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乱臣 >

第308章

乱臣-第308章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合作,提倡社会改良、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感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宗教矛盾和教派冲突,甘地呼吁团结。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和平相处于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的概念之内的。不管什么教徒,都是朋友兄弟,同样怀着良好的愿望,大家能够重新修好,重建家园。他号召印度教徒都应该赎罪,并首先从自己做起,决定把饮食控制在最低限度。
    作为一名印度教徒,在教派冲突之时,他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走访怒火炽盛的穆斯林村镇,深入家庭,用好言劝慰穆斯林,告诫人们,人类惟一值得的复仇行动就是以善报恶。
    不过此时,他只是个无名小卒,这也是在抓捕行动的名单中没有他的原因。虽然他成功的主导了一个抵制外国产的商品,特别是英国产品。与此相关的还有他的关于所有印度人应该穿土布的宣传。反对用英国的织布。甘地宣传说印度妇女,不论贫富,应该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织布,来支持独立运动。那时很多人认为这些独立运动这些事,不适合妇女参加。甘地的这个策略把妇女加入到独立运动中来。
    不过在国大党。他仍然不受人的重视,这源于他的政治思想,甘地奉行的苦行僧式的个人克己生活制度包括素食,独身,默想,禁欲。一周有一天不说话,放弃西方式衣服而穿了印度土布做的印度传统服装,用纺车纺纱,参与劳动。
    甘地的哲学和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深受薄伽梵歌,印度教信仰以及耆那教的影响。非暴力的概念在印度的宗教中长久以来就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中对于此都有重述。甘地在他的自传“我的对于真理的实践经历”揭示了他的哲学和生活方式。
    尽管他去伦敦时,尝试吃肉,但是他后来变成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在伦敦求学时对此写过几本书。在印度教和耆那教中素食主义是根深蒂固的。他的家乡就有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他尝试不同的饮食,最终相信素食足以满足人体的最小要求。他也曾很长时间不进食,并以此作为政治武器。
    随后他开始禁欲,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禁欲主义者。禁欲是受印度教的影响。但是他没有离婚。据说他的这个决定没有同他的妻子讨论,而是直接向她宣布的。
    甘地每周一天不说话。他相信沉默带给他内心的平静。这来自于印度教中的力量来自于“沉默”和“平静”。他在沉默kao在纸上写字来交流。从他三十七岁开始的三年半里,甘地拒绝读报纸。他认为尘世的喧嚣比他的内心的不安更加不堪。
    在从南非被驱逐回印度之后,他放弃了代表富有和成功的西方式衣服。他的意思是要穿的能够被印度最贫穷的人接受。他宣扬使用家庭纺织的土布。甘地和他的跟从者使用纺车自己纺的布做衣服。
    这明显与相当一部分的国大党精英是有冲突的,国大党的党员大多都是富有者,谁愿意忍受节食和禁欲?他们只不过希望得到政治权利而已,并非是去做苦行僧。
    因此,不管怎么说,他现在的影响力有限。甚至在国大党也只是一个小脚色。
    在抓捕和处决开始之后,甘地作出了一个超人寻常的行动,他独自到了总督府外,进行绝食抗议。
    开始时,大家都在笑这个人是个傻瓜,谁都没有将他当一回事,可是很快,一些国大党基层分子似乎受了甘地的鼓舞,也加入了绝食的抗议,随后,逐渐有零星的人加入绝食的队伍,他们要求当局释放被抓捕的国大党领导人,否则绝食行动不会停止。
    寇松打算抓捕这些人,可是很快被人制止,原因是这些人并没有参与任何暴力行动,若是进行抓捕,恐怕会引起城内更大的不满,随后,到了第四天,参与绝食的人居然越来越多,人数居然超过了上万,无数人盘坐在总督府外进行无声的抗议。
    这个时候,寇松终于坐不住了,他下达了驱逐的命令。数千英军对抗议的人群进行攻击,广场内留下了数百具尸体,人群才被哄散。
    而很快,一个新的消息传出来,在一处贫民区内,那个叫甘地的家伙又开始了绝食抗议,他的随同者迅速的向该地集合,人数又超过了上万,这令寇松十分恼火,于是继续下令镇压。
    第二天… …仍是如此。
    寇松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因此参与的人已经越来越多,英军可以镇压几千人,可以抓捕国大党的领导人,却不能去镇压几万几十万人,更何况是这个关头,在他的办公室里,他召见了警察总监和军队的一些首脑,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可以将那些温和派放出去,以满足那个叫甘地的要求。
    寇松同意了。
    当数十个温和派领导人放出监狱的那一刻,寇松又开始后悔起来,从办公室的玻璃里,他看到整个城市似乎都在欢呼,无数人奔走相告,这是局势恶化的开始。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当印度人发现绝食的力量时,已经不再满足于要求释放国大党领导人,就在那些国大党温和派被放出去的第二天,超过七万人在一处贫民窟继续绝食,这一次他们的要求是允许印度自治。
    而那个叫甘地的家伙也声名鹊起,隐隐有挤入国大党高层的样子,寇松明白,他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而国大党已经得寸进尺了。
    随后,寇松采取的方式是不理会这些家伙,如果这些家伙要绝食,那么就让他们绝食好了。不过这个办法并不好,绝食的人数超过了十万,而且有暴力分子开始煽动,对英军的敌意也开始越来越大,甚至有顾问认为,失望的印度人很有可能引发一场暴乱,谁都明白,大批失望的人聚集在一起是危险的,谁都不能控制事态的发展。
