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品奇才 >

第247章

超品奇才-第247章

小说: 超品奇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这个VCD播放机,将取代LD大影碟、传统录像机,成为卡拉OK、家庭录像机的首选……”
  “一派胡言!”冯宇正在VCD前侃侃而谈,说VCD的各种优势呢,就被一个愤怒的声音所打断!这个声音,腔调还有些怪。
  先锋公司的代表大步挤进来,站在冯宇面前,颇为激动地说道:“我们LD大影碟可以存储一百分钟的电影,采用激光技术刻录,两面皆可读取,而且影像清晰,音质清晰,怎么可能是你们这种产品能够取代的?”
  冯宇低头瞥了一眼先锋公司的代表,啧啧,穿上鞋也就一米六吧?哥们儿一米八的身高,你离我这么近,仰头看我不累吗?
  居高临下说话,气势上就比较足!既然你送上门来,就别怪我拿你们的产品做对比了。
  “是吗?那么我们的影像、音质就不够清晰吗?我们现在的技术,确实一张光盘只能存储六十分钟左右的视频,但这对一般的音乐录像带来说,已经足够了。一部电影,也只需两张光盘而已。对了,我们这个一张光盘的售价是十块钱,不到两美元,请问你们这一张大影碟,卖多少钱?四十美元还是三十美元?哦,好像国外有二十美元左右的。买你们的一张大影碟,可以买我们的十张。”
  周围的人开始议论纷纷,买影碟机,肯定不能就看一部电影,而影碟,才是需求量最大的产品。
  一个是最少二十美元,一个是不足两美元,消费者会买哪一个,傻子都知道,在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当然是买便宜的。
  “喏,这是贵公司生产的LD大影碟,这是我们公司生产的VCD光盘,存放你们一张大影碟的空间,可以存放我们八张VCD光盘。”冯宇用两个盒子,将影碟分别收起来,摆放在桌子上对比,供大家参观。
  “再说播放机的价格,市场上LD大影碟机,售价在一千三百美元以上,而我们的VCD播放机,售价在一千美元左右!再看看LD大影碟机的体积,看看我们VCD播放机的体积,请问各位选择买哪一个?”
  “就算你能取代LD大影碟,但怎么取代录像机?录像带才是主流,而且录像带的价格,也才几美元。”有人在人群中高声叫道。
  先锋公司的人还在想着怎么反驳冯宇呢,听到这个人问的话,他也就没吭声。虽然他懂中文,但用中文跟人辩论,还是有些困难的。
  张瑞强顺着声音看过去,这个人怎么有些眼熟呢?他没认出来,这个人也是泰华贸易公司的。
  “问得好,那我就告诉你们,为什么VCD会取代录像带。看到这个视频了吗,是猫王的音乐录像。”冯宇拿过一个话筒,插在VCD播放机上,然后按了一个按钮,猫王的歌声消失了,但音乐伴奏还在。
  冯宇随着伴奏,唱了两句歌曲。唱的有点难听,但他展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看到没有,这个还可以作为卡拉OK的伴唱机,而且我们会推出大量的这种音乐光盘,无论是唱歌还是听歌,都非常享受。再看画面,我们比一般的录像机更加清晰,而且绝不会有卷带的情况。再就是我们光盘小巧的优点,放两盒录像带的空间,可以放八盘我们的光盘。而一般的录像机,价格也要九百美元到一千五百美元之间,这一点,我们同样有优势!”
  “你们这个产品有现货么,我要两台!”冯宇安排的托儿高声喊道。
  这一嗓子,提醒了其他人,那些老外纷纷反应过来,买两台回去拆开研究,他们不也就能生产这个VCD了吗?


