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乱臣 >

第318章

乱臣-第318章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这个时代大多数国家的铁路系统只是向内的,只满足于国内的运输,这就大大的限制了铁路的发展,使得水路运输仍旧成为主流。
    可是新国却制定了铁路计划,这个计划囊括了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伯利亚、中亚、东欧等各个地区,这些地区占了整个欧亚大陆的一半还要多,这就意味着,这个世界将近一半的贸易出口不再依赖于水路。
    而且这种铁路效应将会扩大,当所有人认识到铁路运输的好处时,必然会有各国参与进去。东欧各国、中欧、甚至是法国、意大利都会加入这个铁路网络,到了那个时候,岛国将会被边缘化,因为人们不必再求助于海路运输了,铁路运输将更加廉价,而且更安全快捷。
    这是英国人不愿意看到的,铁路时代的来临就意味着海权时代的衰落,英国是个岛国,别说世界霸权,恐怕在将来连一席之地都可能混不到。
    面对这种处境,英国人只能和新国分道扬镳,重新拾起遏制新国的计划。
    该如何遏制呢?这是个头痛的问题,战争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或者说,英国是打不过新国的,这个国家太过庞大,战争潜力亦不再是从前的水平,若是进行总动员,将会有一千万陆军进入欧洲,足以施行拿破仑时代的海禁政策,以打击英国。
    而英国的海军可不能保证能够进入南洋、远东海域对其发动袭击,一个是远洋,一个是近海防御。纵然新国的舰队规模只有英国的一半,经验也不足够,但是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若是开战,英国人的结局只有被封锁而各地的殖民地被新国任意践踏的下场,英国得不到任何的好处,而新国极有可能连南印度一并吞噬,南洋那里的缅甸等国也将被新国毫不容情的控制,甚至于澳大利亚也是危险的。
    所以开战行不通,英国人也不敢尝试,这已经不是英国的黄金时代了,不是一两句战争威胁就能恐吓对手的时代。
    至于贸易禁运。这个方法倒是值得商榷,事实上这确实也是打击新国的手段,不过这个办法威力有限,若是在几年前,或许还有可能,但是新国已经控制了足够的殖民地同时也占领了足够的领地,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这些市场,海外的市场最多只是一些开胃菜而已,有和没有都不会影响大局。
    若是英国打开了这个先河,新国也将毫不犹豫的对英国实施禁运,这极有可能将两国的关系推至深渊,对于英国同样也没有好处。
    英国最后的一个办法就是对其进行悄然的遏制,比如现在的奥斯曼。
    奥斯曼人送上了门来,他们开始祈求和平了,英国人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他们立即答应了奥斯曼人的请求,表示愿意接受他们的善意。
    英国必须抓紧时间,尽快的将奥斯曼从敌人的身份转化为盟友,如果奥斯曼是敌人,那么新军就有充分的理由对奥斯曼帝国发起进攻,并且吞并掉奥斯曼这个老朽帝国的最后一点遗产,新国的影响将进入地中海、进入中欧,甚至是阿拉伯地区,借此影响到埃及、西欧、南欧一带。
    这是英国不愿看到的结果,他们宁愿扶植一个奥斯曼帝国出来,也不愿意看到新国继续扩张,这不但会使新国人的实力增强,而且会让新国人将他们的铁路延伸到更多的地方。
    英国人赶紧与法国人联合起来,开始与重新成为宰相的奥斯曼特别使者米德哈特进行和谈,这个和谈是秘密进行的,当他们迅速的得出结果并且发布公报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却传了出来。
    接收了北印度的五十万西征新军迅速突入了奥斯曼的伊朗地区,并且宣称将对奥斯曼帝国发起灭国之战,以惩罚奥斯曼。
    战争进行的非常顺利,新军很快就抵达了德黑兰地区。
    而英法奥的联合公报发出之后,新国人却不加理会。继续进攻,他们的措辞是,奥斯曼必须受到惩罚,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犯了反人类的行径之下还能得以拖身,这个国家一定要受到惩罚,而新军明显就是惩罚者。
    英法对于新国拒不接受公报的态度极为恼火,却一时也找不到制衡的办法,只好多次的召见新国公使,要求他们的解释。
    新国驻英公使显然已经想好了措辞,态度强硬的道:“如果英国、法国与奥斯曼媾和,那么新国是否可以和德国媾和?并且要求你们立即将军队退出德国边境,德国将成为友好国家。”
    英国人对于德国倒是现在倒是释然了,因为这个国家已经被压制了下去,就算恢复,那也是很久之后的事,新国才是真正的威胁。
    可是法国人的态度却极为坚决,战败德国,给予德国最为严厉的制裁,使其再没有威胁法国的能力对于法国才是最重要的,否则这场消耗了法国几十年积攒的国力战争将毫无意义,法国人宁愿让新国去占领奥斯曼,也绝不能让德国死灰复燃,任何一届法国政府同意了这个折中的方案,都将会被赶下台去。
    法国人现如今对德国人的仇恨已经到了无可遏止的地步,普法战争,德法战争将这种仇恨推向了**,因此,任何可能向德国妥协的方案都是绝不允许的。
    新国公使显然抓住了法国人的软肋,只要法国人拒绝这种妥协方案,那么除非英国人一意孤行,单独向新国施压,问题是,若没有法国人的支持,英国的影响力明显有限。
    就在双方耍嘴皮子的时候,在德黑兰,一场大战役正在上演。
    ………………………………………………………………………………………………………………………………………………………………………………………………………………………………………………………
    德黑兰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安息王朝时期。
