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乱臣 >

第145章

乱臣-第145章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辰与他们交谈了一阵,英国人送来了最新的情报,德国人表示将会有一批物资通过英国人方面运至这里,日本人表示如果一旦战局恶化,日军将会派出一定的援军以牵制俄国,美国人几乎是来打酱油的,当然,他们也希望吴辰能够获胜,在华盛顿被英军攻陷之后,美国人极为明智的抛弃了曾帮助他们独立的法国,转而投入英国的怀抱,亦步亦趋的跟着约翰大表哥身后,以实现他对世界利益的欲求,这显然是极为明智的背叛。至少美国人尝到了甜头,而且美国商人对北朝鲜的投资日益增多。桥民也开始以几何数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人的心理上自然站在了吴辰一边。
    这是一次列强支持的战争,吴辰笑吟吟的表示了感谢,蒸汽车的气鸣声逐渐密集起来涧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说阅读奸去外,柑日外交人员才意犹未尽的道别下车。在月台卜。蜂拥的贝洲剁肴蒸汽火车挥手,呼唤着亲朋好友的名字。火车缓缓启动,一阵阵蒸汽的浓雾升腾起来,伴随着尖刺般的蒸汽声,蒸汽火车开始缓缓驶离月台,朝着北方而去。
    黑龙江将军辖区广袤数千里。东至毕占河、南至松花江,与吉林将军辖区接壤;北至外兴安岭与俄罗斯为界;西至咯尔咯接车臣汗部界。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尼布楚议界条约》,确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即以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至海为界。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中国领土,左岸为俄国领土;外兴安岭至海,岭南为中国领土,岭北为俄国领土。
    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待定另议。
    这里驻扎着人数大约在五千左右的旗兵以及七八万人的旗兵家眷。黑龙江沿线盛产沙金,因此闯关东的汉人曾一度迁徙到这里从事采金。这个做法立即令当时的黑龙江将军和黑龙江城的旗人们大感不满,随后对采金工人征取重税,许多采金工无可奈何,只能带着家小向吉林迁徙,这倒是令黑龙江的旗人们傻了眼,原本这黑龙江就是苦寒之地。充军发配的地方,驻防在这里的旗人,比之盛京驻防八旗还要惨,大家伙儿在这里苦熬着,最多不过走向附近的鄂伦春之类的小部落勒索些毛皮算做油水,好不容易来了点汉人,居然跑了。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这天下哪有这么个理儿啊,咱们这些黑龙江旗人容易吗?给朝廷驻防在这旮旯地方,既没有京城京畿驻防的旗人有油水儿可捞,有去茶馆儿讹诈的环境,又没有盛京、吉林驻防的旗人安逸,连看戏都得逢年过节才有一遭儿。天寒地冻的睡在炕上都直打哆嗦,朝廷发的月例银子还不够买米买面的,一个月也就才吃四五顿饺子。人家是吃香喝辣,咱们是有苦难言。好不容易来一点汉人来挖金砂。竟招呼都不打就跑了,这些汉人简直就是目无纲纪,无耻之尤,早知道,就不该去征税,直接将那矿场给围了,上家伙抢就是,这种一夜之间人间蒸发的把戏不是坑人吗?
    黑龙江旗人们一度闹得很凶。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没有法子的事儿。人家跑去吉林,吉林将军会让你去拿人?人巴不得那些汉人由吉林旗人来盘录呢,况且吉林将军不是个善岔,老佛爷的亲侄儿,单这点干系,谁敢去跟他说理?
