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娇记 >

第124章

锦娇记-第124章

小说: 锦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她低垂着眼睑,没说话,太皇太后还以为自个儿说到了她的心坎儿上,沉默几秒,再接再厉道:“你我之间也无需遮遮掩掩了。如今的朝堂什么局面,你也该是清楚的。我也懊恼当初没拦着先帝给镇北王赐婚,可你也知,我和先帝早有嫌隙,我自然不适合出面。所以镇北王和清溪郡主大婚,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若你肯为李家江山出一分薄利,我向你保证,事成之后断然不会委屈了清溪郡主,甚至哀家可以特封她为护国长公主。”
  闻言,高宁大长公主殿下微微勾勾唇角,心中一阵讽刺。护国长公主?这郑氏还真是什么都敢允诺。她虽鲜少插手朝政,可也不是无知妇人,郑氏这一招釜底抽薪,许在别人身上有用,可她,耳根子还没这么软。
  李氏江山又如何?天下名不聊生,各处起、义肆起,这天下是需要个明君了。而李家这几子侄,太不成器,即便有人扶持,最终不过苟延残喘罢了。
  而镇北王,天下谁人不知,更别提如今在读书人中的地位,这样的锋芒,硬要去挡,她自认没这样的能耐。
  见她连句允诺都没有,太皇太后心里猛地一沉,忍不住有些愠怒道:“事已至此,哀家只问你一句,你可还记得,你身上流的是李家王朝的血液?若你否认,哀家也不与你多言。”
  高宁大长公主殿下缓缓抬眸,似笑非笑的对上她咄咄逼人的目光,幽幽道:“你也别蒙我?你果真是为了李氏家族忧心,那为何会这么急不可耐的把大皇子遣往皇陵。还不是怕他狼子野心?至于内阁那边,毋庸置疑,你还未安□□自己的人手,俗话说得好,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你这些日子,怕是辗转反侧,心里很不是滋味吧。可若因此,你想借我的手替你除去镇北王,那就太高看我了。天下人谁不知道,我这大长公主殿下如今也只能在后院侍弄些花花草草了,别的盖是一律不过问的。所以说,今个儿,你算是找错人了。”
  虽也有些预感,要说服高宁大长公主殿下不会这么容易,可太皇太后怎么都没想到,她会如此直截了当的拒绝自己,还戳穿自己的野心。
  两人都已经到了这个年纪,又都经历多少沉沉浮浮,自然没什么需要在对方面前装的,太皇太后气的猛的一把把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一字一顿道:“你这番话,百年之后可敢说与列祖列宗听!若你敢,哀家今个儿也不留你!”
  高宁大长公主殿下噗嗤一笑,“你这话言重了,我一个出嫁的公主,可不敢当。”
  说罢,她轻轻抿了一口茶,起身就离开了。
  见她高昂着头离去的背影,太皇太后几乎要气炸了。想她如今已经是太皇太后,离垂帘听政只有一步之遥,可凭什么,她还能在她面前如此趾高气昂?她难道就不怕她清算吗?
  没错,她是大长公主殿下不假,可一朝天子一朝臣,她真的就这么笃定殷家能永享富贵荣华,永葆太平?
  “主子,您息怒。固然能从大长公主殿下这里下手是一个绝佳的法子,可也并未我们没有其他可以利用的人。这京城这么多贵族,可天下还是李家的天下,您想重用那些人,想提拔那些人为自己所有,这还不是一句话的事,顶多和内阁那边,扯扯皮嘛。”
  “哦,对了,您不妨替先帝下个罪己诏,如此,也算粉饰太平了,那些读书人,当真还敢生事儿不成?”
  太皇太后近来确实是有这个心思,虽说成元帝已经去了,这罪己诏的时机到底有些不妥。可这至少代表朝廷一个态度。如此,也能给自己更大的利益和好处。
  这罪己诏一下,其中好多明眼人看得到的过失,可是得一一陈诉的,要知道成元帝生前最好面子,太皇太后这无异于是打他脸呢。
  可郑氏是谁,和成元帝本就没多少母子情分,自然不会过多犹豫。这不,没等几日,就差人拟好了罪己诏。
