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琪花玉树 >

第24章

琪花玉树-第24章

小说: 琪花玉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嬷嬷见她喜形于色,暗自撇了下嘴,且让她乐一乐吧。

    柳嬷嬷赶忙屈膝行礼,连表忠心。

    尤嬷嬷想了想,又加一句,“姑太太跟大房那边怎么样?”

    柳嬷嬷想了想道:“姑太太平时就喜欢在屋子里坐着,姑娘倒是跟五娘子关系不错,两人常常凑到一块说话。”

    尤嬷嬷闻言皱了下眉,如果芝兰院跟端玉苑关系很近,陈氏就是看在女儿的面子上,也会对她们娘俩多加照顾,这对她们可不是好事。

    当下尤嬷嬷连想都没想,便道:“姑太太为人纯善,对人总是想着好的那面,可人都是有私心,就是亲人也是一样,大夫人掌家多年,又岂是吃素的,你没事多提点这些,莫要让姑太太信错了人。”

    柳嬷嬷只转了个念头,就明白尤嬷嬷的意思,赶忙应下。

    苏氏很厌恶她这种谄媚阿谀的嘴脸,却又不能表露,便挥手让她退了下去。

    等到尤嬷嬷回来,她冷着脸道:“这婆子太过贪财,等东西到手,就让她永远闭嘴。”

    尤嬷嬷道了声是,抬眼见桌上的饭菜已经冷了,便让人撤下去,换桌新的来。

    苏氏却没有了胃口,只让绿珠去大厨房要碗软羊面就好。

    尤嬷嬷扶着苏氏去了东边次间的临窗凉榻上坐下,低声道:“姑太太性子大咧,身边伺候的那两个虽然尽心,可到底经验不足,”她顺手倒了碗茉莉花蜜水,放在苏氏跟前道:“小跨院却不同,虽说两个小丫头还不济事,可黄嬷嬷是林家老夫人跟前调教过的,论心计手段,只凭柳嬷嬷和白梅只怕不成。”

    苏氏喝了口不冷不热的蜜水,同样低声道:“那依你看,怎么办?”

    尤嬷嬷道:“我听说老夫人有心给姑太太另寻个人嫁了,如果能把这事促成,芝兰院那边必定乱上一阵,黄嬷嬷虽然精明,可毕竟只有一个人,只要找准机会,她俩总有一个能进库房看上一看,”她道:“便是看不得太细,起码也能心里有数。我瞧着大夫人今天的做派,不像要跟咱们正面对上,老夫人虽然护着,可也总有打盹的时候,只要咱们小心些,那边儿也翻不出什么花样来?”

    苏氏想了想,点头道:“也好,就这么办吧。”

    尤嬷嬷又道:“姑太太喜欢姑爷那样的人才,要想让她点头,还得照着那样的找。”

    苏氏便道:“我给大哥去封信,每年从太学出来的人不知多少,江南这边过去的也有许多,大哥想来能认识一些。”

    尤嬷嬷走到一旁的桌案前,捏着墨条研磨,在苏氏提笔时,提醒道:“姑太太不看重家世,只看人才,别忘了提醒大舅老爷,莫要选错了人。”

    苏氏听懂了她的反话,嘴角一翘,轻笑一声道:“这个自然。”

    苏氏捏着兔毫湖笔在纸上洋洋洒洒的些了两页,才收了笔。

    待到墨迹干涸,她封上信封时,有些感叹,“只可惜了顾慧那一屋子嫁妆,也不知最后便宜了谁。”

    尤嬷嬷笑道:“能得大舅老爷介绍的人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姑太太人才那般好,可比楼子里的美人强上千倍百倍。得了那样的美娇娥,又岂能再求别的?”

