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马英九传 >

第61章

马英九传-第61章

小说: 马英九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底当选“增额立法委员”,1993年出任“立法院副院长”,1999年至今任“立法院院长”。从李登辉时代过渡到陈水扁时代,王金平 34 岁时当选为“增额立法委员”,成为当时“立法院”最年轻的“立委”,之后他连选连任,创下“九连任”的记录,在“立法院”服务30年,在台湾政坛有“常青树、不倒翁”之称。
  王金平之所以能够在台湾政坛屹立数十年,经历重大风雨而不倒,一个极其关键因素,在于他跟对了一个人,此人是国民党籍的前高雄县县长林渊源。在高雄,国民党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实力派系,被台湾人称为“白派”,最初的领导人为陈新安,继任为林渊源。王金平大学毕业后,返乡协助经营家族企业,受到林渊源的赏识,从此走上政坛。
  1980年,王金平因为违反“票据法”被起诉,1986年 2月被判刑6 个月。这是王金平政治生涯中一次重大危机,国民党不肯再提名他为“立委”候选人,他只好以个人身份参选。结果,凭着他个人的声望,以及背后林渊源强有力的支持,获得连任。据他自己说,每当他参加竞选时,林渊源都是他的助选班底掌舵人和最积极的支持者,老县长没日没夜地四处奔波,替他拉票,比他自己参选还紧张。
  不过,李登辉搞垮了国民党,宋楚瑜从国民党分离出去,“白派”也出现了分裂,一部分人加入了亲民党,使得王金平的支持力量有所削弱。
  就王金平个人形象来看,他显得非常“公平”,不偏不倚,李登辉时代,他和李登辉的关系处理得很好,直到今天为止,李登辉也不曾公开反对过他。国民党分裂而李登辉被清除之后,为了增加自己的势力,李登辉看中了王金平在国民党内的影响以及在“白派”中的实际掌门人地位,一度和他过从甚密,为了拉他加入泛绿阵营,做过不少工作。
  陈水扁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为了打击国民党,也为了搞好同“立法院”的关系,在王金平身上也下过不少功夫。王金平和陈水扁“政府”的关系也因此“相安无事”,此事引来泛蓝阵营的较大不满,认为王金平惯于走中间路线,是典型的“脚踏两只船”。一时间,王金平的立场受到了泛蓝阵营的广泛质疑。为了消除这种影响,王金平不得不公开宣布,他是忠贞的国民党员,对国民党忠心耿耿,没有人比他更爱国民党。
  马英九参选阻力显然是连战身边幕僚与党务主管,及王金平对马英九的观感。纵然连战已经表明不续任的意愿,但以连在党内影响力而言,不容马英九轻忽。如果马英九有连战支持旋即取得参选的正当性,自可堵对手的悠悠之口;反之,连战反对马英九参选,马英九能否知难而退,顿成问题。如同马英九参选 1998年台北“市长”一役,陷于“诚信”困局一般,除非长官出面解套,否则以马英九性格而言,“退选”连马英九都不会原谅自己,遑论接大位!
  马英九惟一对手的王金平拥有实力相当可观,可以说是本土派的龙头老大。王金平在党内人缘之好,与马英九呈现强烈对比。王的从政性格与马英九不同,王出身地方型政治人物,于政坛广结善缘很少树敌,他的特色是常为朋友所累,但仍为朋友排除问题。王在党内人缘之好,与马英九呈现强烈对比。马英九具有“不沾锅”的洁癖,而王深具“老油条”性格。马英九两度当选台北“市长”,都不释出人事权力给国民党高层人士,或指派高层人士亲信进驻市府成为马英九团队与高层沟通桥梁。相对于王金平却不如此,他会适时释出资源给予落难朋友。也许是两人性格的差异,注定马英九、王金平的对垒,是场惨烈的竞逐,不论谁胜出,面对沉疴难起的国民党,马英九、王金平都必须肩负该党再造重任。
  有人说马英九、王金平都是谦谦君子,对职位都很少主动出击,惟独这次党主席之争二人却一反常态地主动跳出来争取,其意为何?确切地说,均与 2008年“总统”大位之争有关。此因王金平、马英九二人均面临仕途发展瓶颈,马英九于 2006 年台北“市长”任满,在民进党执政状况下,马英九将丧失政治舞台。而王金平于 2008 年“立法院长”任满,长达三十年的民代生涯也将画上休止符,因此为登上更宽广的舞台,王金平必须更上层楼。
  在此情势下,王金平、马英九的当仁不让,各自都有不同的盘算。再者 2008年“总统”大选转瞬即到,谁控制党机器,即有“提名”主导权,为登舞台与掌握主导权,纵然国民党被形容是“破落户”,但争谁当家也决定王金平、马英九之间的政治命运。是以王金平、马英九之争既是国民党的宿途,也回避不了同门兄弟阋墙之斗,争一时也要争千秋,乃是人尽皆知的事实。这也难怪连战一再暗示,希望王金平、马英九相争不要引发决裂危机,要争就要争得不难看。连战的语重心长,王金平、马英九能否听进去,外界不得而知。
  7 月 4日,郝柏村、许历农等 27 位国民党将领,以及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出席台“中央军事院校”庆祝抗战胜利 60 周年活动时,力挺台北“市长”马英九参选中国国民党主席。郝柏村在会上致词时力挺马英九,他称马英九是“最关心、最了解党工的人”。郝柏村并称,马英九让他体认到,无论 2008 年“大选”“拿不拿得回来”,一个“新生、健全的国民党比总统还重要”,因此马英九必须当选国民党主席;但他也相信,马英九若当选党主席,不仅可协助国民党赢回2008年执政权,更“可让国民党未来长期、健康地执政下去”。这批将领的表态,无疑更增加了马英九的胜算。
