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艺术家 >

第270章

大艺术家-第270章

小说: 大艺术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埃文·贝尔居然离开了,居然!
  埃文·贝尔的这个举动,让媒体颇有些目瞪口呆之感,意外之余却又觉得自己被无视了。原本对于埃文·贝尔还有些抱歉的想法,也就烟消云散了。随着埃文·贝尔消失时间的增多,不要说抱歉的想法了,就连埃文·贝尔这号人物,在日新月异的娱乐圈里也不再是报道重点了。要不是还有“永不独行”和“不要离开”两首歌一直在榜单上,时时提醒大家埃文·贝尔虽然找不到人影,但影响力依旧不可小觑。
  要说媒体对埃文·贝尔的态度,其实是有点矛盾的,一方面气恼埃文·贝尔的不识趣,以及对媒体的随意;另一方面埃文·贝尔和媒体又没有深仇大恨,相反媒体还对不起他呢,否则媒体一狠心,再大牌的艺人也直接封杀就是了。再加上埃文·贝尔的话题性,让媒体无法割舍。所以,媒体对埃文·贝尔还真是又喜爱又无奈。
  八月底,埃文·贝尔在“赛道摇滚音乐节”上强势出现,闪耀舞台;紧接着又是“狙击电话亭”的横扫之势。媒体才发现,不管埃文·贝尔消失多久,他的魅力他的能力就摆在那儿,丝毫不会因为不宣传不合作而有所减弱。相反,诽谤事件之后,埃文·贝尔在普通观众之中的声望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观众是艺人的衣食父母,同样也是媒体的衣食父母。观众的品味和喜好,就是媒体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对于埃文·贝尔也不得不重视起来,再加上诽谤事件中那一点点微弱的歉意,当“倔强”这首特别的歌曲——既代表诽谤事件的心理历程又代表埃文·贝尔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歌曲正式发行时,媒体自然就热闹开来了。
  六十三,这是九月九日撰写对“倔强”乐评的媒体准确数字。
  亚当·罗伊刊登在“滚石”的乐评中,给出了九点四分——这个分数和当初他评价“不要离开”时的分数一致,同时分享这位资深乐评人历史最高分的荣誉。这表明,在亚当·罗伊看来,“倔强”和“不要离开”不分轩轾。乐评的具体内容,将分数的实际意义详细展现了出来。
  “吉他、鼓点、键盘,‘倔强’这首歌的基本旋律,虽然除此之外在编曲中还加入了其他乐器,但是埃文显然已经把握到了歌曲的精髓,使用最恰当的乐曲编制最优美的旋律。一如‘不要离开’中最原始最简单的吉他弦音,‘倔强’的编曲堪称完美。不仅与歌词恰到好处地融合到了一起,更是将‘倔强’这个词汇本身的青春、活力、张扬、朝气都展现了出来。
  很多人都将目光放在了‘倔强’这首歌的立意之上,事实也的确是如此,‘我和我的倔强’就像是埃文个性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再次看到了那个桀骜不驯的独立音乐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毫无留恋踏上背包旅行的那份心境。这首歌的歌词,就好像一首优美的诗篇,低低吟来,心有所感。但实际上,‘倔强’这首歌不仅意境出色,旋律和编曲上的大成,也说明了埃文日渐成熟。
  埃文·贝尔,绝对可以说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前三年内,美国乐坛独一无二的新发现。”
  除去亚当·罗伊,媒体的评论倒显得落入俗套,千篇一律对歌词进行了大篇幅的赞赏,倒是这一次歌迷之中涌现了不少优秀评论。斯蒂芬妮·帕茉儿自己撰写了一篇发布在“自转”上的乐评,可是之后又在自己的博客“星光”里发布了作为一名歌迷的感想,说出了所有歌迷的心声。
  “很难想象,在经历了诽谤事件之后,居然会涌现出如此多支持埃文·贝尔的忠实歌迷。
