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好莱坞之路 >

第423章

好莱坞之路-第423章

小说: 好莱坞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是这种定格镜头,完全可以用后期剪辑软件来实现,但那样的效果比不上直接拍摄,尤其墨菲刚刚用于拍摄的还是使用胶片的IMAX摄像机,胶片的定格镜头,最好的获取方式还是用拍摄来呈现。
  就像墨菲做的这样,定格镜头通常用于影片的开头或者结尾,他之所以想到使用定格镜头完成最后一个镜头的拍摄,还是在刚刚想到了曾经看过的那部《末路狂花》,这部影片最后的定格镜头给了他非常深刻的印象。
  《末路狂花》结尾的镜头可谓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定格镜头,影片最后是两位女性主角开车开向大峡谷自杀,采用这一个结尾,汽车行驶的动作镜头作静帧处理,从而留给观众的最后印象是车在空中行驶,虽然不符合普遍的物理规律,但是可以避免观看可怕的死亡结局,反而留给观众浪漫、遐想的空间,示意她们通往自由的道路,用女性的解放来抗衡一个男权主导的世界。
  这样的定格镜头在很多经典影片中都有运用,墨菲记得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虎豹小霸王》。
  这部影片也是在最后两个男性主角决定逃出被困苦境,无所畏惧地面对身后的枪林弹雨,直面他们的命运,在某些层面上这样的运用也是出于避免观众观看可怕的死亡结局,希望只留下他们无畏的人物形象。
  这里的镜头,墨菲肯定会放在影片的最后,画面凝结,能创造出一种开放式的结尾,让观众为男主角的所作所为产生思考和想象。
  既然是系列的第一部曲,自然不可能留给观众一个完全封闭式的结尾。
  虽然这部影片未必会成功,但墨菲不会因此忽略为第二部做铺垫,不过这种铺垫也很有限,《蝙蝠侠大战超人》的惨败教训就在眼前,他不可能塞太多铺垫的内容进去,实际上也就是结尾和詹姆斯·弗兰科惊鸿一瞥的镜头而已,后者还是借玛格特·罗比的眼睛来显现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盖尔·加朵走了过来。
  墨菲转头看了她一眼,直接说道,“盖尔,所有的IMAX胶片暂时送银行保险柜存放,数字镜头除去二十世纪福克斯保管的那一份,另一份由你亲自保管。”
  好莱坞剧组的泄密不太常见,但墨菲也不会掉以轻心,他的剧组在这方面的安保措施一向是最为严格的。
  盖尔·加朵转向离开去处理胶片和数字镜头的保存问题,墨菲又对旁边的米歇尔·威廉姆斯说道,“米夏,你去联系二十世纪福克斯和卡拉·费斯,让他们准备好后期制作室,下周我就会开始后期制作。”
  “我这就去做。”米歇尔·威廉姆斯拿起电话,去联系二十世纪福克斯了。
  墨菲端起桌子上冷掉的咖啡,一口灌进肚子里,靠坐在椅子上面,长长的松了口气,繁重的拍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了。
  从年初的筹备到现在拍摄完成,花掉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即便他是精力非常充沛的人,也难免感觉到了疲惫。
  但墨菲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这部影片将在暑期档开端的五月份第一个周末上映,留给他后期制作的时间不算太长,必须要抓紧,否则再次更改档期的话,那可真就是很大的麻烦了。
  从第二天开始,墨菲为自己放了几天的假,这几天的时间里,完全躲在波浪庄园中休息,根本不去管外界的任何事情,等到精力稍稍恢复,立即投到了影片的后期制作当中。


