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瓜田李夏 >

第407章

瓜田李夏-第407章

小说: 瓜田李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看他们回来怎么说吧。”李夏淡淡地说了一句。
  两人就说起了别的事。然后李夏就将手边的一个锦匣拿过来推给了夏至。
  夏至用眼神询问李夏。这个锦匣今天李夏陪他们去看九姑太太的时候就看李夏拿着了。然后到了宁华堂李夏就把锦匣放在这桌上了。
  夏家的人从小都规矩住了,没有主人的允许,即便是东西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会动。
  所以,一直没人动这锦匣。
  好奇心那么重,跟李夏那么亲的李夏都没问这锦匣里是什么。
  “给你的。十六,你忘了年前你回家的时候,我说要给你打一顶花冠,你说要上元的时候戴来着……”
  “啊……”夏至立刻就想起来了。这些天忙忙碌碌的,她差点儿把这件事给忘记了。不过在来府城之前,她还是想到了这件事儿。
  “已经打好了?”夏至接过锦匣来。
  “前两天刚打好,我让他打的细致些。你看看,喜欢不喜欢?”李夏笑眯眯地看着夏至。
  夏至打开锦匣,几乎立刻就被锦匣里的东西给闪了眼睛。
  赤金的花冠,并不大,小小巧巧的,只简单地镶嵌了镶嵌了几颗珍珠,但却惊喜别致的让人挪不开眼睛。
  这是按照她画的样子打的,却比她画的样子要美貌百倍。想来那匠人是手艺好,但更多的应该是李夏的审美。
  “真好看。”夏至不由的说道。
  李夏的眉眼里都盈满了笑意。“你喜欢就好。我还怕你不喜欢来着。”
  “喜欢,当然喜欢。”
  李夏的审美竟然也和自己这样合拍。
  “那就戴上试试吧。”李夏就说。
  “嗯。”夏至点头,就起身找镜子。然后李夏举着举着镜子,夏至对着镜子把金冠戴在了头上。
  他们俩这么一起身走动,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都看了过来。
  “哎呦,这是……”夏老太太惊讶地出声。
  “爷,奶,你们看这冠子好看不?”夏至就让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好。
  “啊……”夏老爷子坐在炕上仰着头。夏老太太则是立刻就说好看,然后还走过来仔细地打量,更加的赞不绝口了。
  李夏就在旁边主动解释:“十六过节要戴的,托我找人打的。”
  “这一般人可打不出来。就没见过这漂亮的东西……”夏老太太笑道,“这可得找件合适的衣裳配着,那就更好看了。”
  北镇府的大姑娘小媳妇走百病一般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夏至也觉得要要选一套合适的衣裳。夏三婶、孙兰儿、孙秀儿、腊月和陈杏儿都过来了,夏至就把自己的衣箱打开,让大家伙帮着她选明天穿的衣裳。
  夏老爷子在炕上坐着,看了两眼之后就放空了。李夏毫无违和感地在夏至身边帮着夏至选衣裳。
  “这个金就要配大红的才好看。”夏老太太就说。
  大家伙都觉得这话有道理,最后帮着夏至选了一套大红底色的衣裳。
  “明天走百病,咱们家十六肯定是最好看的。”孙秀儿笑着说道。
  大家都跟着附和。
  “咱们家啊,还真就十六最俊。”夏老太太也说。
  “哎呀,我都让你们说的臊了。收起来,赶紧收起来,我明天再穿戴。”夏至笑着说道。
  众人也都笑了,帮着夏至把衣裳收了起来。这个时候,李夏已经坐在炕沿上陪着夏老爷子说话了。
  小黑鱼儿和小树儿带着厨房的人端了夜宵点心来的时候,大家刚说笑完。
  小树儿就觉得他好像错过了什么。小黑鱼儿却是一副他什么都知道的神情。李夏的事,就没有瞒着他的!


