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艺术家 >

第417章

大艺术家-第417章

小说: 大艺术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凯文在他自己的人生里选择了买醉,无论辛蒂这个配角想法是什么,凯文就已经将自己抛弃了;而在辛蒂的人生里,凯文这个配角是否还有戏份,还是已经彻底出局了,也只是她的一念之差而已。
  “给我一点时间,让我理清思绪,死党醉倒在洗手间里,比那帝国大厦还要兴奋。爱人在酒吧的另一头等着我,一个戴着墨镜的人占据了我的位置,谈起你我的情伤。我知道我伤你很久,我知道你在尝试遗忘,但是在酒醉金迷之间,我的道歉苍白无力。你知道我在尝试挽回,所以如果酒吧打烊的时候,你的脚步蹒跚,我将会带你回家。”
  埃文·贝尔的脚步没有停止,依旧在霓虹灯倒影的道路上行走着,嘴里哼唱着脑海里流淌的旋律。其实他演唱的,根本就是刚才对凯文、辛蒂故事的猜想。但是哼唱完的时候,埃文·贝尔莫名想到了去年创作的半阙“花样年华(We。Are。Young)”。
  “花样年华”那首歌,其实就是在“赛道摇滚音乐节”结束之后,乘坐火车离开纽博格林的时候,埃文·贝尔脑海里一时迸发出来的火花。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多,埃文·贝尔几乎以为自己要忘记这首歌了,可是此时,却互相想了起来。
  当时只创作了一句,“今晚!花样年华的我们(We。Are。Young),将世界点燃,我们可以大放异彩,让骄阳失色!”
  但重点在于,埃文·贝尔刚刚创作的半阙歌,和去年的那一句旋律,风格差异很大,似乎不是那么融洽。两阙旋律,无论是旋律本身,还是节奏,亦或者是埃文·贝尔对编曲的构想,都有很大的差异。
  就连埃文·贝尔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刚才会突发奇想,把这两部分融合在一起,构成一首歌。也许,还是因为埃文·贝尔想到了“花样年华”这句词吧,毕竟我们都还年轻,肆意着做着疯狂而张扬的举动。学习如此、友情如此、爱情也如此,整个生活都如此。
  不过要如何将两阙旋律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问题。埃文·贝尔相信自己的灵感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所以他绝对之后有灵感的时候可以尝试看看。
  距离王子街越近就越安静。周围的嘈杂喧闹似乎都沉淀了下来,落在路边的梧桐树根上,消无声息。刚才酒吧门口的场景已经淡去,但是刚才安德鲁·贾西奇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消息却又浮现了出来。埃文·贝尔不由放缓了脚步。
  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其实人一直都是很脆弱的。虽然一直都说要努力和命运抗争,但是在战争面前,又或者是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却渺小到无法相抗衡。这让埃文·贝尔想起了当初创作“天光(Iridescent)”时的心境。有面对大自然壮观的惊愕,也有面对灾难过后废墟的忧伤。
  “上帝保佑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却是活在实弹枪膛之下的罪恶躯壳,谁都无法脱离争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无法停止较量,永远无法停止脚步,不!”忽的,埃文·贝尔脚步骤然停了下来,那最后一个“不”字,就好像是一声惊雷,在埃文·贝尔的耳边炸了开来。随后,埃文·贝尔闭上眼睛,眼皮覆盖下来所带来的黑暗,却没有将这个世界的光亮抽走。“当我今夜闭上双眼,炫目光线如同交响乐般扰乱思绪。哦!就像寒冷中腐朽的记忆,回荡蔓延传达远方,远离尘世中的你我,在那海洋之水流向苍穹的入口。”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埃文·贝尔可以感觉到无数的鼓点在血液里奏响,耳膜就好像踏板一般,震撼着太阳穴之上的青筋,全身的脉搏开始充满节奏地敲打着。虽然埃文·贝尔脑海之中没有旋律,只有一连串的歌词,但是这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却让埃文·贝尔恍惚间来到了演唱会现场一般。
  “上帝拯救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会在烈日千阳之下被焚烧吗,因为我们双手犯下的罪恶,我们言语犯下的罪恶,我们父辈犯下的罪恶,我们年轻犯下的罪恶,不!当我今夜闭上双眼,炫目光线如同交响乐般扰乱思绪。哦!就像寒冷中腐朽的记忆,回荡蔓延传达远方,远离尘世中的你我,在那海洋之水流向苍穹的入口。”
  埃文·贝尔的大脑里意识十分清醒,每一个歌词都清晰地在大脑里跳跃,但他拼凑出副歌里巅峰的那句歌词时,“让我升华,放我自由!让我升华,放我自由!让我升华,放我自由!”埃文·贝尔忽然就觉得想呐喊,疯狂地喊出来,“让我升华,放我自由!”
