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显耀大唐 >

第237章

显耀大唐-第237章

小说: 显耀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的心中都已经明白,至少武后对这件事是知情的,这就让许多人认识到,这一次将有很大可能是武后的阴谋。

紧接下来,只听的袁公瑜淡淡说道:“按照我大唐规矩,凡是遭到参劾之人需要出殿回避,希望太子殿下先行回避!”

“嘶……”听到袁公瑜这么一番话,所有人都是倒抽了一口冷气,因为大唐确实有这样的规矩,凡是遭到参劾的人都要回避,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这样的规矩几乎被废而不用了,除非是一些大罪重罪,这样的规矩才会被拿出来,如今袁公瑜这么说,莫非是太子犯了什么重罪不成?

然而李显却是并没有任何紧张,淡淡的一笑,然后就向武后拱手行礼,退到了殿外,然后缓缓坐下,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不再有丝毫的动作。

然而这时。

“袁卿,太子已然回避,你有何事,直接说便是。”武后的面色依旧看不出息怒,对着袁公瑜淡淡说道。

只见袁公瑜沉声说道:“天后娘娘,微臣有确实证据,太子殿下私交军士,以巨额钱帛拉拢,目的不明,此举实在可疑,微臣对此颇有担忧,还请天后娘娘彻查此事,万一因此酿成祸患,微臣唯恐我大唐再无安宁矣。”

“嗯?竟有此事?私下结交军士,而且还以巨额财物相笼络,实在是有些居心叵测,太子这是要做甚?”武后闻言,面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声色俱厉的说道:“传本宫旨意,着御史大夫袁公瑜彻查此事,若是证据确凿,本宫不管是谁,一律严惩不贷!”

武后这话其实就是说给李显听的,虽然李显就在殿外,但是她相信她的声音那么大,李显一定能够听到。

而群臣听了这几句话也更是明白,武后这是要找太子立威的。

这时候却见杜审言走上前来,大声说道:“启禀天后,此事微臣倒是有不同看法,微臣听闻前些日子,太子率军在北疆作战,立下大功,众将却并无封赏,独独太子殿下得了财物,而太子殿下一向不吝财物,又素来做事公平,想来此事乃是太子殿下筹措财物,为那些立功将士予以赏赐,这也是人之常情,并非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所臆测的那般有甚企图,所以,微臣认为此时确实当彻查,然而不应当仅仅彻查太子殿下是否给将士们分发财物,更应彻查将士们对立功不赏之事是否心存怨言,以及太子殿下对将士分发财物之事到底是为了哪个,微臣忠直之言,希望天后不要恼怒,呵呵,凡事皆需要证据,希望天后娘娘勿枉勿纵,至于领衔彻查太子之事,微臣认为袁大夫乃此案原告,应当回避,更兼太子殿下之事如此重大,不能草率,微臣认为,此事当由大理寺、御史台及刑部三法司会审,还请天后娘娘三思。”

杜审言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便见武后厉声喝道:“好一个大胆的杜审言,你方才说某些人别有用心?这‘某些人’指的是谁?你一个小小的侍御史,竟敢如此污蔑上官,实在是罪大恶极,来人,与我将这厮投入监牢,等待处置。”

“住手!”杜审言这一回也是拼了,大声说道:“吾乃言官,我朝制度规定,言官所出言论尽皆无罪,天后娘娘休说只是代行处理国事,便真的是皇帝,亦无权将微臣抓捕定罪!”

“杜御史说的没错,还请天后娘娘莫要乱了法纪!”在杜审言之后,一大群臣子全都呼啦啦的走上前来,齐声说道:“杜御史方才之言并无过错,太子之事事关重大,还请天后娘娘恩准,允许三法司会审,将此事查个清楚明了,以服天下悠悠之口,否则的话,臣等宁死也要争一争这个理!”

