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陛下总是被打脸 >

第112章

陛下总是被打脸-第112章

小说: 陛下总是被打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延握了握拳,牙关紧咬,鼻头有些酸涩。
  他记得的,一直都记得,从来没有忘过,只是……
  只是现在真的做不到啊。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松开拳头,看向梅氏。
  “一定要去吗?”
  “一定要去。”
  魏夫人态度坚决。
  魏延无奈地垂下了头,再次抬起头时上前两步抱住了她:“为了那个臭小子,你就这么狠心扔下我。”
  语气里满是抱怨。
  魏夫人轻笑,抬手揽住他的肩。
  “我已经陪了你二十年了,却没配过祁儿多少时间,他好不容易需要我一回,你就让我去看看他吧。”                        




第119章 四面

  魏延最终答应了魏夫人的要求; 临行前收拾行装的时候被魏佑知道了,吵着闹着要一起跟去。
  “我都好久没见到大嫂了!我也想去看看她!”
  已经长高一大截的孩子仰着头说道; 言中却只有大嫂没有大哥。
  魏夫人失笑; 摸了摸他的头。
  “母亲这趟是有正事去办的,没空带你四处游玩; 你就在宫里好好读书习武; 等我回来了要检查你的功课的。”
  魏佑却不干,一本正经地道:“我也可以帮母亲做正事啊!我已经大了!是男子汉了!”
  说着还把腰间的匕首摘了下来:“您看; 我的匕首都开刃了!”
  这匕首是两年前楚瑶送给他的,当时当着魏夫人等人的面答应过他; 他这两年若是习武习的好; 两年后就给他开刃。
  若是表现上佳; 还可以提前给他开刃。
  为了能让自己的匕首变成一把“真正”的匕首,而不是一把中看不中用的玩具,这两年魏佑确实刻苦; 无论读书还是习武都很认真,所以时间还没到; 魏夫人便同意给他开刃了。
  魏佑喜欢这把匕首喜欢的不行,走到哪儿都带着,但也时刻谨记楚瑶的叮嘱; 不许对着自己的亲人朋友瞎比划,也不许仗着会武艺有兵器就跟人逞凶斗狠。
  他很想让楚瑶知道自己近来表现很好,还想给她看看自己已经开了刃的匕首,可是楚瑶一直不回来; 他根本就没有表现的机会。
  所以听说母亲要去看她,赶紧就跑过来了。
  魏夫人轻叹一声,摸了摸他的头。
  “阿佑听话,这趟真的不能带你去。”
  魏佑沉默片刻,问她:“母亲,大哥大嫂那边是不是出事了?”
  魏夫人怔了一下,一时竟没能说出话来。
  魏佑年纪还小,所以很多事他们并没有告诉他,包括楚瑶母亲的死。
  一来是跟他说了也没有用,二来容易让他分心,胡思乱想,或者跟着一起伤心难过。
  只是没想到,他竟然自己看出了端倪。
  魏佑瘪着嘴道:“你们不要瞒我了,我知道肯定是出事了。”
  “以前大嫂经常给我写信的,还总是让人给我带各种礼物回来,可最近她一封信都没给我写了。”
  原来如此……
  魏夫人了然的点了点头。
  楚瑶确实很久没有写信回来了,最近的信都是魏祁写的,而魏祁只给她这个母亲寄了信,没有给魏佑寄过,所以魏佑觉得事情不对。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的看着魏夫人,道:“母亲你就带我一起去吧!我也可以帮大哥大嫂一起打仗的!真的!苗师父说我学武学的很好的!”
  说着还拍了拍胸脯,示意自己真的是个男子汉了。
  魏夫人笑了笑,只是笑容中有些酸涩。
  “你大哥大嫂那边的确是出了些事,不过……你去了也帮不上忙的。”
  “为什么?”
  魏佑满脸不服。
  “因为……不是战事出了问题,是你大嫂的母亲去世了。”