  “朕以凉德,承嗣丕基,三十九年於兹矣。自亲政以来,痴迷丹药,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其罪一也。诸臣,或历世竭忠,或累年效力,宜加倚讬,尽厥猷为。朕不能信任,诸多猜忌,其罪二也……”
  足足十二条罪状,瞬间就传开了。
  听着这罪己诏的时候,许姝正在看话本子,日子一如既往的惬意。
  连傅祈钰都忍不住打趣道,想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许姝笑着看他一眼:“这得多亏楚夫人办事得力,你可不知,这几日姜家的人嚷嚷着要过来给我磕头呢。”
  傅姜氏本就地位尴尬,姜家人岂不更不伦不类了。他们只单纯想过来磕头请安也就罢了,可这姜家人这几日的作态,忒有些上不得台面了,许姝自然不屑招惹这些麻烦。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许姝纵然再好的耐心,再好的涵养,可也架不住姜王氏如市井妇人一般,端着身份,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虽无意打探郑侧妃那边的消息,可许姝也知道,郑侧妃入府第二日往傅姜氏那请安时,因为这姜王氏,可是憋了好大一肚子气。
  如此,许姝更是对这姜家人看不上眼了。
  “你若不喜,那边差人把他们撵出去,没得当主人的还得顾忌这顾忌那的。”
  闻言,许姝顿时汗颜。
  “王爷说的简单,这客人可是傅姜氏留下来的,我怎好出面撵人。这不徒惹是非吗?要我看啊,傅姜氏母女怕也忍不了多久了。听说这姜王氏狮子大开口,这才多长时间,傅姜氏就帖了不少体己往姜家。昨个儿,姜王氏又开口想让傅姜氏想法子把她儿子弄到京华书院去读书。”
  这京华书院可是京城第一书院,京城世家子弟若学业上没有成绩,也很难进去的。更不要说,姜王氏那不成器,大字没识几个的儿子了。平日就知道斗蛐蛐,儒学法礼一概不知。可姜王氏却心大,觉得自个儿儿子不过贪玩了些,其实是聪明劲儿没用对地方。这姜家人若真的想在京城立足,除了傅姜氏这小姑子帮衬一些,少不得还得出个读书人。儿子从现在开始学些八股制艺,用不了几年,姜家肯定不可同日而语。是以,就把目光放在了京华学院上。
  在她看来,只要能进了京华书院,那便没和京城世家子弟同一起点,殊不知,你早就差了人家十万八千里了。
  第一次,许姝对无知所以无畏有了新的理解。
  闻言,傅祈钰也是忍俊不禁。
  却在这时,丫鬟进来传话说,郑侧妃来给王爷和王妃请安了,这会儿正在外头呢。
  这自打新帝登基,傅祈钰在府邸的时间确实有限,郑侧妃有心堵人,可每次都扑了个空。
  今个儿,王爷休沐,她左思右想,还是没忍住,急急就冲过来了。
  她既已入府,那便是王爷的人,不管那许氏怎么看,她当然不能让她当自己是透明人。
  许姝轻抿一口茶,微笑的看着傅祈钰,“郑侧妃既如此有心,本王妃哪有拦着的道理。”
  没一会儿,就见郑涟缓步走了进来。
  成元帝驾崩,郑涟自然不敢浓妆艳抹,只着一席素衣,头戴一支羊脂玉簪子,倒是别有用心,看上去有些楚楚动人的意思。
  许姝也没故意为难她,在她请安之后,就让她入座了。
  “还望姐姐别怪罪,妹妹早该来给姐姐请安的,又怕扰了姐姐的清闲。”
  许姝不禁微笑,郑涟这小心思,若是今个儿在她面前的不是傅祈钰,那她许就真的得逞了。这明着是在告罪,实际上是在怪她这当王妃的,故意拿乔,这些日子把她当透明人呢。
  “妹妹多心了,听说妹妹慧心如兰,是不可多得的佳人,今个儿一见,果真不一般。”
  说罢,她拿起一个橘子漫不经心的剥开,演戏嘛,谁不会。
  她也就当郑涟和院中的花花草草一样了,没得为了这,影响自己的心情。
  谁知,这才剥好,却被对面那人很是自然的抢了去。
  许姝顿时也吓着了,这厮,知不知道这会给自己拉仇恨啊?没看到郑侧妃看着她的眼神像刀子一般吗?
  混蛋!

