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

第372章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372章

小说: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天的时间内变成外科大夫,但是最简单的基本知识你们还是需要知道的。给你们的救生包不要随意放,全部统一放到胸口的口袋。这样即方便于你取用别人的救护包也方便别人在你身上找到它,受伤后不管身上有多剧痛,第一件要做的事不是去止血,而是寻找到隐蔽的地方免得躺在地上成为敌人继续射击的活靶子……”
  “少开枪多带弹药,你们那鳖脚的枪法是在射击场上打死物炼出来的。而你们现在所要射击的对象是有两条腿能跑能跳还能躲的苏联人,乱开枪不仅浪费弹药还会暴露你们的位置,多掩护你们身边老兵,在他们换弹匣的时候再开枪,这个时候开枪也可以给你们壮壮胆……”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们还不能做到,而且到处乱看反而会让你们变得慌乱起来,那么你们就只需要留意两个方向,第一个就是你们身边的老兵,随时注意老兵让你们做什么,第二个就是老兵让你们观察和射击的方向……”
  “多带几双袜子对你们有好处,一双健康灵活的脚可以让你们活下去的几率比冻坏脚趾头的傻瓜多很多……”
  “手套不要那么厚实,要不然你们开枪时会发现带着厚实手套的手指伸不进扳机护环中去,如果在平时你感觉你的手指头被冻僵,那么就放进你们的裤裆里把它捂热……”
  “发给你们这个锌铁皮小酒壶不是让你们用来装酒,而是让你们随身捂着一些温水,地面上的冰雪就是你们口渴时的天然水源,没事时放一点到口中含化它可以让你们少背负一些负重……”
  “你们……”
  这样的教导在这两天内成为了这些新兵们听的最多的话语,每个新兵都被这样大量的信息涌入脑子里而感到晕头转向,但是这些新兵们也只有强行让自己记住这些东西,因为战场上的伤亡比例已经很明确的告诉这些人,死四个新兵才死一个老兵就是为什么老兵能站在他们面前最好的证明。
  这样的临时学习一直到临出发前才停了下来,被打散填充到各连排的新兵们和老兵们统一被剃成了光头,虽然天气仍旧寒冷无法戴上钢盔,每个人还都需要戴着厚厚的棉帽,但是心细的高志国还是注意到那些老兵通常会准备一块头巾,在战斗前包在头上即能抵挡暂时的寒冷又能让自己的头部得到钢盔的保护。
  新兵老兵全连人一起动手,用着北方人的传统大家包了一餐饺子大宴。这样做不仅有着出征前的团圆美满真思在里面,也有着祝愿战后大家还能在一起吃饭的寓意,毕竟战争中,谁都不知道下一秒谁会离开这个世界……
  “这么说来,东线和西线两个方向将一同发动攻击。”段国学看着银续来发过来的战报,有些意外的看着远东一带所发生的局势变化。
  “是有些意外,连我都没有想到银续来会这么快发动进攻,在我看来,应该在一周后发动进攻才更加合适,这样不仅能更拖垮苏军进攻部队,而且还能利用寒冷和食物短缺造成苏军的大量非战斗减员……”黄林自己也猜测不出银续来提前发动攻击的用意。
  “他还有什么解释吗?”
  “有,在报告的后面,按罗科索夫斯基手中的力量来计算,罗科索夫斯基到现在所发动的三个波次的攻击基本上已经用尽了他所能收集的主要作战部队,虽然他还能凭借第一、二波次攻击被打残拖垮的部队捏巴捏巴凑成第四波次,只是老银感觉总这么让对方打反而让自己的节奏被人牵着走;总指挥你说过的,不管是战争还是比赛甚至是商业竞争,总是按照别人的指挥棒顺应着对方的节奏去做那就已经输了一半,银续来认为虽然等着让罗件索夫斯基收集部队和资源发动第四波,不如伸出手去在对方感到疲惫之时狠狠的反击一下。”
  “有点意思,罗科索夫斯基想破罐破摔的疯咬一气,第一下我们被他们咬了一口,现在他也许正感到打的正顺时反顶这么一下,总之不能让他这样顺风顺水的一路追着我们打。而且银续来的报告上也写的很清楚了,现在他们一路后退已经退到了原先的中苏边界一带,再退可就是要退到国内了,罗科索夫斯基疯狂的决心让他们的前进速度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快,原本应该在第四波次才要退回到这里的居然提前了一个波次。情况的提前变化看来让银续来也憋不住了。”段国学将手中报告所写的地名在地图中找出进行比对,好更直观的知道双方态势变化的位置。
  “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银续来当然也想兵不血刃的吃下他面前的这些苏军,但是苏军前进的速度以及战场变化超过了预期的想象,苏军进攻速度虽然超过了我们的预计,但是这样超出的副作用也是明显的,那就是苏军在这样疯狂的进攻之后所带来的疲态要比原本预计的要提前到来。一个人可以短期内透支他未来两天的体力和精力,但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他却透支了未来一周的体力和精力,那他即将就会是一个频临死亡的垂死之人。”黄林继续详细的向段国学解释着银续来报告中的观点和理由。
  “不错,还有吗?”
