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小说巨匠 >

第297章

重生之小说巨匠-第297章

小说: 重生之小说巨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兰达摆摆手,转身离去,谢培道:“我先过去。”
  “学姐你忙。”
  米兰达走后,场下大片大片的目光集中到柳敬亭身上。
  “那个跟米兰达谈笑风生的亚洲少年是什么人?”
  “何方神圣居然让米兰达专程过来与他见面,看着完全陌生啊?”
  这些疑问在下一场秀开始前,得到主持人的解答。
  “今天来到现场的还有来自中国的柳敬亭先生!”
  现场不认识柳敬亭本人的人多,但是没听过“柳敬亭”这个名字的不太多。
  诺贝尔三年之赌。
  和蓝图斯的销量以及影视改编之赌。
  《小王子》的作者。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作者。
  徐晴拍拍似乎仍在状况之外的柳敬亭,说:“他们在介绍你呢。”
  第二天,柳敬亭的名字和这场秀一起出现在《巴黎竞赛画报》上,延续了“到一城,留一名”风格。
  旅游和时间的流逝仍然继续,“分开旅行”的计划却因为这次看秀风波而破产。
  当柳敬亭故地重游,再次来到英国时,已经是亭穿十年的八月,巧合的是,和徐晴一起坐伦敦地铁时,遇到一位cos成小巫师的男孩,一身黑色巫师袍,手里拿着一根不到一米的巫师杖。
  柳敬亭先是讶异,然后笑着指着那个男孩,跟徐晴说:“哈利波特的形象就是来自一个小巫师。”
  “什么哈利波特?”
  “下一本要推的儿童类小说的男主角。”
  “你要重新写童话故事?”
  柳敬亭点头,说:“大小孩们应该也会喜欢。”
  ……
  在英国只待了八天,之后去西班牙看斗牛,又一个月后,启程去南美,半途在澳大利亚停了一周。
  亭穿十年十月的第一个周四,新一届诺贝尔正式开奖,今年最引人瞩目的奖项类别自然是争论了半年多的文学奖归属。
  10月17,在万众期待之下,瑞典公布文学奖得主,来自秘鲁的作家家略萨!
  措手不及。
  始料未及。
  但
  情理之中。
  “诺贝尔永远不可能让人猜中!”
  这句话已经成为整个游戏的一条铁律。
  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文学奖公布之后,媒体没有立即对得奖者进行采访报道,而是先为威尔特和戈明克惋惜了一番,接着替“号称封笔,却满世界搞风搞雨”的柳敬亭担忧。
  “虽然这么说,但是最近一个月,似乎已经很少再听到柳敬亭的消息,看来,他现在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等待这个结果。”
  实际上,经历《威尼斯商人》之后,欧洲诸国的主流媒体对柳敬亭的“诺贝尔之赌”已经渐趋宽容,即便调侃,也已裹挟善意,特别是意大利《晚邮报》,更是明确地指出:“一个作家的伟大和是否得诺奖并无决定性的逻辑联系,就比如《等待戈多》和《吉檀迦利》,还比如《威尼斯商人》和《哈姆雷特》。”
  一时间,全世界都开始为这三个人鸣不平,法国和印度的学术界代表,先后向瑞典文学院讨要说法,自然无果,因为诺贝尔奖的一切评选内幕和细节都是绝密,要五十年后才能公开,瑞典文学院方面的回应就是简单的一句:“一切结果都是经过反复审定,绝对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10月20日,万象学园向世界发出公告:“《等待戈多》系本校柳敬亭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由作协冯长兴主席和本校三位语言学教授推荐到瑞典文学院,进行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结果殊为可惜,但我们已经尽力。”
  此公告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议,法国方面也很快证实了这个消息。
  “从《哈姆雷特》到《等待戈多》再到《威尼斯商人》,不愧是柳敬亭!”
  “他果然不是安分地在旅游,不过倘若因为《等待戈多》输了诺贝尔,我个人认为,这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输赢。”
  “既然瑞典方面知道真相,那《等待戈多》没获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就在这场热议风波逐渐沸腾起来的时候,25日,星月电视国际台发表重磅声明:“诗集《吉檀迦利》也是柳敬亭先生新作,与《等待戈多》一起参与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对这个结果表示遗憾!”
  仿佛天降陨石,仿佛平地惊雷。
  关于《等待戈多》沸沸扬扬的讨论还没停息,星月放出这个消息无异于火上丢炸弹。
  在某一刻,似乎整个世界都出现一瞬短暂的错愕,在那之后,热议的浪潮迅速汇聚成滔天巨浪。
  《等待戈多》和《吉檀迦利》全部出自柳敬亭!
  这个消息让太多人出离震撼,其中的一波三折和峰回路转大大地、远远地出乎了每个人的意料。
  大家猜到柳敬亭封笔可能只是虚晃一枪,是耍了一个文字游戏,所以大家的推论,包括陆艺筹在内,都认为柳敬亭可能要“携读者以令诺奖”,用对付莫之余的方式再次单挑瑞典文学院,或者是耍个小聪明,随意玩耍三年,无所谓地认输了事。
  事实上,柳敬亭没有玩阴谋,也没有耍小聪明,而是采用了他一贯的方式——用真正的实力面对一切危机和挑战。
  “哪怕是这样,都还是让大家失望了啊……”
  10月26日,柳敬亭突然更新了个人微型博客,几乎引起全中国人的转发和评论,上演了一场真正的“不转不是中国人”,很多铁杆读者刹那热泪盈眶。
  这个时候,柳敬亭身在古巴,正是那个老渔夫的故乡!


