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统御全球 >

第12章

统御全球-第12章

小说: 统御全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详细实施计划只包括头9天的行动;有固定的时间表以确定了前进的通道。按照传统的“任务指挥”,这依赖战地指挥官的判断和行动。这种不确定性对事件的实际过程会产生巨大影响。

1940年4月,出于战略原因,德军实施《威瑟演习》作战,攻击中立国家丹麦和挪威。英军、法军和自由波兰军实施行动作为回应以支持挪威人。

此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其中法军和英军共有103个师,编成3个集团军群,3469辆坦克、2000架飞机,并可利用英伦三岛1000多架飞机支援战斗,在兵力上与德军相当。然而,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备战不力。

盟军最高统帅部制定的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保守失算,该计划重点是防御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把比利时作为双方厮杀的主战场。根据D计划,盟军把主力部署在法比边界北端和法国北部各省,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则五国盟军协同作战挡住德军进攻;其他部队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马奇诺防线上,如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则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抵御;而在中段则自恃有阿登山区天险和马斯河,只留了战斗力较弱的部队驻守。。

法国已动员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介乎20岁至45岁的男性人口,使自己的武装部队兵力超过6,000,000人,超过了整个“德国国防军”的5,400,000人。但其中只有2,200,000人的部队被部署在北部,虽然加上英国、比利时和荷兰的部队总共超过3,300,000人。

至5月10日共有93个法国师、22个比利时师、10个英国师和9个荷兰师在北部,总数为134个师,其中6个装甲师、24个摩托化师。另外有22个师正在受训或在战时紧急情况下装备起来(不包括改组后的单位),其中有2个波兰师和1个捷克师。

第21章法国战役前奏(下)

除了这些足额师外,盟军还有许多独立的小型步兵单位:荷兰有相当于约8个师的独立旅和营;法国有29个独立的要塞步兵团。在法军中有18个师,是由殖民地志愿部队组成;包括19个“B级师”,虽然是受过充分培训的单位,但在摩托化后仍有大量超过30岁的人需要接受再训练。最好的盟军部队是训练有素的英国师,其中有充分机动力和具有很大比例的职业军人;最严重缺乏装备的是荷兰部队。

盟军在5月10日共部署了大约3,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另有1,200辆被承诺编入新单位加入战斗,或由预备队拨出;另有1,500辆过时的FT17坦克被送往前线,这让法国在前线共有约5,800辆坦克。他们有大约14,000门火炮。

盟军因此在地上享有一个明确的人数上的优势,但在空中则处于劣势:法国空军共有1,562架飞机,及英国皇家空军可提供680架飞机,同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可提供392架飞机投入战斗。大多数盟军飞机是过时的类型;战斗机部队中只有英国的飓风战斗机和法国的德瓦蒂纳D。520战斗机能够在一些接近平等的条件下抗衡德国的Bf109战斗鸡。

德国部署了约3,000,000人参加该战役。1940年5月共157个师完成了训练;另外14个预备师仍然直接参加战斗,主要是在C集团军和进攻荷兰的部队。除了其中93个师被部署在前线(10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师)也有39个师作为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预备役师被部署在西方,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不会参加战斗。约四分之一的作战部队是来自40岁以上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

在西线的德军于5月至6月共部署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包括指派作战的预备队;约7,500门火炮可以作战,弹药库存可足够作12个星期的战斗。“德国空军”的部队将分为两组。共有1,815架作战飞机、487架运输机和50架******被部署支援B集团军,而另外3,286架作战飞机被部署支援A和C集团军。

1939年9月,比利时和荷兰仍然保持中立。他们试图尽一切可能通过坚持严格的中立政策来避开战争。虽然他们秘密安排与同盟国进行合作以对付德国入侵其领土,但都没有公开作好准备。法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漠里斯?甘末林,在该月建议盟军应利用德国被捆绑在波兰的时机抢在德国之前占领低地国家。但是,这一建议未被法国政府采纳。

在波兰战役期间,法军发动了象征性的萨尔攻势——只是名义上履行战前保证波兰而由西方执行救援许诺的攻击——法军士兵在10月撤出前向萨尔前进5千米(3。1英里),波兰战役一结束,就立即退回了马其诺防线。

在这个时候,法国已部署了98个师(但有28个是后备或要塞师)和2,500辆坦克对抗德军43个师(其中22个预备役师)及,且德军只有少量坦克。根据当时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首长威廉?凯特尔的判断,法国军队很容易就能够突入德军防卫薄弱的西部防线。

10月以后,法国决定在1940年不采取主动行动,虽然法国军队的大部分在20世纪30年代已被设计为针对进攻作战。盟军认为,即使没有东部战线,德国政府也可能会因封锁而出现不稳定,这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过。

如果在纳粹政权没有崩溃下出现这样的可能性似乎也越来越容易,1940年时盟军将执行一个巨大的现代化扩军方案,以发挥在对德国的战争中现有军工生产的优势以建立压倒性的机械化部队,其中包括大约24个装甲师。然后盟军将在1941年夏天实施一个决定性的攻势。如果低地国家该日期时仍然没有承诺参加盟国的行动,同盟国如有必要可坚决破坏其中立。

……

1940年5月10日,《黄色方案》开始执行,天刚破晓,成群的德军Ju87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5时3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

