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先下手为强 >

第173章

重生之先下手为强-第173章

小说: 重生之先下手为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考什么学校?”

    可江河鸣对于青的打趣丝毫不接招,神情连丝波动都没有,问出来的话直白的像跟棍子,戳的人一愣一愣的。

    好在于青挺适应他现在的风格,“哦”了一声,实话实话:“还没考虑呢,到时候看能考成啥样吧。”

    “那你想过考哪里的学校吗?”

    于青这回还真愣了,这个问题还是第一次有人问她。

    即便是小池,天天介说咱们要念同一所大学同一所大学,但也没特别要求过要念哪里的同一所大学。

    反正对他来说,只要同一所大学就好,至于哪里的大学,就没那么重要了。

    于青上辈子虽然不才,却也是在首都北京念的大学,学校虽说是个三流的,但位置却坐落在最著名的海淀学院区,四周重点高校林立,一座接一座,北大清华尽在咫尺——她不会说,冬天她也曾在北大的未名湖上滑过冰,夏天也曾去清华看过学霸gg们踢足球。

    嗯,便是清华的学霸gg们,出的汗也是臭的,背也是爱驼的,头发也是油的。

    虽然上辈子的首都北京在08年奥运会后房价飙升的像是坐了洲际导弹,雾霾天气也是饱受社会各界诟病,但于青在那念书的那些年里,除了人太多这一点她比较不喜外,其它的,还挺好的。

    那时候的北京,三环外就算属于郊区了,地铁线也只有两条,中关村才刚刚开始兴建起步,电脑互联网业还属于新兴产业——嗯,那时候二环以内的房子均价才4000多,那时候还没有和维多利亚结婚也当然没有四个孩子的贝克汉姆还是一头金发,顶着一张青春洋溢的脸、穿着10号球衣的百事可乐广告牌偌大个高高耸在里西直门立交桥上方。

    嗯,那个时候的西直门立交桥才刚刚开始动工,众人还不知道日后会在那片地方起一座绕死人的迷宫。

    除此之外,那时候的北京还有着于青所见过的最美丽的秋天——天空蓝的像是没有丝毫杂质,卧龙山公园的银杏树连绵成一片金黄色的海,香山的红叶也只有掐准11月底的那几天才会红的像最成熟的浆果。

    所以,看着对方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神情,于青想了想,慢慢笑了笑,说:“要说好大学,当然属北京最多了啊。”

    瘦骨嶙峋的少年,一双黑眉微微蹙动了下:“所以你会去北京?”

    她摇头:“不知道,现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说不好。”

    但对方并不放弃:”也许呢?如果你有机会可以选择,你会去北京吗?”

    于青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心里有点诧异他今天这幅打破砂锅一定要追问到底的精神。

    所以她想了想,点点头:“也许吧,也许会。”

    不管现在还是以后,北京永远都是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无尽的可能。

    再说了,她小金库里那20万的存款可还纹丝未动呢,高中这三年她一心操劳学业,实在也是没法分心理财,所以光躺在银行吃利息呢。

    那点利息嘛,可以忽略不计。

    可要是拿这20万去北京买套房呢?

    哇咔咔咔咔,这个时候的北京房价估计也就才两三千吧?艾玛,于青似乎已经看到了“亿万富婆”这款金光闪闪的帽子正飘啊飘啊飘在自个脑袋上空。

    好在对方一句话终于把她从发财梦里拽回了现实。

    江河鸣点点头:“我知道了。如果可以,于青,我也会去北京的,希望咱们到时候能在那里见。”

    

 第280章记忆中的煤矿

    就这样,在某个春寒料峭的清晨,于青被父母护送,坐上了开往太仓的客车。

    客车在抵达太仓后,在车站稍作停留,继续出城往南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当马路边的冬青叶子开始出现黑蒙蒙的颜色,于青知道,久负盛名的什林煤矿到了。

    她在一中的学籍档案俱已经调出,现在就放在她随身的背包里。

    于青想起当初自己想报考一中的雄心壮志,以及最后得知考上后的喜不自胜,这些好像已经很遥远了,可一旦回想起又还像在昨天。

    于青告别自己的同窗朋友,告别一中,关于她的转学,闲云野鹤的新晋班主任宿文彦只点了点头,感慨一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际遇,这种关系到每个人身家前程的事,我们只能说句祝好运。希望你去了新的地方,能达到自己想去那里的初衷。”

    宿文彦教过于青近三年的语文,因为于青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也算的上是其眼中的一枚爱将。

    于青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真心发自内心的诚挚:“谢谢老师。”

    其实要说心有遗憾,于青一直遗憾的是自从王往出事,自己就再没见过这位自己一直尊敬和喜欢的班主任。这次自己再转学,日后怕是能谋一面的机会更是渺茫。

    不过许友松和小池都曾去过王往转去的五高对其探望,据许友松说,王往精神头还不错,并没有因为身上的“丑闻”而变得憔悴或者颓废——他依旧还是那个爱干净的男人,衣冠楚楚,一表人才,就是说起自己在高三这个节骨眼上不得不离开自己带了三年的学生,觉得很对不起大家。

    他一个劲的叮嘱许友松和小池,要他们肩负起身为班干部的责任,配合新班主任的工作,力求把带给班级的损失降到最低。

    于青曾要求:“你们再去看王老师的时候,带上我行不行?”

