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13章

大唐天下-第13章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
    康德他们声响若雷,虽只一个字,却是具有震憾之力!个个眼里神采闪烁,神奇般的有了力气。
    把康德他们的变化看在眼里,李昌国很是惊奇,原来偶像的力量真的是无穷!
    李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唐朝杰出的将领,他建立的功勋让人景仰,不要说在唐朝,就是在后世,李靖也拥有无数的粉丝。
    他的得意之作,夜袭阴山,一举端了颉利可汗的老巢,把突厥给灭了,在唐朝那是属于传说级别的英雄故事,为人传诵!
    只要是唐人,不论男女老幼,都能说上一段半段的!
    此时此刻,李昌国以李靖的杰作来鼓励康德他们,无异于一剂强心剂,让康德他们有了力气,个个心神激荡,热血沸腾,恨不得立时杀到连云堡,再来一个李靖夜袭阴山似的胜利!
    “好!”李昌国很是欣喜,拔出横刀,在树上刻字,道:“我刻点字,激励激励弟兄们。”
    一边说一边挥刀,他的刀法极为精湛,刀光闪闪,一行字就给刻了出来。
    “苦不苦……”
    “累不累……”
    康德他们打量着树上的字,念将起来,个个眼里射出精芒。
    李昌国他们离去后,没过多久,李嗣业率军到来,看到树上的字迹,不由得大笑:“好个李兄弟,如此会激励军心士气!”
    扭过头,李嗣业冲疲惫的唐军问道:“苦不苦?”
    “不苦!”唐军爆发出惊天的吼声。
    “累不累?”
    “不累!”
    唐军兵士打量着树上的刻字,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疲惫一扫而光,人人生龙活虎一般,快得跟风似的,飘了过去。
    没过多久,段秀实率军到来,把树上的刻字一打量,如李嗣业一般激励军心士气一通,唐军神奇的恢复了力气,行军速度异常之快。
    高仙芝脸上泛着笑容,眼中精光闪烁,手指抚着树上的刻字,异常欣慰,他的难题,竟然给李昌国解决了,由不得他不欢喜。
    “苦不苦,想想阴山路!累不累,想想颉利辈!”边令诚驻马树旁,打量着树上的刻字,重重点头,念诵起来,那副让人生厌的公鸭嗓竟然甜如黄鹂放歌,极为动听。
    “一句话把李靖夜袭阴山之事全囊括了!”高仙芝笑得很开心,眼睛一眯一眯的,道:“就是有点俗!文人若用如此话语,一定会给人笑掉大牙!”
    “副都护,你这是吹毛求疵了!”边令诚不答应了,道:“管他押不押韵,只要有用就成。对仗再工整,没有这气势,有何用?”
    “这倒是!我不过是一说罢了!”高仙芝当然不是找碴的。
    “李火长如此了得,我都眼红了,若我有女儿的话,我一定要招他为婿。”边令诚随口一说,一句话出口,似乎想起了什么,冲高仙芝一笑,道:“副都护,你不是有个漂亮的女儿么?何不招李火长为婿呢?如此了得的女婿,你在哪里去找?”
    “妙丽那丫头……”高仙芝脸上泛起爱怜的笑容,道:“她的事她自个拿主意!那丫头这些天总是鼓着腮帮子,生闷气,不知道是谁招惹了她!”
    一拉马缰,道:“走喽!”
    高仙芝心情极度之好,几乎是唱出来的。
    “苦不苦?”
    “不苦!”
    “累不累?”
    “不累!”
    唐军呐喊着,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力气,飞快的进军,很快就到了特勒满川。


