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艺术家 >

第341章

大艺术家-第341章

小说: 大艺术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此处修改,明天又会有新的意见出现;修改,是永远做不完的。”众口难调,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自由塔’的设计,已经得到了专业性和大众性的双重肯定,我不认为有再继续修改的必要。当然,如果是我设计之中有所缺陷,我肯定是会虚心接受的。”
  迈克尔·布隆伯格想起了埃文·贝尔在第二轮专业评选时说过,“‘自由塔’这个名字也将成为美国维护自由的共同信念。对此,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并不认为,需要在安全性或者文化性上做过多妥协,否则,‘自由塔’就不是‘自由塔’了。”
  “埃文。”迈克尔·布隆伯格轻笑了一声,“如此的话,那么恐怕你的设计我们就无法采用了。”


第422章 力有未逮
  “埃文,如此的话,那么恐怕你的设计我们就无法采用了。”
  听到迈克尔·布隆伯格的此话,埃文·贝尔并不意外,他的脸上没有失望之色,只是带着淡淡的笑容,“市长先生,今年的中期选举,有人高举反恐旗帜,有人高举经济复苏。但无疑,都是和九一一挂钩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的重建工作,其实也是选举工作中的一部分,与其说是需要采纳市民的意见,不如说是需要采纳选民的意见,对吧?”
  市民和选民。这其中的差别可是巨大的。如果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的重建工作换一个时间点,距离选举年还有些时候的话,也许政治力量的拉扯就不会如此严重了。现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重建图纸之所以难产,其实就是因为各方力量希望借着这次机会,争取更多的选票,仅此而已。
  所以,他们需要在设计图纸上做文章,需要“询问”普通选民们的意见。事实上,选民之中有多少是真心懂设计的?只怕凤毛麟角。选民的意见,其实就如同埃文·贝尔刚才所说,只是他们情感上的偏向而已。
  “既然你知道,为什么你还如此坚持。”迈克尔·布隆伯格对眼前少年,倒多了一份兴趣来。
  迈克尔·布隆伯格是政客,但又不是纯粹的政客。他同时还是一位生意人,更是一位信息技术起家的专业人士。所以,迈克尔·布隆伯格的血液里,就参杂了许多复杂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迈克尔·布隆伯格可以在全美国最辛苦最纠结最困难的市长位置上,一做就是连任三届。
  埃文·贝尔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我知道,选民的心永远都是在变化的,根据他们的意见对设计图纸做修改,只一个永远都无法结束的工程,最终只会失去最初设计图纸的意义,而演变出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那么,我为什么不坚持我原本的方案呢?至少,我的方案可是获得了专家的肯定,也获得了百分之二十一市民的认同,坚持我的方案,就等于坚持这百分之二十一选民的立场。”
  说到这里,迈克尔·布隆伯格嘴角的笑容反而少了一些,注视着埃文·贝尔的双眼变得更加浑浊了一些,看得出来,这位老人正在思考。
  “就算未来有其他市民提出意见,甚至是反对。我可以堂堂正正地说,这是百分之二十一市民的选择,这叫做大家的选择。”埃文·贝尔接着说到,其实他说的东西再浅显不过了,任何人都懂。
  只是所谓政客,都是有野心的。他们掌握了百分之二十一选民的支持,他们又会觊觎第二十二、第二十三个百分点,他们甚至会想,为什么不能再争取五个百分点的支持呢?比如说,选择“独立塔”的百分之十六市民,如果将“独立塔”和“自由塔”融合起来,是否会把两部分市民都争取过来。是人都有野心,只是政客的野心稍微大一些罢了。
  当然,政客也要学会权衡利弊。上述想法,有人会认为荒谬,有人会认为可行,有人会袖手旁观。所以,上一辈子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重建设计图纸难产了,就因为各方在角力。
  “市长先生,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建筑设计图纸的修改问题。”埃文·贝尔忽然又转移了一个话题,重新把迈克尔·布隆伯格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对于埃文·贝尔的这个问题,迈克尔·布隆伯格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了解,“一栋大楼的设计,有的部分修改很简单,只需要一块橡皮擦,一只铅笔就够了;但有的部分修改却很复杂,甚至需要将那部分的图纸重新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在建筑设计图纸修改上,也是适用的。“市民对于这件事不懂,他们也不需要懂,因为他们只需要提意见就可以了,正如你一样。”埃文·贝尔直言不讳迈克尔·布隆伯格就是门外汉,不懂装懂、指手画脚,但迈尔克·布隆伯格却没有生气,反而轻笑出了声。
  “所以,修改图纸可行。只是,也许刚开始是十天半个月,其后是三个月,再其后是一年,甚至两年。”埃文·贝尔说这话时信心十足,让迈克尔·布隆伯格不由有些好奇这自信的来源,因为埃文·贝尔清楚知道,上一辈子就是如此的,“原本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可以在明年开始重建,结果却因为各方角力,一再推迟。这也错过了大选的时间,反而失去了大楼重建工作本来应该拥有的政治意义。”
  说完之后,埃文·贝尔对着迈克尔·布隆伯格露出一个微笑,“我想,市长先生对于这种可能性,应该比我了解。”
  迈克尔·布隆伯格轻轻吐了一口气,动作很轻,如果没有注意,很快就会错过。政客要随时随刻隐藏自己的情绪,甚至是一个天生的演员,迈克尔·布隆伯格不是一个优秀的演员,但至少不劣等。
  “埃文,虽然在第二轮竞标时,就见识了你的口才。但我不得不说,你的确是一个很出色的说客。”迈克尔·布隆伯格从容地说到,“我想,你的设计我们还是有采纳的可能,毕竟,可是有百分之二十一的市民选择了‘自由塔’这个设计,不是吗?”虽然没有肯定地说会采用“自由塔”设计,但至少又有可能性了。
  “昨天新闻发布会上不是说了,‘自由塔’和‘独立塔’二中选一吗?所以我还是有机会的,我一直都知道。”埃文·贝尔笑呵呵地回到。
  “对,没错。”迈克尔·布隆伯格点了点头,“接下来,我们会和建筑设计的专家、市民代表、城市规划建设等部分进行沟通。得出最终的结果之后,我们会尽快公布的。”
  事实上,虽然刚才迈克尔·布隆伯格说“设计无法采用”时,埃文·贝尔一点也不担心,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次大楼重建工作牵扯甚广,迈克尔·布隆伯格没有办法决定要用哪个设计,是否都不修改了;同样,他也没有办法决定不用“自由塔”,直接采用“独立塔”,这是一个道理的。
  虽然贵为纽约市市长,但迈克尔·布隆伯格在这件事情的决定权上,也只是有参与权而已,没有一锤定音的权力,他也终究是力有未逮。
  不过,还好,至少迈克尔·布隆伯格今天与埃文·贝尔的会面,倒是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这也许会对未来产生一定的影响。埃文·贝尔不知道上一辈子,最终中标的波兰籍设计师丹尼尔·利贝斯金德是怎么与迈克尔·布隆伯格交谈的,又是怎么被说服更改设计的,但这一次,他已经接近自己所能了。
  只希望,迈克尔·布隆伯格去年选举时说过的,因为他是自掏腰包竞选市长的,所以他的政策不会被竞选资金的投资者所左右。希望迈克尔·布隆伯格能够站在埃文·贝尔这边,能够力主做下最终的决定。
  埃文·贝尔能做的,已经做完了。接下来,就静观其变了。这种事情,快的话也许明天就能出结果了,慢的话估计几个月也是有可能的。埃文·贝尔也不知道迈克尔·布隆伯格对自己话听进去了几层,至少从这位市长的面孔上无法窥探到任何信息,所以他也无从得知未来会如何发展。
  结束了前后近半个小时的面谈,埃文·贝尔就起身准备告辞了。不过意外的是,市政厅里的工作人员,却留下了埃文·贝尔的脚步。
  “埃文,我真的很喜欢你这次的专辑,每首歌都很好听。”两位女性工作人员留下了埃文·贝尔的脚步,她们的手上拿着一个照相机,礼貌而有力地询问,“不知道你能否和我们留个影呢?”也许是顾忌上班时间,所以两个人并没有太过疯狂,不过眼神里的期待却好像青春年少的追星族一般,闪闪发光。
  “当然。”埃文·贝尔停住了步伐,微笑地回答到。埃文·贝尔视线的余光看到了迈克尔·布隆伯格,他此时也抬头往这边看来,不过不是所谓的长官威严,反而是颇为感兴趣的探究模样。估计,迈克尔·布隆伯格没有特别喜爱的艺人,也无法体会普通人见到偶像时那种激动。
  “约翰,过来帮我们照张相吧。”其中一位女性工作人员拉住了旁边路过的男士。
  路过男士原本还是一脸莫名其妙,清晰传达着“我是路过打酱油”的表情,但看到了埃文·贝尔之后,表情立刻开朗了起来,“埃文!哇哦,埃文!最近的‘改编剧本’我一直想找你讨论讨论……”
  两位女性工作人员拉住了一脸兴奋的男士,“嘿,嘿,约翰,帮我们先照相,先照相!”
  这位叫约翰的男士,看到了埃文·贝尔脸上莞尔的表情,自来熟地打了声招呼,“我们一会聊,一会再好好聊。”
  可惜,这位男士没有获得“深入交谈”的机会,因为不少工作人员都暂时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过来和埃文·贝尔合影。不过大家还是很讲究秩序的,照相之后就会回到位置上继续工作。这前后二十几个工作人员都照相完之后,这位叫约翰的男士也醒悟过来,“糟糕,我这份传真必须要发出去的。埃文,下次,下次有机会我们一定再聊聊。”
  埃文·贝尔露出有些尴尬又有些无奈还有些好笑的笑容,挥挥手,“再见……”声音还没有落下,那位男士就消失在视线里了。
  市政厅里的工作人员,好活泼……


