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7 >

第5章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7-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宽十余丈,是江南十余万人民的劳动成果。 

     这条运河北起涿郡,南达杭州,连开皇四年 (公元584年)隋文帝命宇 

文恺率水工开的广通渠 (自大兴城至潼关,长三百余里)计算在内,大运河 

全长2700余公里,是世界最古老和最长的运河,相当于苏联沟通伏尔加河和 

顿河的运河长度的26倍多。大运河不仅长度在世界运河史上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其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 

     大运河通航以后,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重大作用。运河是大业六年开凿 

的,第二年,隋炀帝就敕令把江淮粮食北运,并将江淮等地的战争物资通过 

永济渠输送辽东。因此唐朝著名理财家杜佑说:运河通航以后,“天下利于 

转输”。 

     大运河开通以后,对黄河起了分流作用。这是因为每年六七月间,黄河 


… Page 14…

流域雨量大增,黄河的流量骤然增长,而下游泥沙沉积,河床很浅,在河水 

上涨之际,容易泛滥成灾。但从开凿运河以后,每当黄河涨水季节,部分河 

水可以通过永济渠和通济渠泄出。这样一来,便减少了黄河本身的压力。因 

此,南北运河开通以后,数百年间黄河未发生大泛滥。 

     抛开劳动人民为开凿运河所受的苦难不论,大运河的胜利开通也再一次 

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当然也在某些方面显示出开凿运河 

决策人隋炀帝的巨大气魄。南北大运河总体上一次设计,一次施工,一次通 

航,这在勘查测量、节制水量、平衡水位,利用天然河道和人工水道等各方 

面需要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这种高超的水平,在世界运河开凿史上都是罕 

见的。 

     首先,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方面很科学。开凿过程中,利用挖河挖出来 

的土筑路、植树,在通航的同时,又发展了陆路运输,并保持不让水土流失。 

据文献记载,当时的通常做法是开挖四十步宽的河道,然后在两旁栽树,树 

的品种多选择杨柳之类的易于存活而且树身相对较矮的品种。对于这种具有 

深远环保意识的做法,当代学者也是赞叹不已。 

     其次,充分利用旧有航道。这是一种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开凿过程中, 

运河利用汉魏以来自然航运条件较好的旧有航道。以通济渠和永济渠为例, 

这两段都是利用黄河古道,向东南、东北作扇形张开,尽量利用黄河南北自 

然地形的特点,使运河顺应地形,由高向低缓缓流去。当时既利用了黄河南 

北水流的自然趋势,又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 

     尽管利用古道修凿而成,民众仍然付出了繁重的劳动和宝贵的生命。 

     第三,为了减少工程量,尽量拉直河道距离。通济渠是呈直线型,路线 

经过板渚、郑州、开封、商丘、永城、宿县、灵壁、泗县、盱眙一线,全长 

大约1500里左右,是比较科学的长度。在开凿邗沟这一段的时候,也几乎是 

一条直线。这条运河既要穿越今天仪征地区的丘陵地带,又要截断今天安徽 

中部丘陵,如果选择的线路不当,很可能就通不了航。隋朝时所开的邗沟, 

是最早科学取水道的运河之一。 

     当然,要取直河道,就不可避免地强占民田,强拆民房,强拆城墙等障 

碍物。这也可算是隋末的一大弊政吧。但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少数人做出的 

牺牲,换来的是长期的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隋炀帝是个复杂的人物,他的许多历史功绩与他的残暴行为分不开。甚 