“尔等,哼,尔等好大的胆子,这是要逼宫不成?”武后的眉宇间顿时露出了一抹冰冷,厉声喝道:“既然如此,那本宫便成全尔等,御前侍卫何在?将这帮闹事之人给我拖到午门,让他们在太阳底下跪着,这就是他们不尊敬我这个天后所要付出的代价!”

而就在这时,忽然听得身后传来了一声呼喝:“圣上驾到!”

“嗯?这个时候,老头子来这里究竟是为了甚事?更何况他都没有事先告知与我。”武后闻言心中顿时一沉,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大事不妙的感觉。

第344章三法司会审

高宗自然是李显给请来的,虽然这一段时间高宗病情加重,可也不是一直昏迷不醒,尤其是在李显得胜归来之后,身体还算是不错的,然而他也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年了,所以索性将一切大权交给武后去大理,这几天正在考虑着让李显回长安监国呢,自然也不知道前朝所发生的事情。

就在这时,却听得他的贴身内侍程力士说道:“圣上,不好了,前朝都吵起来了。”

“哦?这是为何?”高宗闻言不由一怔,随即问道。

却听程力士说道:“还不是为了太子?唉,这要说的话,太子也真够倒霉的,头些日子因为到前线作战,立下了大功,可是刚刚回来,就受到薛相弹劾,天后娘娘也是认为太子殿下坑杀了降卒,触犯了军法,然而又念在太子殿下立下大功,所以来了个将功补过,不功不过,当然还是给了不少赏赐,然则这些赏赐只允许给太子殿下,而且还把这笔财物给借走了,其实太子殿下倒并不重视财物,然则毕竟麾下将士跟着太子殿下出生入死,如今他们的功劳却被生生抹杀,太子殿下心中不忍,也不知从哪里筹措了一笔财物,赏赐给了军中将士,却被御史大夫袁公瑜参劾,说是太子殿下私下结交军士,欲图不轨,这明明就是诬陷,可天后娘娘却好像是信了……”

“嗯?竟有此事?呵呵,朕的儿子怎会做出这等事来?其实以显儿在军中的影响力,这一次只要乘机煽动,早就有实力逼迫皇后交出大权了,只可惜皇后,究竟是被权力迷住了双眼……程力士,走,扶着朕前往朝中,此事如若处置不当,很容易会酿成冤案。”

高宗说完之后,便让程力士扶着,一起来到了朝廷之中。

“陛,陛下,你身体不好,怎的不注意休息?”武后见高宗来了,脸上很是不自然,满脸的煞气立刻收敛了起来,装作是对高宗健康关心的样子,笑着说了几句,又连忙挪了挪身子,将御座让给高宗多半个,清高宗坐下。

却见高宗坐下之后呵呵笑道:“朕也是气闷了,见这天已到午时,你竟然还没有散朝,朕不知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心中也是好奇,便过来看看。哦,对了,显儿呢?他怎么不在这里?”

高宗一边说,一边又往下扫了一圈,然后诧异的问了一句。

武后闻言叹了一口气说道:“别提显儿了,这小子实在有些可恨,之前臣妾不顾群臣反对,派显儿率兵平定北方叛乱,本来是盼着能够打出我大唐的威风,可是没想到威风倒是打出来了,可这小子却做出了坑杀降卒之事,即便是此事,臣妾也没有怪罪他,而且还给了他大量的赏赐,可是这小子却私自结交军士,自筹大量财物,然后将这些财物用来笼络军中将士,这种做法实在可疑,所以臣妾决定对这小子进行一番调查,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是对臣妾不满还是对陛下将大权交给臣妾代理一事不满。嘿嘿,臣妾知道,臣妾并无多高的才能,却也是尽力为国做事,这么多年在陛下身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臣妾还是那小子的亲娘,臣妾就算是怀疑他一下,又有什么错?更何况,臣妾保的,可是陛下的天下,臣妾这委屈,也是为陛下受的……”

说到这里,武后竟然嘤嘤的哭了起来。

“这,这,媚娘,你也不要委屈,”看到武后这一哭,高宗都有些受不了了,连忙安慰道:“呵呵,朕也知道你这些年来不容易,再说了,朕也没有怪你的意思,不过显儿毕竟是太子,此时也不能鲁莽行事,这样吧,既然媚娘你要调查,朕也不拦着,朕就命大理寺、御史台和刑部三法司会审,共同调查此事,不知媚娘意下如何?”