第423章 雨中红伞
  天气永远是最让人难以捉摸的事物之一,也许前一秒还艳阳高照,下一秒就倾盆大雨了。目前的科技水平,没有任何一个天气预报台可以说是百分百准确地预报天气。
  曼哈顿岛上,早晨大家上班时,还是阳光明媚的,虽然大部分阳光都被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所遮挡,但在这寒冬的十二月,抬起头看到金色的阳光,还是会让人心情愉快。可太阳才露面不过三个多小时,午餐时间到来时,整个曼哈顿岛就已经乌云密布,彷佛天随时都会塌下来一般。站在高楼之上,往一河之隔的若斯林区望去,天空就明亮了不少,似乎乌云暂时没有往那片区域蔓延的趋势。
  这在打量天空的瞬间,大雨就毫无征兆地倾泻了下来,就好像嬉闹的天使们弄翻了浴盆似的,豆粒大的雨滴瞬时间就把整个曼哈顿岛严严实实地笼罩了起来。整个纽约城本来就因为冬季开始使用暖气,地暖系统的烟雾在街头冉冉弥漫,此时雨水浇了下来,就好像浇到了火红火红的炭块之上,猛地一下激起了大片大片的水雾,雾气在水汽之中纠缠,然后被水滴慢慢侵蚀,最终消失不见。街头萦绕着的烟雾不一会就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浓密的水雾,在雨滴连成的水帘之间蜿蜒缠绕。
  安妮·海瑟薇站在图书馆的门口,愣神地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