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好莱坞之路 >

第463章

好莱坞之路-第463章

小说: 好莱坞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黯意识。”
  他喝了一杯咖啡,继续说道,“我们这部电影里面,主题不是悲剧,而是一种无所适从和绝望。”
  塞斯·罗根马上想到了看过的一部影片,说道,“《教父3》结局阿尔·帕西诺面对女儿尸体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叫惨绝人寰,但那是暴力带来的悲剧,不是黑色电影中的彻底沉沦世界。”
  墨菲点了点头,说道,“这类电影充满了黑夜、暴力、负罪感和非法的激情,没有哪个类型比她更诱人了”。
  实际上,塞斯·罗根拍摄的《世界末日》,也受到了他的风格的影响,其中存在众多的黑色元素。
  “黑色电影这样一个宽泛得不同寻常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在电影本身业已产生之后被精心打造出来的。”
  小罗伯特·唐尼的声音响起,这个家伙还没有卸妆,一步三摇的走了过来,说道,“黑色电影也许是好莱坞历史上最有创造力的时期,即使不以它的高峰作品而以它的平均值作品来衡量亦是如此。你可以任意挑选一部黑色影片,它都会比任意挑选的默片喜剧、歌舞片、西部片等等拍得更好……黑色电影似乎能把每种专业如导演、摄影师、编剧或者演员的特长都调动出来。一部黑色电影能造成一个艺术家事业曲线上的最高点,这种事已经屡见不鲜。”
  墨菲和塞斯·罗根都看向这个家伙,就连后面跟助理交代工作的盖尔·加朵都抬头看了过去。
  小罗伯特·唐尼走到墨菲近前,笑了起来,“这可不是我说的,而是保罗·施拉德在他的《黑色电影札记》中写的。”
  “这话很有道理。”墨菲耸了耸肩,说道,“黑色电影蕴含着一种非常强烈的价值观,它的叙事和主控思想带有对这个世界的根本看法。黑色电影的叙事模式带有很强的侵入性和腐蚀性,它就像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当它遭遇到其他的明亮、崇尚理性和温情的人道主义的类型,就会立刻将其占领,把这个类型改写成黑色电影门类中的一个下属类型。”
  墨菲摊开手,说道,“所以,认识人性中的恶是一种善行,创作和观赏黑色电影也是一种善行。”
  听到这话,别人似乎都被唬住了,露出了思考的神色,只有小罗伯特·唐尼嗤之以鼻,直接讥讽道,“你太喜欢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了。”
  他的话立即提醒了塞斯·罗根和盖尔·加朵,两个人也不禁摇头笑了起来。
  墨菲看了看时间,提醒道,“好了,准备开始拍摄吧。”
  随着他一声令下,原本安静的酒吧立即忙碌起来,泰瑞斯·吉布森和小罗伯特·唐尼坐在了吧台前面,两人简单的交流了一下,为即将开始的拍摄做准备。
  这是墨菲和罗斯经常见面的那家酒吧,酒吧的老板也是罗斯的朋友,愿意免费为剧组提供拍摄场地。
  将要在这里拍摄的是罗斯成为贩毒集团一个头目之后的镜头,也是影片尾段很重要的场景。
  酒吧里,墨菲让菲力·拉舍尔架设了多台摄像机,准备使用多镜头覆盖的方式来拍摄。
  一般情况下,一个机位就能完成一个特定场景的拍摄,用一个摄影机来捕捉全部画面。
  但墨菲的拍摄,除非一些特殊的场景,否则很少使用一台摄像机取景,基本都会增加第二个甚至第三个机位。
  这些辅助机位主要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捕捉整个场景,拍摄的辅助画面和主画面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镜头,然后剪辑时,墨菲就能够选用不同角度的素材,进行合成剪辑。
  所有的镜头拍摄,都是墨菲深思熟虑的结果。