  那种蕴藏在血液之中的能量,埋藏在心底深处的肆虐,还有烙印在脑海里的火热,彷佛失去了控制一般,在这一瞬间全部都要冲出胸口,爆裂开来。
  埃文·贝尔睁开了双眼,那双湛蓝色的眼眸波光在迅速转动,心脏强壮有力而快速的脉动在耳膜之上咚咚作响。埃文·贝尔掏出手机,迅速拨通了一个电话号码,对方电话才一接起来,埃文·贝尔没有打招呼,就冲口而出,“我这里有一首歌词。”对方应了一声,“好!”然后埃文·贝尔就迅速而快捷地把刚才的歌词念了两遍,当念到“让我升华,放我自由”时,电话另一端也传来“操”的声音,那激烈而暴虐的声音,彰显了电话另一端接电话之人热血沸腾的情感。
  这首歌,就好像“催化剂(The。Catalyst)”一般,将内心所有的情感都释放了出来,轻而易举就点燃血液里最微弱的兴奋,然后放大到最大。
  “查斯特,查斯特,查斯特!”埃文·贝尔快速地低声念叨着对方的名字:林肯公园的主唱查斯特·贝宁顿。
  事实上,现在查斯特·贝宁顿正在录音室里,他的队友们也全部聚集在了一起,听到埃文·贝尔的来电,所有人都聚集在了一起,仅仅从纸面上埃文·贝尔吐露的歌词,大家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热血沸腾的激情。
  “埃文,你听!”查斯特·贝宁顿拿着手机走到了录音台之上,用键盘开始演奏起来,麦克·信田也走到旁边,打开了节拍器和混音器,开始用节奏融入查斯特·贝宁顿的旋律之中。
  伴随着旋律,埃文·贝尔再次迈开脚步,嘴里吟唱着,“上帝保佑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却是活在实弹枪膛之下的罪恶躯壳……”虽然查斯特·贝宁顿才刚刚拿到歌词而已,虽然埃文·贝尔也才是耳朵第一次接收到旋律而已,但两个人的合作,通过电话线的连接,就好像是天作之合一般,天衣无缝地契合到了一起。
  埃文·贝尔的脚步越来越快,随着旋律的加快,逐渐演变成了跑步,内心所有的火热和能量,在带着寒气和湿气的空气之中,伴随埃文·贝尔的脚步,彻彻底底爆裂了开来。


第518章 尘埃落定
  这是埃文·贝尔和林肯公园的第二次合作。
  第一次,林肯公园先谱曲,而后由埃文·贝尔填词,于是有了“永不独行(Not。Alone)”;第二次,埃文·贝尔先写词,而后由林肯公园搭配旋律,这就创作出了“催化剂(The。Catalyst)”。
  不管是埃文·贝尔,还是查斯特·贝宁顿,包括林肯公园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承认,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总是让人拍案叫绝。不同于“永不独行”蕴藏在迷幻打碟音之中的激情,这一次“催化剂”就是直接将血液、骨骼、肌肉、身体里蕴含的所有热情都点燃,彷佛身体就是一个烟花弹,在旋律的火星之下,迫不及待就爆裂了开来,绽放出最美丽的图案。
  埃文·贝尔写词,查斯特·贝宁顿作曲,麦克·信田编曲,这前后也总共不过花了不到二十分钟而已。在埃文·贝尔抵达王子街十一号之前,这首歌就算是完成了,而且是如此出色。
  埃文·贝尔和查斯特·贝宁顿的联系算不上频繁,但两个人的每一次碰面,总是让人如此兴奋,血液沸腾。
