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好莱坞之路 >

第410章

好莱坞之路-第410章

小说: 好莱坞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钢铁之躯》的关系,墨菲一直都在关注DC超级英雄系列,尤其是《蝙蝠侠大战超人》。
  这部影片凭借首周末由超人和蝙蝠侠号召力带来的超高票房,现今将北美票房推过了2亿6000万美元,这个成绩看起来似乎还不错,但首周末过后,影片的北美票房只上涨了8000多万美元,只有首周末票房的一半多点,看起来相当的尴尬。
  《蝙蝠侠大战超人》的后劲不足相当的明显,任是谁都能看出来,但相比于滑落的票房,它的口碑更是一路暴跌。
  《蝙蝠侠大战超人》的烂番茄新鲜度已经跌到了百分之二十八,Metacritic得分39分,观众打分基本持平,IMDB评分也只有7。2,观众口碑非常不理想,媒体评分近乎残暴。
  作为今年最受期待的超级大片之一,本片不论是演员阵容,幕后制作都算得上是好莱坞一线了,按一般的道理来说,就算烂也不至于烂到现在这个地步。
  这可以说是一次惨痛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对于墨菲这样以商业片为主,又不拍摄制作普通爆米花影片的导演来说,更是如此。
  现在这会没有事要忙,墨菲干脆思考起了这部影片,包括这部与曾经的那部,里面犯下的那些错误,真的很值得警醒,也在提醒他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首先,墨菲想到的就是改编,任何好莱坞导演都会与改编类型的电影打交道,改编绝不能是简单的原事件或者原作品的照搬。
  这方面,《蝙蝠侠大战超人》很典型。
  要想在观看《蝙超》时全程嗨翻,观众需要阅读《超人之死》、《黑暗骑士归来》、《天国降临》、《不义联盟》、《超人:红色之子》、《正义联盟:起源》等等DC漫画,但话说回来,一部斥资2亿5000万美元,并且在主流院线上映的超级大片,其内核竟然是一次小众漫迷的集体狂欢,不得不说《蝙超》从一开始就没考虑普通观众的接受无力。
  还有,华纳兄弟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都犯下了冒进的错误,而且导演不但不知道调整,还把冒进变得更加急躁。
  尤其是曾经,而华纳兄弟和DC之所以火急火燎的要推出《正义联盟》大电影,自然是要跟冤家漫威死磕到底:你不都第三阶段了嘛?合久必分都开始内战了嘛?好,那我直接一部《蝙超》赶上你之前的所有进度,我们的《不义联盟》也是英雄内战的漫画,全给我硬塞进剧本里。
  但话说回来,漫威从08年《钢铁侠》开始,用时八年,十几部电影,分两个阶段构筑的电影宇宙,DC却想用一部《蝙超大战》开挂通关,这野心已经不是一口吃个胖子了,简直是赶鸭子上架。
  于是乎就有了那样一部完整版长达三个小时,压缩5本漫画剧情甚至更多,正义联盟6巨头无一缺席的粉丝电影,如此庞杂的铺垫戏码需要在正片中见缝插针,而执筒的竟然是叙事方面广为诟病的扎克·施耐德,可想而知成片将会是怎样一盘散沙。
  不是说扎克·施耐德有问题,而是华纳兄弟与扎克·施耐德合作的方式并不正确。
  扎克·施耐德一直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导演,也是好莱坞流水线上少有的风格化导演。他的个人风格主要体现在声画层面—画面色彩高饱和,大段慢动作抒情,叙事蒙太奇,漫画式分镜构图都是这位导演的影像标签。
  简而言之,这位导演拍出来的东西更像是一本暴力美学漫画,或是形式美学MV,画面思维要优先于戏剧思维,这也就导致扎克·施耐德的作品几乎都是后现代形式上的学霸,类型片叙事上的学渣。
