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艺术家 >

第704章

大艺术家-第704章

小说: 大艺术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埃文·贝尔赢得最佳导演银狮奖这件事,惊讶的成分就减少了许多。
  翻阅一下各大媒体对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评论,就可以了解专业人士们对于埃文·贝尔的横空出世,其实并不意外。
  “黑马不是黑马,埃文·贝尔用实力说话,赢得认可。”这是来自“电影评论”里克里斯·范朋克的评论,这一次他亲自抵达了威尼斯参加电影节专项报道。克里斯·范朋克在上个月还成为了埃文·贝尔参演“断背山”的头号反对者,但其实也是处于爱之深责之切的立场,克里斯·范朋克可不希望看到埃文·贝尔“堕落”,毕竟同性恋电影在好莱坞的地位实在让人担忧。现在,一部“神秘肌肤”又再次赢得了克里斯·范朋克对埃文·贝尔的支持。
  在评论之中,克里斯·范朋克认为,“‘恋恋笔记本’时埃文·贝尔的导演风格就已经初见端倪,他对情节平淡之中见真情,叙事之中见深刻的节奏把握,十分出色,而画面与情节的融合,角色与主题的相辅相成,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不过,‘恋恋笔记本’还是没有给埃文·贝尔太多的发挥余地,这一次通过‘神秘肌肤’,埃文·贝尔初步确定了自己导演的风格,并且成功地讲述了这个成长的故事。故事里的沉重感不是通过反复叙述制造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个细节在无声无息间加重内心的筹码,观影之后内心的惊涛骇浪,余韵悠长。”
  克里斯·范朋克认为埃文·贝尔在导演上的天赋,甚至超过了他在演员上带来的惊喜。当然,克里斯·范朋克同时还认为,埃文·贝尔个人丰富多彩的经历,被人诟病为“不务正业”的生活也方式也注定了他在导演位置上的出色。他相信,埃文·贝尔未来在导演位置上将会继续带来惊喜。
  相比于克里斯·范朋克对埃文·贝尔一个劲的赞扬,法国的“电影手册”还是表示了意外,“战胜了金、贾、阿曼拉巴等出色的导演,贝尔的获胜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二十一岁的年龄注定将找来一片质疑声。”埃文·贝尔是威尼斯电影节六十一届以来,赢得最佳导演最年轻的导演,这个称号可是众矢之的,想必“神秘肌肤”在正式公映时,前来挑刺看好戏的人绝对不会少,不过从另外一面来看,这也是对“神秘肌肤”票房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
  “不过,贝尔的这次获胜虽然出人意料,但是无论是电影的质量,还是观众的口碑,都是让人信服的。至今想起‘神秘肌肤’的情节,还是历历在目,让人唏嘘不已。但是这一份对成长之痛的挖掘,就让人看到了贝尔身为导演的老道和出色。”“电影手册”最后还是送上了称赞,看来他们对于埃文·贝尔拿奖的结果意外归意外,但也没有太多异议的。
  真正有异议的,还是“首映”。“神秘肌肤”作为美国代表作品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这是一个国际舞台,“首映”还是没有光明正大地拆台,毕竟拆台的结果是让自己国家没脸,艾略特·卡特倒也没有说重话。不过对于埃文·贝尔的拿奖,艾略特·卡特还是用一种略带讽刺调侃的语气评论了一番,“意大利出身的马尔科·穆勒为了表明组委会的公正与清白,放弃了‘房间钥匙’,却将银狮奖颁发给了仅仅拍摄第二部作品的贝尔,倒让人感叹其‘公正’背后的真正意义。‘神秘肌肤’究竟值不值得如此高的赞誉,我们只能等待公映了。”
  这话里显然是在暗示埃文·贝尔贿赂了马尔科·穆勒,不仅让“神秘肌肤”成为了开幕影片,还拿下了一座银狮奖——要知道有多少导演穷其一生也不见得能够得到三大电影节的认可,埃文·贝尔这才第二次出击,就“轻而易举”赢得了认同,自然是让人眼红的。艾略特·卡特的挑刺行为显然有不少迎合声,到时候“神秘肌肤”的公映势必会被放在放大镜之下,架起来用火烤。