第599章 与众不同的剪辑
  从最开始到现在,墨菲始终都很清楚,所有的电影拍摄都是为剪辑而服务的,拍摄镜头时必须要考虑到后期剪辑。
  任何一部影片,故事的连贯性至关重要,如果导演拍摄时就有剪辑思维,那后期剪辑时将事半功倍,省去很多麻烦。
  拍摄中的剪辑思维,也可以说为剪辑而拍摄的思维,在后期制作时能够帮上大忙。
  作为导演,墨菲在拍摄时就有剪辑意识,比如如何拍摄、拍摄哪些素材,以便于后期制作时充分使用。
  电影是工艺品,镜头和剪辑才是电影的特性。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一部电影能够在排除情节和人物之外,让观众对电影中的某个镜头产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可以说是一种成功。
  坦白地说,这也是作为电影最大的骄傲之一。
  当然,这并不是说使用了航拍镜头、推轨变焦等等镜头手法就是好的镜头,镜头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这种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契合影片本身的故事、场景、基调等等因素。
  有些时候,影片需要使用高难度的镜头手法,有些时候,只需要保持摄影机静止不动,就能拍出一个伟大的镜头。
  每一个出色的镜头,都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都有充分的动机和理由,只要镜头能将影片所要变现的内容展示得淋漓尽致,就是一个好的镜头。
  “我而言,真正的摄影在拍摄以前就开始酝酿了,脑海中早就将镜头的构图和预言思考完毕。”
  十月中旬,剧组的拍摄顺利结束,墨菲接受了二十世纪福克斯旗下媒体的采访,“今天我们观看影史上那些伟大影片所呈现的伟大镜头,无一不是导演和摄影绞尽脑汁的辛苦结晶。伟大的镜头就像稍纵即逝的流星,只有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你才能抓住流星。”
  他又说道,“梦想,不仅仅是有梦、敢想,还有做梦和思考的过程”。
  拍摄结束之后,墨菲没有停留,立即投入到了后期制作工作之中,由于乔迪·格里菲斯身体不适,这次的剪辑工作墨菲决定亲自进行。
  这部影片的后期制作只有很少的镜头需要进行特效处理,除了必要的调色工作之外,基本是以剪辑为主。
  镜头是剪辑的基础,剪辑则是镜头的新生。
  戈达尔曾说镜头才是电影创作的开始,剪辑就好像穿着打扮,当一个个原始的镜头素材放在剪辑师的面前,剪辑师就好像这世界上最伟大魔术师一样,给观众呈现一场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美丽童话。
  怎样拍摄以及怎样衔接,怎样把它们拼接到一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它是一个非常紧张的动作场景,还是一个柔情的浪漫场面,导演想借助这个场面来强调主角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想一想什么是最重要的以及什么时候去表达这个最重要的部分。
  例如主角手上的一个小东西或者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是不是值得去捕捉。
  影片一旦决定开始剪辑,剪辑不同长度的镜头时,会惊讶的发现一两个精彩瞬间会改变整个片子的感觉。
  墨菲最先剪辑的就是航拍的用来制作影片开场戏的镜头,他再一次观看过拍摄的所有镜头后,迅速确定了剪辑的方式。
  墨菲以洛杉矶市区的远景镜头为第一个镜头,给它们一个引导,然后接一个黑白中景镜头,最后是一个是以旧中国城为中心的黑白特写镜头。
  剪接完之后,他感觉其中还有不足,又在其中加上一个破败的贫民区的定位镜头,这样就可以用短短的镜头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背景——洛杉矶最为混乱的地方。
  开场的这段镜头之中,不会有任何角色,但随后的镜头中,墨菲会直接引入作为主角的迭戈·罗斯,这样的镜头剪辑就必须以人物为中心了。
  同样的,在剪辑之前,墨菲需要再仔细的看一遍拍摄的相关的镜头。
  如何整理和挑选素材才不是一个优秀剪辑师真正要做的事,做好剪辑只需要掌握一点:你知道什么时候剪。
  墨菲从不根据那些所谓的“知识”来剪辑,而是融入影片,用心去感受。
  这不是商业影片,以往惯用的剪辑方式,并不适合这样看起来很严肃的个人传记电影。
  从场景镜头中,找出所有小罗伯特·唐尼的镜头,墨菲把剪辑点放在了小罗伯特·唐尼的眼睛上,由于这是一段回忆,眼睛是剪辑的关键,眼睛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能表达画面的情感。
  这一点墨菲在跟优秀演员合作时尤为明显,因为他们更懂得用眼神表达情绪而不是单纯依靠肢体语言。
  要剪出“满满一肚子话要说,却没有台词”的效果,男主角可以不用说话,但剪辑时把他的眼神与所看向的画面联系起来,无需语言便知道他想什么了。
  另外,像是显示情绪的特写镜头,墨菲都会给几秒钟的时间,这是典型的文艺片剪辑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镜头和剪辑要给主角的情绪一段时间。
  观众通常会感觉到跟影片中的人物有种联系,那是因为在他们开口之前有足够时间察觉演员们的表情,当然也包括开口之后的表情,墨菲要把握需要给这个情绪多久的时长,很多反应男主角情绪的场景中,他都给了小罗伯特·唐尼一个开口前四秒的“一镜到底”,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复杂和挣扎。
  为了表达男主角的迭戈·罗斯面对选择时的挣扎,墨菲在一个场景中,还剪辑出五个长度分别为4秒15帧、4秒9帧、3秒6帧、2秒17帧和1秒23帧的多镜头组合,创造出堆叠和慢放的效果,以越来越短的时间推向高潮,情绪到达顶峰,五个镜头之后,一次比一次刻意拉长,情绪逐渐缓和。
  这个剪辑片段,墨菲整段花了15秒推向高潮,又花了两倍时间重归平静,这样观众就有时间去感受迭戈·罗斯的情绪了。
  墨菲这次的剪辑中,百分之七十控制的是节奏,相比于过往影片的快节奏,这部影片的节奏放的相当的慢,只是当画面有许多身体动作的时候,剪辑节奏才会快些,而当出现行走和日常街景时,则会贴近自然生活中的节奏。
  当然,他也会适当使用一些剪辑技巧,比如在故事情节着急的时候,拉长某一看似无关紧要镜头的时间,当焦急指数快要爆表的前一瞬间,就是该剪的地方了。
  剪辑是一个非常靠天分的职业,没有足够的天赋,或许经过不断努力,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剪辑师,但想成为大师基本上没有可能。
  墨菲在这方面,还是有些天赋的。
  他通过剪辑来构建整部影片的故事有六大要素,并且把它们列了先后顺序:情感、故事、节奏、视觉跟踪、空间连续性和、二维平面。
  这些优先级墨菲当做一种模式和剪辑计划,以确保你电影的不会在剪辑方面出问题。
  其中,前三强最为重要:情感、故事、节奏,这三者必不可少,经过多年的实地经验,墨菲能够看到,这三项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它们发挥的作用也非常之大。
  虽然是这部影片的导演,但墨菲在剪辑的时候,让自己尽量保持一种比较客观的一个状态,不是把自己当成导演,而是当作一个观众,去真正去感受中间的各种的节奏啊、细节啊、戏好不好看啊这样。
  有些片子它适合于什么样那他就必须要用什么样的手法去剪,一般的商业大片,能让观众忽略剪辑存在的就是最好的剪辑,但是这样小众的影片不同,他必须要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剪辑的存在。
  这也是墨菲在剪辑时如此耗费心神的原因。
  完成整部影片的精剪,墨菲并没有放松,而是回头再看整部影片,从中寻找多余的镜头,然后统统剪掉,剪掉不必要的镜头会使影片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