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扛挺机枪到南宋 >

第35章

扛挺机枪到南宋-第35章

小说: 扛挺机枪到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之石为什么要造反?要知道他们所在的地方可都已经投降元蒙了,为什么?还不是过不下去了!?”
  “是啊,是啊!”胡似道的眼珠子一转,一脸肃穆:“咱们咋着也不能给人家当王八!”
  “太对了!咱也得学学人家的样子!”里正和保长纷纷说。
  陈三忽然道:“将军,那单县令不是投降过敌人吗?你们为什么还要他作知县?”
  我往后看了看,幸好单知县不在,就问:“单知县是坏人吗?”
  “不多坏,还可以吧!”
  “他那是诈降!先和元军联系上,然后再诱骗他们进攻,结果中了我们的埋伏,被我们杀伤两千人。所以,单县令不仅无罪而且有大功劳!”
  “那是!”这些人终于满意地走开。
  我问沈国雄:“将军,什么事情?”
  沈着急地问:“将军,为什么不加紧分发弓弩火器?”
  “怎么?难道你军特别缺乏?我们的弓弩不少了,再说,陈懿那小子的败兵不是又给我们送来了八万支箭吗?”
  “将军!我们为什么不迅速北伐?要么就是东出潮州也可以和敌人大干一场啊,为什么来呆在这里吃白饭?”他气哼哼地说。
  “呵呵,沈将军,原来你是来请战的?”
  “将军,您有机枪这样的神兵利器,战士又有三战大胜之威风士气,我们北边和东边,忠诚大义之民遍地旗帜,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巴掌都拍了。
  “是啊!”这一下就连钦差也对着我了。
  陈述之还沉得住气,微微地轻哼着苏东坡学士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你干什么!”沈国雄厌恶地瞪了陈述之一眼。
  钦差饶有兴趣地瞅着两人,哼了声:“两位可都是千古风流人物啊!”
  两个斗鸡眼儿眯了。
  “我又何尝不想,但是,我们打仗靠的是什么?是匹夫的血性?要的,可是单凭它是很可笑的!我觉得,我们的北伐需要三样东西,一是各路大军的配合默契,孤军深入的失败例子我就不举了,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任何有力的部队能有效地联络;二是训练精良。我军全是新编之军,实乃是乌合之众,不仅纪律有限,战斗力有限,就是对大宋的忠诚也不敢保证,胜则一拥而上,败呢?能不能象蒙古人那样井然有序地撤退?还有,我们的装备问题,沈将军所谓的我之神兵利器现在没有了子弹已经废弃,新的火器还没有制造,普通的装备还不能超过元军的水平,没有任何优势,战术的演练更是大问题!要知道,我们的敌人可是个个凶残狡诈啊。第三呢,是要有巩固的后方,人心不稳,后方不巩固是最危险的,倘若前方不利,后院有起火,那就只有全军覆没了!我大宋军以前就是这样,前边还在抵抗,左右前后的士兵,将领和官员就投降人家了,百姓们也不是多忠诚老实,给敌人通风报信的有之,背后捣乱我军的有之,这样的情形怎么办?我们必须处理好,现在我们的土地改革就是为了稳定后方,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我们不能成为流寇!诸位可知道唐末年的黄巢?他能连兵百万,直落洛阳和长安两都,最后怎样?还不是身败名裂?关键的一条就是失去了根据地,到处流蹿,沈将军,您说是不是呢?”
  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儿,钦差很欣赏地盯着我,一副玩物丧志的小样,看得我非常不舒服。
  “所以说,欲善其事者必先利其器!我军的滞留乃是韬光养晦!一旦朝廷的大军有了消息,我们的战士训练及土改各项措施完备,我们当然立即北上讨伐蒙古元贼!”
  “那将军,还有钦差,我们的火器营呢?”沈国雄转换话题。
  “我们马上就组建!只是要等经界公田有了眉目才能大规模进行!”
  粤东南根据地 六章 兵器工业
  (起4O点4O中4O文4O网更新时间:2006…6…21 18:47:00  本章字数:4289)
  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海丰县的经界改田运动以后,我就暂时把大权交给单不名,让他全面负责,“嘿嘿!老单啊,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你想,你是状元之才啊!你要是做不好还有谁能做好呢?再者,治国安民一是治吏,一是治地,都是头等的大事!”
  “呵呵!”单不名的脸上绽开了花。
  毛病!文人就是好名。
  我进了新建立的将作监。
  所谓将作监,其实就是兵工厂,抽调五百名兵士和工匠,位置在五坡岭村南的另一村子,村里住的是老百姓,村外增筑的两个大堡垒成了兵工厂的场所。
  一座座竹木搭成的轻便房子是工人和士兵的住宿地,中间的石头房子则是兵器室了。
  两丈多的护寨河里碧波荡漾,水草悠扬,一丈五尺高的堡垒墙壁全部用石头堆积包裹了外层,上面有宽阔的界面,可以供战士们巡逻警戒之用,还有一些墙垛和敌台,那是守卫时用的,我们最担心的是元军的远距离奔袭行动,若是夜战的话,我们的新战士就更加危险,所以,先立于不败之地的堡垒政策成为我们的首选。当我提出来的时候,没有人反对,陈述之还高兴地以前宋西北地区范仲淹进取西夏的堡垒政策为依据大力支持,我心里也很高兴,有一种成就感,很快我们就开始高筑墙,广积粮。(对付骑射精湛的元人必须按照明初朱元璋的那一套儿!)以五坡岭村为中心的山地地带一共建筑了二十个堡垒,几乎是每一个村庄就建筑两个,有的村子则建造了三个,四个,五个之多,象五坡岭村就有五座堡垒。座座深沟高墙,防卫森严,是永久性的工事。每一座堡垒之间距离很近,两者可以互相支援,以为欹角。