☆、第158章 弹曲儿

  一旁; 郑涟见两人旁若无人的样子; 心里别提有多不是滋味了。这自打入府; 她也听闻过王爷对许氏不一般; 可到底怎么个不一般法; 她也觉得不过尔尔罢了。毕竟,在她看来; 许氏和王爷这桩婚事; 更多的是政治联姻。
  可此刻,她是真的有些琢磨不透了,可不管心里多么震惊和不甘,面上她也不好流露丝毫不悦。
  男人嘛,最讨厌的就是女人的嫉妒心,郑涟自然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她压着心里的不快,强撑着嘴角的笑容道; “这是姐姐方才看的话本吧?姐姐真是好兴致,妹妹真心羡慕呢。妹妹尚在闺阁时,也听闻坊间不少有趣的话本,想买来看看; 可惜,被母亲拘着,终还是留了遗憾。要不说姐姐好福气呢; 有高宁大长公主宠着,自然没这么多的约束。哪像妹妹,整日琴棋书画外; 就是学习女红,真是无趣极了。”
  郑涟还想说些什么,不料,傅祈钰轻笑一声,淡淡道:“本王不知,侧妃竟如此多才多艺。如此,不如也来一曲,让本王开开眼界。”
  若说私下里,傅祈钰先助兴一番,郑涟自然不会有什么想法,说到底,也算得上是闺、房之乐。可眼下这算怎么一回事?众目睽睽之下,这不是故意给她难堪吗?
  她不是戏子,也不是外头那些风尘女子,弹琴唱曲这原本是风雅之事,可此刻,却让她有一种卑微的感觉。
  可再多的挣扎,她还能说一个不字?她好不容易得以见到王爷,就驳了王爷的面子,这纵然维持了自己的脸面,可在王爷心里,怕是觉得她是个无趣之人。
  可再转念一想,还是有些不妥,挣扎间,她突地灵机一动,如今先帝才驾崩,许能拿这个做借口让王爷歇了心思,王爷也不至于怪罪于她。
  如此想着,她心头一乐,可还没来得及开口,却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丫鬟拿了琴过来。
  尤其见王爷一脸气定神闲的样子,她心底猛的一咯噔,新帝登基之后,王爷连个摄政王都没捞着,这里面,有多少是太后娘娘的意思,许王爷心里早有芥蒂呢。王爷能坐在如今这个位子上,如何会不知,这么做会凭白惹些流言蜚语,可既然王爷这么做了,说不定就是有几分威慑之意。若王爷真有此意,她回绝了,可就不单单是没有情趣了。
  想通之后,她没有犹豫,从丫鬟手中拿了琴过来,笑意嫣然道:“那妾身就来一曲长相思吧。”
  闻言,许姝眼底闪过一丝揶揄,看向傅祈钰。
  熟料这厮依旧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许真的想一曲在傅祈钰面前博得欢心,郑涟这首长相思,当真谈的如痴如醉。
  一旁,许姝拿起身侧的茶杯,轻抿一口,心下也不由得觉得,郑涟这曲,确实听着不错。
  可惜,这样的情真意切,不合时宜,因为不出今个儿,外头只会说郑侧妃不知所谓,不知规矩,为了博宠,竟然连祖宗规矩都不顾,仗着自己是郑国公府出来的,仗着宫里有太皇太后在,肆意妄为。
  别人不会说镇北王如何如何,因为,外头人都知道,自打这郑侧妃进门,王爷连她的面儿都未见,更别提宿在她屋里。原先,郑涟急急的从后门被人抬进来,没有十里红妆,已经让人笑话了,所以今个儿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