    打落了门牙往肚子里头咽吧。谁叫咱们占了理腰杆子却不硬呢,过不了多久,盛京沦陷的消息传出来,许多旗人还拍手叫好呢,能来这里的大多都是最低级的旗人,要爵位没爵位,要关系没关系,在这里和囚犯没多大的区别,日子相比于京城、盛京的旗人来说紧巴巴的,盛京的一担面只需要两百个铜钱,到了这里就要五百个,没别的,商人原本就不愿意来,嫌这路途远,这价格自然是高的离谱,偏偏这辽东驻防八旗的月例银子是一样的,谁过得悠闲自在,自然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如今盛京驻防八旗完蛋了,大伙儿仿佛走出了口气一样,纷纷奔走相告,仿佛是碰到什么喜庆事似的。结果朝廷谕令黑龙江驻防八旗准备开赴盛京,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原来要打仗了啊。
    于是又是一阵苦不堪言的咒骂,凭什么啊凭什么?咱们一不遛狗,二不逗鸟,三不抽大烟,连逛窑子、看戏都要捡时候,咱们和京城、盛京的旗人不是一个祖宗吗?怎么好事儿轮不到咱们,打起仗来朝廷倒是惦记上了呢?打仗,,拿什么去打啊。哥儿们有这么些年头没握过枪杆子来,连马儿都翻不上,这不是教人去送死吗?
    这仗不能打,也没法儿打,瞧瞧那黑龙江将军恭铿肥头大耳的模样。就他那样走两步都要喘两口气儿的人也要带哥儿们去打仗?他有这胆子去,谁敢跟着哪,大伙儿又是一阵闹,找主子诉苦的,让婆娘们去托关系的,反正就是两个字,不去,打死也不去,朝廷对不住咱们。咱们还卖个,什么命?祖祖辈辈的跟着太祖、圣祖打天下,也在这里待了两百年,这两百年的苦楚,朝廷什么时候体恤过,现在出了事儿倒是惦记上了,不去,就是不去,说什么也不去,不信朝廷能杀了咱们的头,就算获罪,还能把怎么样?这里已是刺配充军为奴的地方,有本事儿就把爷们宰咯,反正这日子也没法过了。
    ,
    第一章送到!~!
    ..
第一百三十九章到哪里说理去
    黑龙江将军恭销也难,泣此年在黑龙江威信是没有的刀发了一大笔。娶了几房姨太太,早些年这日子过的还算滋润,偏偏这辽东竟闹出这么一档子事,朝廷让他带兵去奉天,他左拼又凑硬是没有凑足一支旗兵出来,这个旗兵借口说犯了病,那个,又请出了主子出来说情,反正谁都不愿意去,恭铿是个好谋不断的主,人家犯了病,他总不能拿刀逼着人家走吧,还有那些个主子出来说情的,他能把人都得罪个遍吗?
    折腾来折腾去,结果勉强凑足了八百人。原打算应付了事,他也绝没有上阵拼杀的意思,也就是给朝廷做做样子看看。结果走到一半的道,奉天就传来消息,盛京陷落了,盛京将军被俘,据说那些个乱匪在盛京烧杀抢掠,到处都是旗人的尸体和火光。这座大清朝的陪都,埋葬着好几位先帝的皇城已变成了人间地狱。
    还有侥幸逃出来的人传着那些个乱匪们开掘皇陵盗墓的事儿,盛京皇陵给这些无法无天的家伙翻了个底朝天。好端端的给人犁了一遍,这还像话吗?真真是岂有此理,还有的说连太宗文皇帝的灵柜都给那些乱匪们搬了出来,取走了陪葬的财物,便把那灵柜连着尸骨一道弃在墓道口下任风吹雨淋,这事儿真是听了都匪夷所思,令恭铿既是激愤,又是惶惶不安。
    连盛京都守不住,八百个旗兵无疑是去送死的,况且这些匪徒都是无法无天之徒,连皇太极的陵寝都挖了,还有什么做不出来?恭铿便令他的“远征军,止步不拼了,再也不提去盛京的事儿,再到后来,听说新军也在山海关徘徊,一点儿出关的意思也没有,他便干脆下令返回黑龙江城。上疏朝廷具言事由。
    恭铿的日子是越发不好过了,再以往这黑龙江将军虽不是什么好差事,却也还过得去。现在他是焦头烂额,忙的团团转,还整日担惊受怕,颇有些风声鹤唳的味道,盛京那边也不知那帮匪徒有没有可能到黑龙江城来。这些无法无天的东西,谁能保证他们不会作出什么疯狂的事儿。在北面,尼布楚方向的俄国人似乎军队的调动十分频繁,一队队的俄军斥候进入黑龙江的频率越来越高,前些日子,还有个俄罗斯官员声称几名俄军不慎在边境巡逻时走失,极有可能进入了黑龙江,要求准许俄军进入黑龙江搜查。
