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艺术家 >

第367章

大艺术家-第367章

小说: 大艺术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莎白就在上面看着你,看到你这个狼狈不堪的样子,她会怎么想?你不应该在意你祖父的看法,你也不应该在意你父母的看法,但是你应该在意你嬷嬷的看法,因为你是她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意义的最好证明!”
  埃文·贝尔的吼声,在云杉树间回荡,惊起了几只水鸟,扑腾扑腾飞走的声音,夹杂着水面的哗啦声,幽静而孤单。
  伊登·哈德逊终于回过神来了,他的嘴巴张了张,没有任何声音冒出来。他往前走了一步,停顿了一下,又迈出了一步,墓穴已经在视线里了。棺材之上那稀稀拉拉的尘土,就好像微不足道的几率尘埃一般。站在原地,伊登·哈德逊深呼吸了一下,这才迈开了脚步。
  重新捡起铁锹,伊登·哈德逊再次铲起一锹土,看着暗红色的棺材,低声说道,“我最亲爱的嬷嬷,再见。”然后就把铁锹里的土倾倒了下去,泥土将棺木遮去了一块。
  埃文·贝尔那拿起刚才挥舞的铁锹,一起帮忙起来。两个年轻人,就如此沉默无语地,将两侧的土丘一点点挖起来,然后填充到这个宽大的墓穴里。一锹,又一锹。天堂、地狱和人间之间的间隔,就这样一点一点被填补起来。
  看着眼前被填补平整的墓穴,棺木早就已经看不到了,埋葬了一个逝去的人,就好像埋葬了一段回忆,心中顿时空落落的。伊登·哈德逊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墓碑旁边坐了下来。
  埃文·贝尔看着满脸疲惫的伊登·哈德逊,没有说话。今天的伊登·哈德逊不正常,他的冰山面具似乎被丢到了大西洋里,所有情绪都一目了然,只是都带着一丝僵硬和生涩。今天的埃文·贝尔也不正常,他最擅长安慰人的口才,却一直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不是埃文·贝尔不知道该说什么,而是他知道,此时无论说什么都是废话。
  “节哀顺变”,还是“愿逝者安息”?这都无法带来任何抚慰效果。因为埃文·贝尔知道,心中的伤口,只能依靠时间去愈合,其他任何话语都是徒劳。
  从纽约出发去洛杉矶开始,伊登·哈德逊就十分正常,正常到异常的那种正常。他最爱的嬷嬷去世了,他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般,这才是最大的异常。刚才的爆发,虽然是异常,但总算是稍微正常了一些。但是,从头到尾,伊登·哈德逊都没有哭,没有一滴眼泪。
  眼泪,在很多时候是软弱的象征。但在某些时候,也是排解心中毒素的唯一途径。如果不哭出来,心中的悲伤就会好像慢性毒药一般,让人缓缓失去所有的反抗力。
  埃文·贝尔希望伊登·哈德逊哭出来,可是即使平时他能够舌灿莲花,但此时,他却发现自己的口才是如此笨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周围幽静的不像话,就好像风声都平息了下来。回头看了一眼伊登·哈德逊,那张僵硬的脸上,有着和埃文·贝尔一样的倔强,冰山面具一点点重新武装到伊登·哈德逊的脸上。埃文·贝尔知道,一旦伊登·哈德逊重新将自己武装起来,他就哭不出来了,永远哭不出来了。心中的悲伤,就会像是腐烂的罂粟花,在心中妖艳地看出大片大片的花朵,让人缓缓将伊登·哈德逊拖入深渊。
  埃文·贝尔在伊登·哈德逊那张冰山脸上,第一次看到了漠然,冰冷而残酷的漠然。
  意识到这一点,埃文·贝尔长长叹了一口气,他又想到了“神秘肌肤”,也许,这是伊登·哈德逊成长道路上的第二次伤痛吧。