第433章 步子迈大了
  “陆少,这个事儿麻烦你了,等我回京城,咱们坐下来好好聊聊。”冯宇挂断电话,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光是弄个展会没多大用处,倒是让那些外国品牌,很好的展示了一下他们的先进技术。华夏除了小霸王和风雨牌,可以说没什么亮点。
  冯宇本想看看,是否还有什么遗珠,结果真的就是华夏电子消费品,此时跟欧美、日本比起来,差距明显。
  连带着市里也将闭幕时准备的舞龙表演取消了,风头都让老外抢走了,我们还给他们表演?
  但这次展会,还有一个很大的目的,那就是宣传VCD,宣传品牌。
  展会上,VCD出尽了风头,无论是风雨牌还是爱华牌,都让很多老外啧啧称奇。冯宇请人炮制了一篇文章,尽可能的突出,VCD这个产品,如何的了不起,如何顺应潮流。
  然后这篇文章,交给了陆少,让他帮忙,发表到华夏的主流报纸上面,比如《人民日报》,这是华夏电子消费品第一次领先了世界,难道不值得大书特书?
  当然,冯宇还让付光正、基里连科通过关系,在欧美的报纸上,也鼓吹VCD是如何的了不起,华夏电子产品,如何的出风头。
  这类文章一出,关注这次展会的媒体更多了,一些外媒根本就没来参加这次展会,但一样写出了关于这个展会的文章。
  主要是分成三派,一派说之前的文章,肯定是虚假的,华夏那么封闭的国家,电子消费品,绝对不可能领先世界,肯定是华夏盗用了爱华的技术,这是日本人发明的。
  这类媒体主要是英国、日本等欧洲和东南亚媒体。
  还有一派,肯定了之前的文章,说华夏已经崛起了,而且华夏有那么多的人,将来必将占领全世界。主要宣扬的,就是华夏威胁论,这类媒体,主要是北美的。
  最后一派,就是恭喜华夏追赶上世界的脚步,祝华夏发展越来越好等等。这类媒体,是前苏联那些国家和跟华夏关系好的国家的媒体,当然,转载最多的,就是华夏本国媒体。
  这一波媒体攻势,是冯宇跟付光正商量出来的结果。首先要让人相信,VCD的技术,确实是划时代的,非常优秀。
  然后再配合广告攻势,逐渐打开市场。
  付光正跟冯宇说,广告或许能让产品初期有一个暴涨,但并不一定能让产品销量稳定的增长。这一点,付家可以举出非常多的例子。
  比如现在的学习机,虽然看起来情况不错,但海外市场经过短期的暴涨之后,已经逐渐萎缩。
  华夏的市场,看起来还会继续增长,但现在已经冒出学习机就是一个四不像的说法,就是一个披着微机外皮的游戏机。
  付家人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认为VCD要取代录像机,取代LD大影碟机,成为家庭影院的首选,可能要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
  所以付光正告诫冯宇,不要盲目的继续扩大VCD的产能了,现在的产能,如果满负荷运转,产品都会造成积压。
  不过好在现在虽然销量不算太好,但也能保本,还能占领市场,应该说是非常划算的。
  冯宇很清楚,他并不是一个销售天才,能有这么多销售点子,能知道哪些产品会挣钱,全部是靠着前世的记忆。
  但前世的记忆,并不能告诉他,别人赚钱的详细过程,只知道某些产品,会火,会赚大钱。这也是冯宇为什么每次投资,都想尽可能保持前世的原班人马。
  现在看来,他还是太过自负了,太过迷信记忆,而且一直在改变着历史走向,总是提前将一些产品推出来,却忽略了时间的关系,忽略了此时的消费能力。
  导致原本一出现就能很火的产品,现在却要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推动,推动产品的销售,推动市场。
  展会结束了,无论是风雨牌VCD,还是爱华牌VCD,都没能得到让冯宇满意的订单量,甚至比冯宇预估的量低了很多。
  那些厂商代表都知道了,VCD的专利技术,掌握在泰华贸易公司手里,交换给了日本的AIWA公司,而且经过日本公司爆料,他们也清楚的知道,AIWA公司的大股东,跟风雨牌的大股东,竟然是一个人!
  也就是说,VCD,现在就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好多人都来跟冯宇谈,谈VCD技术的授权,想要共同开发这块市场。
  但冯宇毫不犹豫的都拒绝了!
  虽然说多个品牌经营,可以更快的让市场繁荣起来,但无疑会降低他的利润。尤其是很多厂商的技术实力,都在泰华公司和爱华公司之上,品牌也在风雨牌之上,万一他们研制出了更好的产品,比如DVD,那么可能VCD还未繁荣起来呢,就被DVD给取代了,这点是冯宇绝对不想看到的。
  因为冯宇不肯授权,而且销售渠道早已经划定,所以即使有些公司想要代销风雨牌VCD或者爱华牌VCD,冯宇也不能跟他们签合同,否则就是冯宇违约了。国内的渠道是泰华贸易公司的,国外的销售,更是全部交给了付家。
  冯宇这么做,倒是让付家非常感动,明明有踢开付家的机会,冯宇却选择放弃了,这个年轻人,还是很讲究的。
  只有付荣进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那是他儿子付光正帮了冯宇太多的忙,无论机械公司的新厂建设,还是什么爱华电子、风雨电器工厂的建立,都是付光正在忙,冯宇是离不开付光正,也离不开付家的管理团队。
  他也暗中怂恿付光正几次,冯宇离不开你的帮助,你就没想过多要一些股权?不白要,可以花钱购买啊,钱不够,老豆可以给你。
  但付光正一次次的拒绝了,他了解冯宇的性格,冯宇这种人,属于那种看起来很大方,其实抠到死的人。他要是提出来这个要求,冯宇答应了还好,要是不答应,他怎么办?难道撤资?
  撤资确实会让冯宇损失不小,但也不会伤筋动骨。冯宇完全可以让下面的基层管理人员先顶上来,然后高薪从其他企业挖人。但付光正就将损失一个跟着冯宇赚大钱的机会,弊大于利。
  付荣齐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付荣齐还说,最好可以跟冯宇把关系再拉近一些。
  冯宇看着八月份VCD的销售报表,依然不太理想,忍不住叹了口气,步子迈太大……好像扯着蛋了!