  “苏军三次攻击波已经透支了原本预计四次攻击波才能做到的程度。这个距离已经足够让苏军缺乏各种物资补给,同时这么短时间内无节制的消耗士兵的体力也大大降低了苏军抵抗反击的实力。其次,苏军既然已经提前一周以上打到这里,在这条原本的边境线就是我们机动作战的底线,放任苏军冲入我们领土内作战会给民众对我们新政府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受到重创,就冲这一点,就是想不打也不能不打了!”黄林说到后面的那条原因时有些沉重,虽然有的时候进进退退的作战意图领导层知道,但是民众却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前进就是胜利,而任何的后退就是失败,前段时间银续来的机动作战已经让国内的一些宵小之辈揪着这条不放的攻击新政府无能。如果给苏军冲进领土来作战,那新政府所面临的就是更大的质疑。
  “那就按银续来的意图打吧。有的时候还是不要太轻视对手,罗科索夫斯基这一次不仅让银续来吃了个大亏,同时的确也让我们受到了一定的质疑,这两周,李德林和阳桂平可是没少向国内的那些记者解释;而真正的作战意图却又无法能向民众公开,难为他们了……”
  新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德林站在讲台上,底下是不断咔嚓弹动的快门声和翻动纸张的声音。
  “李副总统,请问中国在外贝尔加边疆区一带和苏联作战进展如何,很多人从苏联方面的电台和广播中得知,苏军正在将中国部队打的是节节败退,现在甚至已经败退到离满州里一带不到一百公里的距离,请问中国军队是否真的是在败退?”一名记者一上来便问出最关键的问题。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你话语中的一些词,我们没有败退,而是在后退。败退是打了败仗,而我们英勇的子弟兵并没有打败仗,他们只是受到一些小挫。”李德林拿出了在联合议会中所练就出来的本领巧妙的避开一些字眼,如果李德林承认军队打了败仗那么对民众的士气可是有着很大的打击。
  “那为什么原本我们一往无前的军队现在却一直节节后退,一年前我们打的苏联人是一路溃退,为什么现在完全调了个?”
  “这位先生,军事上的东西我不知道你懂的多不多,避其锋芒不与对方死拼是任何一个军事家都需要懂的的道理。我相信你们都看过苏军在最初的反扑时,从各方面收集到的资料都显示出苏军已经疯狂,疯狂到用着人命来填补火力上的差距。我来做个比喻,当你面对一条疯狗向你进攻时你可以轻易的将其打死,但是如果是十条疯狗同时向你发动攻击时,你会选择怎么办?”李德林的反问让这名记者语言为之一噎。
  “正确的做法就是避其锋芒逐个击破。”李德林在小小的反击了一下这名记者后很快的说出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却又没有泄露出最终的军事目的。
  “那李副总统,我想知道,这样的后退会什么时候终止,会不会放任苏军攻进我们中国。”另一名记者从侧面试图想知道军方的反应和计划。
  “这个先生很聪明,但是由于我不能泄露军事机密,恕我无法回答你这个问题,只是可以告诉你,我相信我们英勇的子弟兵不会让我们失望,更不会让我们的人民流血受难。”李德林说到这里已经算是给出一个不是答案的交代了,聪明的人会从这句话的意思里找出答案。
  “李副总统,听说段总指挥现在在新疆,而且从苏联方面传出的消息,请问段总指挥真的是在谋划着从新疆向苏联进攻吗?现在在外贝尔加边疆一带我们的军队在后退,那段总指挥为什么还要新开辟一个战场?”
  “这个请恕我无法回答,因为这属于高度战略机密。”李德林面对这个问题,只有用机密这个词给搪塞回去,因为即便是天下人都知道了要在那里开打,只要战役没有发动之前,该不说的还是不说为好。
  “我是陕西《光明日报》的记者。我想请问,段总指挥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有财力来发动一场战争,为什么不能将这样的消耗投入到我们国内建设中来呢?”
  李德林仔细的看了一下这名记者,回想起这名记者身后所代表的原势力代表后这才回答道:“首先请你好好的回忆一下一年前,发动战争的不是我们而是苏联,苏联首先在我国境内展开军事行动这在国际惯例上就是不宣而战,随后我国对苏联展开了有理有力有节的军事行动;但是很不幸,苏联高层单方面扩大了军事行动的规模和范围,我们只能在仓促之间同样提高了军事行动的规模和范围。”
  “那军事行动之后,为什么段总指挥却命令国内向这些地方进行移民。难道我国需要将这些土地变成我国的领土?”这么记者的话让其他记者有些骚动。
  “虽然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转向国内的经济建设上来,但是生存和发展两者之间,生存要远大于发展。按照这个记者你的意思,苏军都已经向我国动手开战了,难道要我们的国民再次被入侵生活在这些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下吗?大家都知道,外兴安岭、贝尔加湖,甚至是库页岛都原本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领土,现在我们只是作为苏军单方面军事行动之后的惩戒将其索取回来。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请记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和段总指挥以及全体领导人都是为中国未来谋取着幸福,我们期盼和平,但是却绝不惧怕战争。特别是那些试图将他们的意识形态强加给我们的那种战争,我们更是会为之抗争到底!”
  李德林最后的话其实就是针对苏联曾经向中国输出过的革命意识,苏联革命的成功曾经让迷茫的一些国人眼中一亮,苏联革命的成功让一些人寻找到了他们所追求的方向。但是国情不同,一个成功的案例生搬硬套的取之所用在另一种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度就是一个错误的典型,虽然这些人中已经在挫折中寻找到改变的方向,但是已经有着足够武力的段国学没有再给这些人机会。
  李德林的煽动还是很有效果的,底下的记者虽然有些人对新政府以及段国学有着这样那样的意见和不满,但是李德林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来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