  众所周知,诽谤事件中歌迷对埃文造成的巨大伤害,以及所谓歌迷的背叛成为了整个事件无法磨灭的转折点。但是在经历了一次歌迷危机之后,为何埃文·贝尔却获得了更多更多歌迷的支持?从‘不要离开’和‘倔强’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就这一次,我和我的倔强’。埃文曾经说过,他就是在寻找他的知音,知音一名足以,盲从万名嫌少。这句话,有人嘲笑过,有人无视过,有人讽刺过,特别是当诽谤事件爆发时,这更是成为了一个大笑话。
  但是,就这一次,就在知音这件事上,埃文就是不愿意妥协,他和他的倔强,不愿意让步。他有机会和媒体和好,他有机会利用大众的愧疚心理赢取粉丝,他有机会呼风唤雨,但他却选择了转身离开。他的倔强,在许多人看来就是愚蠢,就是作秀;但在我们看来,却是埃文·贝尔,就是埃文·贝尔,那一份倔强,成为他身上最耀眼的光芒。
  也许,埃文会沾满铜臭味,他不会拒绝商业领域的机会;也许,埃文会突然消失,他在心理学、建筑设计、服装各个方面都拥有才华;也许,埃文会继续愚蠢下去,只为了‘知音一名足以’而坚持……但不管埃文变成什么样子,只要他身上的倔强没有消失,我就会成为他坚定的支持者,商业又如何独立又如何,诽谤又如何赞美又如何,音乐电影又如何其他专业领域又如何,埃文和他的倔强,是我前行的方向。
  航海之中的灯塔,在茫茫大海之中成为轮船前行的指引;埃文的倔强,是我人生的憧憬。这一份憧憬,千金难买。”
  斯蒂芬妮·帕茉儿的这篇博客,主观色彩太过强烈,已经失去了作为评论人的客观立场,所以她没有作为稿子交给“自转”,只是刊登在了自己个人博客之上。但是,这篇乐评反而在网络上获得了超高人气。
  只因为,越来越多人无法将埃文·贝尔当做一个普通的艺人来看;只因为,他就是一份憧憬,无数人的憧憬。
  在“狙击电话亭”势不可挡的步伐面前;在六十三家媒体综合评分九点二分的现象级赞誉之中;“倔强”在iTunes和实体销量方向,乘风破浪,掀开了“不要离开”之后第二股音乐狂潮。


第334章 为之疯狂
  约翰·奥克斯今年已经五十岁了,他是纽约时代广场百老汇电影院的售票员,在这个位置上他已经呆了足足有二十五年。对电影的热爱,让他在售票窗口上一直坚持了下来。今天不过是九月份再普通的一个周六,约翰·奥克斯早晨八点就起床了,准备到工作场所去完成九点交接班,开始他一天的工作。
  沿着百老汇大道一路往北,很快就可以看到时代广场上缤纷的广告灯牌在闪烁,路过维京城的时候,约翰·奥克斯的前进步伐却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平时就人来人往的维京城,今天门口更是围堵了六七百人。虽然时代广场附近一向热闹,但眼前这个盛况,还是十分少见的,因为已经影响到了行人通行。
  约翰·奥克斯看了看表,还好他提前出门了,现在不过八点半,时间还来得及。“抱歉,请让让,抱歉!”约翰·奥克斯一边高声呼喊到,一边拨开眼前的人群,奋力往前挤。
  其实,这六七百人还是很有秩序地在排队的,只不过人潮实在太过汹涌,导致维京城门口的队伍已经折了三次,将整个人行通道都堵了一个水泄不通。所以,希望前行的约翰·奥克斯,只能在人群之中穿梭,艰难地往前挤。
  “上帝,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约翰·奥克斯不由嘟囔到,在这里时代广场来来回回二十几年了,他也没有见过如此夸张的景象。就算是有歌手、演员出现,两三百人就已经是热闹非常了。记得去年一个叫埃文·贝尔的歌手在维京城办签售会的时候,也引发了现场的混乱。不过,现在的景象可比去年更加夸张。
  挤了近十分钟,约翰·奥克斯终于来到了维京城的正门口,可是前面那半部分还是一片人海。“上帝……”约翰·奥克斯不由呻吟了一声,“早知道就不直接走,绕圈子还比较快一点。”
  被卡在人群的中央,约翰·奥克斯转头看了看,发现在维京城的门口,树立着一个大牌子,“埃文·贝尔‘倔强’,九点正式上架销售!”
