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大冒险 >

第174章

大冒险-第174章

小说: 大冒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那女子到也罢了,但这黑脸大汉出手时的威势,便是一直冷淡沉着的师妃暄也不禁轻声惊呼,显然是吃了一惊。

红拂女,四星中段,“剑器舞”的创始人。

尉迟恭,五星入门,隋末唐初第一猛将。

众玩家早已用评估指令知道了这两个人的身份,并且安排好了对策。此时一见二人动手,乔喜立刻挥动缅刀迎上了红拂女,而程鹏则取出一杆二星白银级的长枪挡住了尉迟恭。

人影闪动、金铁交鸣,兔起鹘落间双方便交手好几招。

乔喜的刀法学自《大唐游侠传》世界的顶尖高手大侠段珪璋,基础极为扎实,后来又跟着侯希白学习,将花间派的武功化入刀法之中,端的是自成一派。此刻出手,只见刀光如雪,偏偏姿态清雅,毫无半点烟火气息,配合他一身文士青衫,当真是飘逸潇洒,犹如世外仙人。

他的对手红拂女身为剑器舞的创始人,出手也是极为华丽,红绸翻滚如江海波涛,剑光纵横若神龙夭矫,每一个动作却又多合于音律,仿佛不是在生死搏杀,而是在翩翩起舞。加上她本人的确是美丽异常,顿时让人有目眩神迷之感。

这一对打得飘逸好看,而另外一对就截然不同了。

程鹏的武功走的是朴实遒劲的战场路子,纵然有机巧变化也只是辅助,而那黑脸大汉尉迟恭同样身为战场上冲杀出来的勇士,出手同样刚劲猛烈,没有任何虚招花哨。

二人甫一交手,便打得劲气激荡,周围的桌椅地板顿时遭了秧,支离破碎不在话下,偶尔被双方同时击中的,甚至会直接变成粉末,连一块稍稍大一点的碎片都找不到。

银白色的长枪和黑黝黝的钢鞭带着呼啸的风声,不时在空中相撞,而两件兵器的主人也抓住任何可能的空隙,以拳脚互相招呼,竭尽全力要将对手迅速击毙。

只是他们都没能如愿。

程鹏心中暗暗皱眉——这尉迟恭明明只是初入五星,还没能领悟“领域”的奥妙,出手间也只是稍稍有些圆熟如意的雏形罢了,偏偏那一条钢鞭神出鬼没,总是能挡住自己的长枪;而他的拳脚功夫虽然稍稍逊色,五星级角色的身体素质却又比程鹏高出很多,纵然挨了一两下也全然不买帐,实在难以拿下。

他却不知道尉迟恭的心中更是震撼——扬州程鹏乃是近年来横空出世的年轻高手,有许多骄人战绩,尤其几次孤身踏破大军,更是得了“破军”的美名。但他却自信程鹏定然不如自己,常常说若是双方交手,定要斩程鹏于马下。今日一见,原本气息感应之下程鹏确是要比自己弱了一些,但真正打起来却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钢鞭招数竟然拿不下对手,反而在拳脚间吃了一些小亏……

当真是岂有此理!

若是这样继续打下去,随着敌人渐渐“熟悉”了程鹏和乔喜的招数,他们只要找个机会亮出神将器,必定可以依仗神兵的优势一举毙敌。

但师妃暄在这里,李世民会让自己的部下当着“贤人”的面上演全武行吗?

当然不会。

所以他很快便阻止了这场战斗。

说实话,他真的很希望将这些说话顶人心肺的家伙干掉,但既然连部下之中最厉害的尉迟敬德都出手无功,那么再打下去也只是徒然失了风度而已,实在没有必要。

李世民那边不打了,程鹏和乔喜也只好收手——再打下去,只怕师妃暄就要出手帮忙了,他们此来主要是摸摸对手的底细,现在任务已经完成,自然也不是非得将敌人力毙于此。

反正……陷阱已经埋下去了,下次交手的时候,便是红拂女和尉迟恭的死期!