    恭铿一时无言以对,这种事若是别人提出来,他只会认为是瞎扯蛋,连理会的功夫都欠奉,可是俄国人还真那么一股子认真劲的提出来,这事儿就没这么简单了,恭铿与那名军官交涉,保证自个儿带着旗兵去拨检。无论如何也不用麻烦诸位,洋大人。劳师动众,你们只需听消息便成了之类的话。
    谁知那军官的态度更加蛮横,说俄国人方面就是怀疑八旌旗兵极有可能杀害了这几位落单的优秀士兵,俄军必须进入黑龙江进行拨索,甚至调查,如果恭铿不同意,那么俄方可以认为这是清国对俄国的挑衅,走向沙皇威严的践踏,后果很有严重。
    恭铿真真的被吓了一跳,世上能有这样的理吗?真当我恭铿是二百五啊。这种借口我也信你。他心里发了一阵牢骚,立即向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电,总理衙门似乎也是无计可施,只回电让他尽量拖延。
    这怎么拖延?恭铿真是欲哭无泪,人家都堵到自个儿家门口来了,再不答话。说不准拔腿就走,回头就带兵卷杀而来,还拖延”他心里头把总理衙门十几个大臣来来回回的骂了一遍。又急电吉林、朝鲜各地,倒是吴辰用总理衙门办事大臣的名义给他回了个电 对于俄人一应无礼要求,可断然否决,一切后果,由吴某承担。
    恭铿心里大骂了一句,你这二百五承担个屁,插根葱在鼻头还真装起蒜来了。话说回来,没有总理衙门的首肯。他是绝不敢去俄国人入黑龙江的。现在的事儿已经很明显了,这些俄人就是寻找借口要进入黑龙江浑水摸鱼。真的让人家不费一兵一卒进来,自个儿的顶戴还保得住吗?他打定了主意,终于还是按吴辰的主意拒绝了俄国人。
    送走了那怒气冲冲的俄国人交涉军官,恭铿是一日都没有安生过,每日都担心受怕北方有变,就没有睡过一宿好觉,过了三日,便传来了消息,俄军大举入侵黑龙江,人数至少在一万以上。已攻下苏楚那,开始顺哩江继续南下,大有一副拿下黑龙江城的气势。与之同时俄人的战书也传了积俄人富称黑龙江旗乓残害了二名分别叫弗拉基米尔,喉“只甫洛维奇的士兵,并且以极其“野蛮,的态度傲慢的拒绝了俄国善意的交涉,俄国人正式向大清国政府宣布战争。
    “这,颠倒黑白,,世上有这么个理儿吗?”恭铿一时间目瞪口呆,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哆嗦着干瘪的嘴唇面如死灰,他不明白。在这个强权既是公理的时代,任何借口都可以成为冠冕堂皇的战争借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什么狗屁仁义道德,都是幌子而已。
    战?还是和?恭铿几乎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前者,黑龙江的旗兵满当当的也不过几千人,而且没有做好任何战争的准备,俄国人蓄谋已久,倾巢而出,自个儿去螳螂挡车,岂不是要被压个粉身碎骨,打是打不赢的,唯有和了,可是这怎么个和法?他说的话儿也不算数啊,于是又向总理衙门拍电报。
    总理衙门哪里有什么主意,只好委托英国、美国方面出来斡旋调停,英美两国哪里会不知道俄国人蓄谋已久,接受调停简直就是笑话,这一次是俄国人千载难逢的机会,俄国人绝不可能错过。
    英国人表示拒绝,恰恰相反,他们反倒希望俄国人在辽东与吴辰好好的打一仗,以检验吴辰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消耗调俄国的实力,当然,如果一旦局面失控。英国人已经做好了用各种手段向俄国人施压,迫使其尽量吐出一些利益的打算。
    美国方面假惺悍的站了出来,得了清廷的一些好处之后,便兴冲冲的跑去约见俄国公使,作出一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