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工科女之水穷云起 >

第264章

穿越工科女之水穷云起-第264章

小说: 穿越工科女之水穷云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许云起收集这么多的棉花和羊毛来做什么,直到看见她用这些羊毛与棉花纺成线,又做成布,才恍然大悟。

    实际上,此时在中原地区,做成衣服的布料不过是两种,一种是丝绸,一种是麻布。至于棉布,那还需要从凉州及西域买卖;对于北方的草原民族来说,大多数穿的还是毛皮剪裁出来的衣服,也有用羊毛纺成线再制成布的,但是由于过于麻烦,穿的人并不多。

    所以,丝绸与麻布还是中原地区最常见的面料,只是富人家才会有丝绸,而穿人只能穿麻衣。

    麻布相对于棉布来说,夏天的时候虽然凉爽,但是在气温稍低的时候,便又因为透风的缘故,并不保暖。另外,麻布也远不如棉布柔。软。

    从很早开始,许云起便一直想着要让寻常人家都穿得起棉布衣裳,而不是如现在这般,只有有钱人家,才买得到棉布。

    “我要让天下人都穿得起棉布!”许云起对着许八郎和刘贺道。

    在研制一个新产品的时候,这两个人是她最得力的助手。

    许八郎却道:“可是这棉花在咱们这边,并没有人种呀?”

    许云起道:“我们可以先往陇右那边收购棉花,同时也鼓励大家种植棉花,只要是咱们的棉布能够行销天下,还怕没有人种棉花吗?”

    许八郎和刘贺一起点着头,刘贺道:“那么,这些羊毛呢?”

    “呵呵,羊毛可以做毛线,织成毛衣呀?”

    “毛线?毛衣?”许八郎和刘贺却是闻所未闻,两个人都睁大了眼睛,不可置信一般。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许云起也不想多做解释,如今她要做的是以机械化来织布,以求以最少的人工,做出最多的产品,把棉布的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才能够做到棉布走进寻常百姓家。

    好在穿越前她在学机械的时候,织布机是作为最原始的一套机械设计,早就印在了她的脑海中,她可以随手画出一套织布机的图纸来,从棉花的打籽到清洁,再从纺纱机到织布机,这一整套的设备原理,她都了然于心。将棉布制出来,最后才是染色。

    主意打定以后,许云起便全身心地投身到了这种新式机械的研制之中,这令她觉得好像又是回到了学生时代,好像是在做着毕业设计。

    只花了一个月的功夫,一套简易的纺纱机和织布机便制作了出来,当然,这些机械也是需要用电来提供动力的。

    当第一批又细又密又均匀的白棉布织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兴奋不已。

    从凉州买回来的棉花全部用完,一共出了五百匹布,而令所有人为之惊叹的除了这些棉布布质的实在太好,并且不差于丝绸之外,更惊叹的织布机的速度,若是平常的手工织布机织布,这五百匹布如何也要上百人,没日没夜地织上一个多月。而许云想制造出来的织布机,总共也就是五个人,只用了五天的时间。

    若是按照这个速度,一天能够出一百匹布,只要是有足够的棉纱,太平寨完全可以成为全天下的纺织业中心。

    虽然棉布织出来了,但这些布还需要染上颜色,才能够好卖。

    对于染色,许云起有些犹豫,那毕竟是一个污染的行业,她并不想把太平寨的水污染掉,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在产量不大的情况之下,可以先将这些布拿去找一个合作伙伴来印染。

    相对于织布来说,印染业在这个时代还算是比较发达的,虽然也是纯手工,但是已然可以染出色彩斑斓的织物来了。

    不过,在过年的时候,许云起还是在怀州找了一家染布的作坊,染了十匹棉布,给先期装备步枪的五百人每人制作一身深绿色的军服,以示与其他人的区别。

    过完年后没几天,张玉龙从燕京的前线赶了回来,带给了大家一个惊人的消息:楚朝与契丹讲和了!双方在燕京罢兵,尉迟义带着大楚的军队体面的撤出了燕京,撤回到了拒马河以南。

    之所以说尉迟义是体面的撤军,那是因为他打了一个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胜仗,逼迫着契丹人不得不同意与大楚国所谈的条件。

    “你是说尉迟义以十万步兵,对阵契丹人的二十万铁骑,竟然取得了全胜?”颜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忙又问了一遍张玉龙。

    “的确如此!”张玉龙郑重地道:“要说的话,准确的说,应该是他真正能够战斗的人只有五万人,另外五万都是朱文亭的溃兵!”

    “这怎么可能呢?”便是如颜毅这般身经百战的将军,也对这个结果莫名其妙。

    张玉龙叙述里,可是步兵与骑兵的正面对决,而且还是在平原地带,根本就没有地形之利。

    “他们有一万火枪兵,尉迟义就是利用这一万的火枪兵,打赢的契丹铁骑!”张玉龙向他作着解释,当向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尉迟义的作战过程。

    许云起在听到尉迟义战胜契丹人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异样,大楚朝从太平寨订购了一万条火枪,这种新型的武器,足可以威慑契丹的铁骑。只是令许云起也不得不佩服的是,她没想到尉迟义竟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训练出这么一支能战的火枪部队,这并非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够办得到的。

    另外,虽然火枪能够克制契丹人的铁骑,但是火枪兵在射击的时候,也是需要有屏障保证的,真得如尉迟义这般,只依靠树林和村庄作为掩护,就与数倍于自己的契丹铁骑对垒,也只有他尉迟义有这般得胆量,便是颜毅也不敢如此冒险。

    想一想,要是让尉迟义的部队装备了步枪,那么他可真得就会天下无敌了。

    听完了张玉龙的讲解,颜毅却是发出了一声叹息来,由衷地道:“在军事作战上,我真得不如尉迟义,他果然配得军神的称号!”