  马英九与王金平的对决王金平、马英九相争既成定局,就民调数字显示,马英九赢面似略胜一筹。马英九之所以较王金平略占优势,主要有下列几项指标:一、马英九表示若担任党主席,他希望从法律角度解决党产问题。由于国民党党产过于庞大,许多党产来自于“国家”,故而每逢“选举”,对手均会以此作文章,抨击国民党是“黑金”政权,令国民党百口莫辩。为解决国民党的包袱,马英九已在构思处理相关的党产问题,希望一劳永逸地摆脱党产束缚。马英九的构思比较于王金平,王金平在“立法院”曾多次阻挡“党产条例”的付委,因为王金平认定党产是则历史问题,不能一刀切;至少要“七三开”,不能因对手的抹黑,国民党就把党产视为包袱,要解决问题可以,民进党政府不能用追溯既往抄家灭族的方式,逼迫国民党还产于民。
  二、在两岸政策上,马英九认为两岸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也不是国共问题。双方应透过民间互动交流,经贸往来,循序渐进地发展,当两岸差距拉近,歧见自然减少,彼此就能逐渐建立共识,以此化解纷争。而王金平则认为统一、独立、加入美国第 51 州都是台湾人民的选项,惟有人民才能主导两岸未来发展。比较马英九、王金平观点,马英九出身行政官僚系统,王金平是民意代表,因从政路途不同,双方思维及论点当然有极大的差异,也不能等同模拟。
  三、在“国防外交”取向上,马英九是第一位对南海、东海开发问题提出远景的学者,表面上南海与东海争端是法律解释问题,然而南海与东海交汇处在台湾,马英九认为这两大海域均与台海周边环境息息相关,故而台湾应构思其所处的战略位置,以此确定台湾于区域安全所扮演的角色。马英九喜以战略角度看台湾,如马英九论及“美中台三边关系”发展时强调,美中改善关系并不必然对台湾一定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台湾如何运用本身实力,强化美中关系互动,进而使美中都能认同台湾于区域间扮演的角色。相对的王金平在“国防外交”问题上很少表达个人看法,似为美中不足之处。
  四、在青年政策取向上,马英九喜欢阅读青少年读物,也常与青少年聚会,希望政治人物多关怀青少年的学习,这可能与马英九求学历程有关。而老于世故的王金平,经常周旋于不同政治团体之间,很少与青少年朋友之间来往,所以青少年对马英九认同度高绝非偶然。
  马英九和王金平的对决,显然是各有优势,可谓势均力敌。
  马英九拥有台湾北部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而王金平在台湾南部的地位却不可动摇。就国民党内部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支持王金平,也正是看中了他在南部的影响力以及本土化的身份。南台湾一直都是泛绿阵营的“大票仓”,泛蓝阵营在南部能够获得的支持相对要弱得多。如果王金平当上国民党主席,在 2008年的大选中,他不仅能够获得北台湾国民党的票源,也可以在南台湾获得相当的支持,胜算非常之大,这也是国民党内部选战策略的一部分。
  但是,这些年来一直受到陈水扁族群政策欺压的外省族群,对于王金平的中间路线,显然心有所忌,他们或许担心王金平同李登辉以及陈水扁的关系,会给国民党带来另一次灾难吧,尤其是担心国民党内出现第二个李登辉。说实在话,目前的国民党,确实已经承受不了第二个李登辉的打击了,真的出现那样的情况,便有亡党之险。这一忧虑,使得王金平失去了不少的票源。
  另一方面,所有的国民党人都知道,2008年对于国民党来说,是极其关键一年,如果这一年再不能获胜,国民党未来向何处去,就是一个大问题,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关系到国民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在台湾 TVBS 的历次民意调查中,马英九的民众支持率,一直都位列第一。这个调查并不仅仅是某一个阵营内的调查,而是将台湾政坛所有政治人物合在一起所进行的调查。在台湾十大政治人物当中,马英九的满意度是 60%,“行政院长”谢长廷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名列第二和第三,王金平排在第四。连战大陆行之后,民众满意度暴升 15 个百分点。换一个人,如果以这样的点数,肯定冲到第一去了,可实际上,他的排名仅仅升到了第五,排在王金平之后,这大概也是连战下定决心“交棒”的原因之一。陈水扁和宋楚瑜,分别排在第八和第九。
  TVBS还进行了另外一些民意调查,比如他们分别以 2008 年大选为背景进行调查,假设国民党的候选人为马英九,民进党的候选人分别为谢长廷和苏贞昌,结果,无论哪一个担当民进党“总统”候选人,马英九的支持率均高出 10 个以上的百分点。同样,这项调查中,国民党的“总统”候选人换成王金平,结果却是王金平落后两人至少 8个百分点。
  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内的选票会投给谁,便非常明确了。
  连战曾希望这是一场“君子之争”,马英九和王金平两人,也都曾公开表态,这一定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在实际竞选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甚至在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抹黑马英九的传单。这事很难说是王金平授意干的,但至少也是那些支持王金平的人干的。这很难说不是台湾地区的选举庸俗化的影响,人们担心选举之后国民党会再一次分裂,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2005年 7月 16 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