  约翰·奥克斯不由愣了愣,这个埃文·贝尔他当然认识,最近“狙击电话亭”在电影院里上映,票房可是很不错的。只是,约翰·奥克斯倒没有想到,他居然同时还有音乐上的建树。而且,从现场这个盛况看来,受欢迎的程度还真是不可小觑。
  等约翰·奥克斯从人群之中逃出生天时,已经是九点了,看来今天交接班是要迟到了。到达电影院,换好工作服之后,来到了工作间里,和同事山姆·华莱士道歉道,“抱歉,今天维京城门口完全堵塞住了,耽误了时间。”
  山姆·华莱士也是一位年近半百的大叔,一张白里泛红的圆脸,还有雪白的山羊胡,总是让人联想起圣诞老公公。交接班迟了十几分钟的事,再正常不过,所以山姆·华莱士一点也不介意,丝毫没有着急离开的模样,反而还坐在原地和同伴闲聊起来。
  “是那个叫埃文·贝尔的单曲要发行了吧。”山姆·华莱士居然知道这个情况,这让约翰·奥克斯有些意外,“呵呵,昨天傍晚八点多的时候,就有人在那里排队了。杰克还出去看了一圈,发现不少人带着帐篷过来,准备通宵在那里排队,就为了第一时间能够购买到埃文·贝尔的新单曲。”原来如此,看来这些歌迷还真是疯狂,“现在那里有多少人了?”
  “六七百人左右吧。”约翰·奥克斯在二号窗口前坐了下来,整理着自己的桌面,准备打开窗口,就可以开始工作了。“不过我看地铁站还是不断有人涌出来,估计再过会儿人还会更多的。”
  “六七百人?维京城有多久没有如此热闹了。我记得上一次好像是席琳·迪翁过来签售的时候吧。”山姆·华莱士陷入了回忆,“那好像是四年前,还是五年前了。”
  “我看席琳·迪翁上次来签售的时候,也没有如此热闹。你去看看就知道了,过道完全就被堵塞住了,根本无法通行。”约翰·奥克斯不由絮絮叨叨地说到,显然对歌迷如此疯狂还是无法理解的,“我为了挤过来,前后就花了至少二十分钟,还热得一身汗。”
  “哈哈,约翰,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年轻人们的疯狂,永远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山姆·华莱士笑呵呵地站了起来,离开了工作间,看来是准备回家了。
  约翰·奥克斯打开窗口,此时不过九点,过来看电影的人并不是很多,透过窗口往外看,可以看到人来人往街景的一角。此时,维京城门口的喧闹已经成为了时代广场上的一景。虽然约翰·奥克斯无法理解,但这个景象还是让他惊叹连连。
  一日之计在于晨,神清气爽地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后,约翰·奥克斯就没有再关注外面的景象了。可是,到下午四点时,约翰·奥克斯不由又再次想起了外面的盛况,因为,他今天到目前为止的工作,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埃文·贝尔的强势。虽然才不过四点,但“狙击电话亭”今天所有场次所有座位的票都已经销售一空了,这还算正常,就连明天、后天和大后天的都已经销售一空了,这就太不正常了。
  约翰·奥克斯透过窗户往外看了看,维京城面前的热闹不减反增,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居然觉得维京城门口的人潮似乎比上午增涨了近乎一倍。因为,早晨九点的时候,他从窗口看出去,还只能看到一点点人头攒动的边缘而已,但现在,从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