  还好,相对而言,对于埃文·贝尔这位新晋导演的横空出世,大部分媒体还是抱着和善态度的,这一点从当初“神秘肌肤”的影评就可以窥见一些痕迹了。
  英国的“视与听”杂志称,“贝尔向我们证明了,他在导演的位置上从来就不是玩票,无论是‘恋恋笔记本’还是‘神秘肌肤’,他的导演才华都让人惊叹。”
  同样来自英国的杂志“帝国”当初就对埃文·贝尔的导演工作赞不绝口,这一次对于埃文·贝尔的获奖更是拍手叫好,他们认为“这是威尼斯电影节今年改革的举措中,最为出色的一笔”,这种言论甚至把拿下金狮奖的“维拉·德雷克”都比下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埃文·贝尔的银狮奖才是第六十一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最大亮点,可见他们的推崇了。
  除此之外,德国、法国、中国、日本的多家媒体也都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总体来说,埃文·贝尔爆冷获胜还是让许多人意外,不过意外之余,大家也对于“神秘肌肤”越发期待起来,都希望看看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让埃文·贝尔仅仅在自己第二部导演作品上,就战胜了一众高手,赢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座银狮奖座。
  在美国,“纽约时报”、“滚石”、“人物”、“综艺”等杂志也都纷纷发表了评论,总体来看还是喜悦居多。威尼斯电影节上对于欧洲电影更加亲近,除此之外就是中国电影——威尼斯向来是中国两岸三地导演的福地,但是美国电影在这里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平均每年能够登陆威尼斯的作品也就两三部而已,今年埃文·贝尔能够代表美国赢得银狮奖,自然是让人喜不胜收的。
  不过,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归属问题,埃文·贝尔的这座银狮奖究竟算美国的还是英国的?
  美国人认为,“神秘肌肤”是在美国拍摄的,整个班底都是在美国打造出来的,而埃文·贝尔更是在美国发展,自然应该属于美国;而英国人认为,埃文·贝尔是英国人,土生土长的伦敦人,而十一工作室是属于埃文·贝尔的,那就说明“神秘肌肤”的资金来源和制作都是英国的,当然应该属于英国。
  当初让媒体嫌弃不已的“神秘肌肤”,如今却成为了英美两国争抢的对象,这也算是一件趣事了。


第876章 韦恩斯坦
  如今“神秘肌肤”已经成为了香馍馍,英国和美国都在争夺这部电影的“所属权”,而各大电影公司也都在争夺这部电影的发行权!
  遥记得一年前,“神秘肌肤”要投入拍摄时,以“首映”为首的小部分媒体竭尽所能对这部电影进行嘲讽,他们对于埃文·贝尔的导演生涯丝毫不看好,都认为埃文·贝尔导演的电影将会是一场灾难。结果,“恋恋笔记本”成功了,北美一亿五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让十一工作室挣得盆钵满盈。现在,“神秘肌肤”也成功了,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为埃文·贝尔拿下了他人生第一个导演相关的奖杯。
  那些等着看埃文·贝尔笑话的人都偃旗息鼓了,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还不到嘲笑讽刺、落井下石的时候,他们都坚信,埃文·贝尔总有决策失误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找到机会出一口心中恶气的。比如说,“断背山”,也许就是他们苦等的机会。所以,以“首映”、“世界新闻报”为首的这些媒体都会静静等待,等待机会的来临。只是,他们等待的机会真的会来吗?