    小池摇头:“老班说了,以后再不许我们去了。”

    许友松拍拍她的肩:“也许,这时候让他安静过日子才是最好的。”

    于青想了想,终于释然。

    许友松说的没错,这个时候的王往,让他能安静过自己的新生活,也许才是对他最大的体贴。

    然后,于青也没有再见到陈曦。

    自从年后初八开学陈曦就没有再来学校,虽然许友松说他其实还没有动身奔赴新疆,目前只是在做准备而已,但看来陈曦已经不打算再来学校了。

    他没有跟班上的任何同学告别,于青曾想给他打电话,把自己也要转学的事知会他一声,也顺便想嘱咐他几下,毕竟他要去的地方实在是比她要远的多。

    但她想了想,这个电话还是没有打。

    至于原因,一方便她觉得陈曦可能现在和王往一样,最需要的是一种安静;另一方面,呀呀呀呀,她实在不想再涉险了呀!

    毕竟小池那个醋缸真要再打翻可是很难搞的!!

    于青一家三口手拎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和礼物,下了长途客车。

    重活这辈子的于青还是头一回来到什林煤矿,却是并不感觉陌生,而是一种久违的熟悉感油然而生——那一座座离马路边近在咫尺的黑乎乎的煤渣山,以及山顶到山下成直线状的下山轨道,更以及上面一节节的运煤车,落在她眼中,都有一种亲切感伴着儿时的记忆混杂其中;她甚至还能记得只要穿过街心亭的小公园,就有一条通往居民区的近路;而矿区百货大楼一如既往的和记忆中一样,黑黢黢大喇喇耸立在煤渣山对面,大门口卖糖葫芦和卖气球的小贩俨然一左一右两座门神,似乎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挪过窝。

    一家人拎着行李穿过街心公园的小路,再等在信号口处穿过铁路,便进入了矿区的居民区——道路两旁的大大小小的商店和小摊比邻接踵,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密集起来。

    什林煤矿很大,光就近这一片大大小小就分布了4家煤矿,于青小叔家所在的矿区属于最大的梅庄煤矿矿区,也是什林煤矿的矿务局所在地,所以算是煤矿的中心了。

    这年头煤矿有钱,职工也富裕,所以矿区的繁华程度有时候更胜过市里,反正就于青看来,只看路上行人的着装以及商店里卖的东西,就远比怀姜要洋气。

    而一进小叔家门,屋里边热腾腾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还寒意森森的天气里,热的简直都有点叫人出汗的劲头了——煤矿果然是煤矿,最不缺的就是煤,每家的集体供暖就是这么实在!

    于青一家自然受到了小叔一家的热情接待,这人一进家门,小婶就赶紧钻进厨房去忙着煎炸烹炒了,菜是早就已经备好的,就等着人到了再开炒。

    小叔跟于青说,等吃过饭后,就带她先去二中报道,堂弟于超则拽着于青直往自己的卧室跑:“姐,你看,我妈前天就开始收拾了,说以后我这屋就给你睡!”

    于青瞧了这间小小的卧室,床上的床单被罩枕巾簇新干净,一看就是新换的,床头一张写字台也收拾的光亮可鉴,连张纸片都木有。

    于青问堂弟:“我睡了你的屋,那你睡哪里?”

    于超指了指客厅:“我爸给我在厅里支了小床,以后我就睡那。”

    于青忍不住环顾小叔家四周,嗯,小叔家现在住的就是于青爷爷以前分的家属楼,因为是最小的儿子,又一直都住在一起,爷爷过世后便由小叔继承了房子。

    要不怎么说矿区洋气呢,这n年前怀姜市区大部分人还在住平房的时候,人家矿区职工就已经开始住楼房了。

    只不过这楼房也是有些年头了,又小又挤,面积好了也就70多个平方,统共也就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厨房因为太小,只能把炉灶搬去后阳台上好拓展下空间,而卫生间更是小的只能叫人行行方便而已。

    于青想起以前爷爷奶奶还在世的时候,这每逢过年,叔叔姑姑伯伯等几家人都挤在这屋子里,除了热闹,好像也没觉得房子小——倒是现在,再细细去看,却只见逼仄窘迫了。

    于青走去客厅,小婶正端了满满一海碗的炖鸡往居中的圆餐桌上放,方萍则帮忙摆着碗筷,小叔和她爸于成勇坐在一旁的沙发喝茶话着家常,客厅里靠南墙的位置果然多了一张单人的铁架子床,上面还扔着几把于超的玩具枪。

    小婶是个美人,笑起来眼睫弯弯的:“青青快去洗手,咱们要开饭了。”

    于青点点头,叫了声小婶,又喊了声小叔。

    等成功把屋里所有人的视线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她清了清嗓子:“小叔小婶,我早就想好了,我住校就好,不住家里。”

    

 第281章转学第一天

    往下的转学办的很顺利,毕竟是一早就打好招呼的。

    什林煤矿二中距离小叔家不远,走路顶多也就十分钟,学校大门口就挨着马路——小时候于青每年来煤矿过年,都路经过n次,但这回才是头一回正儿八经的走进去。

    矿区到底还是财大气粗,二中的教学楼盖的高大气派,比一中这个怀姜市的重点高中可是漂亮多了。学籍交接也很顺利——那个据说是爷爷学生的校长没在,是副校长兼高三的年级主任接待的,这位主任姓郝,说话很客气,边寒暄着边打电话叫了人过来。

    于青在旁边揣测应该是高三哪个班的班主任,结果果不其然,很快有人推门而入,不过是个年轻人,年轻到于青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猜错了,结果一开口才知道没错,果然是高三二班的班主任。

    只是这个班主任真心很年轻,充其量也就24、5岁的的样子,下巴上还冒着青春痘呢,人很瘦,颧骨突出,但一双眼睛很有精神,头发乌黑,冷不丁一瞧还以为是在校的学生。

    这两下交接也很简单,估计也是提前就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