  “……”
  一阵漫长的沉默之后,魏佑耷拉着肩膀低下了头。
  这样啊……那他真的帮不上什么忙。
  “那算了,我去了大嫂还要分心照顾我。”
  他喃喃道,神情低落。
  魏夫人没想到他如此懂事,欣慰的又抚了抚他的头顶:“阿佑真乖。”
  魏佑心头一阵窒闷,难受的很,又问她:“那大嫂现在一定很难过吧?”
  魏夫人点头,想着魏祁信上所说的内容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是啊,很难过,所以母亲才要去看看。”
  “……那母亲你等等,我回去写封信,你帮着一起带给大嫂吧。”
  他说着就转身跑了出去,回到自己宫里写了封信,又搜罗了几样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一起送到了魏夫人面前,托她都给楚瑶带去。
  那些东西都是些孩子才爱玩儿的小玩意儿,带去了也没什么用,但魏夫人并没有拂了他的好意,笑着接过来全都让婢女收到了已经准备了一半的行装里。
  …………………………
  最终,魏延派了三千兵马护送魏夫人去边关,除了这三千人之外,还另写了文书,让途中经过的每处关隘,都再派两千人护送,直至到达下一处关隘才撤回,换那处的人马继续护送。
  也就是说,魏夫人沿途不管走到哪里,身边至少有五千兵马,而且这五千兵马中有两千都对附近的地形很熟悉。
  魏夫人觉得小题大做,不用如此兴师动众,三千人就足够了。
  魏延却不肯,说她若不答应那就不要去了,免得他不放心。
  魏夫人无法,只得应下,最终由魏祁亲自送到京城数十里之外,才一路向边关而去。
  成亲二十载,这还是头一次让魏夫人独自去这么远的地方。
  魏延看着渐行渐远的队伍,久久没有离去,忽然想到,早些年他出征的时候,魏夫人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是不是同样的心情?
  说来说去,终究还是他亏欠了梅梅的。
  …………………………
  “为什么?为什么她会对咱们的兵力和城防了解的如此清楚?!”
  楚滔接到边关接连战败的消息,气的直接掀翻了眼前几案。
  自从孟氏死在黄谷城之后,楚瑶就疯了般的带兵攻打他们楚国。
  起初楚滔虽然震惊,恼恨孟氏竟然做出这种事,当着全天下的人说他谋反,还撞在了楚六郎的刀上,做出楚六郎杀了她的样子。
  但既然脸皮已经撕破了,他索性也不再伪装了,反正这天下之事向来是成者为王败者寇,只要保住了王位,其他的都可以以后再议。
  只是他没想到,楚瑶竟然对楚国的城防知之甚详,一路打的楚国落花流水。
  他这个临时登上王位的国主都对楚国的布防了解的没有那么清楚,她一个女人,竟然知道的比他都多!
  殿中众人均是战战兢兢,没有人敢开口,也不知该如何开口,因为这件事的确是太诡异了。
  珍月是在什么时候了解了楚国的城防的?又是出于什么目的了解楚国城防的?
  要知道她当初只是个从大燕回来的质子啊,楚沅虽然表面上宠爱她,实际上心里也在提防,重要的事情从不让她知道的。
  没想到,她却不知不觉的就把自己想知道的全都了解清楚了。
  难怪当初穆家军不肯留在楚国……
  有回过神的人暗自想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穆家军绝不是像当初他们以为的那样只是借楚瑶的力与诸国打上交道,而是真的效忠于楚瑶。
  那么当初所谓的送亲,所谓的楚瑶劝他们留下但是他们自己不想留下,就都是做戏。
  这可真是……没看出来更没想到啊。
  这边正思量的时候,又有人来报,说魏军已经抵达丘承关。
  丘承关,那么下一个就是五僮关了,离楚京就更近了!
  这可真是从最近也最容易攻破的路线直奔楚京而来啊!
