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第502章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502章

小说: 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从1950年到1960年期间,农业人口减少了1100多万,但农业产量明显增加。
    其实,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便在于实行的是片面的经济改革,而没有痛下决心对官僚政治机构进行改革,也没有进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属于治标不治本。事实上,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但旧体制在苏联是根深蒂固的,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必然是不彻底的。加上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主观主义,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许多改革措施未经论证和试验就急速推出,结果造成hú;nluà;n,导致改革失败。
    历史证明,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否则,就不可能取得改革的成功。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前提条件,就是人民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人民在改革中得到权力,人民在改革中得到实惠。只有如此,改革才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一场不成功的改革,但失败的改革却能为成功的改革提供借鉴,只是看后来人是否能够成功借鉴并吸取这经验或教训。
    ………………
    停雪后的清晨,房屋披上洁白素装,树枝变成臃肿银条,院子里铺满了松软、洁白、闪亮的白雪。空气清新寒冷,搔痒着人的鼻子,象针一样刺痛人的脸颊。房屋顶上,都戴着沉重的白帽子,看着离地面更近了。
    “戴好口罩,哦,还有帽子和手套,可别冻着了。”黄历关切地嘱咐着nv儿,又细心地给她整理好衣服,方才领着nv儿走出房mé;n。
    黄秋盈踩着松软的积雪,禁不住发出一声欢呼,用手套捧起一团雪,仔细看着,ró;u搓着,瞪大了惊喜的眼睛。
    黄历呵呵一笑,接过工作人员手中的工具,和他们一起将雪在院中堆积起来。不一会儿,黄秋盈也兴致勃勃地加入进来,不时发出阵阵有些发闷的笑声。
    一个雪人在众人手中逐渐成形,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子。两块黑sè;的小石头成了眼睛,鼻子是根冻硬的胡萝卜,笑得象月牙似的嘴是黄秋盈剪下的红布贴出来的。黄历又将一根扫帚chā在雪人的身上,别添一丝情趣。
    呵呵,哈哈,黄秋盈围着雪人笑个不停,与黄历等人在雪人旁合影,作为难得的记忆保存下来。
    看来自己确实应该多陪陪nv儿,只有在父亲的身边,她才会这么开心,才会暴lù;出她还有童心未泯的一面。黄历担心nv儿玩得太过投入,冻坏了身体,看了看手表,招呼着众人进屋暖和暖和。
    在黄秋盈的身上,承载着两位与黄历有亲密关系的nv人。她的名字使黄历忘不了那个为了理想和祖国而英勇献身的年轻姑娘——程盈秋,她的相貌使黄历每每想起那个陪伴他从杀手到总统的柔情似水的美nv——李倩心。所以,黄历平常或许对黄秋盈很严厉,但却始终由nv儿牵着他心底最软的那根神经。
    “爸,今天没有应酬吧?”黄秋盈双手支着下巴,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雪人,“我不喜欢去参加什么宴会,看到的都是一些虚伪的面孔,听到的都是一些假话。”
    “嗯,今天我要与赫鲁晓夫会谈,你可以放松放松。”黄历宠溺地看着nv儿,“我跟使馆的工作人员都jiāo代了,可以由他们陪着你四处走走,看看。”
    “我想去新圣nv公墓参观。”黄秋盈的话让黄历吃了一惊,“听说很多对俄罗斯的历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伟人都长眠于那里,而且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
    黄历眨了眨眼睛,有些不太确定地说道:“我得问问使馆的人,那里是不是有什么禁忌,嗯,就是说苏联是否会批准你去参观。你知道,苏联有很多规定,让人不是那么自由。”
    显然,黄历有些多虑了,公墓就是公墓,自然不会有导弹基地,也不会可笑地予以保密。相反,苏联方面得到通报后,还显得很高兴,并予以欢迎。
    正如黄秋盈所说,莫斯科效外的新圣nv公墓埋葬着俄罗斯民族历代的jing英和骄傲。每天都会有莫斯科市民来到这里,似乎只要在这里停留片刻,紧缩的心灵就会得到舒展和放松,平淡无奇的生活又会重新燃起希望的烛光。这里似乎有种魔力,引着一代代人前来朝拜。所以,黄秋盈的参观要求,被苏联方面看成是对俄罗斯伟人的敬仰和崇拜,能够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黄历很慎重地jiāo代使馆工作人员注意保护好黄秋盈的安全,然后才前往会见赫鲁晓夫。其实他是多虑了,有kgb的特工作免费保镖,黄秋盈的安全是不用担心的。
    第一次会谈的气氛是友好而融洽的,双方不谈政治,又没有地缘上的矛盾和冲突,只谈经贸合作,显然没有多少的紧张因素在内。
    对于现在的苏联,或者说是对赫鲁晓夫来说,他认为除了给人民最基本的必需品外,给生活增添美丽的东西,使其避免枯燥无味并不是多余的,而是基本的。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失望,苏联的国民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消费品却长期短缺;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产量不高,不得不huā大笔外汇进口粮食;苏联的火箭技术或许超过美国,但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也正在添置电视机,但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
    粗放型经济的缺点,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都被这种粗放型的管理和生产模式所拖累。但苏联人显然还没有认识到这个深度,他们把产品质量归咎于机器设备,并对美国不愿意卖给他们先进的机器设备而感到怨恨。
    “我们自己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汽车,比如扎bo罗热牌、莫斯科人牌、伏尔加牌。”赫鲁晓夫对南洋联邦的汽车出口表示了悲观,并且夸奖了一番自己国家产品的优点,“可以说,贵国的汽车恐怕很难在我国打开市场。我更希望贵国继续保持目前的产品优势,蔬菜、水果、服装在我国拥有很好的销路,不是吗?”