至一些本来有积极意义的事情,让他一干,反而成了祸害人民的弊政。 

     大运河是用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开成的。这项巨大的工程大约用了 1。5 

亿个工,当时全国只有890万户,平均每户要出将近20个工。开通济渠的 

100多万民夫,死掉了三分之二。 

     运河挖成了,隋炀帝派去验收的人,把一丈二尺长的铁脚木鹅,从上游 

放下,如果木鹅停住,就说是水浅。在运河的一段中,木鹅停了一百多处。 

隋炀帝竟下令将负责挖掘这一段的官吏和民夫五万人全都捆住手脚,活埋在 

水浅处的岸上。 

     运河还没有修完,隋炀帝已经派人造好了许多大船。公元605年秋天, 

他带着大批随从,乘坐这些船到江都游玩。隋炀帝坐的船叫龙舟,长二百尺, 

分四层,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二层有160间房,都装饰金、 

玉,下层是宦官内侍住的地方。挽船的人叫殿脚,龙舟有殿脚1080人。皇后 

坐的船有殿脚900人。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乘几千艘华丽的 


… Page 15…

大船,纤夫共有8万多人。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在运河中船头接船尾,前 

后长二百多里,旌旗蔽日,热闹非凡。 

     这样庞大的船队怎么顺利航行呢?那些专门负责游幸的官员征调来纤夫 

拉船,另外还有两队骑兵在河的两岸护卫着船队,到了晚上,船上和岸上都 

点上灯火,并且要鼓乐齐鸣,真是极尽奢侈豪华之能事。 

     为了满足船队大批人员的享受,隋炀帝命令两岸的百姓,给他们准备吃 

的喝的,叫做“献食”。那些州县官员,就逼着老百姓办酒席送去,有的州 

县,送的酒席多到上百桌。别说隋炀帝吃不了那么多,就连他带的宫妃太监、 

王公大臣一起吃,也吃不完。留下的许多剩菜,就在岸边掘个坑埋掉。可是 

那些被迫献食的百姓,却弄得倾家荡产了。 

     江都在当时是个繁华的地方,隋炀帝到了江都,除了尽情游玩享乐,还 

大摆威风。为了装饰一个出巡时候用的仪仗,就花了10多万人工,耗费的钱 

财更是上亿论万。这样整整闹腾了半年,又耀武扬威地回到东都来。 

     在江都刚住了4个月,隋炀帝又要回洛阳。这一次从陆路回来。于是, 

又要置办车马仪仗,又要制作百官仪服。各州各县都得贡献羽毛。老百姓遍 

地设网捕捉禽兽,也凑不够数,只好高价去买。买一只野鸡尾就要花十匹绢 

的代价。 

     以后,隋炀帝又两次巡游江都。他每巡游一次,沿途的老百姓就遭一次 

殃。而许多官吏却因为拚命搜刮百姓,向皇帝献厚礼,升官晋爵,发了大财。 

     打这以后,隋炀帝几乎每年出巡。有一次,他从陆路到北方去巡视,征 

发了河北十几个郡的民工,开凿太行山,铺一条巡行的道路;为了保护他巡 

行的安全,又征发了100多万人修筑长城,限期20天筑成。这样,他才在 

50万将士的护卫下,在北方边境上巡行了一周。北方没有现成的宫殿,好在 

隋炀帝身边的宇文恺是个巧匠,专门为他造了一个活动宫殿,叫做“观风行 

殿”。这种行殿上面可以容纳侍卫几百人,使用的时候装起来。不用的时候 

可以拆卸装运;下面装着轮子,可以随意转动。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种发明, 

可惜只是供隋炀帝一个人享乐罢了。 

     隋炀帝最后一次下江都,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全国不断燃烧起 

农民起义的烈火。一天夜里,大业殿起火,隋炀帝惊慌万分,以为起义军打 

进来了,急忙逃入西苑,藏在草丛中,直到火灭以后,才敢出来。夜里睡觉, 

经常吓醒,要几个宫女摇抚着他,才能睡着。因为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比较 

少,隋炀帝又想到江都去。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7月,新龙舟造好了, 

他急忙下令出发。大臣们都不同意隋炀帝离开洛阳。有的官员上书劝阻他, 

竟被他处死。船队走到汜水 (今河南省荥阳县),又有一个小官上表请求回 

京,隋炀帝杀了这个小官,继续前行。到梁郡 (今河南省开封市)有人拦路 

上书说:“你如果真去江都,天下就不是你的了。”隋炀帝又把这人杀死。 

他对官吏们的进谏一概不听,决心去江都享乐。 

     到了江都,隋炀帝生活更加荒淫奢侈,每天大吃大喝,杯不离口。在农 

民起义的强大声势下,他坐卧不安,有时候在梦中也惊呼狂叫起来。有一次, 

他对着镜子说:“好头颈,不知该谁来砍它?”荒淫残暴的隋炀帝,已经预 

感到他的末日快要来临了。 

     除了征发大批民夫开凿运河之外,隋炀帝还大兴土木、营建东都洛阳。 

     公元605年,隋炀帝派管理建筑工程的大臣宇文恺负责造东都。宇文恺 

是个高明的工程专家,他迎合隋炀帝追求奢侈的心理,把工程规模搞得特别 


… Page 16…

宏大,建造宫殿需要的高级木材石料,都是从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地区运来 

的,光一根柱子就得用上千人拉。为了造东都,每月征发200万民工,日夜 

不停地施工。他们还在洛阳西面专门造了供隋炀帝玩赏的大花园,叫做“西 

苑”,周围二百里,园里人造的海和假山,亭台楼阁,奇花异草,应有尽有; 

尤其别出心裁的是到了冬天树叶凋落的时候,他们派人用彩绫剪成花叶,扎 

在树上,使这座花园四季长春。 

     为什么炀帝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不顾许多大臣的反对,急于营建东都呢? 

从政治意义上来说,是为了便于对关东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从更深层的目的 

来看,是为了更有效更迅速地镇压黄河中下游地区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斗 

争,隋文帝杨坚早就没收了江南一带三丈以上的船,又下令不准民间私藏兵 

器,其目的都是一样的。从经济上来说,即因关中物资,不足以供应统一后 

隋朝中央政府机构所需,洛阳地位适中,转运财物比较便利,路程也比长安 

缩短了,这在诏书中也指出:“洛阳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无论从水陆 

还是从陆路,都很方便。”况且自从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此以后,洛阳的经济 

和社会都在不断地发展着。隋炀帝即位之后,继承了文帝留下的雄厚财力, 

加上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他在各方面都具备了营建东都的条件。 

     东都的营建,经过约一年。隋朝役使工匠,极为残酷。主要是依靠劳动 

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到公元606年 (大业二年)初建成。城分为宫城、皇城 

和外郭城,宫城是宫殿所在处,皇城是文武官司所在处,外郭城就是大城或 

称罗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所住处。外郭城内在洛水以南有九十六坊,以北 

有三十六坊,还有东、南、北三市。特别是在城内和城外附近的地方,建筑 

了许多大粮仓如含嘉仓、洛口仓等,已见前述,在仓内储存了难以数计的从 

农民身上榨取到的粟帛,充实了隋朝的财力。且在建筑东都的开始,就迁移 

天下富户数万家到东都洛阳定居,大批豪族、富商迁到洛阳来之后,一方面 

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增进了洛阳的繁荣程度。 

     所以,东都洛阳的建成,不仅成为隋炀帝时的政治中心,更是当时的经 

济中心,因此才会出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