第二十章 兵不厌诈

    李靖夜袭阴山是唐朝最为辉煌的一页,突厥因此而灭亡。最让唐人扬眉吐气的是,颉利可汗给唐军活捉了。
    汉朝击破匈奴,却没有活捉匈奴的单于,而唐朝做到了,这是一场完美的胜利!
    当然,让唐人最为欢喜的并不是活捉单于本身,而是这件事背后的雪耻之义。
    颉利可汗趁着隋末大乱之际,役使中原,刘武周、梁师都、薛举和李渊都臣服过颉利可汗,这让唐人倍觉耻辱。
    尤其是在唐太宗刚刚登基之时,颉利可汗趁着唐太宗登基不久,根基未稳之际,率领十几万大军直入关中,兵临渭水。在唐太宗的强势面前,颉利可汗不得不退让,与唐太宗订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便桥之盟”,这让唐人对颉利可汗恨之入骨。
    是以,活捉颉利可汗一事是唐朝的盛事,让唐人倍觉扬眉吐气。
    灭你国,活捉你身!
    雪耻,还有比这更彻底的吗?
    肯定没有了!
    李昌国用此事来激励将士们,爆发出如此神奇的效用,也就在情理中了。
    “特勒满川就要到了!”
    “特勒满川离连云堡不过半日之程,我们渡过特勒满川,就可以进攻连云堡!”
    “晚上,我们可以在连云堡享用吐蕃的马奶子,吃着吐蕃的烤羊肉,终于可以告别这泥水裹身的倒霉日子了!”
    唐军将士们想着李靖夜袭阴山的雄风,憧憬着攻下连云堡的美好日子,眼睛特别明亮。
    在泥水里泡了这么多天,有些兵士身上已经长脓疱了,太需要干燥的地方歇息、休整了,连云堡再合适不过了。
    然而,将士们的憧憬很快就破灭了,因为特勒满川发大水,洪水滔天,无法渡河。
    “轰隆隆!”
    还在十里外,就能听见特勒满川的奔腾声响,李昌国骑在马上,眉头一拧,暗道一声不好。他们好不容易赶到特勒满川,士气高昂,正好可以一举渡过去,直奔连云堡,没想到特勒满川发大水了,这是天不遂人愿。
    康德他们也听见了,个个脸上尽是震惊之色,还有失望之情。
    “莫急,兴许不大呢!”李昌国宽解康德他们,说出的话连他自己都知道是假的。这么远就能听见洪水声,特勒满川的大水还能小吗?
    “对!不会太大!”康德他们心知肚明,却没有揭破李昌国的谎言,而是顺着他的话说。
    此时此刻,谎言也是一种力量!
    李昌国他们赶到特勒满川前,放眼一望,只见特勒满川好大的洪水,水面二十余丈宽,洪水夹带着石块、泥沙、树木、草茎,奔腾而去,泛起滔天的浊浪,宛若千军万马在冲锋般,气势惊人。
    李昌国苦笑不已,好不容易赶到特勒满川,只需要渡过去,连云堡是十拿九稳,偏偏在这最后关头竟然为洪水所阻,他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历史上,高仙芝进军到这里,为洪水所阻,我原本以为在我的带领下,熟识路途,提了半个月到达,原本应该不会有问题,没想到,依然如是!”
    李昌国一阵无力。
    “……”
    康德他们集体失语,个个张大了嘴,就是说不出话来,一脸的沮丧。
    唐军是兴冲冲而来,满打满算可以一举渡河,神不知鬼不觉的赶到连云堡,把连云堡打下来,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最后关头出了问题,谁能不沮丧?
    谁要是不沮丧,那就是麻木!
    这事应该向高仙芝禀报,然而,李昌国他们还没有赶过去,高仙芝先赶了过来。他也担心特勒满川发大水,甩下唐军,提前赶来。
    “格格!”
    高仙芝一双眼睛充血,死盯着泛起滔天之浪的特勒满川,一双拳头握得特别紧,骨节发出阵阵摩擦声。
    “要是我有一双翅膀,那该多好!”
    高仙芝无比沮丧,在心里暗自嘀咕。
    可是,身为统帅,他还不能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只能深埋在心底。作为统帅,他的一举一动,关系极大,若是他把这股沮丧之情表露,对唐军的军心士气是灾难性的打击,唐军的士气会一泄千里,低落之极。
    “啪啪!”
    边令诚右手提起,不住抽打自己的嘴巴,一个劲的自责:“我这嘴呀,我这嘴呀,好话不说,为何要说不吉利的话?”
    他抽打得极是用力,嘴角都泛红了,微微肿起来。
    当日,他与高仙芝说话之际就提出特勒满川可能会发大水,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特勒满川的洪水不是大,是很大,很大!
    将士们先后赶到,望着特勒满川,个个一脸的沮丧,连说话的兴趣都提不起。
    这是士气低落的征兆,若是不解决好,士气会一泄千里,对唐军极为不利。身为统帅的高仙芝深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怕的后果,念头转动之际,立时有了主意,突然仰首向天,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
    他的笑声宛若惊雷,远远的传了开去,惹得将士们不明所以,望将过来。
    “你们莫要丧气,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明日,我们一定能渡过去!”
    高仙芝见吸引了将士们的注意,扯起嗓子大声嚷起来,吼得山响。
    他说得极有信心,仿佛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将士们的眼中多了一些神采。
    “我,高仙芝,率领你们南征北战,东挡西杀,遇到的难事多如牛毛,就未有一件能难住我!区区特勒满川发点小水,就能难住我?”
    高仙芝昂起头颅,挺起胸膛,意气风发的道。
    他的功名是靠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他的才能深得将士们信服,将士们一听这话,无不是沮丧之心尽去,信心大振,即将低落的士气不仅不见低落,反倒更加高昂了。
    “高仙芝不愧名将之才!一通诳军之言,竟然给他说得煞有介事!”李昌国看在眼里,不由得大是赞赏,高仙芝就是高仙芝。
    虽然他说的是假话,不过,在眼下这种情形,却是有着神奇的效用。
    假话,有时也是一种利器,眼下就是如此!
    “你们先美美的睡上一觉,养精蓄锐,明儿一早渡河!”高仙芝接着诳军,声调更高,尖细刺耳了,比起边令诚的公鸭嗓还要刺耳:“明日午时,我们将在连云堡享用吐蕃的烤羊!”
    “大唐万岁!”
    将士们爆发出惊天的吼声,声震长空,气势如虹。
    “历史上,高仙芝在特勒满川为洪水所阻,他声言能渡河,果然渡过去了,如有神助。难道,明天真能渡河?”
    望着振奋异常的唐军将士,李昌国有一种错觉,难道高仙芝真有未卜先知之能?


