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第501章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501章

小说: 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鞯靥豷è;商品,也会让旅途充满了乐趣。
    但黄历是总统,他的时间很宝贵,他的行为很引人注目,任何容易引起别人不好猜想的行动,都会由他的智囊团和顾问们加以屏蔽。
    即便是黄历的下属们想得周到,为代表团的人准备了相当多的御寒衣物,但对寒冷的温度,却不是短时间里能够适应的。在热带长大的黄秋盈已经穿得象个小狗熊,依然觉得冷得发抖。
    “看看,说了不让你来,你还偏不听。”黄历接过工作人员送来的热水袋,递给nv儿,微笑着说道:“怎么样,还想去堆雪人吗?”
    嗯,嗯,黄秋盈使劲点了点头,将热水袋抱在怀里,呆了一会儿,似乎觉得暖和了一些,有些好奇地问道:“爸爸,听别人说,你滑雪的技术很好呢,是真的吗?”
    “呵呵,凑和吧”黄历看着驻苏联代办拿来的资料,翻阅着头也没抬,有些感慨地说道:“多少年了,年纪大了,滑雪技术也差不多忘光了。”
    “听他们说,你曾在狂风暴雪中一个人去追杀几十名鬼子,为了替一个nv人报仇。”黄秋盈小心翼翼地说道:“妈妈也曾经和我说起过,就是原来摆在家里面的那个牌位上写的程阿姨。”
    黄历垂下眼睑,沉默了半晌,幽幽地说道:“是有这么回事,已经很多年了,你不说,我都记不起来了。”
    黄秋盈偷偷吐了下舌头,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不想再惹黄历伤感,而是谈起了轻松的话题,“爸爸,你肯定不知道雪姨的梦想是什么?”
    “她呀,又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了?”黄历轻轻抬起头,饶有兴趣地问道:“最近忙得很,也顾不上答理她。反正她是个不安分的家伙,就让慕容辰去头痛吧”
    “呵呵,雪姨要打一张黄金chuá;ng,然后在上面打着滚儿地睡。”黄秋盈有些好笑地说道。
    黄历又好气又好笑地翻了翻眼睛,揶揄着说道:“也不嫌硌得慌,小孩子的想法,真是,不知道说她什么好了。咱可别学她啊,跟chou疯似的。”
    “这很正常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虽然听起来很幼稚。”黄秋盈叙述着自己的看法,“照雪姨赚钱的速度,这个梦想实现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
    “那你的梦想是什么?乖nv儿。”黄历饶有兴致地看着黄秋盈。
    “我的梦想啊——嘿嘿,不告诉你。”黄秋盈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黄历呵呵一笑,低头继续看着文件,nv儿再过两年便十八了,按照南洋联邦的《婚姻法》规定,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不知道她能找个什么样的男人。自从黄秋盈和凌雪的关系越来越亲密,黄历便不由自主地有了这样的担心。好半天,黄历才收束了心思,边继续翻阅文件,边思考着以后的世界局势。
    六零年,将是美国的大选年,艾森豪威尔已经明确表示不谋求第二次的总统连任,而不出所料的话,美国总统将在尼克松和肯尼迪之间产生。虽然黄历知道是肯尼迪上任,但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谁知道势均力敌的两个对手是否还会重现历史呢?