    张玉彪一直在边上默不作声,到这个时候,却悠悠地说了一句:“康王那可是真正的英雄,一直在驱逐鞑虏,更不会做勾结外寇的勾当,自然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比的!”

    这一句话出口,所有的人都是一愣,颜毅更是无地自容,分明听得出来,张玉彪是剑有所指,讽刺的就是自己。

    “小弟不要乱说!”张玉龙呵斥了一声。

    张玉彪闭上了嘴巴。

    但是,颜毅已然是满面通红,难堪以极。

    许云起也皱着眉头,虽然她对张玉彪印象极好,但是此时,也不由得不快起来,听他的口气,分明是尉迟义的崇拜者。

第1卷 巍巍太行 第434章 织布(四)

    第434章 织布(四)

    许八郎对于自己的这个内弟也有些头痛,他已然看得出来,张玉彪看待颜毅的目光里,却充满了鄙视。

    他不想让这个场面这么尴尬下去,毕竟此时颜毅已经成了太平寨的一员,而且是不可分割开的一员,而且他也十分清楚,颜毅对于自己七姐的爱慕之心,从来就没有减弱过,却也因为他走了一段的弯路,在许云起的面前有些自卑。

    他想,看来以后还是要找个机会,好好跟这个内弟谈一谈,跟他讲明颜毅的处境,或许能够消除他对颜毅的误会。

    这个时候,他只能开口转移着话题:“对了,我有些不明白,既然尉迟义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从燕京撤军呢?”

    这个问题许八郎自己也能够想清楚,但是他却希望能够得到张玉龙的印证。

    张玉龙道:“尉迟义围攻燕京城近半年,实际上也是强弩之末。而燕京城在齐增的防御之下,虽然十分艰难,但是依靠着从咱们太平寨买去的火枪,也令尉迟义的攻城死伤无数,便是许多的攻城器械也在火枪的打击之下,毫无用处,成了一个个的死靶子。所以,尉迟义早就有了退兵的心思,只是一直碍于脸面,无法落实而已。”

    “你又如何知道?”许八郎问。

    张玉龙道:“我见过了齐驸马,他待我为上宾,尉迟义的燕京之围,因为他的兵力不足,也并未将整个燕京城围死,所以时常有往来的斥候向他通报外面的情况。契丹人早就派了一个使团往开封去与楚朝谈判,开始的时候,楚朝都没有人会见他们,只是将他们置于馆驿,礼部派了一个六品的小官与他们东扯西谈。随着尉迟义战事的不利,后来陆续有礼部侍郎、尚书,最后是尉迟俭亲自来与他们进行和谈。”

    “原来是这样!”颜毅点了点头,猜测道:“那些契丹使者,看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抬高了要价,令和谈艰难。”

    “的确如此!”张玉龙道:“契丹的使者也时常与契丹国内通联,一直关注着燕京城的战事,此时的战局正向着他们契丹人有利的局面发展,他们当然会漫天要价。”

    “他们都开出了什么条件?”许云起好奇地问道。

    张玉龙道:“他们要求归还被尉迟义占领的瓦桥关以南三州,以及蔚州和涿州之地,赔偿百万币帛。”

    “这的确是狮子大开口!”许云起道。

    “是呀!”张玉龙道:“齐驸马听说后,又是气又是怒,他那时可是如坐针毡的,每日被尉迟义派兵轮番攻城,只盼着尉迟义能够早日退兵。所以三天内派出了三批人立即派人往临潢府紧急求援,但是,契丹朝中只以为他们的二十万援军已经赶到燕京,一定能够取得大胜,所以对于齐增的求救也便置之不理,只是要他坚守燕京城。”

    “嘿,契丹人就是这样贪得无厌!”张玉彪冒出一句来。他并不象张玉龙和张玉虎,此时是把太平寨当成自己的家,还是以为自己是楚朝的武将。

    张玉龙看了他一眼,又接着道:“即至尉迟义大败契丹人的二十万援军之后,契丹使者才又改了口,答应不再要求楚朝退还当初侵占的土地,也将要求的赔偿改来了补偿,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互不侵犯,只是由楚朝每年向契丹纳十万岁币,二十万匹布帛,在瓦桥关前交割,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许云起点了点头,这个内容倒是与当年她所学过的澶渊之盟有些相似。

    “楚朝答应了?”颜毅问道。

    张玉龙点着头,道:“这就是他们双方议和的条件!”

    张玉彪不由得有些愤慨:“既然这仗都打赢了,还要纳币送绢,这大楚的顺昌皇帝果然是个昏君!”

    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他也觉得自己有些失言,连忙解释着道:“刘大头那些人,私底下的时候,经常提到顺昌皇帝,他们就是这么说的,我也只是一听而已!”

    颜毅没有说话,许云起却道:“身为臣子,刘大头竟然这般得诋毁皇帝,是为不忠不臣,老三,你听到这些话,就应该知道刘大头是个什么样的人,早就应该离他而去,也便不会有前时的祸患。”

    张玉彪红着脸,没有答话。他知道许云起才是太平寨真正的寨主,并不想让她觉得自己与大家格格不入。

    许八郎道:“也莫怪三弟这般地骂,仗都打胜了,还纳币帛,任谁听到了都会气愤无比。”

    许云起摇着头,道:“不!这并非是你们所想的那般简单,要说的话,这个和约对于契丹和楚朝来说,都是很不错的成就!”

    “姐姐为何要这么说呢?”许八郎问。

    许云起道:“楚国如今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