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好莱坞制作 >

第520章

好莱坞制作-第520章

小说: 好莱坞制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这个年代,好莱坞各大制片厂早都收归于更大的媒体娱乐集团,好莱坞电影业的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以“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为特点的“高概念”电影成为好莱坞的主流。
  MPAA有过统计,1975年,美国电影平均制作成本为500万美元,到198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000万美元,到2007年,大制片厂平均制作成本已攀升至7080万,平均营销成本也达4590万美元,总成本已超过1亿美元。
  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即便是好莱坞大制片厂每年的自有资金也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
  他们的母公司虽然实力雄厚,却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在风险巨大的电影制作上,而且作为上市公司,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公司报表上有太多的债务记录,于是引入外部投资者成为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必然选择。
  不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较长一段时间内,好莱坞并未感受到太大的融资压力,因为随着录像带、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欧洲地方电视等新的电影发行渠道的兴起,好莱坞电影通过预售版权便能筹措到大部分资金。
  海外的一些政府为促进电影业发展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为好莱坞的融资提供了很多便利,其中最特别是德国的一个政策,成为了被众多好莱坞公司利用的漏洞。


第六百四十四章 来自对岸的投资
  德国规定向电影业投资便可获得税收减免,而且并不要求电影项目需在当地生产或聘用当地的创作人员,减税额度还可被留置。
  这一税收漏洞迅速被德国投资者和好莱坞利用,好莱坞制片厂可以将电影的版权卖给一家德国公司,然后再以低于售价百分之十左右的价格将影片“租赁”回来,双方均能从税收优惠中获利。
  但到新世纪之后,海外预售市场开始衰退,在1990年代,好莱坞电影项目通过海外预售能获得高达百分之六十的预算,到了2005年,仅能获得百分之三十乃至更少,加上德国的税收漏洞被填补,好莱坞的融资开始遭遇一些困难,急需新的资金来源。
  而此时,因为股票市场不景气,加上银行利率很低,华尔街的资金非常充裕,甚至出现了一些募资规模达到1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私募基金,华尔街的金融资本急需寻求新的赢利点。
  市场表现稳定的好莱坞进入了他们的视线,他们发现好莱坞电影的前景不错,在1990年到2000年间,美国的票房总额增长了接近百分之六十,海外市场经历了恐怖的爆发式的增长,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好莱坞电影的收入来源已很广泛,能够具备可观的投资回报率。
  再加上一种以概率和统计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开始被投资机构信奉并广泛采用,他们发现在股票市场中适用的投资组合理论也可以用于电影业,当投资的电影项目达到20到25部时,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就比较小了。
  于是,华尔街资本对好莱坞电影的“拼盘投资”项目应运而生了。
  其中最为典型的有两家公司。
  一是派拉蒙影业,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梅尔罗斯”拼盘计划。
  2003年,在派拉蒙的商业运营副总裁埃萨克·帕莫主导下,美林等与派拉蒙达成合作,建立名为“梅尔罗斯”的私募基金,计划向派拉蒙2004和2005年度计划生产的影片中,投入巨额资金。
  但好莱坞公司对待外来资金手段多多,这一拼盘计划派拉蒙成功了,却也失败了。
  派拉蒙用多种行业内的运作方式,抹平了拼盘计划投资项目的大部分盈利,直接导致合作破裂,包括美林在内的多家华尔街投资商,也在今年将派拉蒙影业起诉到了特拉华衡平法院,这场官司势必会拖得又臭又长。
  虽然从短期内来看,派拉蒙获利众多,是胜利的一方,但他失去了重要的筹资来源,这也可以说是派拉蒙影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另一个就是相对论公司。
  2004年,年轻的华尔街投资人瑞恩·卡瓦劳格成立了相对论管理公司,致力于为华尔街资金进入好莱坞提供通道。
  他建构了一套模型,基于影片的导演、主演、类型、发行日期等因素预测电影的市场成功几率,从2005年到现在,相对论管理公司筹集了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华纳、索尼和环球等大制片厂的拼盘投资项目中,将好莱坞的拼盘投资推向了高潮。
  《变形金刚》筹资的一大来源,就是相对论公司,杜克还与飞来洛杉矶的瑞恩·卡瓦劳格见了一面,对方在这一项目上的投资额可能高达一亿美元。
  当影片取得收入之后,华纳兄弟会首先扣除约百分之十的发行代理费用,然后再扣除拷贝与广告营销费用以及杜克的分成和孩之宝公司分享的利润,剩下的收入才会与基金按照投资比例进行分割。