  “埃文,这首词真的是太棒了,太棒了。他妈的太棒了。”查斯特·贝宁顿嘶哑的声音通过手机在埃文·贝尔的耳朵旁边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埃文·贝尔拿开了手机,将话筒对准自己的嘴巴,然后用最大的声音吼到,“查斯特,旋律真的是让人疯狂,我现在就像一个疯子一样,在这里大吼大叫,真的是太疯狂了。”寂静的街道回响着埃文·贝尔,声音撞击到砖墙之上,震荡出闷闷的回音。
  可能骚扰到街坊邻居?这不是重点。重点就在于,这首歌的确就像是催化剂一般,将体内所有的兴奋、热情和亢奋都激化了出来,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恍惚间,埃文·贝尔回想到了当初的鹰岩音乐节,第一次见到林肯公园时的情形,查斯特·贝宁顿在舞台上嘶吼“更进一步(One。Step。Closed)”,那种让人血脉喷张的兴奋感,才是摇滚在舞台上最耀眼的亮点。所以,埃文·贝尔刚才脑海之中浮现出“催化剂”这首歌词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自己谱曲,而是给查斯特·贝宁顿打了电话。因为埃文·贝尔知道,林肯公园那种融入血液、铭刻骨髓的摇滚精神,才能将这首歌的魅力扩张到最大。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大吼大叫了足足有一分钟之后,查斯特·贝宁顿的理智才稍微回来了一些。不过他依旧是扯着嗓子在说话的,高高的音调在云端漂浮,彷佛有随时坠落的岌岌可危感,却也让血液奔驰的速度达到了最快。
  埃文·贝尔深呼吸了一下,又深呼吸了一下,才感觉脑海里的耳鸣声稍微平静了下来。难怪别人都说兴奋过头容易窒息,演唱会现场就有不少人因为过度尖叫呐喊,再加上现场气氛的炙热和闷热,而发生脱水、晕倒等情况。
  “‘催化剂’,我认为‘催化剂’再合适不过了。”埃文·贝尔感觉喉咙有些发烫,不由吞了一口唾沫。这首歌的歌词之中,没有任何一句歌词提到了“催化剂”这个词汇,无论是字面上还是内部意思,都没有。可是,埃文·贝尔推敲出这首歌的名字之后,却意外让人觉得再合适不过。仅仅一个“催化剂”,就将这首歌的精髓完全展现了出来。
  “他妈的太棒了。等麦克后期编曲制作完成,我们就进录音室吧。”查斯特·贝宁顿迫不及待地说到。
  “你过来纽约?还是像上次那样分开录音?”埃文·贝尔干脆利落地就说到,他甚至没有做任何思考,能够和林肯公园有第二次的合作,这的确是一件不需要考虑的事,让人从心底感觉欢愉的事:和知音好友一起做音乐,还有什么事能够更加开心的吗?“对了,要不你们还是来纽约吧。”埃文·贝尔想起了一件事,于是改口了,“我在百老汇的剧目就要开始公演了,有没有兴趣过来看看?”
  百老汇,不同于音乐和电影,这是埃文·贝尔起步的地方,也是埃文·贝尔梦想起飞的地方。对于百老汇,埃文·贝尔总是有着特殊的情感,虽然他不务正业,但其他各个领域都无法取代百老汇在埃文·贝尔心中的位置。
  “当然是过去纽约了。”查斯特·贝宁顿语气没有任何停顿,几乎是下意识地就说了出来,说完之后,才反应过来埃文·贝尔后半句话的内容,他不由哈哈地笑了起来,“你的录音室,我们可是想去好久了。借着这次机会过去看看才行。”虽然华纳唱片也有专业录音室,而且设备十分先进。但埃文·贝尔现在就是老板,他自己打造的王子街十号录音室,绝对可以说是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