    苏氏脑中顿时出现顾氏落魄的不得了的样子,忍不住掩嘴笑了起来。

    “那等我们薇姐儿以后有了出息,可要好好感谢她姑姑的一番厚意。”

    尤嬷嬷笑着接过信,附和道:“可不是。”

    苏氏生了好半晌的气顿时烟消云散,想了想又可惜的咂了下嘴,“顾慧娘的那点东西都是些华而不实的物件,只能留着送人,若要真的实惠,还得是琪姐儿手里的那些,听说林家在福州号称林半城,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尤嬷嬷小心把信放好,闻弦知雅意的凑趣道:“太太要想知道,等以后派人一家一家去对就是了,反正都是自家的产业,总要核对清楚才好。”

    苏氏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却又口是心非的道:“净胡说,那可是林老夫人送给孙女儿的嫁妆,我哪好去管。”

    尤嬷嬷便道:“出嫁从夫,姑太太出了嫁,就是别家的媳妇,夫家的事都且忙不过来,林小娘子虽然是她女儿,可毕竟是外姓,这些产业,姑太太怎好伸手?太太就不同了,你可是她的亲舅母,帮衬年幼的外甥女理所应当,若是不帮,才叫人挑理呢?”

    尤嬷嬷这话说得以为理所当然,却不想人家毕竟和顾氏是亲母女,便是不方便伸手,也大可以委托其他人,要知道林琪的舅母可不止她一个,就算要人帮忙,也还有常年主持府里大半中馈的陈氏,就是一直经营顾家商铺的顾博宁夫妇也要强上她许多。

    苏氏想着顾氏母女进府时,搬了足有两个时辰的箱笼,美得咯咯笑了好一会儿,才道:“是我着像了,还是嬷嬷明理。”

    尤嬷嬷含着笑意,道:“太太是心善,不忍心年幼的侄女被人蒙骗,小的是您跟前的,怎会不知。不过实话实说而已,哪里称得上明理二字。”

    苏氏呵呵笑道:“到了那时,还要麻烦嬷嬷帮衬才是。”

    尤嬷嬷躬了下身,道了声这是自然。

    苏氏这才心情愉快的打发她出去送信。

    尤嬷嬷轻车熟路的出了内院,先去外院听差的茶房,见没有人,她踟蹰片刻,转到靠近下人居住的裙房边上的一偏厦。

    半丈不到的小屋里,冯大正和跟几个汉子围成圈,斗促织,两个拇指大小的蛐蛐头顶着头斗得正欢,冯大满脸涨红,紧张的盯着其中一只,鼻翼闪动,两眼泛红。

    尤嬷嬷过来叫他时,他只来得及瞄一眼,没等尤嬷嬷说话,就被旁边人紧张的叫喊声吸引了注意力,继续挤着旁边人的肩膀上,盯着巴掌大的钵盂看。

 第四十二章 许妾室

    尤嬷嬷急着回去回话,眼瞧着冯大没有一点跟自己出来的意思,就使了全身的劲儿把儿子硬生生拽了出来,冯大连连回头,嘴里呼喝着让适才站在他旁边的人把草棍拿开,别伤了他的大将军。

    尤嬷嬷见他一点也不关心自己为何过来,气得连扯几下,好容易把他带到门外的拐角,忍不住斥道:“你不好好当值,怎么又跑来这里闲晃。”

    冯大自小到大都听烦了尤嬷嬷这种翻过来调过去的说辞,再加上心急自己的赌注,他赶忙截住话头道:“为了当好这差事,我昨晚可是守在书斋外面喝了一夜冷风,这会儿才被放回来,”他转头看了看偏厦,里面催促促织相斗的声音,隐隐传来。

    冯大心里着急,根本没心思跟尤嬷嬷道:“我这儿还忙着呢,阿娘你要没什么要紧事,就先回去,等晚些时候,我打发琴韵过去,听您吩咐。”

    尤嬷嬷见他只顾着斗促织,根本无心跟自己说话,气得伸手拧他,可手指才碰到衣袖,到底是心疼儿子,只轻轻拍了下,道:“没事我怎会这个时辰过来找你?”

    冯大看她一眼,还是有些心不在焉:“什么事?”

    尤嬷嬷左右看看,见没有人,忙把信抽出来,塞到他袖子里,道:“是太太的大事,你赶紧着人把信送去京都,”她叮嘱道:“不必心疼钱,只要那人尽快把信送到便可。”

    冯大一听有关苏氏,再顾不得自己的无敌大将军,赶忙抽出信瞄了一眼,又急忙塞进袖袋里,道:“阿娘,太太这是有什么事啊,这么着急?”

    尤嬷嬷担心儿子一不留神说漏了嘴,不肯多少,只道:“事办成了,好处少不了你的,”她从袖子里抽出沉甸甸的荷包的递给了他。

    冯大接过来掂了掂,撇了下嘴,道:“什么好处?”