  “神秘肌肤”在威尼斯电影节开幕放映之后,就已经开始有人联系泰迪·贝尔了,不过泰迪·贝尔并不着急,不是因为他对颁奖典礼有所期待,而是因为十一工作室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工作室,这次过来威尼斯的负责任就只有泰迪·贝尔一个,他要负责整个团队所有活动的规划,要不是有埃文·贝尔的帮忙,泰迪·贝尔根本就忙不过来,他实在没有时间去和那些电影公司谈发行权的问题。所以,泰迪·贝尔的回复一律都是“颁奖典礼结束之后再说”。
  其实,对于发行公司来说,如果真的看好一部电影,在颁奖典礼之前就敲定是明智的决定,因为一旦这部电影在颁奖典礼上有所斩获之后,价钱就势必要抬高了。相反,如果对于一部电影不太确定,那么观望一下颁奖典礼的成绩再进行谈判,是一个相对来说稳重的考虑。
  但是“神秘肌肤”在揭幕放映之后就好评如潮,而且还加上导演是埃文·贝尔的噱头,就足以让发行公司下决定了。可惜,泰迪·贝尔的一句话就让这些发行公司不由再三掂量了:难道,难道埃文·贝尔还想在威尼斯拿奖?如果拿奖了又该如何,没有拿奖又应该如何谈判,发行公司都开始开动脑筋了。
  在颁奖典礼开始之前,泰迪·贝尔前后一共收到了八家公司的问询电话,当然其中还是要分诚意十足的、试探性询问的、做样子攀关系的等等。不过泰迪·贝尔实在没有精力,所以不分性质,一律都用那句话挡了回去。
  颁奖典礼结束之后,没有想到埃文·贝尔真的拿奖了,而且一拿就是最佳导演银狮奖!这下顿时就沸腾了。英国和美国还在讨论这部电影究竟应该算是哪个国家的,各大电影公司都已经看到这后面巨大的商机了。
  埃文·贝尔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埃文·贝尔第一部获奖的作品,埃文·贝尔第一次挑战禁忌题材的作品……巴拉巴拉,如果要进行宣传,这文案有无数种写法,一旦确认了发行权花落谁家之后,文案的构思就可以展开了。
  颁奖典礼结束当晚,泰迪·贝尔就前后接到了五家公司的来电,虽然比起之前少了三家,但这一个个都来头不小,而且诚意十足。最熟悉的莫过于华纳兄弟和福克斯探照灯,除此之外,上次因为“撞车”的发行权有过接触的狮门影业又再次出现了,不过这一次他们又要和福克斯探照灯一较长短了,上次“撞车”被福克斯探照灯买下发行权,这一次不知道结果又当如何;还有就是属于迪士尼旗下的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不仅正式表达了购买发行权的想法,而且态度十分诚恳;另外,梦工厂的出现让人颇为意外。
  在这五家公司中,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和梦工厂都是第一次与十一工作室有所接触,梦工厂大名鼎鼎自然不用多做介绍,而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其实也来头不小。这家公司是由业内名声十分响亮的韦恩斯坦兄弟所创建,这间创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独立制片电影公司,在独立电影领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让大型电影公司第一次正式独立电影的无穷潜力。韦恩斯坦兄弟最为著名的有两点,一是对影片的直觉,十分灵敏,他们总是能够看到别人所忽视的亮点,从而挖掘出杰出的作品;二是市场运作能力十分出色,公关手段更是了得,奥斯卡公关的运转中,韦恩斯坦兄弟绝对是个中好手。
  1993年,迪士尼以八千万美元收购了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成为了迪士尼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其后,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就将目标瞄准了冲击奥斯卡影片、低成本影片和艺术影片。在过去十年中,他们发行的作品中包括“低俗小说”、“杀死比尔”,昆汀·塔伦蒂诺就是韦恩斯坦兄弟一手提拔起来的;“英国病人”、“心灵捕手”、“莎翁情史”、“美丽人生”、“纽约黑帮”、“时时刻刻”、“芝加哥”、“冷山”……全部都是他们发行的作品,在奥斯卡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