担任助攻和吸引英法军队主力的德军B集团军群,首先以空降部队对荷兰和比利时境内的重要桥梁及要塞设施实施了袭击。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立即造成了荷、比军队的慌乱,紧接着,B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趁乱发起了猛攻。由于伞兵部队已经占领了各要道,B集团军群的进展颇为顺利。

德军B集团军群对荷兰和比利时边境的突破,致使集结在法国北部的英法主力越过法比边境火速增援。此刻,希特勒正在地下指挥所里焦躁不安地等着前线的消息,当他听说英法主力已经出动时,“高兴得都要哭了”。兴奋地对周围人说到:“他们正好掉入我们的陷阱!我就是要他们相信,我们仍在执行原定那个‘黄色方案’,仍尊奉施里芬的主张。他们上当了,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面。”

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隶属于第15摩托化军,这次和第5装甲师一起受A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指挥。第7装甲师作为攻击主力,将强行通过阿登地区,越过芒斯,出现在盟军主力后侧,切断敌军通往英吉利海峡的道路,并将其分割。

隆美尔负责进攻的地段在阿登森林的中部,经过隆美尔的“上帝之眼”仔细探测,这个地段大约有一个团的比利时军队,这个团的比利时军队均匀地分布在宽约五公里,纵深三公里的防线上,大小地堡五十七个。

这点兵力只能算是边境巡逻部队,比利时这个人口一千万的小国,根本就没有做太多的战争准备,看来德国的战略欺骗还是非常成功的。

德国的战术欺骗能成功,这要从“黄色方案”说起,德国大张旗鼓地在马奇诺防线外面集结“重点”,准备从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其实这是德国的虚张声势,在马奇诺防线前面的德国只有二十六个二线师,坦克也极为稀少,好多坦克都是用木头做的假坦克。

德国的另外两个集团军群才是进攻的主力部队,分别是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被被布置在荷兰,B集团军群被布置在比利时外面。AB两个集团军群的主要人物就是吸引英法主力进入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个国家,然后聚而歼之。第一阶段的行动代号为“挥镰行动”。(兄弟们比较熟悉的部分,就简单地介绍下,不浪费兄弟们的时间,属于隆美尔的时代即将上演。)

第22章精确制导

德国AB两个集团军群隐藏的相当好,英法联军到德国在荷兰和比利时边境发动攻击之前,都认为德国会强攻马奇诺防线,就是因为英法联军判断的失误,才让他们的盟国荷兰和比利时没有做太多的战争准备。

结果战争突然爆发了,德国强大的机械化部队把荷兰和比利时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荷兰和比利时本来就弱小,现在又被强大的德国偷袭,焉有不亡之理。

比利时那松散的防御,让隆美尔放心不小,他到不是怕和比利时军队血战,而是怕比利时军队利用阿登森林节节抵抗,处处偷袭,从而拖延他穿过阿登森林的步伐。

隆美尔强大的炮兵部队,在几天之前就获得了隆美尔提供的比利时边境防御分布图,这当然是隆美尔利用自己的“上帝之眼”探测出来的。

德国的炮兵素质相当的高,他们立即根据隆美尔提供的比利时军队布防图解算射击诸元,五点三十分,炮击一开始,无数的炮弹就像冰雹一样准确地砸向比利时军队的地堡,炮兵阵地等有价值目标。

炮击开始之后,隆美尔就闭着眼睛靠在指挥所内的椅子上休息,隆美尔当然不可能这个时候睡觉,他是在悄悄地用“上帝之眼”观察炮击的效果。

炮击的效果比较可以,很多比利时的防御工事被炮击摧毁,但是有的坚固地堡虽然中了几炮,但并没有被摧毁。

就算德国的炮兵素质在高,隆美尔提供的布防图在准确,德国炮兵也不能把炮弹连续轰击在一个地点,因为大炮在射击之后,会后座一点距离,第二发炮弹的落点自然就偏离了一点距离。

十分钟的猛烈炮击,大约有五座比利时地堡没有被摧毁,为了自己士兵的生命,隆美尔睁开眼睛,拿起自己面前的电话接通了炮兵团。

“炮兵团吗?我是师长隆美尔,命令你们立即集中150毫米重炮轰击,对敌第7地堡,第12地堡,……依次集火覆盖射击三轮。”

炮兵团在得到隆美尔的命令后,立即调集自己手中的10门150毫米重炮,对着隆美尔所说的几个位置依次进行集火覆盖射击三次。

隆美尔下完命令之后,又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休息,现在差不多已经变成了隆美尔的习惯,当然他是在用“上帝之眼”观察炮击的效果。

重炮群覆盖射击开始,150毫米重炮的炮弹的确击中了那残存的比利时地堡,但有一座地堡好像是受到了上帝的眷顾,被集火覆盖射击了三次,所有的炮弹都在地堡的周围爆炸,没有一发击中地堡。

隆美尔无意识地想着,第三轮炮击怕是应该被击中了吧!果然第三轮炮击,十枚150重炮炮弹全部击中那座地堡,这下那座地堡直接变成了水泥粉末。

这个发现,让隆美尔惊喜不已,自己的“上帝之眼”居然可以控制炮弹的落点,隆美尔不相信,连忙用意识去控制另外的炮弹,果然有用,被隆美尔控制的炮弹准确地落在了隆美尔相要被击中的位置,隆美尔又接着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