“这位乃是襄樊的寇少帅吧?”师妃暄仿佛完全没有被刚才激烈的战斗影响,微微颔首,以一种犹如吟诗般优雅的语调问道,“听少帅所言,似乎对于为君之道也颇有心得?”

寇仲哈哈一笑,朗声答道:“不敢说有什么心得,只是比这位秦王殿下要更懂得一点点罢了。”

这近乎狂妄的话让李世民的部下又都变了脸色,就是李世民本人也一脸讶然——他对于为君治国之道颇有自信,而区区一个寇仲,出身草莽、既没名气也没实力,凭什么说这样的大话?

“正如我刚才所说,这位秦王殿下是个好丞相,却做不了好君王。”寇仲侃侃而谈,“略去身份不提,他刚才说的那些方法,统统都只是丞相的范围,没有真正说到君王所应该做的点子上。”

“愿闻其详。”这一下连师妃暄也好奇了,和声追问。

寇仲又是一笑,说出了他的见解。

正确地说,是当初出发之前,侯希白帮他拟定的答案。

——————

求红票~

5、唇刀舌剑

寇仲,扬州人氏,祖籍不明,混混出身,没上过学,粗通文墨,尚无表字……

最后这一点是很诡异的,古人但凡有点身份的,无不请师长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字号,但偏生《大唐双龙传》世界里面的NPC们,十个倒有九个没表字,也真是一桩怪事。

据说游戏策划组曾经去当面请教过撰写原著的黄易先生,结果得到了“我塑造的是一个胡风盛行的世界,所以没有表字可言”的答复。

基于对原作者的尊重,《大冒险》忠实地体现了这一点,NPC们几乎都没有表字。

当然,这是题外话。

有没有表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寇仲没上过学。

特别强调这一点,绝非某人歧视学历不高的人士,只是要说明一下,寇仲实实在在不可能在为君治国方面拥有比李世民更出色的才能。

倘若李世民是一品的丞相之才的话,寇仲充其量就是个二三品的将军之才,还属于不宜独领一军的那种。

像这样一个人,要说武力超过李世民,大约还是很可能的;但要说他在政略方面能超越中国历史上前三位的明君唐太宗,那简直连小孩子都不会信。

但寇仲偏偏就敢这么说,而且显得底气十足的样子。

所以就连一直很淡然的师妃暄也忍不住提高了几分音调,出声追问。

面对着众人怀疑的目光,寇仲笑了。

“刚才秦王殿下说的那些的确都很好,一条一条切合时弊,不愧为大才。”他先是小小地恭维了李世民两句,却又转头说道,“但秦王殿下的很多说法,其实都有些问题——比方说‘乱后易教’这一条——诸位可曾见过训虎?训虎的一个关键就是要给老虎吃熟肉,不让其有扑杀生灵的机会,不激发其本性中残暴的一面。如今乱世,百姓行路间都常常带着兵器,性格之中凶悍的一面已经渐渐激发,如何能够再以单纯的‘教化’来令其重归和顺?”

“所以说要偃革兴文……”

李世民的话刚说了一半,便被寇仲打断:“我之所以说秦王殿下只是丞相之才而非帝王之才,一个关键就在于此。民众有血性斗志,并非坏事,只看如何引导而已。汉家子弟多负弓提剑,所以能扫荡匈奴,广大汉室。若是将民众的血性斗志用文化来抹杀,那么再有外敌入侵,当如何自处?”

“某当提兵克之!”尉迟恭大喝。

“吹牛谁不会!”寇仲冷然道,“你们李家现在还跟突厥关系暧昧呢,怎不见你提兵去克了颉利可汗?”