    在黄历所看到的资料中,肯尼迪和尼克松都属于摇曳音乐的一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都是年轻的海军军官,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几个月内进入政界,而且都不过四十多岁,jing力旺盛。或许在某些人看来,尼克松将在政治上比肯尼迪更加强硬,但黄历却知道肯尼迪也不是赫鲁晓夫眼中可以威胁恐吓的年轻人。
    借助于百分之八十八的电视在家庭的普及率,两位候选人都设法要取得电视观众们的欢心。肯尼迪的电视形象酷似一个西部打斗片中“沉默寡言的年轻警长”,而尼克松却象一个“铁路公司的律师,专mé;n签署不利于小城市居民的占地契约”。当然,从历史上的结果来看,这与两个人的选举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美国人愈是富足,他们便载趋于保守,越来越多的人在向铁路投资。因而,如果从电视形象上看,广大选民应该是站在律师一边,而不是站在警长一边的。
    而从表面上看,两个候选人各有自己的一套战略计划和有利、不利的条件。肯尼迪的有利条件是有组织的劳工的支持,他父亲的巨大财富,他的普利策奖,对他友好的报界,他个人的魅力——当时记者们已开始称之为肯尼迪“风格”,以及他身为多数党成员的身份。尼克松的有利条件则是:工商业大亨的支持,较丰富的经验(例如,在总统生病期间解决钢铁工人罢工,他与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强大的中产阶级的根基,以及艾森豪威尔当时仍在白官。
    当时肯尼迪大事宣扬的主题是:美国的威望正江河日下,美国人必须努力争先;而尼克松却鼓吹自由企业的好处.个人的责任感、顽固的**jing神以及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繁荣与和平。
    但由于艾森豪威尔对他的副总统态度暖昧,使他对六零年的竞选运动所能发生的影响也进一步减弱。他显然喜欢尼克松,而不喜欢他认为是一个年轻的暴发户的肯尼迪,但是他对许多人讲过“迪克根本不是总统材科”的这句话已经传开。艾森豪威尔在这方面何以如此漠漠无情,令人纳闷。
    如果说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苏联人能起到一定的左右的作用,显然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但事实却恰恰如此。对于苏联人来说,从阶级斗争的观点出发,尼克松和肯尼迪之间没有多大的差别,他们每个人都坚持资产阶级立场。但是,各人的政治手法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对尼克松任副总统期间,一再发表矛头指向苏联的声明,苏联人是耿耿于怀的。不管他们对肯尼迪是否了解,反正他们是不希望尼克松当政的。他们认为如果肯尼迪进入白宫,在改善美苏关系的问题上,或许希望更大些。而对尼克松,他们没有这个指望。尼克松对苏联的敌对态度,他的**立场以及同麦卡锡主义的关系,都使苏联人没有理由希望尼克松当总统。
    而现在,苏联人有一张好牌可以打,那就是击落u—2后俘虏的美国飞行员鲍尔斯。美国报纸上舆论纷纷,说无论哪一个候选人,只要他在改善美苏关系上表现出更有能力,就将在竞选上占有优势。那么,释放鲍尔斯的时机便具有了重大的政治意义,苏联人肯定会利用这一点,制造对尼克松不利的局面。
第二百五十一章 访苏
    第二百五十一章  访苏
    对于黄历来说,美国总统是尼克松,或者是肯尼迪,并没有多大的关系。WwW。但如果能从中获取利益,他倒也愿意帮助尼克松一把。
    “被击落的不仅仅是一架飞机,而是美国的尊严。”艾森豪威尔在访问南洋联邦时,曾向黄历沉痛地说出了这样的话。
    显然,u—2间谍飞机被击落,谎言又被揭穿,使艾森豪威尔备感失落,使美国民众的信心大受打击。而如果能救回被俘的飞行员鲍尔斯,使这场丢脸的事件有一个较好的结局,美国人是很欢迎的。
    而黄历恰在此时向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建议,美国可以用抓获的苏联间谍jiāo换鲍尔斯,他愿意作为一个中间人在美苏之间进行外jiāo努力。当然,他是有条件的。他希望美国能在奥运会开幕前为南洋联邦发shè;一颗通讯卫星,并允许南洋联邦的科学家参与研制和发shè;的全过和,以便使南洋联邦成为第一个能向全世界进行奥运会电视转播的国家。