    那时德黑兰只是位于雷伊城北部的一个小村庄。第一位定都德黑兰的国王是伊朗凯加王朝的穆罕默德。汗国王
    。公元1786年,穆罕默德。汗消灭了当时统治德黑兰的阿夫沙尔汗,从而建立了凯加王朝,定都于德黑兰。 穆罕默德。汗。凯加登基后下令在通用的货币上打印上他的名字,并把首都德黑兰命名为“达鲁哈里法”。
    穆罕默德。汗。凯加选择德黑兰为首都是有其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德黑kao近土地肥沃的瓦拉明地区,而且瓦拉明由支持他的阿夫沙尔控制。 此外德黑兰距四季如春、气候适宜的马赞德兰地区不远,这一地区居住着支持他的军事首领。 自穆罕默德。汗。凯加定都德黑兰后,德黑兰逐步得到了发展,最后成为了一个大都市。
    在凯加王朝法塔哈阿里时期,即公元1798到1849年之间,德黑兰发展迅速,兴建了许多居民区,居住在周围的农民,甚至其它地区的农民纷纷迁到德黑兰定居,德黑兰人口急剧增长。 公元1807年,一位西方旅游家穆立叶曾到过德黑兰,他在自己的旅游记中对德黑兰的客栈、洗澡塘和广场进行了统计。 在纳赛尔丁国王时期——这一时代被称作纳赛尔时代——,伊朗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欧洲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伊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纳赛尔丁国王曾下令宰相阿米尔克比尔加强德黑兰的城市建设。首先阿米尔克比尔于1850年主持修建了一座科学宫,以发展科学知识。阿米尔为了发展工业,还兴建了玻璃、陶瓷、纸、布、武器等生产厂。阿米尔还特别注重市民的娱乐和环境卫生。 在纳赛尔丁时代,德黑兰一些主要道路都用石块铺设。在德黑兰建有40个卫兵所,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局,其职责是打击犯罪分子,保护市民的安全。阿米尔克比尔在1852年对面临倒塌的伊拉格王宫进行了重修。 在纳赛尔丁国王时期,德黑兰人口约有15万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的发展,德黑兰急需扩建,于是纳赛尔丁国王下令米尔扎尤苏夫和米尔扎伊萨负责规划和建设德黑兰的城建工作。根据新的规划,德黑兰的面积不仅得到了扩大,而且还开凿了一条护城河,建立了12道城门,历时10年之久的时间。 纳赛尔丁于1868年在德黑兰扩建工程开工仪式上正式将德黑兰命名为“达鲁哈里法纳赛尔”。
    不过这里终究还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奥斯曼在这里驻扎了十五万人,而现在,这十五万人与四万伊朗仆从军队被封锁在这座城市,准备等待末日的来临。
    新军开始集结,一个师团师团的开赴到了城下,他们不急于进攻,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奥斯曼已经派出了一个使者前往会见袁世凯,袁世凯闭门不见,他的回话是:“到了贵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时再见面不迟吧。”
    他的意思再明确不过,现在没有必要相见,等什么时候新军进了奥斯曼的首都,再等着奥斯曼的那个苏丹把降表递上来。
    他又开始大放厥词了,什么三个月灭亡奥斯曼,要让奥斯曼苏丹知道厉害,反正他最近风光得意,而且也很有信心。
    奥斯曼军队足有两百余万,而且正有近三十万人赶来增援德黑兰,但是袁世凯并非是凭空大放厥词,通过他的情报,这些奥斯曼人武器十分落后,除此之外,训练也相当的松散,这是一支类似于前清的新军而已,不够打的。
    有了阿富汗战争练手,经过长期训练的新军已经有了战斗经验,对这场战争有足够的信心。
    除此之外,奥斯曼军队中有为数不少的仆从军,这些仆从军的战斗力自然更加落后,而且不少早已不满奥斯曼人的政策,急欲得到独立,因此并不愿为奥斯曼人卖命。
    到了这个份上,奥斯曼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虽然苏丹愿意割让大片的国土,给予足够的赔偿,但是新国所要的比这更多,尤其是它们位于欧洲部分的土地以及产油的地区。
    袁世凯的作战计划并非是针对德黑兰,他的战略是围困这座城市,坐等奥斯曼的援军,围城打援。
    而他的目的达到了,当袁世凯不接受和解的方案之后,奥斯曼苏丹亦狠下了心,决心拼力一战,因此,保住伊朗是紧要的问题,因此,立即派出了援军开始赶赴这一地区,开始谋划在这里与新军进行一场决战。
    苏丹的决心正好满足了袁世凯的需要,袁世凯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这支传说中的苏丹禁军赶来了。V!~!
    ..
第二百三十七章:到波兰去
    战争由欧洲人开启。wWW。却并不是他们所料想的方式结束,很明显的是,新军已经失去了控制,偏偏他们仍旧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战役。
    在俄罗斯,新军跨过了乌拉尔山脉,并且直取莫斯科,随后又集结兵力开始向圣彼得堡开进。
    圣彼得堡里的尼古拉此时慌了神,他亲自派出了特使,试图进行谈判,不过和谈明显阻止不了新军,新军提出了解放农奴的口号,对贵族阶层却是斩尽杀绝,各地的俄军纷纷被击溃,哥萨克已经背叛了俄国,转而为新军开路,他们用铁骑作为先导,为新军铺平道路,为他们提供情报,而俄军接二连三的崩溃的,有的甚至还未开战。士兵就解除了军官的武装宣布投降。
    任何一支强大的军队,都在建立在有财产的自由人身上的,只有他们,才会最卖力的去保卫国家和征战四方,因为他们的命运与国家连成了一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