“兵从民中来,有勇悍之民,便有勇悍之兵,所以民风勇悍并非坏事。”寇仲话锋一转,开始立题,“我以为乱世之后,当立法度、重规矩,令百姓有法可依,使官吏有法必依,百姓虽勇,有官府为调度,则非但不能为害,反而能够壮大国家。”

“严刑峻法,岂不是暴秦那套!”红拂女立刻反驳。

寇仲顿时大摇其头,叹道:“人不怕见识少,只怕不读书。寇某自从少帅军建立,便常常求学于贤,多少读了一些书——这位大姐可能不知道,其实汉初的法律比起秦朝来,丝毫没有减轻,几乎是一脉相承。”

“那为何暴秦二世而亡,两汉却绵延数百年?”

“秦之亡,关键在于‘滥用民力’,阿房宫、长城、北方戍卒、南方征讨……天下能有多少民力可用?被其消耗殆尽,百姓忍受不住,自然要反秦。杨广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失了天下民心的么!”寇仲摇摇头,长叹一声,“若是杨广能够薄徭役、少征伐,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又不是失心疯,何苦做这造反的杀头买卖!”

这话说得众人尽皆叹息,寇仲却又说道:“秦王殿下说‘中土既安,远人自服’,寇某也很不以为然。北地苦寒,诸胡皆仰仗牧业,生性凶悍,常思对中原下手,中土再怎么安定,也不过更加激起他们的贪欲罢了。”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寇仲先是引了一段古文,接着解释道,“这执干戚舞,乃是宣示自身武力,令有苗明白打不过,才能使其臣服。光靠修文,那是不够的!”

他并没有给李世民留下对答的时间,而是声音猛地一高,大声说出了自己对于为君之道的见解:“以寇某之见,为君之道首先在于选拔人材,因为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人去做,且不说我们只是凡人而不是圣人,就算上古圣王也需要臣子辅佐,所以选拔人才可谓重中之重!”

“选拔人才的方法,当以科举为主,但科举的项目要更丰富一些,凡属文化、武艺、兵法、吏治、农耕、工艺……只要是于国于民有用的,都应当设立科举,让任何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有晋身的机会,既可以充实国家,也可以号召百姓积极向上。”

众人纷纷点头,深感他所言极是。

“人才充足了,就该使用人才,这要求君主不要以自己的好恶去影响国政,尽可能多地听取百官的意见,毕竟多人的智慧定然胜过一人,何况文武百官多是杰出之士,才能未必在天子之下。轩辕黄帝尚且要问道于广成子,我辈凡人切不可自高自大,治大国若烹小鲜,国之大事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多讨论讨论,多采纳众臣意见,可以避免犯错。远的不说,倘若杨广能够多听听众臣的意见,大隋天下何至于崩坏至此!”

众人又纷纷点头。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军政了。自古以来常有军人乱政之事,由寇某读史所见,其根源在于两处:一是高官对于军队的掌控太强,二是军人对国家的向心力不足。对于前者,可以采用裁撤亲兵部曲、经常调动防区之类的方法来避免;对于后者,则要通过优待军属、厚恤烈属的方法来收拢军心,通过设立军校,让中下军官集中学习忠君爱国之道,再令士卒也日日颂扬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双管齐下,当能防止军人乱政。”

众人之中发出啧啧惊叹,显然这段话大出意料,便是李世民和师妃暄也为之震撼。

“下一个问题便是要抑制门阀,自古以来,高姓大族多拥有极大的势力,乃至拥有自己的军队,渐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譬如当今之世,四大门阀皆控制着大量的军队,无论谁当天子,都免不了与世家共天下,如此人材为门阀所得、官吏军民皆为门阀所掌控,便埋下了日后祸乱的根源。不仅如此,凡遇危难之时,高姓大族往往将自家的安危至于国家之上,毁国以保家,卖国以求荣,此风断不可长!是以寇某才提出要抑制门阀,乃是为千秋百世定计!”

李世民的部下们脸色都有些难看,李世民自己也不禁苦笑——他李家就是当今四大门阀之一,偏生的的确确为了自家利益和突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