第444章 不平静的夜晚
  小黑鱼儿早就知道那锦匣里是什么东西,李夏见到他的时候就告诉他了,然后还不让他说给夏至听,因为要给夏至一个惊喜。
  现在小黑鱼儿一看夏至确实挺高兴的,他也跟着开心。
  厨房的人端来了夜宵的点心,其中有一样就是上元节大家必吃的元宵。北方叫元宵,南方则叫做汤圆。它们的外表没什么不同,但是做法却并不一样。汤圆是像包饺子、包包子那样包出来的,而元宵则是摇出来的。
  夏至就招呼大家伙都来吃夜宵。
  “这才吃过晚饭也没多大工夫。”夏老爷子就说。
  “都过了好一会了。大家伙吃完好早点儿歇着,得攒足了精神明天过节。爷,你多少也尝尝啊。这元宵可好吃了。”夏至就劝夏老爷子。
  夏老爷子话是那么说,但其实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夏至还给李夏端了一碗元宵。厨房里拿来的都是小碗,一个碗里也就四个元宵。李夏笑呵呵地接过来,还问了夏至:“是啥馅的?”
  “你吃过不就知道了?”夏至瞟了李夏一眼。
  李夏笑笑,端起碗吃元宵。四个元宵,是四种不同的馅料,其中就有北镇府比较传统经典的青丝玫瑰,还有豆沙、黑芝麻和枣泥的。这四种馅料也是大家伙最常吃,并且是最受欢迎的。
  北镇府这个时候的元宵馅料还都是甜的,并没有咸的。
  “这个元宵比在咱们镇上买的可好吃多了。”夏三婶就说道,然后她还跟夏老太太和夏至商量,“等咱回家,也买点儿带回去行不?”
  “行,那咋不行。”夏老太太笑了笑。难得平时寡言少语的夏三婶会开口说这样的话,看来夏三婶是真觉得这元宵好吃。
  夏至也笑了:“到时候多买点儿带回去,让大家伙都尝尝。”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都点头。夏老爷子还叮嘱了夏三叔和夏三婶一句:“到时候给你岳父那儿捎点儿去。这过节咱们都上这来了,你们也没去陈屯儿串门。”
  夏三叔立刻就答应了。
  吃完了夜宵,李夏看着时辰不早就起身告辞了。
  “李夏,你明天啥时候来?”小黑鱼儿就问李夏。
  夏老太太瞪了小黑鱼儿一眼。她觉得小黑鱼儿太粘着李夏了。“大过节的,人家李夏不得在家里过节啊,能总跟你玩!”
  小黑鱼儿不以为然:“那李夏有空就过来呗。离的也不远。”
  李夏就笑:“我明天肯定得在家过节。下午我过来一趟,然后晚上我陪着大爷大奶出去看灯。”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都说太麻烦李夏了。李夏只笑着说不麻烦。然后,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带着众人送了李夏出去。
  送走了李夏,大家回来就开始收拾准备歇着。
  夏至就跟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说了田氏曾经让二丫去找过月牙儿的事。
  “我估摸着她到府城来肯定惦记着我姐了。”
  夏老爷子就叹气,说虎毒不食子:“也不知道她是咋想的。这个闺女好不容易找回来了。她对不住月牙儿,现在她就算不想着弥补,也不该再打月牙儿的主意。明天我跟你爹说说,让你爹拦着点儿。这要是闹腾起来,他还想不想在书院里教书了!”
  夏老太太也说不能理解田氏的想法:“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就一点儿都不心疼!”
  田氏还真不心疼。
  大部分做母亲的都是夏老太太的想法,自己的亲骨肉别人不疼自己得疼。然而田氏这个做母亲的,却将自己的儿女,尤其是闺女当做是自己生利的工具,是自己可以随意处置的财产。
  宁华堂里夏至在说着田氏。文山书院一个小小的院落里,田氏却正在跟夏秀才抱怨着夏至。
  “……看那吃穿用度,就是咱们十里八村的大财主恐怕都比不上她。在家里的时候她也不说实话,还装穷。把咱做爹娘的都当成啥人了?”