第434章 笔友
  “咦?老四,你不是有大哥大吗,怎么还写信?”宿舍老三好奇的问道。
  冯宇随口说道:“哦,交了个笔友而已。”
  笔友,是这个时代非常流行的交友方式,尤其是在青少年学生中流行。冯宇当然不是随意的交笔友,这次交友,也绝对不是为了生意。
  他这封信,是寄给前世的她!
  周可欣,江城人,今年刚刚考上高中,喜欢读书看报,理想是当一名记者。
  今天刚刚走进校园,看到传达室窗户上,贴着一个信封,上面竟然是自己的名字。
  学校好像没有跟她重名的,再仔细看了看班级,这封信确实是给她的。
  “李爷爷,我来取信。我叫周可欣,高一三班的。”
  “小丫头,不得了哇,你家还有亲戚在京城大学啊。你以后是不是也要考京城大学?那可要努力学习了,京城大学,可不容易考。”老李一边将信取下来递给周可欣,一边笑呵呵地说道。
  周可欣礼貌性的笑了笑,说了声谢谢,将信取走。
  看了信封,她才明白,李爷爷为什么那么说,这封信竟然是京城大学寄来的!可她家里,并没有在京城的亲戚啊,甚至连朋友都没有,是谁会给她寄信呢?
  一直到放学回家,周可欣都没敢将信取出来,怕别人看见。等写完作业,她上床睡觉的时候,才偷偷把信拆开,拿着手电筒,蒙在被窝里看。
  这是一封交友信,不是交男女朋友,而是笔友。
  笔友,据说是下乡返城青年,跟当初在农村的朋友,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