    想法很好,要求似乎有些过分,但似乎值得考虑。艾森豪威尔没有回绝,也没有马上答应,他要仔细考虑。对黄历来说,没有回绝便是有希望。时间不长,他便看到机会来了。苏联kgb特工佐鲁道夫…阿贝尔被美国情报局抓获,黄历立刻向艾森豪威尔建议,用佐鲁道夫jiāo换鲍尔斯的想法。
    可以说,对于促成此事,尼克松比艾森豪威尔更热心,他要向公众证明,在副总统任内,他并不象别人所说的那样,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而且,他还一直宣称:美国决不能让人利用白宫“作为一个训练基地来学当总统,而以牺牲美国利益为代价”做jiāo换。这个时候,正是要把政治经验丰富这项荣誉抢到手里的好机会。
    南洋联邦的导弹研制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还只局限在短程的战术导弹范围内,在中、远程导弹的研发方面,还远远处在美苏之后。而黄历避开导弹这个敏感技术,想借鉴并学习美国研制卫星和航天技术而来的相关技术。这是一个小huā招,在火箭和导弹方面,从科学技术上来说是相通的领域。
    当然,如果能使鲍尔斯获释,南洋联邦获得的利益将不止于此。无论是尼克松掌权,还是肯尼迪上台,对一位能在美苏两国之间进行斡旋的中间人,都能感到他存在的必要。
    而黄历带着nv儿访苏,也并不只是满足nv儿的好奇心和求知yù;,而是力图制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苏联方面更增好感。
    飞机在莫斯科机杨缓缓降落,天空中飘起了轻柔的雪huā,黄历走出机舱,向下面欢迎的人群招手示意,然后步下舷梯,与前来迎接的赫鲁晓夫紧紧握手。虽然在温度上还不太适应,但黄历并不象黄秋盈那样娇弱,他穿着大衣,没戴帽子,含笑与苏联官员握手,并将自己的随行官员介绍给赫鲁晓夫。当赫鲁晓夫看到穿得厚厚的黄秋盈充满好奇地用手接雪huā的时候,赫鲁晓夫lù;出了开心的笑容。
    “可爱的孩子,是第一次看到冰雪吧?”赫鲁晓夫笑道:“希望她能很快适应俄罗斯的温度,但恐怕也不那么容易。就象我,在贵国,汗如雨下,风扇也解决不了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带空调的宾馆和汽车,欢迎您再次访问我国,相信会有很不一样的感觉。”黄历微笑着说道。
    “你们nò;ng的那些玩艺儿——”赫鲁晓夫顿了顿,说道:“确实会让人活得很舒服,但如果只注重享受,会让人失去优秀的品格。”
    “如果能吃上土豆烧牛rò;u,自然会对清汤寡水不感兴趣。”黄历微笑着说道:“好的东西,美的东西,总是会受到人们的喜爱,这应该无关于品格和修养。在欢迎的人群中,我看到了很多穿着yà;n丽的俄罗斯姑娘,难道这不让人眼前一亮,不让人觉得俄罗斯也是光明和开放的吗?”
    “是的,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已经步入土豆烧牛rò;u的社会主义阶段,而清汤寡水的『共产』主义,嘿嘿,也不是没有。”赫鲁晓夫略显自豪地连连点头,“俄罗斯已经发展到了该让人民去追求和享受美好的东西的时候了,正在加紧步入『共产』主义,对此我感到骄傲。你会在俄罗斯看到更多的好东西,好景象,这里绝不象某些西方国家所形容的那样,是一片灰暗。”对于中国的恶感,赫鲁晓夫还耿耿于怀,但还是憋住了,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裂,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我将拭目以待。”黄历抿嘴笑道,心中却不以为然。批评别人,但自己也犯了同样了错误,赫鲁晓夫办了不少欠考虑、主观盲动的事,却还在洋洋自得。尽管如此,赫鲁晓夫对农业政策的改革与调整还是取得了积极成果。苏联农业克服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从1950年到1960年期间,农业人口减少了1100多万,但农业产量明显增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