    寇松决心举行一次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城内的军官和高级官员都抵达了总督府,开始对绝食者的处置展开激辩。
    仍有一部分人认为没有干涉的必要,他们认为干涉只会更糟。
    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弹压,将那些绝食者杀死或者投入监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里的安全,也可以防止这些家伙得寸进尺。
    正在双方争论不休之际,一个年轻人却站出来,这个年轻人只是个书记官,他显得有些羞涩的提出自己建议道:“诸位,我们为什么不同意他们的一部分条件呢,我的意思是,适可而止的答应他们的祈求。”
    寇松火冒三丈的看着这个年轻人道:“同意?小子,这是一个大英帝国殖民行政人员说出来的话吗?我看你已经被那群家伙蛊惑了。”
    书记官道:“不,请听我说完,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同意北印度地区自治,反正那里现在还在俄国人手里,而根据我们与新国的条约,在将来也会落在新国人手里,您看,我们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而他们要自治,大可以向俄国人或者新国人索取,不管怎么说,我们是信守了承诺的,因为现在或者将来英国人都将管辖不到那里。”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提出疑问道:“如果是这样,会不会引起新国的不满。”
    “不会。”书记官道:“因为现在它们还在俄国人手里,这只能算是我们抵抗俄国人的一个计划,至于俄国人撤走之后的事谁愿意关心呢,维护统治是新国人的事,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自治分子送到北印度去。”
    寇松开始犹豫起来,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既于英国的信誉无损,又可解决当下的危机,当然,也可以给新国暗中埋下一棵钉子,这些新国人胃口实在太大了,他们勒索的越多,将来麻烦也就越大,这是个好主意,当他考虑之后,便认定了这个事实,随即道:“那么,请立即将那个甘地的家伙叫过来,我要和他谈判。”
    众人见此事得以解决,纷纷松了口气,就连要求镇压的激进分子也觉得这个办法再恰当不过。
    很快,甘地出现在了总督府,寇松满脸堆笑的对这个中年人表示了赞赏,当然是赞赏他的勇气,随后开门见山的道:“我可以满足你们的要求,但是你知道,任何人都不要指望有太大的胃口,因为胃口太大,会让你们撑坏的,所以,我决心选择一个折中的方案,允许一部分印度地区自治或者步入半独立状态,你们大可以在那里大展拳脚,怎么样?这已经是我们最后的恩赐了,如果你不同意,那么我敢保证,德里城内有足够的兵力镇压任何暴乱分子,当然,谁都不希望流血,相信您也是这样认为吧?”V!~!
    ..
第二百八十九章:全面战争
    甘地同意了寇松的条件。在他看来,寇松已经作出了很大的让步,而一旦惹起了英国人的怒火,恐怕事情就不好办了。
    随后,绝食行动结束,德里城又恢复了平静,而英国人也松了口气。
    寇松接下来已经开始颇为轻松了,根据英军的估计,俄国人要想攻下这座城市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这两个月足够时局翻盘了,现在,他只需要等待,等待新军正式进入中亚和印度地区,虽然这个结果是牺牲了英国的利益而换取的,不过凡事应该往好的方面想,寇松就是如此。
    在北京城里,一场会议正在召开,吴辰已经决心干涉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欧洲战场已经完结,俄国人看似强大。但是也不过是外强中干,只要新军加入这场战争,整个德俄联盟迅速会成为强弩之末。
    战争也应该结束了。吴辰望着众人,这些人有文职大臣,有军团的司令,还有为数不少的参谋部官员,这些人有的和他在朝鲜共过患难,有的和他在越南打过仗,有的在辽东为他立下赫赫战功,有的在南圻为他经营建设,现如今,他们已经成了方方面面的大员,不管如何,大家的利益都是连在一起的,而现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到了。
    吴辰沉默了很久,才道:“我已和英国人缔结了秘密条约,新国将全面进入战争,此次战争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一年才能结束,诸位可有什么意见。”
    自然没有人有意见,相对于这个纷乱的世界,新国已经承平的太久了,将军们渴望功勋,官员们亦觉得枯燥,士兵们有太多的精力需要发泄,商人们需要战争来刺激他们的订单。所有的人都可以得到利益,当然,对于工人和农民来说或许往后的日子会艰难一点点,甚至可能会发生些许的物资短缺,不过关于这一点,报纸是可以解决的。
    要嘛不打,要嘛就来一次大的,一次定乾坤,这就是吴辰的想法,恐怕也是大多数人的心愿。
    终于来了,这里的大多数人已经等待的太久,新国以战争起家,与法国人打,与日本人打,与俄国人打,与英法联军打,突然之间,似乎一下子没有了对手,确实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而如今,新国趁着欧洲战争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并且缔造了世界第一大陆军,还拥有一支足以防卫的海军,现在,该是做点什么事的时候了。
    吴辰道:“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一个星期之后,战争就可爆发,诸位,各自做准备吧。”
    准备工作其实非常充分,报纸早已对俄国抱有敌意,而很快,各种与俄国摩擦的新闻更是占据了头条,边防摩擦,侨民纷争,国家争端,俄国占领印度之后对新国的不利局面,民族主义的宣传开始愈演愈烈,而随后,新国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