“哼,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臣妾还有什么可说的?其实臣妾就是担心,这么大张旗鼓的追查下去,会损坏我皇家颜面,不过既然陛下不怕,诸位大臣们也都不怕,臣妾又有何担心的?”武后的话中带着一丝的埋怨,然后沉着脸对群臣说道:“今日本宫便隧了诸位之愿,着大理寺卿狄仁杰、御史大夫袁公瑜、刑部侍郎杜景俭率领大理寺、御史台、刑部相关人员,审理此事,以三天为限,定要将此事查访清楚,给陛下一个交代,也给群臣一个交代,而这三人之中,以袁公瑜资格最老,因此为此案的总负责人,诸位爱卿还有何意见?若是没有意见的话,那就散朝吧。”

说完之后,武后也不顾群面面相觑的群臣,便拉着高宗一道前往后宫。

“这,这,天后娘娘实在是果决,根本就没给我们置喙的机会,就这样散朝了,而这三位大员,嘿嘿,袁大夫乃是天后娘娘多年来的亲信,资格又最老,还是总负责人,而狄仁杰乃是新近被天后提拔起来的,自然要想着她说话,只有那个杜景俭敢说真话,可毕竟是人微言轻,无论是官职还是资格,都根本无法原谅为抗衡,这一回恐怕太子殿下要遭殃了,诸位同僚,太子殿下若是遭殃,这可是动摇国本的事情,不若我们一起去面圣,向陛下求情,另换人员来审理此案。”

在散朝之后,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岑长倩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正一和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玄同这几名新被提拔的年轻宰相们坐在了郭正一的府上,尽皆满脸的义愤,他们的品级虽然不高,然而也都勉强算得上是宰相,更兼年纪比较轻,正是热血冲动的时候,所以便有岑长倩率先提议,提要为皇太子李显鸣个不平。

“走走走。”其他几人也都热血澎湃,积极响应,穿戴整齐之后,就欲出府,就在这时,突然听得门外一人喊道:“几位仁兄,你们做这等大事,却不叫上小弟,莫非是瞧小弟不起么?”

第345章自有对策

这几个人闻言大惊,刚准备走出去看看是谁,却见一人走进来,这一看才发现,原来来者竟然是和他们同时被提拔的年轻宰相,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待举!

只见郭正一首先沉声说道:“抱歉,我们之所以没有通知待举兄,主要是因为兄与曾被太子殿下所杀的大将郭待封乃是同宗,正所谓同气连枝,待举兄因为私情,如何肯为太子殿下鸣这个不平?所以我们几个并没有邀请待举兄。”

却见郭待举闻言嘿嘿一笑,然后大声说道:“正一兄与郭待封也有同宗之谊,这一笔岂能写出两个‘郭’字来?然则正一兄不顾这什么狗屁的同宗之情,为何小弟就一定顾及?先不说郭待封与我并无太近的血缘关系,就算是我的亲族又能怎样?小弟首先是大唐之臣,之后才是郭氏子弟,这个忠君爱国的道理还是懂得的。大义当前,就算是自己都能舍得,更何况是一个远支兄弟?再者说了,这郭待封当年也是有错在先,太子殿下才将其斩杀,这也是为国为民之举,有何过错?”

虽然郭待举说的话犯了避讳,然而当时在私下,这样的事情都已经成了习惯,所有没有人会计较,这几个人反而拍手称赞,岑长倩更是大声说道:“待举兄果然是一名忠直之士,既如此,那我等今日便进宫见一见陛下,呵呵,其实我等应当知道,陛下将我等这些年轻人提拔为相,虽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