    从赫鲁晓夫的这番话中,黄历可以判断出苏联是想与美国进行商贸来往的。而从美国购买机器设备,对苏联人是有好处的。
    “对于一些机器设备,我国愿意卖给贵国。”黄历说道:“但我想,可能无法满足贵国的全部要求,这不是出于封锁和抵制,而是出于我国实际上的条件所限。”
    赫鲁晓夫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继续说道:“贵国卖给我们的一座机械化rò;u类加工厂的专利,但生产水平一直达不到设计要求,我希望贵国的专家能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那是自然,我们会负责到底的,因为我国与贵国的经济jiāo往应该是持久xì;ng的,而不是暂时的。”黄历对此很痛快地点头答应下来。
第二百五十二章 访苏(二)
    第二百五十二章  访苏(二)
    上午的会谈相当顺利,但没有达成一份协议,只是口头上的承诺。Www!当然,会谈还未结束,这也属于基本正常。苏联人没有感到异样,但黄历却是有意为之。
    中午,赫鲁晓夫邀请黄历共进午餐,在面对面的时候,黄历终于把有关鲍尔斯的事情提了出来。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反对这样做,我们也没有必要把鲍尔斯关在监狱里。”赫鲁晓夫道:“但问题在于什么时候释放他。在我看来,在释放鲍尔斯的时机问题上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
    黄历淡淡一笑,说道:“当然,鲍尔斯对美国,佐鲁道夫…阿贝尔对贵国,他们的获释当然具有政治意义。这可能是美苏改善关系,使世界局势走向缓和的一个新的开始。”
    赫鲁晓夫沉yí;n了一下,说道:“美国人十分善于使人相信,总统选举就象一场事关重大的巨大战斗,就象一场关系到美国的生死存亡的战斗。但其实这种选举斗争只是竞技场上的角力赛,角斗者们在进入比赛场地之前就已对谁赢谁输作好了安排。当然,我不是说美国大选的结果实际上是由两名候选人预先安排好的,但是两个人都是推举他们的资本家集团的代表。我们也都知道,不论谁胜利,资本主义的基础也是不会动摇的。”
    “是这样的,从你们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看,确实是这样的。”黄历点头表示赞同。
    赫鲁晓夫继续说道:“正象我们所看到的,美国总统支持的是资产阶级和大垄断资本,这无论是对艾森豪威尔、肯尼迪或尼克松来讲,都是一样的。但从其他方面来看,我们在内心里还是会对他们作一个选择。我们认为,如果肯尼迪进入白宫,那么我们在改善美苏关系上的希望更大些。而在这方面,我们不对尼克松有所指望。所以,我不想尼克松借此事来捞取政治资本。鲍尔斯会被jiāo换,但时间应该在选举结束之后。”
    黄历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美国与苏联的政治分歧是显而易见的,不是误解或偏执的幻觉。因为在价值观念和目标的截然不同,和平是不大可能在相互友好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只能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对方的力量与合法利益的基础上。”
    赫鲁晓夫微微皱起了眉头,思索着黄历的话。
    黄历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尽管苏美,或者说东西方两个阵营的政治分歧无法融合,但贵国与美国却有一个压倒一切的共同利益:避免为分歧而打核战争。所以说,苏美两国永远不能成为朋友,但也承受不起成为战场上的敌人。这便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不可调和的政治分歧妨碍讲和,但核武器又不允许你们之间以武力消除分歧。那么,在现实中会出现什么情形呢,在我看来,持续的冲突不可避免,但为生存而产生的共同利益却使真正的和平成为可能。”
    “是这样的。”赫鲁晓夫说道:“但这与释放鲍尔斯有什么关系?我们只知道尼克松对苏联所持的敌对态度,他的**立场以及他同麦卡锡主义的关系,总之,我们没有理由希望尼克松担任总统。”
    “嗯,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黄历说道:“但我刚才所说的包含着这样一种意思,那就是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都将与贵国展开对话,消除美国民众对紧张局势,或者说对冷战发展成热战的恐惧。无论他之前是强硬的,还是温和的,这不是个人好恶的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利益。对这一点,您不会否认吧?”
    赫鲁晓夫慢慢点了点头,说道:“这是一个政治家明智的选择,我对此不否认。艾森豪威尔就不止一次地对我讲过:‘赫鲁晓夫先生,我害怕战争。’他是一个好人,但xì;ng情上太过软弱。”
    “谁都害怕战争,除了疯子以外。”黄历淡淡地笑道:“战争会给国家带来贫困,给人民带来灾难。而且,美国人应该明白,同贵国进行一场战争,将不是在树林中散步,这将是一场可怕的、流血的战争。美国可能将被迫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而不是派出军队远涉重洋到欧洲去打仗。在一场用核导弹进行的战争中,在过去历次战争中牟取了暴利的美国垄断资本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