  根据双方的协议,被分配的收入不会局限于票房收入,也包括影片从音像发行、电视发行、新媒体版权乃至特许经营等渠道所得的收入。
  不过由于基金一般存续期有限,而一部好莱坞电影要完成发行周期则需要五年乃至十年的时间,因此双方并不会等到所有收入都核算完毕后再进行分配。
  当《变形金刚》完成影片上映后,双方便会根据票房收入情况对后续其它盈利渠道的收入作出预估,然后基于预估的数字进行分配。
  为了保留对影片版权的所有权,也保证投资基金及时退出,像华纳兄弟这样的大制片厂会以影片未来所取得的收入作为担保,从银行取得贷款支付给投资基金的管理机构,而管理机构会从中抽取一定的分红,再将受益分配给投资者。
  虽然牵扯到的投资比较麻烦,但以杜克如今的地位,整个项目的主导权都牢牢握在手上。
  而且他也在跟风,通过开曼群岛成立了一家电影基金会,不同的是,这家电影基金会到现在都没有投资任何一部电影。
  杜克成立这家基金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直接投资电影,而是准备当接盘侠。
  对于杜克这层级的人来说,再加上一些先入为主的观点,尽管猜不到具体的爆发时间,却不难发现金融风暴已经露出了苗头。
  这场风暴会深切的影响到好莱坞和主要由华尔街资金构成的拼盘计划。
  曾经的这个年代,杜克已经在对岸的剧组混出了点地位,目光也随之走高,关注过这方面的内容。
  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华尔街对好莱坞的拼盘投资陷入了危机,再加上好莱坞的公司对待外来投资者实在是不怎么讲究规矩,华尔街资本渐渐远离好莱坞,甚至出现了斯皮尔伯格为了梦工厂两亿多美元的资金注入计划,数次找印度人的情况。
  而那些投行纷纷将它们在电影投资计划中的股份以三到五折出售,甚至催生了几家专门收购此类资产的公司。
  杜克的基金会准备做的,就是这些。
  他让人专门调查过这方面的信息,通过拼盘计划筹资的电影中,不乏一些名声赫赫的项目。
  比如二十世纪福克斯与沙丘资本的拼盘计划中,就有《阿凡达》和《新X战警》。
  华特迪士尼的项目中,更是有《爱丽丝梦游仙境》和《加勒比海盗4》。
  如果金融风暴爆发,他的基金会能以三到五折收购那些华尔街资金在其中的股份,能带来的盈利数字可想而知。
  当然,杜克和他的团队在好莱坞打拼超过十五年,本身更是大型电影公司的重要人物,好莱坞想要用对付华尔街的方式来应对他,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而且杜克瞄上的项目,全都不是只有票房收入分成的拼盘计划。
  早在2005年,华纳兄弟就有过统计,旗下制作和发行的电影票房收入的盈利不到他们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五,但它们从电视、有线电视、DVD、录像等家庭娱乐项目以及各种周边产品中赚到的钱占据了总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五。
  好莱坞不靠票房挣钱早已成为业内的共识,今日的好莱坞已经不再是“梦工厂”了,本质上它已经变成一种服务机构——一个基于版权和金钱的交换所。
  杜克一直在让人紧盯着这方面,他知道机会稍纵即逝。
  等经济危机过去,用不了多久,来自印度、阿联酋、太平洋对岸等新兴市场的资本就会将目光投向好莱坞,好莱坞的拼盘投资项目又开始增多。
  实际上,已经有来自太平洋对岸的资金瞄上了杜克的新项目,毕竟他的电影,在那边几乎就是超级卖座的保证。
  “杜克,这位是来自中影集团的王先生。”
  华纳制片厂刚刚设立的“变形金刚”工作室里,杰米·约翰逊向杜克做着介绍,“去年曾经随团来华纳制片厂访问过。”
  “你好,罗森伯格导演。”
  对方主动伸出了手,杜克在他的手上不轻不重的握了下,招呼道:“你好,王先生,随便坐。”
  这是他的导演办公室,里面堆积了各种与变形金刚有关的资料,稍稍显得有点乱。
  一名助理快速收拾了下,在杜克三人分坐在沙发上的时候,又端来了咖啡。
  “我首先代表中影集团向罗森伯格导演祝贺,《黑暗骑士》全球票房已经超过11亿美元了。”
  这位姓王的中年人看着这边,用比较流利的英语说道:“《黑暗骑士》在国内的票房也非常好,达到了3亿8500万RMB,您是最受欢迎的导演。”
  杜克礼貌的笑了笑,“谢谢。”
  说着,眼睛转向了杰米·约翰逊,他可不会傻到相信对方跑来洛杉矶就是为了说几句恭贺的话,表达下中影集团和对岸影迷对他的喜爱。
  王先生似乎还想绕圈子说几句,对于这种谈生意的方式,杜克已经很不习惯了,但他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总有自己的特色。
  杰米·约翰逊了解杜克的工作习惯,主动开口说道:“王先生所代表的中影集团,有意向《变形金刚》投资。”
  “我没有意见。”杜克本身没有参与投资这部影片,所以说道:“这方面还是以你们的意见为主。”
  那位王先生脸上露出几分笑意,显然已经与华纳兄弟达成了基本共识,只是杜克不点头的话,这笔投资肯定会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
  他看了杰米·约翰逊一眼,然后说道:“中影集团想与罗森伯格导演展开更多的合作……”


第六百四十五章 年轻的心态
  “中影集团想邀请罗森伯格导演明年夏天带领整个剧组,去我们那边做首映式。”
  这位王先生很有诚意的说道:“如果可以的话,请考虑把《变形金刚》的全球首映式放在太平洋对岸。”
  确定投资这个项目前,中影集团在国内做过针对性的调查,八零后一代已经长大,也有了一定的经济自主能力,他们对童年时代的各种回忆非常热衷,变形金刚就是热门话题之一,甚至国内还有各种变形金刚迷协会,这些都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还有就是导演了,本来中影集团有些担心《黑暗骑士》的风格,引进时不是没有动摇过,但杜克·罗森伯格这个名字在国内的号召力是惊人的,《黑暗骑士》一举打破了《泰坦尼克号》尘封近十年的国内票房纪录,成为了有记录以来的国内票房总冠军。
  中影集团也彻底看明白了,杜克·罗森伯格的影片,无比符合自家观众的胃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