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工科女之水穷云起 >

第263章

穿越工科女之水穷云起-第263章

小说: 穿越工科女之水穷云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玉彪看了看许云起,有一个非常想问的问题,不由得问道:“夫人,我听闻你与康王相守七年,也生了两个儿子,又听闻你与康王和离,这却是为了什么呢?”

    此言一出,令在场所有的人都为之皱眉,张玉虎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弟分明是在为康王尉迟义鸣不平。因为他们在京城中,也是听闻了一些闲言碎语,将许云起出逃,说成了私奔!把跟着许云起一起跑出来的弟弟许八郎,说成了是她的情郎。

    张玉虎连忙道:“小弟,你怎么也喜欢这种街市上的流言呢?不要再胡说八道了!”

    许云起却并没有恼怒,她也能够想象得出来,自己在人后是被如何得诽谤,毕竟大楚京城过来的人,肯定是心向康王尉迟义的。

    当下,她微微一笑,道:“本就从来迎娶过,又何来得和离呢?”

    张玉彪一愣,他可是听说当初康王为了许云起,连先皇的赐婚都退了的。

    许八郎也有些不快,马上道:“小弟,你不要听信开封的流言,流言还说我姐姐是与情郎私奔出的京城,那纯属扯淡,是我跟着姐姐一路逃难到的太平寨,我就是那个他们所说的男子!”

    张玉彪呆了呆,忽然觉得自己的话的确问得有些唐突了。

    只怕许八郎又道:“不过,小弟呀,也难怪你会对尉迟义鸣不平,他在你的心目中也许是个战神,但是在我和姐姐的心中,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混蛋!若不是他的缘故,子煜又怎么可能会丢呢?”

    “子煜?”张玉彪有些不解。

    张玉虎连忙解释着:“他是夫人的长子,丢了!”

    一听此言,张玉彪这才知道自己的话已然戳中了许云起的痛处,连忙道:“对不起,夫人,我不知道这些,失言了!”

    “无妨!”许云起也客气了回道。

    许八郎生怕弟弟又问出什么让人难堪的话来,连忙抢过话题,问着他:“小弟,你不是不想跟着我们回太平寨来吗?想在在外面建功立业吗?又为何来到太平寨来了呢?”

    在刚才的时候,张玉彪已经向父母和二哥作了说明,这个时候不免又将自己的事讲了一遍,说到最后的时候,却是气愤异常地道:“我没有想到刘大头竟然是那种忘恩负义的家伙,总有一天,我会让他死在我的刀下!”

    只完了张玉彪的叙述,大家都嗟叹不已,许云起忽然发现,张家的这个小儿子果然是聪明绝伦,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他竟然能够在绝境里想出逃脱之计,这也算是不容易了。

    大家议论纷纷之机,忽听得子洛在屋里喊了一声“舅妈!”众人并没有觉出什么来,知道他是在喊张玉梅,但是张玉彪却忽然为之一动。

    “舅妈?”他喃喃自语一般,蓦然想到了什么,对着许八郎道:“刚才我也讲了,我是被一老一小两个乞丐样子的人救了,我问他们的姓名,他们也不说,其中那个小乞丐大约五六岁的样子,他说了一句话,令我一直心存疑惑。”

    “什么话?”许八郎问。

    张玉彪道:“他说他之所以救我,是因为我是他舅妈的弟弟,我们是一家人!”

    张家只有张玉梅这一个女儿,如今张玉梅嫁给了许八郎,能够叫她作舅妈的人,除了子洛,就只有子煜了。、

    当然,许家除了许云起之外,还有六个女儿,许三娘的孩子还小,不可能出现在那里;而许八郎的其他的五个姐姐,根本与他没有来往,更不知道他又结了婚,而且娶的是张玉彪的姐姐。

    “是子煜!”许云起愣了一下,当先地叫出了声来,一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瞬间挂了一脸。

第1卷 巍巍太行 第432章 织布(二)

    第432章 织布(二)

    当许云起确定那个跟老乞丐在一起的小乞丐就是子煜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不由得呆住了。

    许八郎转头问着颜毅:“颜大哥,你师傅是个老乞丐?”

    颜毅的面色有些尴尬,只得点了下头,道:“他那个人比较随便,总是能够随遇而安,当年我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的。”

    许八郎蓦然想起了他在杏花镇所看到的那一老一小的两个乞丐,忽然间有所悟,不由得自言自语着:“难怪!那个小孩子看到我的时候就哭了,我看着他的时候也觉得那么眼熟!”说到这里,猛地拍了自己的脑袋一下,骂着自己:“哎,我真得没用,明明子煜就站在我的面前,我竟然没有认出来!”

    这一句话,更是令许云起泪流满面起来,想一想,如今子煜离开她已然过去了两年,她真得十分害怕如果自己再一次见到儿子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够认得出来呢?

    “放心吧!师傅他为人特别得好!”颜毅安慰着许云起和许八郎:“他只有遇到自己特别喜欢小孩子,才会那么自私地想要把那个小孩子据为己有!”

    虽然颜毅的话令许云起稍有些安心,但是她一想到儿子子煜由一个小王爷的世子,变成了一个小乞丐之时,内心里的酸楚便还是无法止住。

    张全劝道:“夫人呀,你应该高兴才是啊,原先不知道子煜在哪里的时候,我们都替他担心,如今知道他还活在世上,而且是跟着欧阳老前辈在一起,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欧阳老前辈可是刀神,他一定会传授给子煜绝世的武功,到时候子煜回来,肯定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大英雄了。”

    “是呀!是呀!”颜毅也劝着,同时自嘲一样地道:“你看看我,当年就是这样,回来的时候,已经很厉害了!”话是这么说,可是一想到他在开封与栾青林打架的事,便又有些惭愧。那是因为当时他病得快要死了,欧阳秋山无计可施,只好将他送回了颜府。

    当然,他父亲颜将军请来了当时天下医术最为高明的太医,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救回来,后来欧阳秋山也不好再带着他离开,只得在颜府住了一阵子之后,便不辞而别了。

    许云起擦云了泪水,作出一副笑容来,道:“看我,真得不好意思了,今天可是你们张家大团圆的日子,怎么竟提些伤心的事呢?”