第三百五十六章 何须言败,老人与海!
  文艺发展进程和时代脚步的脱节,常常会使许多内涵较隐蔽的作品在面世之初,无法绽放应有的光芒,真正的价值可能要拖到很多年后才被发掘。
  这种例子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许多影视作品也遭受过同样的命运。
  过时固然无法吸引消费者们的兴趣,超前同样会曲高和寡,这时,真正的文艺评论者和某些有说服力的奖项就扮演着十分可观的作用。
  一个作家,你可能至今没有听说过他,没有读过他一部作品,但是某天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可能会立即登上畅销榜。
  一部电影,在放映之初,可能票房口碑双双惨败,血本无归,但是若干年后,突然某大学的一群学生发现它的真正的魅力,口耳相传之后,可能就会成为一部无与伦比的经典之作,深深地嵌入到一代人的记忆中。
  《等待戈多》有过开演就有观众退场的尴尬,但是后来成为荒诞主义的杰出代表,成为无数文学研究者弥足珍贵的素材。
  《吉檀迦利》作为一部诗集,本身的受众有天然的局限性,但是仍有大批读者为诗歌中呈现出来的意境和哲思所折服,他们吟诵着诗集中的诗句,幻想着文字构建出来的那个庞大世界,特别是诗歌中弥漫着的神秘而虔诚的宗教意味,更是让无数人为之痴迷和颠倒。
  真正触及人类灵魂的诗歌,不论对于整个时代还是对于人类本身,都具有隐秘的预言性。
  所以,这两部作品一出,敏锐的文学研究者很快联想到热衷这类作品的诺贝尔文学奖,他们自信地推测,今年的获奖者不会跳出这两部作品。
  然而,事实再次出人意表,正式的消息传出之后,标志着这两部作品的双双落选,世界各地的文学研究者们开始揣测原因,讨论来讨论去,发现最可能的结论是,这两部作品的作者一样的底蕴太浅,积累不丰,虽然说诺贝尔奖有凭一部作品定胜负的先例,但是占数更多的还是那些创作经验丰富的作家们。
  如此说来,只要威尔特和戈明克继续提供申请作品,哪怕是没有太大进步的作品,都足以让他们荣膺奖项。
  事实再次让大家跌破眼镜,《等待戈多》和《吉檀迦利》原本就属于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是柳敬亭。
  单部作品没有获奖还有情可原,这两部作品同出,还不能过关,那就一定不是作品的问题,而是评奖的问题。
  “我想,瑞典欠全世界一个解释,你们不能用五十年后什么把我们打发,这已经是一次显而易见的误差,家略萨的作品是有独到之处,但是在柳敬亭提供的两部作品面前,他的那些杂文诗集,更像是大学毕业设计作品。”
  “难道真是因为那次愚蠢的三年之约吗,我不愿意相信,诺贝尔文学委员会竟然会被这种戏言左右决定。”
  “大家还记得诺贝尔先生的遗嘱吧,他说得已经足够明确,全世界都看懂了,难道几位评委被蒙在鼓里了吗?”
  震撼之后,就是持续的声讨和质疑,以至于获奖者家略萨都被临时忽略。
  对很多作者来说,陪跑诺贝尔并不是什么真正值得难过的事情,实际上,书商们的算盘一向敲得很准,那些年年失利的作者看似悲催,实际却能年年登上一次头条。
  “每年总有那么几天,全世界的读者都在为他们惋惜。”
  这种宣传效果,完全不输那些获奖者,情况类似奥斯卡格莱美金像金马金鸡百花华表金球戛纳等等。
  还类似此刻的柳敬亭。
  他曾给世界带来过几次惊讶,但是没有一次能与这次相比。
  “我们或许猜错了,但也歪打正着了,他最终仍是携世界以对诺奖,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位作家能让世界所有国家为他鸣不平,感觉就像是他之前做的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一样。”
  陆艺筹第一次面对柳敬亭的新闻,感觉到某种无力,甚至产生仰望的错觉且无法摆脱。
  “种善因得善果,我倒想知道他接下来会是什么举动。”魏无知震撼的心情和陆艺筹差不多,但是他起初就没跟柳敬亭深交,对他保持警惕,所以更深的体味就不存在,无非就是从远到更远而已。
  “我也猜不到了,不事先沟通的话,他给出的惊喜,根本无从把握。”
  “我想,至少,最后一年的旅行可以顺畅了,因为这场赌约他已经大胜,以‘败’取胜。”
  “是啊,这样的落幕方式,不管是赫斯塔、宰岛,还是蓝图斯、洛尔特都无话可说,舆论风暴已经形成,他们根本不可能会傻到出面指责柳敬亭输了赌约。”
  “连新晋得奖者家略萨都自动避其锋芒,更何况他们几个?”
  ……
  随着这种空前舆论力度的呈现,国内网络对柳敬亭的质疑再难觅踪迹,因此而大红大紫的“东方之客”,留下“最后一贴”潇洒注销账号。
  “心服口服,此号后会无期!”
  凭借一个账号,围绕一件事,在没有任何联盟的情况下,能闹出这么大动静,又能在事情了解时,潇洒离开,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东方之客都显现出绝不简单的手段,如果不是他之前发帖风格的年轻化,肯定有人会怀疑她就是隐退下来的莫之余。
  实际上,在东方之客注销账号的之前,常有道就发帖表示了暗示:“虽未东山再起,但仍是一番兴风作雨,能听您说一句心服口服,已经难得。”
  矛头直指莫之余。
  常有道从哪里看出破绽的呢?
  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留言回帖的网友,以及正坐在电脑前的莫之余。
  常有道当然没有回答,因为他在发帖前的三个小时正在跟同事们讨论这个人是谁,结果不在身在何方的老板柳敬亭突然出水,说:“东方之客是莫之余。”
  没有任何解释,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