见门口的水泥路上排满了摊位,都是附近的村民在卖一些地里新鲜的蔬菜。还有几个早点摊位,卖的东西也不相同有蒸包、油条、煎包热闹不已。
  文蓉来的有些晚了,只得在离大门远一些的地方找了一个位置,文蓉停好车子,旁边恰好是一个卖油条的摊位,摊主是两口子,男的正在往油锅里下油条,女的忙着收钱装油条。
  文蓉刚把三轮车上的东西摆好就有人过来问:“这是卖什么的?”文蓉赶忙招呼客人“豆腐脑还有粽子,您来点尝尝。”
  “好久没喝过豆腐脑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