  门口的士兵认得我,马上就打开吊桥放我进去,还给将作监的官员报告,不一会儿,负责的军官就来了,他赶到我面前高兴地行鞠躬军礼,然后下令全体士兵和工匠都前面迎接我,听我训话。
  “喂,免了免了,我只想来看看你们武器生产得怎么样了,马上我们就要打大仗,没有足够的武器是不行的!”
  我的三名卫兵牵扯住我的马,拉它拴到房前的大榕树上。
  “真的要打仗了?”士兵们兴高采烈地说:“将军,我们也要上前线!”
  “好啊!到时候谁都有份,不过,你们的任务更光荣。”我看着已经赶来的士兵们说。
  “小人给将军带路!”
  “你是沈国雄将军的部下么?哦,军衔武节郎,是叫黄石松?是不是?”
  “是!将军好记性!”
  “黄石松啊,你要好好干!一来呐,我们大军需要大量的兵器,二来呢,我们决定把将领的选拔目标定在士兵身上,也就是说,不再举行武举考试,也不再任命个别的文职军官,良将应从行伍出,从士兵,从下级军官里选拔,这是一项制度。你的前途将是非常光明的,只要你能满足我军的基本需要,本将军保证会向钦差大人保奏你的功劳,以后,你的官还会做的小吗?”
  “多谢大人关怀和栽培!小人一定努力!”黄把脑袋点得象是鸡啄米。
  “将作监马上就要扩充成将作营,你的官衔将和老沈的一样,哦,这个,你们这十天来制造了多少兵器?”
  黄石松殷勤地领我走进一座座石头房子,指指点点地说着:“我们先造了火梯,云梯,鹅车洞子,编桥各一具,哦,将军,您看,就是这些。”
  我看了看,很希奇,这里摸摸那里戳戳,然后问:“黄大人,我干吗造这些东西?我们又不会马上攻城,我们主要是防守。造梯子好象用处不大吧?”
  黄石松说:“将军有所不知,我们的工匠里很少是兵器坊出身,很多东西都不会制造,我们现在只是根据以前所见识的样子先造造几具出来练练手,您看,我们只造了这几个。”
  “也好,反正将来我们进攻敌人的时候还是要用的。”
  “将军,您请,这里,哦,这是我们的主要兵器坊——弓弩处。”
  我看了看屋子,果然是最大的房间,而且连着五座房子都是同样的工作,里面摆满了制造弓箭的原料。一个是开了炉火正在打造箭头,一个专门削箭杆儿,一个漆箭身,一个胶羽毛,一个在箭的末端旋割射箭时防滑的棱线,最后,专门有人把做成的部件搬运到外面的院子里组装,组装很简单,把铁箭头往制好的箭身上一戴就行了,然后摆开晾晒一会儿,等漆干透了,羽毛的胶也干燥了,就运进旁边的仓库里摆放好。
  “制造一只箭也需要六道工序?”我今天才知道,弓箭是这样炼成的。
  “是啊,将军,我们没有偷工减料,大家也不敢。”
  我看了半天只是表扬,当自负的黄石松得意洋洋地要我给他指示的时候,我沉默一会儿说:“我其实不很懂得制造之术,但有一点,我们如果能用统筹方法来科学衡量一下的话,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
  “什么?统筹方法?”黄石松惊讶得把眉毛纽成了蚯蚓。
  “是啊,哦,我简单点儿说,你看,我们能不能把各个房间的布局再调整一下?那里不是竹子存放的地方?好,它是第一道工序了,先削成箭杆儿,然后挨着是漆箭身,把它放前边是可以让漆干的时间充分些,接着是割棱线,胶羽毛,最后搬出来安装箭头。胶羽毛的房子要和打造箭头的房间挨着。或者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案,就是把漆箭身放到最后,等一切安装完毕了,再涂抹上黑漆,在外边一晒就行了。”
  “是吗?”黄石松仔细地品味着我的话,略一思索就道:“不错!果然是不错!以前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过呢?还是将军您厉害!”
  “弓箭坊一天可以制造多少箭?”
  “将军,目前的下官手下虽有五百人,其实能分到箭坊的只有一百二十人,大家分工协作,一个人一天可以制造二十五支箭,总算下来,一天能够制造三千支箭,”
  “哦,不多,可也不少。”
  “是啊,不多,不过将军,我们要是加紧干的话,一天可以制造四千支箭的,昨天我们就制作了三千五百支。”
  “那么黄大人,我们的士兵最起码的配备来说,一个士兵需要多少支箭呢?”
  黄石松以为是考他,很紧张,其实呢,我是真不知道,随想随问。
  “将军,每逢战事发生,士兵们最起码的配置是,弓弦三根,箭三十六支,其中破甲狼牙箭三十支,鸣镝两支,月牙箭四支,供十天作战之用。”
  “这是普通士兵,要是专门的弓弩手呢?”
  “那就没有数量了,当真是多多益善。”
  “黄大人,一个熟练弓弩手的发射速度有多快?”
  “瞄准的话一刻发一百五十支箭,随意望空射击的话可以加倍。”
  “那么两军大战的时候能打多久?”
  “将军,这谁能说得清楚啊。”
  “好了,我们姑且说一名弓弩兵需要配备一千支箭吧?我们与蒙古人作战,最需要的就是箭,我们准备建立一个弓营和一个弩营,一个营算五百人的话,仅仅一个营进行一次战斗就需要五十万支箭,是不是?”
  “将军,用不了那么多吧?”黄石松的脸黄了。
  “但是我们要有备无患,我们最少需要在短期内制造一百万支箭。你看困难吗?”
  “将军,这个,如果人手不足的话是不行的,您看,我们一百二十人制箭其实还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