  然后又抱怨夏秀才:“你就在府城里,她闹腾的这么大你可别说你不知道。你回家咋不跟我说说?”
  夏秀才看了看旁边的二丫,就让田氏小点儿声:“这院子里住的不单单是咱们,还有别人呢。”
  “我不怕别人听见。”田氏这么说着,但声音却不由自主地低了下来。她方才也是有些忘形。“……看看她住的啥地方,咱住的啥地方,她那吃穿用度,你再想想她姥家过的那叫啥日子!她手指缝里漏出点儿来,都够她姥家花的了。”
  “还别说她姥家了,就是你跟我,她也不管!”
  “哎呀,你别这么说。”夏秀才劝田氏。
  “我不这么说你让我咋说。啊,我知道。你爹你娘给你发话是吧,不让咱挂连夏至。我心里还琢磨着这是咋回事,后院那老两口咋就这么向着夏至。我现在可看明白了。夏至那钱是随便给他们花啊,还把他们老儿子给养活的少爷赛的。怪不得不让咱挂连,他们是想独占着夏至这份好处……”
  田氏说着话又有些激动,语音就又抬高了。
  夏秀才暗暗皱眉,他还朝外面看了一眼。院子里倒是没人,可天黑了四周都静悄悄的,田氏的声音就能传的很远。
  “老爷子老太太不是那样人。十六做点儿事那也不容易。要是容易,那别人早就做了。咱还有啥不知足的。估摸着往后大桥、小树儿的事儿啊,都不用咱们操心了。”
  “她要把那些银钱给我,我也能张罗大桥和小树儿的事。我可是他们亲娘。”田氏就说。
  “你早点儿歇了这个心思吧。”夏秀才的脸色有些难看起来。“她爷她奶那关你过不了。”
  夏秀才天生一张和气带笑的脸。自从他们两个人成亲一来,无论田氏说什么,夏秀才的脸上都会带着笑模样。这几乎是夏秀才第一次对她拉下脸来。
  田氏就觉得心底一凉,这让她很快地冷静了下来。
  是啊,她之前不也已经明白了吗,夏至的事儿,她是再也不能插手了。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在这件事上十分的坚持,是绝对不会做出丝毫的让步的。而且,夏至本身也让她头疼。她根本就摆布不了夏至。
  田氏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来,似乎是想把压在心底的郁气一下子都吐出来。
  “你就向着后院那老两口说话吧。我知道,你是亲儿子,我算啥啊,我就是外人。你们恨不得我死了,你们就都如了意了!”
  “大过节的,啥死不死的,你也不嫌晦气。”夏秀才赶忙就让田氏收回自己的话。
  不论怎样,夏秀才都是最在意自己的。田氏再次确认了这一点儿,偏偏要跟夏秀才拧着来。
  “我就说了咋地。我死了,你再另外定个黄花大闺女、千金小姐,那你们夏家可就都高兴了。”
  “你这个人,你咋……”夏秀才的脸就红了,“你别死,你不嫌晦气,就我死了吧。”
  田氏一下子就闷住了。
  两口子有一会谁都没说话,然后还是田氏先开了口:“我就顺嘴说说,就你们老夏家那么多的穷讲究!”
  这在田氏来说,就是一种讲和的表示了。
  夏秀才就叹了一口气:“往后别说这些话了。”
  “我要不是被气糊涂了,我也不能说。”田氏还是为自己辩解了一句,然后又跟夏秀才抱怨起另外一件事来。“夏至不和我亲,还撺掇着大桥和小树儿也都跟我远了。我寻思着,月牙儿找回来了,我跟月牙儿往近里走走,往后也有个贴心闺女。你可都看见了吧。你看夏至把着月牙儿,都不让月牙儿跟我多说话!”
  “你多心了吧。”夏秀才劝田氏,“那是在别人家。田家不是庄户人家,人家规矩多。十六那得顾着大局,让你和月牙儿由着性子哭啥的,大过节的在人家不是那个事儿。……你往后在府城住着,啥时候想看月牙儿就去看看她,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