  就连扎克·施耐德自己都承认,他拍电影首先是漫迷视角,所以他也在电影中尽可能的运用漫画中的美学。
  到了这部《蝙蝠侠大战超人》中,扎克·施耐德延续了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只要一到需要抒情的桥段,扎克·施耐德立马火力全开,慢动作,大特写,时空转换轮番轰炸,逼格高的简直没谁了。
  比如影片一开场布鲁斯·韦恩家门不幸的叙事慢镜头,媒体激辩的交叉蒙太奇,片尾处悲壮异常的超人国葬等等都让人过目不忘。
  可是一旦没了背景乐,没了慢动作,没了蒙太奇,没了精致构图堆叠叙事,没了以上这些赖以生存的形式要素,扎克·施耐德连最基本的正反打对话都拍得有气无力,再加上用梦境,闪回这些本就有点意识流的东西来编排铺垫戏码,频繁的时空转换严重破坏了剧情连贯,直接导致故事时间,空间流动性过大,不可挽回的造成叙事节奏失衡,情节支离破碎。
  另外一点,就是影片最基本的逻辑了,这是墨菲一直在强调的东西,或许在有些导演或者剪辑师眼里并不重要。
  蝙蝠侠和超人化敌为友的理由实在缺乏说服力,完全达不到电影转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基本标准,如此突兀又笨拙的戏剧转折,给人第一感觉是观战的扎克·施耐德看了一眼表:“该打BOSS了,快叫老爷别闹了。”
  这些并不是扎克·施耐德的问题,更多还是华纳决策层的失误。
  他们找来一位形式主义大咖玩类型片叙事,还不让他扬长辟短挑选剧本,扎克·施耐德也只好在叙事形式而不是叙事语法上自我发挥了。
  漫改电影如今已不像从前,纯粹是小众把玩的亚文化了,随着的观众口味越来越刁钻,除了要有视觉特效撑场面,还要极力突破自身的类型束缚,带来独一份的娱乐体验。
  再有,就是华纳兄弟对于影片PG…13的限定了,这极大的限制了扎克·施耐德的发挥。
  但话说回来,投资2亿美元的影片,任何制作公司都不可能让导演拍摄制作成R级片……
  想到这里,墨菲摇了摇头,这真是无解的难题,除非华纳兄弟下大魄力,否则DC漫画英雄电影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的DC系列起步很早,依然在犯错啊……
  曾经的DC系列,其实起步也不晚,比如墨菲自己就认为,《蝙蝠侠:开战时刻》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第533章 仇大苦深
  《蝙蝠侠》三部曲,一个因为墨菲的前身而消失的系列,到现在华纳兄弟都没有相关的项目,而且DC超级英雄电影宇宙已然启动,这个系列很可能再也不会出现。
  很早之前的时候,墨菲打过这三部曲的主意,却被华纳兄弟拒绝了,被拒绝后他也放弃了这个系列,因为版权完全握在华纳兄弟和DC漫画的手里,改编这写实的《蝙蝠侠》三部曲的话,版权是道根本跨不过去的阻碍。
  不过回想曾经的《蝙蝠侠》三部曲,克里斯托弗·诺兰成就了《蝙蝠侠》系列,而《蝙蝠侠》系列的成功,却限制住了整个DC电影宇宙。
  就像如今《蝙蝠侠大战超人》口碑惨败之后,很多媒体和评论家就认为,墨菲成就了DC超级英雄电影系列辉煌的开端,却又用极致的个人风格,限制了这个系列的进一步扩散,整个系列从开端就打上了属于他个人风格的深深烙印,而《钢铁之躯》的极致成功,导致这种风格在影迷当中影响深刻,华纳兄弟根本不敢轻易放弃。
  这些话有所偏颇,但也有点道理。
  因为现今筹备的电影的关系,墨菲不可能不细细思考曾经的《蝙蝠侠》三部曲,谁也无法否认这个系列的成功,以及《黑暗骑士》的伟大。
  但他认为,曾经在《蝙蝠侠:开战时刻》之后,克里斯托弗·诺兰准备借用蝙蝠侠的名头,开始夹私货讲他自己的故事之前把他踢走,然后直接在同期拍摄制作的《超人归来》跟《蝙蝠侠:开战时刻》联动,然后引出其他人……