    尤嬷嬷知道自己儿子的德行,定是觉得这钱付给别人之后剩下的不多,便道:“你不是嫌玉兰太过死性?这事要是成了,我做主给你纳个小的,保管你满意。”

    冯大眼睛一亮,“真的?阿娘可是有看好的人了?”

    尤嬷嬷看儿子一副急色的样子,哼了声道:“我哪里敢再相看,这些年还没让你埋怨够啊。”

    冯大讨好的笑了笑,“阿娘眼光自然是好的,儿子这不是没法承继香火着急嘛,再看那木头一天呆呆傻傻,只会惹您生气,我这心里难受得没法,才抱怨几句嘛。”

    尤嬷嬷也就那么一说,儿子稍微哄哄,她便再生不出气来。

    “行了,快去办,总差不了你的,”尤嬷嬷轻轻推他一下道。

    冯大有了尤嬷嬷的承诺,又想着内院里那些个被养的娇嫩水灵的丫鬟们,心里一阵火热,再顾不得屋里战况激烈的促织,提脚便往外走。

    尤嬷嬷看了会儿儿子的背影,弯了眼笑,这事要是成了,芝兰院那边就是秋后的蚂蚱了,林小娘子跟前伺候的丹霞倒是个沉稳的,虽说年纪小了点,不过儿子不是就喜欢那个样的吗。

    芝兰院的小跨院里,林琪听了雪姣的回禀,神情淡淡,心里有种果然如此,但又并不仅仅这么如此的感觉。

    如果苏氏仅仅只是贪图阿娘的嫁妆,又为何在她们落魄得身无分文时,依旧派了柳嬷嬷过来?这里面必定暗藏着她不知道的事情。

    林琪沉下心细想,手捏着小巧石磨的把手,有条不紊的把早就剪成小段的千金草磨好,又用才出生不久的小兔子的毛做成的刷子,把磨得细细的粉末装到青碧色的玉碗里,又清理了石磨,再细细的磨上两遍,等都弄好了,她抬起头,见黄嬷嬷和卷翠都盯着她,就忍不住笑了,“你们这是干嘛?”

    黄嬷嬷听到苏氏觊觎顾氏的嫁妆十分生气,但她更担心林琪因为这事心里难受,想要劝,可见林琪浑然无事的样子,她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斟酌着道:“姑娘,既然已经知道柳婆子后面是谁,也就用不着留了,要不要我想个法把她打发了?”

    “不急,”林琪把玉碗用纱罩罩好,指了指两步外早就分好的木栾,黄嬷嬷担心她伤到手,没让她接手,自己把那些削成细小的碎粒,林琪便拿了些晒好的藿香继续磨。

    “外婆虽然不管事,可眼睛雪亮,再加上精明聪慧的大舅母,二舅母就是有心,也要顾忌一下,”她扫了下边缘的碎渣,道:“盯紧了柳婆子,也给芸心提个醒,”她道:“刚才她也看到柳嬷嬷的作态,应该不会再相信她了。”

    黄嬷嬷应了声,道:“只是就这么放着,也不是个办法,太太那边不比咱们这边,卷翠和芸心还有点撑不起事,”她略有些感叹的道:“当初太太说让冯嬷嬷去茶山时,我该劝一劝的。”

    林琪见她十分懊悔的样子,笑了笑,“冯嬷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留在儿孙身边,多享享儿孙福才是。”

    黄嬷嬷还有些不甘心,“姑娘,不然写封信回去,把曲嬷嬷叫回来帮忙?”

    “再过些时候吧,”林琪随口应了一句,搁下石磨,白嫩的手指捻着小勺,一下一下的调制粘稠的石蜜。

    黄嬷嬷口中的曲嬷嬷是顾氏的陪嫁丫鬟半夏的姓氏,她嫁给林家大管事最小的儿子,去年出事时,她一直帮着顾氏打理内院的事宜,结果累着了,才刚坐稳的胎险些流了,后来几个月一直将养着,顾氏怕她身体受不了,就把她留在了福州。

    黄嬷嬷不知道她心里的想法,只是见她这样态度,暗叹一声,也就没有再说。

    雪姣见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