  “想象一个没有我的世界,你开始支离破碎。让我们假装你已经失去我一阵子了,你难道不会说你是孤独的,是爱情伤害你自己的心吗?穿上最好的狂欢服饰,带上假笑的面具。我在梦想着一个有她的美梦,暮光之下她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但是脑海中的图像却清晰无比。我是事实,而她是虚构的。我似乎失去了自己缺失的部分,她依然是我最喜欢的艺术作品,脑海中的图像清晰无比。我是事实,而她是虚构的。
  什么都没有改变,因为我是事实,她是虚构的。我可能以这种自相矛盾的形式带着残缺而存在着,我梦想着一个有她的美梦,暮光之下她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但是脑海中的图像却清晰无比。我是事实,而她是虚构的。
  我爱她很久很久了,我只想说她从来都没有发现,她从来都没有发现过我。”
  埃文·贝尔没有选择用苍白无力的语言,而是将脑海里的想法化作旋律,缓缓地哼唱了出来。
  舒缓的旋律,埃文·贝尔的声音带着一点慵懒。随着埃文·贝尔那动人的嗓音,情绪一点一点被调动起来,这首歌里虽然提及了“爱情”,但听在伊登·哈德逊耳朵里,却是在唱他和嬷嬷的故事。没有急躁和狂野,淡淡的旋律轻轻流入耳中,进入心底。
  当听到那句“我是事实,而她是虚构的(Fact·Fiction)”时,伊登·哈德逊忽然意识到,世界上最爱他的那个人去了。泪水就决堤了,而后,就再也止不住了。


第455章 生活脚步
  世界上最爱他的那个人去了,再也不会出现了。
  埃文·贝尔看着伊登·哈德逊那倔强而脆弱的身影,没有说话,而是缓缓离开了墓地,将空间和时间留给了伊登·哈德逊。他需要和自己的嬷嬷独自相处一段时间。
  埃文·贝尔和伊登·哈德逊是同一类人,他们不会轻易相信别人,就算付出了信任,心中也始终有一块自己固守的方寸之地,没有人可以进入。他们互相了解,就像了解自己一般。所以,埃文·贝尔选择了离开,让伊登·哈德逊可以放任自己彻彻底底地脆弱一回。
  坚强,其实是一个贬义词。因为一旦一个人坚强太久,久到已经遗忘了脆弱、依靠、眼泪这些情感,久到已经麻木、僵硬、冰冷,久到就连自己都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凯瑟琳·贝尔坚强了二十年,现在她有一双儿子可以依靠;伊登·哈德逊坚强了二十二年,他心中唯一的依靠却离开了,他心中唯一的柔软消失不见了,从今往后,他就要独自坚强下去。今天,是他唯一软弱的机会。“唯一的机会”,多么可笑的一个形容词。所以,坚强是一个贬义词。
  当埃文·贝尔离开时,他在伊登·哈德逊的眼角看到了晶莹的泪珠,那透明的泪珠在阴霾的天空之下,绽放出宛若雪花般的光芒,透亮透亮的,里面的悲伤和哀痛却带着毒素般的墨绿色、致命沉痛的黑色,顺着他那冰冷而僵硬的面具,缓缓流下。一滴泪水承载的重量,不是我们想承担就可以承担下来的。有时候,允许自己软弱一下,也是可以的。
  埃文·贝尔迈开了自己的脚步,坚定地朝山下走去,他的身影逐渐消失在了云杉林如同烟雾般交错凌乱的枝桠中。身后,低低的呜咽声,在轻风之中若有似无地飘了过来。
  伊登·哈德逊是倔强的,也是孤独的,还是胆怯的,他习惯性地将所有情感隐藏在心底,用冰山面具去对付一切。所以,他一直都爱着自己的嬷嬷,却从来没有机会告诉她,就连嬷嬷的葬礼都变成了一场闹剧。刚才埃文·贝尔唱的这句歌词,“我爱她很久很久了,我只想说她从来都没有发现,她从来都没有发现过我”,是唱给伊登·哈德逊听的,但实际上,埃文·贝尔知道,他嬷嬷一直都是知道的,因为伊登·哈德逊是她的孙子,从小一手带大的孙子,他只是不同的表达罢了。