  话说回来,《蝙蝠侠:开战时刻》的漫画感还是挺足的,脱胎于漫画《第一年》,聚焦于布鲁斯·韦恩从父母双亡到决心成为蝙蝠侠的心路历程,一步步采购和打造装备、一步步磨炼自己的技巧、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里面的蝙蝠侠战斗力虽然仍偏弱,但比后面两部还是强不少。
  但是《黑暗骑士》和《黑暗骑士崛起》完全没有那种漫画感觉了,蝙蝠侠的实力大幅削弱,基本上到了和贝恩打的时候,只剩下闪光弹、烟雾弹、蝙蝠标这些东西可以使用,而在黑暗骑士里甚至被黑帮养的大狼狗放倒在地。
  为了追求写实感,克里斯托弗·诺兰成功的将DC宇宙本该有的神话感、史诗感、科技感,统统抹掉。
  雷宵古没有泡温泉续命了;稻草人成了带着个稻草人防毒面具从袖子里发射毒气的弱鸡;小丑塑造得最成功,但也就是个强大的罪犯,远远达不到漫画里那种水准;贝恩也没有什么高科技毒液可以注射,纯粹靠肌肉。
  所以,这个系列根本不可能与DC的世界联动,它只是服务于克里斯托弗·诺兰,而不是DC电影宇宙,恐怕诺兰也没考虑过所谓的DC电影宇宙,更不可能与其他类似超人或者神奇女侠之类的超级英雄联动。
  说到超级英雄在影片中的联动,这可不是漫威创造或者率先使用的,首先用到的依然是华纳兄弟和DC漫画。
  1998年的大烂片《蝙蝠侠与罗宾》的开头有一个重要的信息。
  开头是一段蝙蝠侠和罗宾各自穿制服拿装备的场景,镜头前依次闪过了蝙蝠美臀、罗宾美臀、蝙蝠RT、罗宾RT、蝙蝠大叼、罗宾大叼等装备,然后蝙蝠车从地面下方旋转着缓缓升起,接着罗宾突然开口说话了,只不过谁也没想到一部蝙蝠侠电影的第一句台词会这么无厘头:“我也想要一辆这种车,小妞们都喜欢这种车。”
  蝙蝠侠翻了翻白眼说道:“这就是超人独来独往的原因。”
  虽然这对话天雷滚滚,但无疑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个蝙蝠侠的世界里存在着超人,而且他们认识,熟悉到了可以背后互相开玩笑的程度。”
  其实从当时这个台词上,就能看到华纳兄弟有想要让《超人》和《蝙蝠侠》系列联动的意向,但是由于《蝙蝠侠与罗宾》的史诗级烂,这部片子的口碑及票房都扑到了地狱十八层,导演成了无数蝙蝠侠粉丝心中最仇恨的人,再加上华纳兄弟被这么一下,吓得雪藏了整个《蝙蝠侠》系列,直到《蝙蝠侠:开战时刻》将整个系列重启,才有新的蝙蝠侠电影面世。
  不止是《蝙蝠侠与罗宾》,曾经在2006年上映的《超人归来》中提到了蝙蝠侠所在的城市哥谭市,超人回到地球后,活跃于世界各地,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提到了很多城市,其中就包括哥谭市,也就是布鲁斯·韦恩居住的城市。
  根据曾经墨菲的了解,那时的华纳兄弟确实有过自己的计划,让超人和蝙蝠侠联动,可惜《超人归来》的票房和口碑并不是很理想,克里斯托弗·诺兰极力反对联动,于是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曾经发生的这种种,因为墨菲出现的那点连锁反应,导致根本没有发生,华纳兄弟和DC漫画走上了另一条路。
  但这条路在墨菲插了一脚之后,还是固执的回到了原有的路线上,连扎克·施耐德都接过了《正义联盟》的导筒。
  “DC超级英雄电影系列会就此沉沦?”
  一起乘车回家的路上,盖尔·加朵因为玛格特·罗比的关系,与墨菲讨论起了这个话题,“难道扎克·施耐德无力扭转?”
  墨菲打转方向,越野车驶出了世纪城,驶过车多的路段后,才回答盖尔·加朵,“有,像放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