    “是呀!是呀!”许八郎也连忙接着话,同时举起了酒杯来:“来!来!来!我们为小弟的回归,干了这杯酒!”

    众人一起举杯,纷纷向张全夫妻祝贺着,便是在此时,张玉彪也终于有了一种久违的、回家的感觉。

    

    燕京之战已然到来最为关键的时候,契丹人又组织了二十万人马从中京赶过来,这一次,他们分兵两路,一路十万人从古北口进入到白河平原,直指亮马河边;另一路却是从东边的潞县渡过潞水,呈夹击之势围攻上来。

    朱文亭在亮马河边立即压力倍增,虽然尉迟义把新改建的火枪兵派出了三千人往朱文亮的麾下,但也只是将将与契丹人匹敌而已。

    而契丹人从东边的潞县突然杀到,就已然令朱文亭措手不及,大军立即败下阵来,朱文亭也在大战中战死,若非尉迟义亲自领着五万楚军步兵从燕京城撤围赶到,楚军定然溃败如水。

    此时,尉迟义所表现出来的正是当世杰出军事家的风度,他十分镇定地收拢了朱文亭的败兵,并且就在高亮河边以十万步兵对阵契丹人的二十万铁骑,在这种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似乎只有死路一条。

    尉迟义的十万步兵中,有五万是他带来的人,还有五万是朱文亭所剩下来的败兵。

    而契丹人的二十万铁骑,正是从中京过来增援的部队,原本在高亮河边与朱文亭对峙的契丹兵也只剩下了五万人,被紧急派往了燕京城,因为此时的燕京城中的守军也所剩无几了。

    对于契丹人来说,他们想要在高亮河边击溃尉迟义所带的楚军主力之后,再去进攻围困燕京城的楚军其他部队,那也肯定是摧枯拉朽般一般。

    但是,尉迟义也有他的王牌,那便是新近改编出来的一万火枪兵。

    高亮河决战开始,面对从四面八驰骋过来的契丹铁骑,尉迟义迅速地将自己的部队龟缩到了相距只有五里的两个村庄中,这两个村庄之间沿河是一大片的树林,他事先将火枪兵埋伏在树林与村庄中,以诱敌之计,令那些楚军步兵如败溃一样逃进了两个村庄和树林。

    契丹铁骑还没有冲到村庄和树林边,便受到了威力强大的火枪的狙击。火枪并不同于弓箭,除了子弹的犀利和无坚不摧之外,更重要的是火枪所发出来的巨大响声,以及冒出来的火光,令那些在草原上生长的战马很不适应,许多契丹人的战马受不了这种刺激,纷纷失惊,四处乱蹿,立时令契丹人的阵形大乱。

    与此同时,一万火枪兵的威力也显现了出来,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分批分次,交错有秩地向着契丹人开枪,每一排枪响之后,都会有无数的契丹骑兵和战马倒伏在地,就算是有契丹的骑兵侥幸地冲到了火枪队的面前,也会被伏在火枪队之前的刀盾手砍翻在地。

    火枪的发射距离有五百步远,而且这些火枪兵经过了尉迟义的训练之后,几乎可以做到无间隙的发射,也就是第一排人发射完毕之后,马上蹲下了身来,由第二排人站直着继续发射子弹;第二排人发射完毕之后,也马上蹲下了身来,由第三排继续发射。这个时候,第一排的人已经重新装弹装药完毕,进行新的一轮射击。

    尉迟义这么一安排,便又省却了两排人员在转换之时的混乱,使射击的间隔更短,甚至于做到无间隔射击了。

    那些契丹铁骑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冲过五百步,到达他们火枪队的面前,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当然,除非他们从四面围将上来,令楚军顾此失彼。

    这也是为什么尉迟义会选择背靠着亮马河,与契丹铁骑绝战的原因,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其实只是为了能够有一个没有敌人出现的后背而已。

    这场战斗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经过了一天的血战,虽然契丹骑兵十分得勇猛,还是无法抵挡无情的子弹,在经过了九次冲锋,最终死伤了十万人之后,契丹主将终于认识到了一点:他们无敌的铁骑兵,已然被楚军用火枪兵克制住了,只怕以后这天下再不会是骑兵的天下了!

第1卷 巍巍太行 第433章 织布(三)

    第433章 织布(三)

    太平寨派出去的商队陆续地回转了来,便是往最远处的蜀地的商队,也顺利地回归,他们按照许云起的要求,在卖出太平寨的商品之时,也带回来了众多的各地特产。

    只是,大家都奇怪地发现,往西夏和临潢府去的商队,带回来的都是成卷成卷的羊毛,这些羊毛从商队的马车上装得一个个如同小山一般得高大,堆放到地上的时候,也成了一座座的小山。

    而从凉州回来的商队,带的却都是棉花,这些棉花最早在秦汉时期便从西亚传到了西域,南北朝时期,便已然在河西走廊和陇右地区大面积地种植了,凉州正是棉花及棉织物最大的集散中心。

    最后,从蜀中回来的商队,带来的是蜀布和蜀锦,蜀布是用木棉织出来的,带着光泽,十分漂亮。

    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许云起收集这么多的棉花和羊毛来做什么,直到看见她用这些羊毛与棉花纺成线,又做成布,才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