  楚滔又急又怒,正准备调两万兵马迎敌,却又有人匆匆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启禀君上,宁安寨……宁安寨派兵打过来了!”
  宁安寨?
  楚滔蹙眉,面色越发不耐。
  “怎么?宁安寨现在有一万兵马被咱们牵制着,北边难道连他们剩下的一万都应对不了吗?”
  “不……不是啊!”
  那人面色惊恐,喘息着道:“不是一万!是……三万!三万穆家军啊!”
  三万!
  楚滔身子一歪,险些瘫倒过去。
  “怎么可能……他们怎么可能还有三万兵马?”
  这跟他们当初预计的根本就不一样!
  “真的是三万!泰安城等三座城池已被接连攻破,他们马上,马上就要攻到七路关了。”
  北面被攻打到七路关,南面被攻打到丘承关,一面三万兵马,一面两万兵马,南北同时开战,凭楚国现有的兵马,想要应付十分勉强。
  楚滔强撑着一口气稳住身子,不愿在众人面前露出怯意,硬着头皮调兵遣将,让人拿着兵符接连调动了几处兵马。
  然而兵符还未出宫,便传来孟氏一族带兵绞杀乱党的消息,而乱党指的正是楚滔。
  “呸!”
  楚滔啐了一口,恼怒非常:“他孟氏算什么东西,凭他们手里的那点儿兵马,也想趁乱分一杯羹?”
  来传话的人却告诉他:“孟氏手里……拿着兵符!各处的将领都合符了!确实是真的!”
  什么?
  他们的是真的,那自己手里的呢?
  楚滔眼前一黑,这回真是晕了过去。
  在这之后,魏国又奉世子魏祁之命,从西侧各处对楚国进行讨伐,楚国一时间真应了那句四面楚歌,短短数月间便损失近半国土。
  万般无奈的楚滔只得向周赵两国寻求帮助,但周国自顾不暇,赵国虽不愿魏国做大,有意趁机拉拢楚氏一族,共同对抗魏国,却被顾白拦下。
  “咱们攻打大燕,尚有清君侧的名义,与楚国联手攻打魏国,又有什么理由?”
  “若说咱们不知道楚氏一族谋反也就罢了,还可以打着匡扶正道的名义出兵。”
  “可楚国先王之妻孟氏就死在楚赵魏三国边境,还是当着所有人的面指认楚氏一族,这么大的消息,离咱们又这么近,说咱们不知情怕是任谁都不会相信。”
  赵王犹豫,道:“那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楚国被魏国得去?”
  “不然呢?”
  顾白说道:“楚国如今大势已去,咱们就算出手,也只是多了魏国这么个敌人而已,到时候非但不能从楚国得到任何好处,还会惹得魏国记恨,等他们腾出手,下一个对付的就是咱们。”
  “周国如今自保都来不及,肯定是不会淌这趟浑水的,说不定还正希望咱们能帮忙分担一些魏国的兵力。”
  “君上若是愿意为周国做嫁衣,倒是不妨派兵襄助楚国。”
  赵王一听,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只当没收到楚国的求救,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第120章 抵达

  魏夫人赶到魏祁身边的时候; 正是丘承关被破的时候。
  魏祁得到消息一大早就已等在城墙之上,见到魏夫人的仪仗远远而来; 立刻吩咐人开城门; 亲自迎了出去。
  一年未见,魏夫人隔着车帘看到他越发挺拔的身影; 不自觉就红了眼眶。
  她的祁儿好像又长高了些; 神态看上去也比以前更沉稳了。
  但是自家孩子,一边盼着他成长的同时; 又一边希望他能少受些风吹雨打,永远顺顺当当的没有挫折。
  可是没有挫折; 又怎么可能成长呢。
  天气已经入冬; 外面太凉; 魏祁没让魏夫人出来,而是陪她一起入了关。
  魏夫人也不想让他看到自己失态的样子,打了个招呼便将帘子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