  阴阳两隔,就好像生活与虚幻,也好像事实与虚构。“事实·虚构(Fact·fiction)”,埃文·贝尔刚才创作了这首歌,用着平缓而慵懒的曲调,空气中云杉被风轻轻吹响的声音就是木吉他的弦音,低低吟唱着两个世界之间的差异,在不经意间,词曲之间流淌出来的悲伤,淹没了伊登·哈德逊,也淹没了埃文·贝尔自己。
  事实与虚构,就想生活与小说。在小说之中,我们可以放飞想象,所以,我们总是把生活之中所无法实现的梦想,放在小说里完成。埃文·贝尔上一辈子所不敢触碰的想法,这一辈子就放开手脚,彻彻底底的享受着,因为这第二次人生,对于埃文·贝尔来说,就是小说变成了现实,虚构和事实融合的一次机会。但是,伊登·哈德逊却没有这次机会,阴阳相隔,就是阴阳相隔,他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他的嬷嬷了。
  离开了墓地之后,埃文·贝尔就放缓了步伐。他将空间留给了伊登·哈德逊,但他也没有地方去——他可不想回到那间屋子里,看到哈德逊夫妇那副嘴脸,因为他不保证自己不会一拳挥到他们的脸上。所以,埃文·贝尔只能放慢脚步,在这外面散散步了。
  又是一阵海风吹来,埃文·贝尔不由再次打了一个冷战。北欧的冬天本来就已经够冷了,这四周都被白雪覆盖的场面,可不是电影里浪漫的约会场所,就连呼吸进入体内的空气,都带着一股凛冽的寒气,再加上这里是一个小岛,海风四面八方没有阻挡地涌来,气温低到让血液都觉得有冰渣子似的。
  埃文·贝尔有点怀念屋子里暖烘烘的火炉了,不过回头往后望了望,伊登·哈德逊的身影依旧没有出现,他转过头来,就把脑海里的念头掐灭了。
  从昨天到这里之后,埃文·贝尔就没有好好打量过这座小岛的风景。事实上,虽然这座小岛说不上风景如画,但也算是一个度假的好去处。安静、平和、悠闲的所在,四面环海,有山有平原,钓鱼、登山、高尔夫都是可行的娱乐方式。不过想想昨天那栋房子简约的风格,还有伊登·哈德逊那简陋的房间,埃文·贝尔就摇了摇头。估计,伊登·哈德逊的外祖父家也不算多富裕,只是固守着这座小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度过余生。看迪兰·哈德逊这个女婿和梅森·托马斯几乎没有交流就知道,伊登·哈德逊这位生理和法律上的父亲可不是冤大头,难怪凯西·哈德逊不愿意离婚,拼死拼活就希望伴着这个大款。
  不过,伊登·哈德逊家里的事估计比埃文·贝尔知道的还要复杂,比如说有岛却没钱,再比如说梅森·托马斯没钱却四处风流,还有哈德逊夫妇那奇怪的相处模式。伊登·哈德逊会变成现在这座冰山,也只是孩童时期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吧。如此看来,唯一一位对伊登·哈德逊付出所有关爱的伊莉莎白·托马斯,对于这座冰山来说,就不是一句“嬷嬷”那么简单了。
  “呼……”埃文·贝尔轻吐了一口气,看来伊登·哈德逊家里的杂事,比起贝尔家的复杂程度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沿着小道往山下走去,在山脚下,埃文·贝尔看到了一个年轻的身影倚靠在一棵云杉之下。这个身影,赫然就是刚才在葬礼上遇见的人,埃文·贝尔完全没有预料到,会在这里碰见一个认识的人。
  “嘿,安德烈,好久不见。”埃文·贝尔主动出声打起招呼。
  站在树下正在抽烟的年轻人,转过头来,“嘿,埃文。”眼前的年轻人留着一头板寸头,和埃文·贝尔记忆中的鸟巢发型相去甚远。一头金色的板寸也让他线条硬朗的脸庞越发显得英气逼人起来,下颚连鬓的络腮胡渣更加浓密了一些,整个人的风格都成熟了不少。这是埃文·贝尔去年在夏季音乐节上认识,而后又一起在“赛道摇滚音乐节”上演出的安德烈·林德伯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