第549章 彻底黑化
  “我这次拍摄了大量的长镜头。”
  福克斯大厦内的后期工作室里,墨菲对自己的剪辑团队负责人说道,“乔迪,这些长镜头主要都用来展现人心和人性挣扎的那一面,你剪辑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这一点。”
  乔迪·格里菲斯点了点头,“这几天,我已经把所有镜头看了一遍,有了大致的想法,我会先制定一个大致的剪辑方案,到时我们再沟通。”
  “可以。”墨菲充分信任乔迪·格里菲斯,“这方面由你把关就可以。”
  后期制作最开始的这段时间,墨菲不会参与剪辑,而是让人召集了一个调色小组,就像《钢铁之躯》后期制作时一样,首先对所有镜头进行调色渲染。
  虽然所有的镜头都是在黑暗阴沉的环境条件下拍摄,但想要达到墨菲计划的效果,使用达芬奇调色台进行调色必不可少。
  “以前的电影很黑暗,但比起这一部,都不算什么。”
  所有工作开始前,墨菲把后期制作团队召集在一起,开了个简短的会议,“这部影片直击人心和社会最为阴暗的那一面,展示意识形态和个人理念不同带来的碰撞,而影片色调和镜头的黑暗,将是这一切的基础。”
  影片内里的黑,要靠外在的黑来进一步衬托。
  就像他说的那样,相比于这部影片,《钢铁之躯》乃至是《消失的爱人》的那种黑暗,根本算不上什么。
  严格说起来,这会是墨菲进入好莱坞以来,执导的最为黑暗的一部影片,或许用暗黑影片来形容更为合适。
  想要实现这一切,对镜头黑暗色调的渲染相当的关键。
  所以,墨菲把达芬奇调色台调色放到了所有后期工作的最前面,为的就是突显这一要求。
  墨菲已经下定决心,要让这部影片在黑色电影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成为一部真正没有任何幽默元素的沉重的暗黑电影!
  在画面领域,要说“暗黑风格”的起源,其实很难去查证,因为从戈雅的黑画系列绘画、老勃鲁盖尔的《死神之凯旋》《死神之凯旋》、薄伽丘的故事集《十日谈》等等绘画和文学作品中,就能找到“暗黑风格”存在的证据了。
  只是在当时,这些内容并不被人称为“暗黑”而已。
  好莱坞传统的黑色电影,即使主题偏向于沉重,很多时候也会像《消失的爱人》那样,给人一种特别的讽刺喜剧感,但暗黑电影不同,别人怎么看得墨菲不知道,按照他自己的理解,这类型的影片更加沉重和富于哲理,从某些方面来说,《黑客帝国》和他那部《钢铁之躯》可以归类到这个行列。
  当然,《钢铁之躯》仅仅是触及到皮毛而已,《黑客帝国》在这方面走的更远。
  不过,这并不是说这种电影有多么高大上,只是如今同质化严重的好莱坞商业电影中,几乎很难看到这个类型的存在,以墨菲的理解,暗黑风格和黑色电影一样,只不过电影被强行分出的枝杈中的一个。
  毫无疑问,曾经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暗黑风格的电影能真正进入主流电影圈的关键人物,暗黑风格甚至成为了高逼格的代名词。
  这种风格在超级英雄电影里独树一帜,直接或者间接带来了两种趋势——第一,在其反衬之下,诸如《复仇者联盟》、《钢铁侠》这样的走着主流商业大片风格的影片,显得更为欢乐和爆米花化;第二,《黑暗骑士》为DC漫画和华纳兄弟带来了深度和风格之后,致使整个DC宇宙都要遵循统一的风格和价值观。
  这不再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也没有老爷的光环加持,墨菲想要做的是让他更加平民化和暗黑化,其内容也比曾经的那部要更加沉重,主角没有那么多高科技傍身,将会背负更大的压力前行,随时都可能被压垮甚至彻底黑化。
  想要实现这种风格,一是设定和拍摄,二是后期制作。
  在设定和拍摄基本搞定之后,后期制作变得至关重要。
  没有人天生就会精通各种风格的电影,即便是墨菲也不例外,虽然之前他和他的团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还是谨慎而细致的掌控着后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
  想让后期制作团队遵循这种风格,首先就要明白暗黑风格的特点是什么。
  暗,指的是这些电影的画面色调,被人为的调暗了,即便是那些发生在白日里的场景,也是阴暗潮湿的。
  这部电影里面,大部分的情节是发生在黑夜之中的,也符合纽约黑夜降临后会从繁华的大苹果变成腐烂的犯罪之城的特点。
  而黑,主要指电影的主题和反射的思想是黑色的,故事会紧密的与阴暗、病态、诡异、暴力、血腥、神秘、宗教、另类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尽管电影的故事主体是积极的,主角也是惩恶扬善的,但是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上述的种种元素被放大、被夸张,因而产生了“黑”的效果。
  不过,哪怕是一个人造的概念,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制和风格才可以成立,在墨菲的手中,也会按照几个设定的方向发展。
  首先,故事阴暗,相当的程度上会有一定的病态元素。
  主角——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大部分会有童年的阴影与创伤,比如克里斯·丹恩的父亲为了救他,掉进了黑色的化工原料池子中,在他的亲眼目睹下,被腐蚀的一片焦黑,从而制造了对于黑色的恐惧。
  这种阴影和创伤伴随着他的成熟,最终成为了他的价值观的一部分,而且这样的创伤,会让他用另一种“病态”的形象示众,他将始终躲藏在黑色的衣服和黑色的阴影当中。
  同样的,反面角色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偿还或是报复,而是一种涉及暴力和血腥的唤醒大众的仪式,他们的暴力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关乎于个人的过往与恩仇,而是与某种救赎和启示相关。
  这样的反派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坏蛋”,他和正面角色一样拥有了思辨和哲理的色彩,让正面的角色在很多时候,陷入到了两难的选择之中,这样的价值观的摇摆和对正义邪恶的思索,可谓是电影美学上的一种暗黑。
  其次,宗教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仪式感、神秘性、邪典、残缺、另类,会是电影中的感官与叙事元素上的特色,在很多段落和情节中,主角都会经过关键人物的提点,或是在某些仪式性的聚会、活动中拔得头筹,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样的设置,其实只是一个自我疗伤和能力升级的过程,但是在暗黑风的驱动下,一段本可以活力四射的桥段,却一定会变成“从万人坑里往上爬”的情节,英雄人物在成为英雄的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洗汰其本身的事件,随后再痛苦地选择维持现状。
  无论其本身如何,对世界的认知如何,无论这个世界是不是需要清扫一空重启来过,英雄人物总不会天生就是英雄。
  在这方面,曾经的墨菲看过太多关于英雄高大上的主旋律电影,对这方面了解还算深刻,懂得怎么避免那种没有动机的高大上,这种思想最直接的反应在克里斯·丹恩的身上,他最初的动力完全来自于克服恐惧和复仇!
  这是一部写实影片,不可能像超人电影那样,主角生来就是英雄,更不可能刻意制造“伟光正”,从而得到“假大空”。
  另外,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墨菲借鉴了很多绘画、表现主义、哥特以及很多现当代的油画作品所能体现的暗黑风格。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他必须要考虑,这也是二十世纪福克斯比较担心的方面——观众能不能接受这种风格。
  毫无疑问,这种风格比之墨菲过去的黑色电影的风险要大上好几倍。
  如果在《钢铁之躯》之前,如此阴暗沉重的影片,可能在审核阶段就被二十世纪福克斯拒绝,但现在二十世纪福克斯愿意陪同墨菲冒险。
  道理很简单,就像是史蒂夫·乔布斯被无数人追捧一样。
  还有一点,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