第二十一章 一举渡河

    高仙芝是安西都护府的灵魂人物,深得将士们的信任。可以这样说,将士们对他有着盲目的崇拜,他一通诳军的谎言,将士们尽信不疑。
    当日晚上,将士们吃饱喝足,虽是在泥水里睡觉,仍是睡得特别香甜,鼾声如雷,竟然比奔腾的洪水还要有气势。
    听着如雷的鼾声,李昌国不由得感慨:“名将若高仙芝者,世间少有!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人若是活到别人连他的谎言也相信的程度上,还是如此之多的人尽信不疑,还有什么遗憾呢?
    次日,将士们早早起来,竖起耳朵一听,洪水的哗哗声依然响如雷霆,没有丝毫减弱的势头。不过,出于对高仙芝的信任,将士们没有置疑,而是穿戴起来,准备渡河。
    依照他们的想法,高仙芝说能渡河就能渡河!
    李昌国眉头紧拧着,有些为高仙芝发愁,大话都说出去了,若不能渡河,他如何收场?
    让李昌国想不到的是,高仙芝身着戎装,在亲卫的簇拥下,大步而来,威仪堂堂,丝毫没有为不能渡河而泄底发愁的觉悟。
    “这是唱的哪出?难道真有办法渡河?”李昌国把高仙芝那副信心十足的样儿看在眼里,心中有些打鼓。
    按照李昌国的看法,如此大的洪水,还是在葱岭中,不要说古代,就是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